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360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docx

中国移动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2017年4G无线网建设指导意见

2016年,在4G无线网络建设中,公司紧密围绕“三领先、一确保”的目标,聚焦网络盲点、竞争差点和业务热点精准施策,使得4G网络竞争优势得以延续,整体客户感知领先竞争伙伴,有力地支撑了业务发展。

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竞争伙伴聚焦4G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低频重耕FDD的优势,全面发力、深化合作,对我公司形成巨大压力;其次,受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公司的投资面临多重压力,粗放式规模建设难以为继;再次,虽然我公司的整体负载较低,客户感知较好,但是在“三高一限”等重要场景还存在深度覆盖不足、容量紧张、上行业务受限等问题。

2017年,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建设要实现由关注网络覆盖领先向关注客户感知领先的转变,聚焦解决客户感知不好的重点场景网络能力问题,着力巩固竞争优势。

一、网络建设原则

深入落实4G建设“三领先、一确保”工作要求,合理调配使用频谱资源,4G广覆盖以F频段为主、A频段为辅,D频段主要解决容量问题;把握好保持竞争优势、保障客户感知与保证投资效益之间的平衡,在保持整体网络覆盖、质量领先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三高一限”特殊场景下容量不足、VoLTE城区深度覆盖不够的问题予以重点保障、优先解决,确保客户感知领先。

网络建设要严格遵循“三要三不要”的原则:

竞争伙伴有覆盖的地方,要必须覆盖;新建城区、交通干线、景区等,要跟随覆盖;原有覆盖区域内的弱覆盖、盲点,要完善覆盖;农村偏远地区,不要盲目覆盖;利用率较低或以中小包业务为主的小区无容量需求、未来低频能解决的,不要急于用CA覆盖;室外手段能解决的住宅深度覆盖,不要用室分覆盖。

二、网络建设要求

2017年4G无线网络要“强化提升深度覆盖水平,适度拓展农村覆盖广度,精准扩容保障厚覆盖容量,持续完善连续覆盖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一)关键要点

1.重点保障、多措并举解决“三高一限”等特殊场景下容量不足、VoLTE城区深度覆盖不够的问题。

2.室内覆盖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积极占领城市道路灯杆资源,加大小微基站建设力度,宏微并举、立体组网;室内分布要大力加强分布式皮飞基站应用,在流量高、隔断少的场景应用比例不得低于50%;充分依托铁塔公司资源协调和统筹建设的优势,积极通过共建共享实现重点场景的室分建设,传统室分的铁塔公司承建比例不低于30%。

3.室外弱覆盖补点建设,重点解决2G网络承载4G用户流量的问题,按照承载流量由高到低逐个小区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4.精确部署CA(载波聚合),优先在达到扩容标准的大包小区部署,利用率较低或以中小包业务为主的小区,不部署载波聚合。

5.为了保障良好的网络质量和性能和减少天面租赁成本,共址建设的F/D频段基站优先采用具备FA/D双频独立电调功能的天线。

6.综合考虑性价比因素,合理使用3D-MIMO基站,在极端高流量区域、重要高层商务楼宇和重点室外保障区域等特殊场景进行部署。

(二)深度覆盖的绝对领先

我公司4G网络频率较高,部分场景深度覆盖仍然不足,要进一步加大室内覆盖建设力度,针对室内弱覆盖场景,依靠丰富的4G覆盖手段开展建设,竞争对手有覆盖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覆盖。

1.室内覆盖基于“两个需求、八个维度、三个分析“工作方法,按优先级开展建设。

2.强化室内外协同,加大小微基站建设力度,宏微并举、立体组网,因地制宜选用覆盖方案,优先采用室外打室内,积极占领城市道路灯杆资源。

3.室内覆盖要进一步大力加强分布式皮飞基站应用,在流量高、隔断少的场景应用比例不得低于50%。

4.充分依托铁塔公司资源协调和统筹建设的优势,积极通过共建共享实现重点场景的室分建设。

原则上,传统室分的铁塔公司承建比例不低于30%。

5.推进室内覆盖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加强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后评估等全流程质量监控管理,确保建设目标圆满达成。

注:

具体要求参见附件1《中国移动2017年4G室内覆盖建设要求》

(三)广覆盖的适度领先

适度拓展农村区域覆盖,在数据热点覆盖的基础上,讲求效益、因地制宜地推进行政村覆盖;面向业务需求对弱覆盖区域进行补点;在重点区域的覆盖与竞争伙伴相比保持领先。

1.在保证建设投资效益、合理兼顾覆盖优势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农村覆盖,行政村覆盖率不低于90%。

2.兼顾投资效益,对农村弱覆盖区域进行补点建设,重点解决2G网络承载4G用户流量的问题,优先通过增加宏站提高广覆盖水平。

(四)连续覆盖的相对领先

进一步完善优化市区、县城、乡镇的连续覆盖,提升覆盖质量,要与竞争对手做乡镇对乡镇、网格对网格、城市对城市的对标。

重点关注局部的连续质量,有针对性的优化覆盖盲点、断点。

1.跟进新增城区、景区、交通干线建设进度,及时确保网络覆盖。

2.针对弱覆盖进行补点建设,重点解决2G网络承载4G用户流量的问题,按照承载流量由高到低逐个小区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五)网络扩容

依据扩容标准和网络实际负荷,逐站动态精准实施扩容,适时调整规模和投资;避免盲目部署载波聚合,要区分场景有针对性的部署CA解决速率瓶颈。

1.载频扩容严格遵循扩容标准。

按照大、中、小包的小区分类,当小区七日平均自忙时的“RRC连接数达到门限”且“上行或下行PRB利用率达到门限”且“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达到门限”时,方可实施载频扩容。

2.合理安排扩容工程实施时间。

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网络负荷,分步实施扩容工作,切不可年初即按全年计划全部实施,避免资源闲置。

3.因地制宜选用扩容技术方案。

基站扩容可采用六扇区软件扩容、逻辑站扩容、载频扩容等多种方式,各省公司应根据现网设备支持能力、工程实施难易、业务需求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案。

4.精确有效部署载波聚合。

结合基站扩容和业务类型,优先在达到扩容标准的中、大包小区部署载波聚合功能。

注:

具体要求参见附件2.4G无线网扩容标准及技术方案

(六)三高一限特殊场景

“三高一限”等重点区域具有人流客户集中、流量需求巨大体验感知明显、品牌形象突出的特点,同时又面临着内部管理封闭、安全要求严格工程协调困难、施工周期拉长等实际建设问题。

建设方案部署要遵循以终为始,早安排、早行动,用足频率资源,规划一步到位,容量按需部署的原则。

1.高速度:

主要是高铁,要完成新建高铁线路的覆盖,科学组织已覆盖高铁线路的4G专网扩容,加强公网与专网协同优化,千方百计保障客户感知。

(1)高铁线路覆盖扩容原则

高铁场景下客户集中度高,实现优质的4G网络服务可有效提升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高铁线路的网络覆盖建设应确保客户感知、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各省公司要逐线分区段做好高铁线路的业务需求分析和预测,实现资源规划一步到位,容量按需部署。

对于新增高铁线路区段的网络覆盖,如果F频段能够保证用户感知、支撑业务发展和具备竞争优势,可按照F频段的站间距要求进行部署;否则应按照D频段的站间距要求进行部署。

对于已覆盖高铁线路的网络扩容,D频段覆盖的线路区段直接扩容D频段第二载频;F频段覆盖的线路区段,如果流量需求较小,在规避干扰的前提下扩容F频段第二载波;如果流量需求超高、竞争优势不足,可充分发挥D频段的频率资源优势,通过调整站间距、实现D频段连续覆盖。

注:

规划分析方法详见附件3《高铁线路频率配置和单用户平均保障速率分析》

(2)高铁公/专网频率协调要求

为保障网络质量,高铁线路的4G网络覆盖应采用专网方式,即“四专方案”(专用频率、专用参数、专用设备、专用功能)。

随着业务发展,频率资源日趋紧张,部分线路专用频率已不可行。

部署F频段30MHz时,应重点考虑公、专网干扰规避问题,做好公、专网的隔离。

如果周边公网载频为D频段,则直接扩容F频段第二载频;如果周边公网载频为F频段,应首先利用专网站址部署D频段公网,同时优化周边公网F频段覆盖范围来形成D频段公网隔离带(此时D频段无需连续覆盖),以此方法达消除F频段公网对高铁线路专网的干扰后,实施F频段第二载频的扩容。

(3)A频段部署储备

做好网络设备支持A频段准备,基站设备统一选择2通道FAD多频RRU,根据终端支持情况和业务需求适时开启A频段。

(4)公网用户迁出部署要求

公网用户占用专网资源是目前高铁4G专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网实测数据表明极端场景专网资源被公网用户占用比例高达50%,2016年总部组织了公网用户迁出功能试点,试点结果表明:

1)公网用户迁出效率与周边公网覆盖质量、高铁车速相关,不同场景下的迁出效率存在差异,整体效率在50%-90%之间。

2)补充D频段公网覆盖能够提升迁出效率,整体提升10-15个百分点。

无D频段公网补充覆盖时,整体迁出效率在55%-70%之间;存在D频段公网补充覆盖时,整体迁出效率在65%-85%之间。

存在公网用户占用专网资源情况的站点,部署公网用户迁出功能,对于公网覆盖弱、迁出比例低的站点,应利用专网站址部署D频段公网加强公网覆盖,提升迁出效率。

2.高流量:

主要是地铁、高校等场景。

这类区域人流客户集中、流量需求巨大,应穷尽频率资源、技术手段,快响应、精实施,规划一步到位,容量按需部署。

(1)地铁覆盖:

确保分布系统全频段支持、合理分裂小区,提升网络容量。

地铁的网络覆盖由信源及分布系统组成,主要覆盖隧道、站厅和站台。

4G信源优先使用双通道宏站设备,站厅和站台隔断较少,可部署分布式皮站等有源系统,隧道部署泄露电缆,信源设备通过POI(多运营商共用合路器)接入泄露电缆形成完整的网络覆盖系统。

新增地铁线路覆盖的POI(多运营商共用合路器)和泄漏电缆设备要满足我公司900MHz/1.8GHz/1.9GHz(F频段)/2.1GHz(A频段)/2.3GHz(E频段)/2.6GHz(D频段)共6个频段的需求。

POI设备指标要满足系统间隔离度(≥80dB)、互调干扰指标(PIM无源互调≤-150dBc)和插损(≤5.5dB)的要求。

泄露电缆要采用13/8英寸的设备,部署时采用双缆方案以实现MIMO功能,断点位置按照D频段覆盖距离设置,不大于500米。

泄漏电缆优先布放在车厢车窗上沿高度位置,开孔方向朝向列车;对于设有广告牌的站台区域或隧道,泄漏电缆安装在广告牌上方或下方;布放双缆时,两根泄漏电缆距离不小于0.5米;泄漏电缆与警用、政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泄漏电缆应保持至少0.5米的间距,与地铁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天线应保持至少1米的间距。

已覆盖线路扩容优先部署F/E频段载频扩容;然后进行小区分裂,隧道、站台独立部署信源小区,容量仍有不足的改造POI、泄露电缆,原则上覆盖公司所有频段。

POI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更换,不具备更换条件的,最多只增加一级合路点。

泄露电缆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支持公司所有频段的电缆,并调整断点位置,不大于500米。

(2)高校覆盖:

宏微基站结合、动态调度,有效应对高流量以及昼夜之间潮汐效应。

应对高流量需求,部署多载频配置、宏微结合、小区分裂提升区域内载波配置密度,提高网络容量。

应对潮汐效应,通过部署C-RAN,动态调度载频资源。

3.高层建筑:

主要是高层楼宇、楼宇群等场景,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高低结合、内外协同,实现深度覆盖。

高层住宅的覆盖方式主要有室外分布系统、层层通、3D-MIMO、室内分布系统、一体化皮站等。

其中,室外分布系统主要适用于多幢连片住宅区,层层通和3D-MIMO主要适用于单体住宅,以上为室外打室内的覆盖方式,主要解决穿透建筑外墙和室内一堵墙的覆盖;对于室外打室内覆盖不到的电梯、地下停车场、大堂等区域,仍需通过室内分布系统解决覆盖;对于具备家庭宽带等回传条件的家庭户内,可采用一体化皮站实现“一户一站”的覆盖。

4.上行受限:

主要是大型集会、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场景,主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功能,努力提高网络上行承载能力。

全网开通上行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和上行64QAM(上行64位幅度相位联合调制)两项基本功能,可提升系统上行吞吐量1.5-2倍;在上行覆盖受限场景部署上行COMP(上行业务信道联合接收),可提升边缘用户速率20%以上;室内场景调整子帧配比为2:

2,可有效提升上行吞吐量一倍,峰值速率可达到20Mbps。

三、技术功能应用原则

4G无线网技术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可选功能两类。

基本功能购置单位是RRC连接数,功能开启不受基站和载频数量制约;可选功能购置单位是载频,功能开启规模与购置规模需保持一致。

具体如下:

分类

项目

单位

部署场景

基本功能

系统配置、无线资源控制和管理、多天线、IR接口、传输、互操作、自优化、信令软采、VoLTE等。

RRC连接用户数

全网部署

可选功能

小区合并

载频

室内覆盖基站、小区分布基站、高铁基站部署

高速移动

高铁基站部署

覆盖增强

导频功率提升

覆盖受限基站部署

Comp功能

下行功率分配功能

载波聚合

多层网基站部署

1/2Ir接口压缩

F频段升级基站、D/E频段载波扩容基站部署

CSFB

全网部署

软件六扇区

F频段扩容

各可选功能应用场景如下:

(一)小区合并:

将多个RRU的覆盖范围合并为一个逻辑小区,实现一个逻辑小区信号通过多个RRU收发射频信号,小区内RRU间可实现下行信号重复发射与上行分集接收,提升信号质量。

其主要作用是扩大单小区覆盖范围,提升单逻辑小区覆盖能力。

配置单位为载频,单小区超过一个(不含)以上RRU的室内覆盖基站、高铁覆盖、高速覆盖、小区覆盖基站配置此功能。

(二)高速移动:

基站利用频偏估计算法对导频等信号进行处理获得上行频偏,再利用频偏补偿算法对上行信号进行频偏纠正,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提升高速场景的上行接收性能,要求300Km/h情况下上行吞吐量下降不超过20%,现网测试表明,高速公路场景下(100km/h),是否开通此功能对网络性能无影响,高速铁路场景下(300km/h),开通此功能可明显提高系统吞吐量。

配置单位为载频,高铁覆盖基站配置此功能。

(三)覆盖增强

1.下行导频功率提升:

CRS是小区公共参考信道,用于下行信道质量估计、下行数据解调,CRS信道是下行信道解调的基础。

通过调整不同无线信道之间的功率分配比例,提升CRS(小区公共参考信道)发射功率,改善RSRP、RS-SINR覆盖指标,从而提升CRS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

例如,对于宏基站及室内覆盖双通道MIMO基站,可以把两个端口上RS的功率集中发射,实现3dB覆盖增强,且不影响PDSCH信道的覆盖。

2.Comp:

本小区和邻区通过协作同时对边缘用户进行接收处理,对于8天线上行CoMP,可获得大约2dB的上行分集增益,在小区边缘(RSRP=-100dBm)区域吞吐量增益约10%,在室外站覆盖室内的边缘(RSRP=-115dBm)区域吞吐量增益约30%。

3.下行信道功率分配:

为保证用户下行边缘吞吐量,提高小区吞吐量,支持对处于小区边缘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用户进行功率提升,以提高边缘用户流量。

在PDCCH覆盖受限时动态提升PDCCH发送功率(最大支持提升6dB)以增强小区覆盖。

对CRS和PDSCH的下行功率分配,并支持针对不同覆盖场景配置不同的分配比例。

(四)载波聚合:

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R10)在多个成员载波上同时进行数据收发,从而提升峰值速率和边缘用户速率,有效改善用户体验,并实现载波间良好的负载均衡。

目前已经实现下行E频段、D频段频段内载波聚合及F+D频段间载波聚合,通过仪表测试在1:

3子帧配比下,下行可以实现220Mbps的峰值速率。

配置单位为载频。

配置为S111+S111或O1+O1的基站可配置此功能,载波聚合功能要求不同频段的基站的基带板共BBU配置。

(五)1/2Ir接口压缩:

Ir接口是BBU与RRU之间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传输通道。

通过压缩I/Q位宽和降低采样点的采样率,并通过专业补偿算法,可以在确保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降低Ir接口带宽需求。

未压缩时,一个20MHZLTE载波需要9.8G带宽;1/2Ir接口压缩后,一个20MHZLTE载波需要4.9G带宽。

主要应用场景如下:

F频段基站升级TD-LTE:

TD-SCDMA站点配置为单个6G光纤接口,未开通Ir接口压缩功能时,升级为TD-LTE需新增一根光纤和6G光接口;开通压缩功能后可以不需增加光纤和光接口,实现“单芯开站”。

D频段基站载波扩容:

未开通Ir接口压缩功能时,D频段基站载波扩容需新增光纤及新增9.8G光接口;开通压缩功能后“直接扩容”。

(六)软件六扇区:

通过对天线重新赋型,利用软件的方式在F频段实现小区分裂,在提升容量的同时加大深度覆盖力度,测试表明:

深度覆盖提升3dB,邻区异频条件下单站吞吐量提升150%,可在F频段扩容时考虑部署。

四、天线应用要求

TD-LTE网络宏基站以8通道天线为主,2通道天线主要用于特定场景的补盲建设。

为了保障良好的网络质量和性能,共址建设的F/D频段基站优先采用具备FA/D双频独立电调功能的天线。

基于天线技术的发展及需求的变化情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标准化程度,2017年4G网络主要应用天线型号及场景如下。

(一)城区八天线

1.常规FAD宽频智能天线、常规FA频段智能天线、常规D频段智能天线

适用场景:

FA或D频段宏覆盖场景。

本次新增了12/15/18/21度的大下倾规格,主要用于高站场景,可以避免过大的机械倾角使方向图畸变影响网络覆盖的问题。

2.常规FA/D双频电调智能天线

适用场景:

FA频段和D频段共站建设,对独立优化需求较高的场景。

3.FA窄带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

适用场景:

F频段与电信共站建设,RRU的工作频段从1880MHz开始的场景。

4.“2+2+8+8”独立电调天线(900+1800+FAD)

适用场景:

天面资源特别紧张,只能建设一套天馈,需要将各个频段共天线的场景(FA和D为八通道)。

(二)城区两天线

1.双通道1800-D宽频天线

适用场景:

适用于FA或D频段八通道建站困难,需要两通道作补充覆盖的场景。

同时,也可支持1800频段的覆盖。

2.900/1800-D全频四口天线

适用场景:

适用于900、1800-D频段建站困难(如抱杆受限)仅能采用小型化天线进行覆盖的两通道场景,1800~D的高频段采用多系统合路。

3.双通道1800-D宽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适用于FA或D频段八通道建站困难,需要两通道作补充覆盖、且需要网络优化的场景。

同时,也可支持1800频段的覆盖和优化。

4.双通道900/1800-D双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900、1800-D频段两通道优化场景,900和高频段可分别独立优化。

5.双通道双1800-D双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适合于高频双通道优化场景,可支持1800、FA和D中任意两个频段的独立优化。

6.双通道GSM/DCS/FA/D四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天面资源特别紧张,只能建设一套天馈,需要将各个频段共天线的场景(均为双通道)。

(三)农村场景

1.农村FAD宽频频智能天线(0/3度下倾)

适用场景:

适用于FA频段的农村广覆盖场景,站间距在3公里以内的连续覆盖,同时考虑到未来扩容,兼顾支持D频段(D频段无法连续覆盖)。

(四)高铁场景

1.高铁1800-D宽频天线

适用场景:

1800、FA或D频段的高铁覆盖场景。

2.高铁1800-D宽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1800、FA或D频段的高铁覆盖且需要优化的场景。

3.高铁1800-FA/D双频电调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1800-FA和D独立优化的高铁覆盖场景。

(五)高楼覆盖

1.高楼900/1800-D双频3口垂直面大张角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全频段覆盖且高频段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高楼覆盖场景,适合于楼层高、楼间距较窄的覆盖场景。

2.高楼1800-D宽频垂直面大张角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1800-D频段且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高楼覆盖场景,适合于楼层高、楼间距较窄的覆盖场景。

3.高楼900/1800-D双频3口水平面大张角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全频段覆盖且高频段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楼宇覆盖场景,适合于楼层较矮、楼体较宽的覆盖场景。

4.高楼1800-D宽频水平面大张角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1800-D频段且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楼宇覆盖场景,适合于楼层较矮、楼体较宽的覆盖场景。

5.高楼1800-D双极化二口天线

适用场景:

支持1800-D频段且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高楼覆盖场景,适合于普通楼宇楼层不高、楼间距适中的覆盖场景。

(六)隧道场景

1.隧道900/1800-D双频3口天线

适用场景:

适合于全频段覆盖、且高频段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电梯和隧道等狭长环境使用场景。

2.隧道1800-D宽频天线

适用场景:

适合于高频段覆盖、且高频段需要做分集或者MIMO的电梯和隧道等狭长环境使用场景。

3.电梯900/1800-D双频1口天线

适用场景:

适合于全频段覆盖、多系统合路的电梯和隧道等狭长环境使用场景。

五、技术演进

(一)3D-MIMO部署要求

3D-MIMO是TDD特有技术。

该技术通过引入大阵列智能天线(64T64R)使用户可以获取更多的下行波束赋性增益和上行接收分集增益,同时引入上/下行16流的空分复用技术,带来小区上下行容量的翻倍提升。

其特点一是“3D”,即广播波束在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动态可调,实现精准覆盖;二是“MIMO”即在上下行引入16流多入多出功能,有效提升小区吞吐量。

试点结果表明:

第一,3D-MIMO在满负荷加载情况下,相比8天线基站,下行小区峰值吞吐量340Mbps(达8天线基站3倍)、小区平均吞吐量180Mbps(达8天线基站3-5倍)、边缘用户速率增益达4-6倍;上行小区峰值吞吐量40Mbps(达8天线基站2倍)、小区平均吞吐量20Mbps(达8天线基站2-3倍)、边缘用户速率增益达2-3倍。

第二,3D-MIMO公共控制信道水平和垂直维度张角灵活可调。

相比传统8天线基站,3D-MIMO垂直维度最大张角是其2-3倍、水平维度最大张角相当,相比大张角天线,3D-MIMO垂直维度最大张角是其一半、水平维度最大张角是其3倍。

因此,3D-MIMO在提升容量的同时,可提升覆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同时降低小区干扰,具备普通宏覆盖、单栋高楼和高楼群的精准覆盖能力。

现网试验中,单台3D-MIMO基站可调节张角灵活实现对单栋40层楼或3栋26层楼的有效覆盖。

3D-MIMO基站采用了64T64R技术,对射频模块、基带处理的要求大幅提高,目前初步分析综合成本约为8天线宏站的3.5倍。

综合考虑3D-MIMO基站的性价比,初期仅在穷尽频率资源、技术手段仍难以满足覆盖、容量需求的特殊场景可考虑使用。

具体如下:

1.高层高流量商务楼宇:

覆盖高层商务楼宇,应优先使用大张角天线进行覆盖,如无法满足覆盖需求时,可应用3D-MIMO基站。

2.高校宿舍区、密集广场、繁华路段等极端高流量区域:

应优先使用载频扩容方案,在F/D频段全部部署仍无法满足容量需求时,可考虑应用3D-MIMO基站。

3.重点室外活动区域保障:

在人流量集中的大型室外活动区域(如天安门广场)通信保障时,可考虑应用3D-MIMO基站。

(二)C-RAN部署要求

C-RAN是通过集中化部署基带处理单元,组成基带单元池,并通过高速的光传输网络和分布式的远端无线模块,实现多小区分层协作,构建低成本、低消耗的绿色无线接入网。

现阶段C-RAN技术已满足集中化部署的要求。

新建4G基站优先选择集中BBU,拉远RRU组网模式。

BBU集中放置于选择位置和环境条件较好的无线机房,拉远站配套应尽量存放于室外型机柜中。

对于现有基站,在条件具备时进行改造,将BBU迁移至BBU集中设置点。

对于拉远RRU的传输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