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333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docx

国家局卷烟上水平实施意见

品牌发展上水平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品牌发展上水平,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集中体现。

根据《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的要求,为推进品牌发展上水平工作有效开展,加快培育“532”和“461”品牌(以下简称知名品牌),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卷烟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世纪以来,烟草行业在坚持完善专卖体制前提下,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实现了卷烟品牌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

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行业卷烟品牌数量由1181个减少到138个,前10个品牌集中度由15.0%提高到了41.8%;品牌规模迅速扩张,产销量超过100万箱的品牌达到12个,其中超过200万箱的品牌有5个;资源配置效率明显增强,品牌效益不断提升,批发销售收入(含税)超过200亿元的品牌达到14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品牌有7个,超过500亿元的品牌有1个;品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省际间卷烟交易比重由26.5%提高到49.2%,年均增长2.52个百分点。

行业卷烟品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

品牌数量仍然偏多,品牌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品牌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够清晰,品牌风格特色不突出;部分品牌技术含量还不够高,品控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品牌价值有待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强。

二、品牌发展上水平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力争培育出2个产销规模超过500万箱、3个超过300万箱和5个超过200万箱的知名品牌,商业销量前10位品牌的集中度超过60%;力争培育出5个批发销售收入(含税)超过400亿元、6个超过600亿元和1个超过1000亿元的知名品牌,批发销售收入前10位品牌占全国比重超过65%,税利贡献度超过70%。

通过实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战略、减害降焦战略、提质增效战略,形成以知名品牌为主导、以区域性品牌为补充,高度重视混合型卷烟、雪茄烟、无烟气烟草发展,在国际市场有所突破的品牌发展格局。

(二)主要指标。

2010—2015年,知名品牌产销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商业批发销售收入(含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品牌规模和价值稳步提升。

到2015年,行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指采取定向整合、定点生产等方式共同生产行业卷烟品牌)总量达到1200万箱左右;全国卷烟平均盒标焦油量降至10毫克/支以下,一氧化碳量降至10毫克/支以下,卷烟危害性指数降至9.0以下。

(三)主要任务。

积极实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战略。

继续深化烟草专卖体制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行业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知名品牌扩张;积极推进由品牌合作生产向企业联合重组过渡,实现品牌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和集约,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实施减害降焦战略。

加强对世界烟草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跟踪国际烟草发展前沿技术;继续围绕烟草良种培育、卷烟调香、减害降焦、特色工艺四大战略性课题,力求在减害降焦等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优化和提升减害降焦的综合手段,强化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技术跨越,努力形成中式卷烟在低焦低害方面的比较优势。

积极实施提质增效战略。

以重点骨干品牌为基础,以知名品牌为核心,强化管理与创新,探索品牌扩张过程中的管理模式和途径,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强化产品均质化生产,改善工艺流程,完善工艺标准,建立品控体系,保障产品品质;强化价值提升,合理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形成品牌独特的风格特色;强化品类构建,充分运用已有的技术成果,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增强品牌发展后劲。

三、品牌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品牌竞争力。

明确企业发展定位,突出品牌发展重点。

在品牌规模和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科学制定知名品牌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聚集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主动寻求生产合作伙伴,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布局,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促进知名品牌扩张。

具备知名品牌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响应知名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清晰品牌定位,突出主导品牌,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力争实现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品牌输入的企业,解放思想,积极融入知名品牌发展战略,在维护发展好本企业一个重点骨干品牌的同时,积极寻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卷烟品牌合作生产关系,主动参与,及时调整,加大合作生产知名品牌的力度,为实现知名品牌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善品控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更加严格科学的知名品牌品控体系,充分体现“系统化设计、精细化加工、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系统和质检系统的过程控制能力;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使产品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控制精度和质量的稳定性。

在卷烟品牌合作生产过程中,研究和完善多点生产的通用标准、检测标准、环境标准。

品牌输出企业根据加工点的地理条件、加工设备等不同因素,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卷烟配方和工艺参数;品牌输入企业按照品牌输出企业确定的工艺标准和要求,保障同一品牌合作生产质量的均质化。

加强减害降焦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充分发挥减害降焦、增香保润等重大专项对中式卷烟技术的引领作用,掌握卷烟减害降焦相关规律和机理,在提高物理降焦技术水平的同时,从原料抓起,改进配方,提高工艺加工水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大力推广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强低害低焦产品研发,每个知名品牌都要有3个以上焦油量在6毫克/支以下规格,同时储备焦油量在3毫克/支以下的规格。

建立和完善中式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推广应用集成技术体系,加快实现技术跨越。

加强品类构建,突出品牌风格特色。

具备知名品牌发展基础的企业要加强品类构建,突出风格特色创新,进一步细分市场,通过品牌核心技术的运用和品牌文化内涵的挖掘,彰显品牌个性和特色,维护品牌信誉,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

有效促进混合型卷烟和雪茄烟的发展,形成品牌差异化优势,提升品牌引导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能力。

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品牌国际化发展。

继续发挥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与外国烟草公司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高度重视境外市场开拓工作,聚集目标市场,突出重点品牌,促进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有所突破。

(二)加强品牌整合,促进知名品牌扩张。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支持知名品牌发展。

调整卷烟计划管理方式。

新增卷烟生产计划主要用于知名品牌生产,戴帽下达,定向加工;新增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要在存量指标中配套相应的生产计划用于知名品牌生产;调减的低档卷烟生产计划指标,主要用于知名品牌生产;在保持销量计划按市场需求稍紧平衡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工业调出计划,增大企业间竞争力度。

完善月度生产计划安排方式。

月度生产计划(码段)的下达充分考虑品牌运行状态,根据品牌的存销比、结构、价格等信息下达月度生产计划(码段);对于存销比偏高、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牌调控生产进度,相应增加具有市场潜力的知名品牌生产。

加大卷烟品牌合作生产力度,促进知名品牌做大做强。

加强对卷烟品牌合作生产的指导和协调。

制订《卷烟品牌合作生产工作指导意见》,按照合理布局、技术进步、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卷烟品牌合作生产企业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合作生产有序推进,促进合作双方共同发展。

积极探索卷烟品牌合作生产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实现定向整合向定点生产、定牌加工转变。

品牌输入企业明确专门工厂进行定点生产、定牌加工;品牌输出企业协助并支持工厂在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条件、质量保证能力、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造和提升,确保知名品牌多点生产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规范卷烟品牌合作生产的运作。

合作生产的品牌原则上要求是知名品牌;减少品牌多点小规模的定向加工,逐步提高定点工厂合作生产量,品牌输出企业逐步减少合作生产的品牌规格,提高加工企业的规模效益;统一制定卷烟品牌合作生产不同时期的单箱税利标准,妥善处理合作双方利益关系;严格执行双方签订的卷烟品牌合作生产合同,按质、按量、按期交货;加强对《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加强卷烟品牌合作生产的年度和季度跟踪管理。

合作生产的计划码段按批准的合同单独下达,单独管理,确保知名品牌合作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加强品牌管理,促进知名品牌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品牌运行监控的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品牌信息资源,定期分析知名品牌市场表现、品牌成长性、品牌价值、品牌结构等综合信息,形成分析报告;定期公布商业销量和批发销售收入(含税)前15位品牌的排序,引导工商企业加快培育知名品牌。

进一步压缩牌号数量。

引导工业企业将资源进一步向知名品牌、重点骨干品牌聚集,主动精减规模小、结构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品牌。

建立科学合理的品牌准入退出机制。

新产品准产方面,非重点骨干品牌采取“进一退一”原则;四、五类卷烟原则上不再开发新产品。

开展品牌对标活动。

转变品牌发展方式,将品牌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节约成本、提升品牌价值上来。

围绕品牌销量、销售收入、市场覆盖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技术含量、国际化程度等关键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品牌对标指标体系,引导企业科学培育品牌。

进一步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修改完善现有生产经营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突出品牌培育、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基础管理等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促进卷烟上水平各项工作落实。

在保持对现有重点骨干品牌考核的同时,国家局定期公布、评价和分析销量及批发销售收入(含税)分别排在前15位的品牌情况,制订相应考核办法,促进知名品牌加快发展。

附表:

2010-2015年品牌发展上水平分年度实施计划

2010-2015年品牌发展上水平分年度实施计划

主要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产销规模500万箱以上品牌数量(个)

0

0

0

0

0

0

2

产销规模300-500万箱品牌数量(个)

0

0

2

2

2

2

3

产销规模200-300万箱品牌数量(个)

5

6

5

5

6

7

5

产销规模前10个品牌合计(万箱)

1888

2090

2290

2490

2690

2850

>3000

产销规模前10个品牌集中度(%))

41.8

44.90

48.20

51.30

54.90

57.00

>60.00

批发销售收入(含税)1000亿元以上品牌数量(个)

0

0

0

0

0

0

1

批发销售收入(含税)600-1000亿元品牌数量(个)

0

1

1

2

4

4

6

批发销售收入(含税)400-600亿元品牌数量(个)

1

4

6

5

4

5

5

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毫克/支)

13.0

13.0

12.0

12.0

11.0

11.0

<10.0

卷烟危害性指数加权平均值

10.0

9.9

9.7

9.5

9.3

9.2

<9.0

原料保障上水平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原料保障上水平,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根据《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的要求,为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有效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烟叶工作发展概况

近年来,烟叶工作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方针,坚持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作为首要任务,把全面推行合同制作为烟叶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烟叶生产连续12年保持稳定发展;坚持把提高烟叶质量摆在中心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加强等级质量管理,进一步优化等级结构,促进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等级质量有所提高,烟叶品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坚持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行业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打牢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力促进烟农减工增效;坚持把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作为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逐步确立以工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烟叶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开展打叶复烤企业重组整合,完成云南、贵州、湖北3省打叶复烤企业改制工作,促进复烤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巩固烟叶基础地位的关键,改善基层站条件,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扩大烟叶管理信息化应用范围,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努力,烟叶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000—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平均为1548万亩,收购量3813万担,烟叶供需总体平衡。

2005—2009年,累计投入294.2亿元,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236万个,受益基本烟田2505万亩,其中水窖、水池、小塘坝容量5.15亿立方米,提灌站2410个,机井1.64万个,沟渠4.38万公里,管网15.1万公里,机耕路1.72万公里,密集烤房40.84万座,购置通用机械设备3.66万台、烟草专用机械设备5.36万台。

2008—2009年,共安排278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其中整县推进3个,整乡推进41个。

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示范带动下,2009年全国户均种植面积10.1亩,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种烟面积占68%,机械化整地、起垄比例达58%,专业化育苗面积占94%,密集烤房烘烤烟叶比例达52%,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80%,烟叶平均亩产304斤,户均收入2.19万元,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单位每亩用工下降到20个以内。

2009年工商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共落实基地单元74个,种植面积110万亩,收购烟叶331万担。

烟叶工作取得的成绩,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随着“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的实施,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和发展,对烟叶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烟叶区域性、结构性的需求矛盾更加凸现,原料供应的瓶颈制约急待解决。

同时,由于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烟叶管理和服务方式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

二、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满足“532”和“461”品牌需求为导向,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的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建立“供求平衡、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原料体系。

(一)坚持“主动参与、深度介入”方针,努力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

把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作为深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重要任务。

按照“品牌导向明确、工商协同密切、质量明显提高、供应长期稳定”的要求,加强基地单元建设,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目标。

切实加强统筹规划。

坚持控制总量,加强计划管理。

到2015年年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收购量4800万担左右,片烟进口量300万担左右,出口备货量400万担左右。

国家局统一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并制定分年度基地单元建设计划。

从2010年开始,每个年度高标准建设100个以上基地单元。

2010年完成149个基地单元建设任务。

到2015年建成烟叶基地单元600个以上,基地烟叶收购数量超过3000万担,占烟叶收购总量比重在65%左右;知名品牌主要原料基本实现基地化供应。

积极推进单元建设。

基地单元是实现烟叶供应基地化的主要形式。

基地单元规模原则为面积1.7万亩、收购量5万担左右。

工商双方根据国家局统一规划,具体签订基地建设协议,协议期不少于10年,到期可以续签。

基地单元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要基本一致,种植一个主栽品种,制定一套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工业企业。

基地单元烟叶原则全等级调拨,在满足所在工业企业同时,可以进行余缺调剂。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工业企业全过程参与基地烟叶生产,实现从简单采购向优化资源配置、从数量保证向注重质量、从货源供应向工商共同开发转变,推进品牌、基地、人员、技术、管理、质量、考核落实到位。

建立质量评价和追踪反馈机制,有效传递品牌对原料风格特色的需求,实现烟叶质量持续改进。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境外烟叶基地,为知名品牌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二)高度重视提高质量,努力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

把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作为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

按照“风格表现突出、品质特征明显、配方作用独特、资源优势巩固”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烟区生态环境多样性优势,到2015年清香型烟叶进一步彰显特色,浓香型烟叶有新的提高,中间香型烟叶进一步挖掘特色,新区开发烟叶具有更加鲜明的风格特征,各类香型风格烟叶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烟叶品质。

不断改善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努力促进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更好地满足品牌配方要求。

加强烟叶收购调拨等级质量管理,特色优质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到80%以上。

扎实推进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根据品牌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品种、技术优势,科学安排特色优质烟叶规模数量。

2010年全国安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104个,面积152万亩,计划收购450万担。

到2015年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开发面积达330万亩,收购量1000万担以上,占烟叶收购总量的比重超过20%。

大力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

建立特色优质烟叶技术标准规范,明确技术推广重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到位。

到2015年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进一步改良土壤,统一耕作制度,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实现成熟采收,普及先进烘烤工艺。

(三)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

把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作为全行业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根本保证。

认真落实“一基四化”总体要求,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技术装备精良,专业服务体系完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烟草科技全面进步,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总体思路,坚持县级单位整体建设,基地单元具体实施。

2010年在全国32个县级单位的75个单元整体推进,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

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完成烟水工程、机耕路、密集烤房、育苗工场、农机具、基层站点和防灾减灾体系综合配套建设。

建立行业投入补贴形成的生产经营性资产管护制度。

到2015年建成4800万担高标准基本烟田;科学合理配套农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整地、起垄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以上,移栽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率明显提高;结合基地单元布局,整合现有基层站点,改造建设1000个以上标准化基层站。

不断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种烟比例达80%以上,户均规模14亩左右,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烟叶平均亩产300斤左右。

基地单元探索建立综合性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减少生产用工,降低生产成本。

到2015年专业化育苗达到100%,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专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亩均用工20个以内。

大力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按照“全流程、全覆盖”要求,以优化业务流程为基础,积极推动基层应用,拓展和延伸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广度深度。

2010年在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单位推广烟叶信息管理软件,到2015年实现烟叶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原料保障上水平的工作措施

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目标任务,要切实抓好以下措施落实:

(一)继续加大投入,促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

今后5年,行业每年投入10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科学安排年度建设计划,规范项目建设内容,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可靠。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相结合,优先保证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单位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的项目配套实施。

新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体现高水平、高标准,原有基础设施项目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和提高。

加大基本烟田改良力度,在搞好试点基础上,适时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专用机械的研制和应用,不断提高机械装备水平。

加强已建项目管护工作,建立管护长效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保证设施持续利用和烟农受益。

(二)坚持工业主导,大力推进品牌导向基地建设。

摸清现状,明确需求,综合平衡。

把知名品牌原料需求作为烟叶收购调拨计划安排、布局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

各省级工业公司根据卷烟品牌发展规划、风格特色、原料配方定位和配方比重,提出烟叶产地数量、香型、品种和等级结构具体需求,国家局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安排各产区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确定基地单元具体建设计划。

产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高水平进行新区开发,积极稳妥进行老区调整。

改革生产方式,做好余缺调剂,提高原料保障能力。

工业公司全程参与基地单元建设,根据品牌需求主动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和品种,开展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指导,主导原料的风格特色。

工商企业共同制定技术方案,明确品牌需求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

通过加强烟叶生产品种、生长期、采收时间、烘烤时间等过程控制,实现质量保证、技术改进和品质控制。

通过技术等手段,在生产环节改善烟叶等级结构。

高度重视在农业环节解决烟叶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推动卷烟减害降焦。

提高配方加工和工业利用技术水平,开展烟叶质量评价和工业验证。

国家局将进一步完善烟叶交易系统,设置基地专项管理子系统,跟踪基地烟叶流向,积极推进余缺调剂工作。

改革进口烟叶采购模式,积极吸纳工业公司入股,探索与国际烟草公司合作有效形式,加快推进进口烟叶境外实体化运作步伐,搞好境外烟叶基地建设。

推进进口烟叶共同等级和个性化模块配方加工力度,为国内知名品牌提供优质资源。

(三)围绕提高品质,着力抓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切实加强特色烟叶基础研究,建立品质特色评价体系。

对烟区气候、土壤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烟叶特色形成的规律。

开展浓香型、清香型及中间香型代表产区烟叶的化学基础研究,定位各类典型风格特色烟叶的关键物质。

完善风格特色烟叶的评价方法,细分特色烟叶的香韵感受,系统建立评价体系。

抓好特色烟叶工业验证,建立不同风格特色优质烟叶生产、调制、储藏、加工及醇化技术体系。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基础作用,优化烟叶生产布局。

稳定基本烟田保护区,建立保护制度。

开展基本烟田治理,推行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等措施,改良土壤。

以烟为主设计耕作制度,全面推行轮作。

坚持好中选优,集中建设一批生态优势明显、品质特色鲜明、风格类型多样的优质产区。

高度重视特色品种的关键作用,丰富特色品种资源。

加强烟草种植资源平台建设,借助烟草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推进烟草育种工作。

加大优良品种展示筛选力度,循序渐进扩大工业需要特色品种规模,优化种植格局。

提高引种工作水平,重视已引品种的应用,加强适应优良品种的引进试种力度。

积极开展新品种工业验证,更好地适应知名品牌发展。

集成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保障适用技术应用推广。

加快高效环保器械的研发应用,根据烟叶生长阶段,采用定位、定量、适时的精准操作,加快推广精准播种、精准栽培、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技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入效率。

重视烟叶营养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推行环境友好的农用化学品施用技术,实现烟叶安全生产。

把成熟度作为评价烤烟品质的重要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