新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1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1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1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12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1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
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发展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三种形体
①楷书: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代表: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
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等。
[归纳总结]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法度。
(3)宋代时重文,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一《兰亭序》图二《多宝塔碑》
思考
(1)请你从汉字“车”字的变化中总结出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文字演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两幅书法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
分别概括两幅作品的书法特点。
答案
(1)规律:
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原因:
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2)图一作者:
王羲之。
特点:
潇洒飘逸、虚玄灵动。
图二作者:
颜真卿。
特点:
讲究法度和规范,端正浑厚,雍容大度。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先秦时期
(1)远古: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
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魏晋时期
(1)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2)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3.隋唐时期
(1)特点:
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
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4.两宋时期
(1)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2)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其代表作。
[重点精讲]
宋代文人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2)北宋绘画:
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3)南宋绘画:
文人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5.元明清时期
(1)成就: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特点: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3)代表: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重点精讲]
中国绘画的演变特点:
绘画的用材由多样化到单一化;绘画理论逐步成熟;由以人物画为主,逐步以风俗画、写意画为主;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关键点拨]
明清时期,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
伴随明清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 《墨梅图》
思考
(1)上述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作者分别是谁?
(2)通过《清明上河图》,透露出哪些历史信息?
(3)图二的绘画有哪些特点?
除此作品外还有哪些流传后世的精品之作?
答案
(1)图一属于风俗画,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
图二属于文人画(写意画),作者是元代的王冕。
(2)信息:
体现了北宋都城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历史事实。
(3)特点: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作品: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2.京剧的形成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京剧的传播
(1)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2)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深度点拨]
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在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3)在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的艺术,如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书法艺术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阶段,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和超然的物外之美。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
京剧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甲骨文的形成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楷书的形成
D.汉字演变为书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商朝时期仍然盛行甲骨文,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都是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后的事情。
2.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答案D
解析由歌曲的名字《龙文》以及“一横”、“一竖、”“一撇”、“一勾”、“一点”等歌词可判断这是指的书法艺术。
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种书体是( )
A.篆书B.隶书
C.楷书D.行书
答案 D
解析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4.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答案 C
解析 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
5.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右图为宋代《货郎图》,此图可用于直接研究的主题是( )
A.活跃的商品经济
B.风俗画盛行
C.丰富多彩的民俗
D.生动的市井生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
注意题干设问方式“直接研究”,A、C、D项只是侧面反映。
6.“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B.宋词
C.京剧D.书法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行当,可以断定选C。
学思之窗
提示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域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书法:
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
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2)绘画:
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
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二、学习延伸
提示 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
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基础达标]
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书体的判读。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
2.山东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图是城内的“洗砚池”文化遗址。
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
这位“书圣”是( )
洗砚池文化遗址
A.钟繇B.顾恺之
C.王羲之D.柳公权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临沂”“洗砚池”“东晋”“书圣”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王羲之。
3.王冕的《墨梅图》,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
A.原始岩画B.山水画
C.文人画D.风俗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追求笔墨趣味这正符合文人画注重意境,借景抒情的画风。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4.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B.风俗画
C.宫廷画D.年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5.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知道材料所述的是哪一种戏曲形式吗 ( )
A.南戏B.杂剧
C.京剧D.昆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和判断能力。
解答本题应熟悉戏剧的一些常识,注意材料中“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属于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化妆谱式。
[能力提升]
6.《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
关键信息: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A项“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项“汉代”说法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
7.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所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
“不使用元代年号”表达对元朝统治的不满。
“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
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从而判断出是文人画,故排除A、B两项;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故D项错。
8.“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答案 B
解析 关键信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
答案
(1)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
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北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
第
(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
(2)问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第(3)问注意文人画与风俗画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