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128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docx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听”、“说”、“写”(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读”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中进行。

14、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 方法和过程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 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

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独特而有差异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4、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对话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与多元的意义重构。

6、课堂即时评价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也称“情境性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

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

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它可以分为:

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上,学生突然喷发的思维火花、一件偶发的事件,学校里进行的各种语文学科的竞赛,孩子们课间的欢娱等都是语文课程的动态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13、“三维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4、交融式目标

 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15、分解式目标

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16、生字复现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

“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

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

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

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

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8、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③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④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

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内容的确立打破了合理化的学科框架,软化了学科边缘,在确立主题是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语文”这一小语文,更要充分利用“社会语文”这一大语文,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并确立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可以在语文教材、校园活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设计,每个纬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交融式目标是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而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它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8、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分解式目标:

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

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

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

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

请举例说明。

答: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

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

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

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

具体是怎么想的?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

 

 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

  

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

  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

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

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

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

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1)为“合”而合。

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

(2)作而不“合”。

个人职责不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