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862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docx

《教育学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简答.docx

教育学简答

教育学简答题

1、形式化教育形态的形成有哪些特点(教育实体的特点)?

答: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4)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特征?

答:

(1)阶级性。

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2)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3)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约被管制、灌输约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4)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即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只是受教育本身。

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典经、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较低的地位。

3、怎样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答: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其他动物界都不存在教育现象。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服务的。

有些动物在养护小动物方面虽然与人类抚养子女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它并不属于教育,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4、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索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注意后天的德育教育。

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5)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倡导启发式教学。

(6)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5、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答: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其主要思想有: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3)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

(4)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6)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6、凯罗夫教育学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国家行政领导和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

(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

(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7、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有什么?

答: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别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8、简述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答: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

它主要是十月革命后教育家提出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们大多同意此说法。

(1)教育从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

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9、简述“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答: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由夸美纽斯提出的,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是指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有着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相同的教育;其次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最后是指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范智教育”,而不仅仅强调宗教教育。

10、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哪些新观点?

答:

(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

(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与善结合起来。

(4)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

11、凯洛夫的《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答:

(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系统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2、近代社会在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教育学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有许多精辟的教育论述,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的编写:

(1)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社会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一致性;

(2)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掌握全人类的知识、通晓现代科学才能拥有全世界的意义;

(3)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强调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13、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此后赫尔巴特又在柯尼斯堡大学继续讲座,并于1835年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

在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提出:

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并且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答: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实际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罗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15、夸美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原则及规律,道德教育和教学管理等。

(2)强调普及义务教育,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强调人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实行“泛智教育”。

这一思想为后世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趋于更加正规化。

16、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各自观点?

答: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其观点是:

(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也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惟,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17、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答: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18、简述教育学功能?

答:

(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

(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

(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

(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19、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答:

(1)古代:

教育学的萌芽

(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20、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

(1)教育没有阶级性

(2)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3)教育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4)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极端原始

21、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答: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的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叫“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2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体系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和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

(2)是否允许个人办学(3)是否确立重点学校(4)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2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进而影响群众,服从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2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7、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模式,即它能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学校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它是以学校内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以预定的目标为动力,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的多层面、多类型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突出表现在它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上。

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又是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的,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形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学校物质文化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措施。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8、信息技术的三次突破是什么?

答:

(1)电报、电话、无线电的诞生和推广。

(2)电视机、计算机、人造卫星的发明和应用。

(3)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迈进了网络时代。

29、学生文化的成因是什么?

答: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30、学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31、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答:

(1)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有着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3)教育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3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发展制约着学校课程的发展。

3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4、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被发现?

答: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人的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教育能够帮助人认识自己的价值。

教育能使人的价值被发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经验;(3)不仅要交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4)应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35、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36、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7、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

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个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

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

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

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错误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更是错误的。

38、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答: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到引导和培养、塑造作用。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助于有效的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性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

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39、简述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它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

(3)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的互补性。

答:

个体身心发展的的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例如,失明者可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互补性使人在某方面机能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与环境协调,为继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4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包括哪些方面?

答:

(1)教育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2)教育使人认识并发展自身潜能

(3)教育发展人的力量

(4)教育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5)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42、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及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答:

少年期年龄特征:

(1)身体状态的巨变

(2)内心世界的发现(3)自我意识的觉醒(4)独立精神的加强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身体方面:

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

(2)认知方面:

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自我教育能力方面:

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43、青年期的年龄特征及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答:

青年期年龄特征:

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身心逐步走向成熟。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2)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其中认识问题包括两方面的极端为:

①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②对自己缺乏信心,把社会理想化

价值观上的两个极端为:

①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求索取,不思奉献;②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44、简述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答: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目的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

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

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

它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产生的。

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

科学人文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45、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