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212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docx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

作文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

【篇一:

高考作文:

百所名校2015年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

百所名校2015年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作文辅导

111914:

15:

百所名校2015年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

(121)甘肃兰州一中2015年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

院子里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

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

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色的。

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里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价值万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

“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拔掉了。

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被发现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2)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适应性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

“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

“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

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特征鲜明。

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123)银川一中201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一则名言,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4)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高三一模考试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游玩,花50元钱买了两大袋漂亮的贝壳,觉得十分合算。

但很快就发现这两大袋贝壳成了压手的累赘。

正头痛时,发现一位与我们一样手提两大袋贝壳的老太太正蹲下身来,用双手在挖一个沙坑,然后把两袋贝壳放进坑里。

朋友忍不住逗她:

“阿姨,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藏宝物,不怕被人偷走吗?

”老太太一边往坑里填沙一边快活地说:

“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

”朋友对我说:

“要不,咱们也这样吧?

”我摇摇头说:

“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

”就这样我们一直拎着这两大袋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

说实在的,获得“宝贝”的喜悦渐渐被守卫“宝贝”的辛苦消磨殆尽。

回程路上,走到老太太的藏宝之地,我和朋友不由得停下脚步。

趁人不注意时,我将手中的长柄伞猛地往下一戳,“嚓”的一声是金属碰到贝壳的声音!

“还在!

”我和朋友异口同声地喊出来。

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宝贝”,我忽然明白了很多……

(125)广东省韶关市2015年高三年级十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届高考模拟被网友热议最多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无疑是开心麻花的春晚小品《扶不扶》。

在随后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最满意”“最受欢迎”节目票选中,《扶不扶》稳居于语言类节目第一,成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节目。

节目一经播出,“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等台词便受到观众热议,获得媒体、网民的竞相转发。

《人民日报》更是两次转发作品中的经典台词。

因为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而受到观众强烈赞许。

更有无数观众表达和小品中一样的困惑,“如果真是我遇到了,扶不扶真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发的纠纷,让好人做不起,做好事变成惹是生非的烦心事,甚至因此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

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

对此,你有何感想,认为该怎么做,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26)安徽省铜陵市五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从低到高,每走一步,下一步都更困难。

越往高处走时,便越难找到平衡点。

当你知道越来越高时,其实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于是你发现,你永远也无法站上眼中的高点……终于有一天,你认识到:

找到平衡点时,就是最高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

请以“人生的平衡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27)江苏省盐城市2015年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乡村小伙子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多年。

问他想家吗,他说当然啦!

有人说:

距离产生美。

他说,距离产生距离,每次好不容易回趟家,都要费很多周折才能消除距离。

(128)云南玉溪一中2015年高三年级期中检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

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

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

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

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

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有些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9)四川省棠湖中学高2015年高三11月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0)四川省资阳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兄弟俩觉得屋内太阴暗,就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想把阳光搬到屋里。

搬了许多次,屋内还是没有一点阳光。

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

“你们在做什么?

”兄弟俩回答说:

“房间太暗了,我们想扫点阳光进。

”妈妈笑道:

“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

这则故事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131)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互动”是近来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汇。

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交流。

也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对于“互动”,你有怎样的体会与看法,请以“互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不少于800字。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132)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作文题

请以“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60分)

提示:

一个词具有本义,也具有引申义和比喻义。

(133)湖南箴言中学2015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上面的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34)辽宁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说,“人总是期盼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有人批评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你就期盼过得到发生

【篇二:

作文1】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1

【篇三:

作文审题训练(5)】

作文审题训练(第5次)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阳节,也叫“九九敬老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年人表达关爱。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用法律武器来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

子女不常回家看看,遗产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

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热议。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童话大王郑渊洁到郑州签名售书,有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对他说:

“我长大后能不能去你身边工作?

”郑渊洁随口回答说:

“可以啊!

”因郑渊洁自己不懂外语,曾出现跟外国出版商打交道上当受骗的事,于是就跟小女孩说:

“我身边还缺一个会说英语的,其他的人都有了。

”不料,那小女孩很认真地说:

“那你给我写在书上吧!

”于是,郑渊洁就在她的书上写下了“长大以后,学好英语到我这里来”。

写完以后,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没想到的是,那小女孩却当了真。

自拿到郑渊洁的签字之后,她学习成绩大变,从班里排名靠后,慢慢成了全班第一。

后来,她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时,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

毕业之后,当其它同学为找工作发愁时,她却拿着当年郑渊洁给她签字的书,真的去找郑渊洁。

后来,她成为了郑渊洁的私人助理。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

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

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

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

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

“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一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被拔掉了。

如果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能被发现。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

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

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

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

母亲说:

“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

”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

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小孩走到杂货店的电话亭里,因为电话亭的门没有关好,所以店员可以听到他的话:

“几天前,你们不是在报上登广告要招聘一个男孩子吗?

?

噢,已经找到了?

?

?

这个孩子的工作还合适吗?

?

?

谢谢你,再见!

那个店员看见那孩子走出电话亭,就说:

“运气很坏吧,没得到这份工作。

那孩子说:

“你想错了,三天前我已经获得这份工作。

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对我满意不满意。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

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

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

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

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近来比较迷茫,请教禅师:

“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

”禅师说:

“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明天开始到我指定的地方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

三天之后,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年轻人跑到山下菜市场上去卖,有位家庭主妇出价20元钱要买。

第三天,年轻人又前往博物馆卖,有人愿出200元买。

第四天,年轻人又前往古董店卖,又有人出价2000元买。

年轻人从古董店回到寺院后,禅师拍拍他的肩膀,指着那块石头,慈爱地说:

“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可值2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却价值2000元!

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价值!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请全面分析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

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

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

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

他始终在想:

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她的《不作不会活》里曾说:

“nozuonodie”,不作就不会死,但我今天想要大家记住的是“nozuonolife”,“作”是什么?

“作”就是不安现状的瞎折腾,我这个人就爱“作”,我来参加《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被我哥骂了无数次,他说,你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你也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参加这么一个电视节目,对你的未来有什么用?

可能我就是爱“作”吧,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的日子太没意思,所以,我就来了。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孝敬老人,法律可成道德有力“补充”

10月21日是重阳节,也叫“九九敬老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年人表达关爱。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用法律武器来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

子女不常回家看看,遗产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

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热议,有子女认为这一规定太苛刻,是否孝顺与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不能画等号,也有老人对这一规定表示欢迎,希望全国更多地区能够施行。

以法律形式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这一规定的实行,在我国,还显得有些新奇。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将“常回家看看”纳入社会道德范畴。

社会道德范畴的问题,除非是涉及到特别严重的犯罪问题,否则,大部分都是以社会舆论和风俗来对个人形成规范。

在孝老爱亲的问题上,大家都将这个问题视作道德问题太久了,也因此,当法律尝试开始出现的时候,势必,会引起社会的热烈讨论。

那么,将常回家看看与遗产挂钩,这真的合适吗?

中国的哲学讲究相对性,这条法规,也是如此。

若是将这一条款适用于那些和睦之家,父母与子女感情深厚,子女们不争不抢,那么,此种条款,只是鸡肋般的存在,说不定还会让子女们因此而心生缝隙;若是将这一条款适用于那些独自生活、留老人在世间踽踽独行的不孝之家,似乎,在利益的挂钩下,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尽管以法律形式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在我国养老问题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但是,笔者依旧不希望,养老孝亲问题,会成为以后常常发生的“法律纠纷”。

不管怎么说,道德领域的问题,让法律接手,除非是遇到了某些极端情况,否则,这种被制度规定和延续下来的温情,会慢慢破坏我们对亲情原本的希冀,若是子女都是为了遗产而看望父母,那么,这样的探望,真的开心吗?

孝老爱亲,本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延续了千年的优良传统,从我们社会道德开始成形起变开始传承,一代又一代,只会越来越浓厚,却不会越来越稀薄。

尽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时或者在某些地区会冲淡了社会的亲情,但是,中国和欧美国家不同,血脉亲情,是在我们的骨子里生了根的。

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骨子里的孝顺传统,会伴着我们的发展,而自动的被传承。

那么,就让法律促进子女回家看望老人成为道德领域的“补充条款”吧。

让法律成为备用的不到万不得以不用的条款,依旧让道德和亲情成为“孝老”爱亲的主宰。

有社会氛围共同推进,有法律后盾作为保护,软硬兼施,让感情和制度共同发力,岂不是更好?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

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

材料从《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新规入手,让大家谈看法,可以参考以下立意:

1.应该用法律督促敬老

2.法律的督促让孝心变了味

文体要求是议论文,这就要求学生的文章中有鲜明的观点,准确的论证。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遵守诺言诚信待人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题记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内诚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用。

凡答应了的事无论有多么困

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

当时流行一句谚语:

“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一诺千金”的由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即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障。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只出现两个人物,若从郑渊洁的角度可主要归纳为:

一、善意的无心之举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二、遵守诺言,诚信待人。

若从小女孩的角度可主要归纳为:

一、胸怀梦想,成就自己;二、一切都为了朝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努力拼搏;三、矢志不移,不改初衷等等。

若有其它立意,只要不偏离材料即可。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用每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哲人说:

机会在于发现,在于创造。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得看在什么时候。

能发现和创造机会是需要条件和实力的,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机会与否,对一个人来说是,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就不是。

即使对有同一目标同一梦想的人,也存在能不能把握住的问题。

有这样一则寓言。

父子俩在沙漠中行走,又累又渴,忽然看到一枚马蹄铁,父亲让孩子弯腰捡起来,孩子心想这样做没什么用于是没去弯腰,父亲并没责备他,自己却捡起来放在衣袋里。

后来,他们走到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亲用马蹄铁换回了500枚酸葡萄。

当他们再次走入沙漠,干渴又使父子俩喉咙冒出青烟。

父亲此刻边走边吃并不时抛下一枚酸葡萄。

为了这几百枚酸葡萄,儿子竟弯了几百次腰。

机会不可多得,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次机会,抓住生命中的每一根稻草,或许,在关键时刻,它就成为影响你事业成败的金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四年大学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多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令人沉思,发人深醒。

某公司一包车满载矿工在一山坡处抛锚,司机出车求援,不幸,由于车身失衡,汽车开始滑向山沟,全车人惊慌失措。

这时一妇女走到司机座,双手紧扳刹车,救了一车的人,包括她自己。

事后,记者采访时问她是否熟悉开车,她回答说只是偶尔看过几次修车,知道刹车在哪。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锻炼机会,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应该在以后的岁月里去抓住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