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6.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
C.地形(盆地)D.人类活动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8.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0.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高低B.海陆性质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11~12题。
11.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004或1006B.1006或1008
C.1008或1010D.1004或1008
1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
A.台湾岛风速变大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
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
二、综合题
13.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过程有关。
(5分)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5分)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4)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
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5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2: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2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__时段。
(4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2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了。
(变大或变小)(4分)
(3)试在材料2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6分)
(4)下图为材料2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6分)
①该图所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B.南半球
C.东半球D.西半球
②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力的方向,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反思总结: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答案
自主回顾:
1.B2.C3.D4.
(1)B 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PB′<PB<PA) TB>TA>TB′>TA′(或TA′<TB′<TA<TB)
(4)B
(5)见下图:
合作探究:
1.A2.C3.B4.B
跟踪练习1.C 2.B
3.解析:
我国某地一日气温在24~28℃之间,不一定是冬季,排除D选项;图中一日之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说明该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故大气逆辐射可能较强;白天多云,夜晚晴朗,则日出前后温度应最低,但图中没有明显表示出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故A错;夜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夜间风力不一定大,C错。
答案:
B
4.C5.B6.A
7.解析: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④地吹东南风。
答案:
A
8:
读图可知,①②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①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①处昼夜温差最小。
答案:
A
解析:
第9题,由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可以判断在甲的东侧是一个低压槽,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甲地风向应该为西北风。
第10题,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主要与乙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的影响有关,是由两地海拔不同造成的。
答案:
9.D 10.A
11答案:
B12.D
二、13.解析:
第
(1)题,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夜晚气温低,晴朗夜晚温度低应从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来分析。
第
(2)题,多云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量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结果。
第(3)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
第(4)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4)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4.解析:
第
(1)题,由材料2可知,陆地的气压低于海洋,根据热力环流陆地的温度应高于海洋。
第
(2)题,风速变慢说明气压差在减小,所以a、b间等压面弯曲度应比50年前小了。
第(3)题,据等压面弯曲方向可判断热力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第(4)题,据图示风向右偏可判断位于北半球。
答案:
(1)9时~17时
(2)变小
(3)如右图所示。
(4)①A
②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