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565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docx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第七章欧姆定律

     抚顺市第十五中学  孙秀梅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学生虽然对科学探究要素很熟悉,但独立对电学规律探究还有一定困难:

教材没采取直接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同时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进行讨论,而只要求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则有意识降低难度。

经过过去教学尝试感觉还是先用一课时把与电压关系实验相关问题认真、透彻、到位,第二课时再独立放手让学生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更稳妥、科学而有实效。

这部分可下点功夫分两节细致讲解,一方面它是本章第一节,又是得出欧姆定律的重要基础性实验,另一方面它又可作为第三节“测电阻”这一实验过程的具体参照样板、范例。

这一节在知识上、技能上、方法上学生若真悟透了,不但欧姆定律的得出水到渠成,理解欧姆定律轻而易举,而且操作”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也将游刃有余.

具体几点想法:

1.      关于引课:

用实验引发联想,努力创造学生思维发散的情境.教师操作(改变电池节数和更换电阻或灯泡),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示数变化后描述出观察到的现象,再说出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然后请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指出因时间有限本节只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器材中可选用不同型号的灯泡,也可选用不同阻值的电阻配以电流表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此实验意在体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系,先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为接纳欧姆定律奠定心理基础.这样做比“改变电流或改变灯泡亮度有哪些方法”的提问显得更接近本节课题,更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说,难拉回主题。

2.      关于实验:

电路设计、仪器选择、方法运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等都应是教师简单引导下学生自我做主的过程。

电路设计环节可以给学生小组讨论时间,以利于理清实验思路。

若出现没有画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可以结合实验目的与画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对比,让学生说出哪种更科学,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若学生设计出用改变电池节数或改变学生电源输出电压的方法也应给以肯定。

但应指出,有了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和滑动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基础,建议和鼓励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分压。

至于电流表外接或内接可以不予指正,今后画图示范时均按教材画即可,告诉学生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以后高中会学到,有兴趣可以自己探索。

实验时结合实验器材对于“电流是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电压是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应予以强调,增强直观印象,这对于“欧姆定律适用于同一段电路”的理解有铺垫作用。

学生第一次同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结合实物说明也利于再次明晰电路连接,以防混乱。

另外提醒学生要更换不同电阻再进行两次实验,以便得出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结论。

这点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出现过。

至于提醒学生注意的常规内容如:

1.开关断开;2滑动变阻器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3.量程选择(试触);4.多测几组数据;5.尊重数据,不改数据等可以引导学生说,同时应提醒学生:

1.尽量使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利于分析比较得结论;2.电路闭合时间不宜过长,电阻发热会带来数据较大误差。

实验结束后可通过观察记录表格研究出数据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也可采取图象分析,时间够均可尝试。

3.      注重实验后评估环节:

对实验中个别组异常情况的关注与解释往往是学生提升的关键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1.你发现哪些不理解的现象?

2.你实验中有什么困惑?

3.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若学生不问,教师也可提出下列问题:

1.你结论有普遍性吗?

为什么?

(应选不同三个电阻分别测三次)2.为什么会出现较大数据误差?

(连错电路;电表的量程选错;两电表接反或读数读反;数据是否填错格)3.产生较小误差原因(测量次数少;电阻发热引起;读数视差;电流表外接)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本节教材主要是对定律本身的剖析和基本的定律应用,应用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会用“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解决生活问题即定量计算;二是会用它定性分析一些电路问题如:

电阻串联并联规律。

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对定律剖析和针对性简单运算以及探究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第二课时进行较复杂运算。

剖析定律主要应说明定律的量值关系针对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单位要统一。

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可以结合导致定律得出的实验电路图,在图上注明R2两端电压U2,通过R2的电流I,写出电阻R2的关系式I=U2/R2;在图上注明滑动变阻器R1两端电压U1,通过R1的电流I,写出电阻R1的关系式I=U1/R1;在图上注明电路总电压U总,通过R总的电流I,写出电阻R总的关系式I=U总/R总。

结合电路图进行对应关系的说明,学生既易于理解“同一段电路”的含义,又可以直观加深印象,还应适度对三个量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语言叙述的训练。

限于本节课主要达到对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运用,主要练习三个角度的习题就可以了,即求I(设置计算通过测电笔电流的习题);求U(设置计算得出安全电压临界值的习题);求R(设置计算求人体电阻的习题)。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运算不但对巩固理解欧姆定律有帮助,而且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适时渗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做完题后应注重分析其实际意义,防止学生只重视数的运算和结果本身正确与否,因为物理毕竟不同于数学。

教材安排探究串并联电阻关系看似突然,不衔接,实则想突出“欧姆定律”的价值,也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之一。

此实验教师演示即可,再通过引导学生理论推理加以证实所得结论,为突出可见度,利于理解,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灯泡,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体会电流大小的变化从而推理电阻的变化。

过程中应抓住一切机会上学生表达,学生说就是思维在动。

规范解题方面前面速度部分已经训练过,初学电路计算题还是建议先画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待求量再计算,利于学生思路的具体化。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第二课时就趁热打铁上一节习题课,不宜太难太复杂,把含两个电阻串联和并联的涉及欧姆定律的9个物理量的关系设置成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达到熟练运用就可以了。

在“对应同一电路”的运用训练方面,可以在简单训练完成后,选取一道思维发散的题作为本节知识的大整合。

如:

已知R1R2串联,U总U1R2已知,你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求解过程中还会涉及一些利用比值关系求解,也可适度加以归纳这方面的解题规律),这样课堂内容会有十分饱满充实又透彻的感觉。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有了前面第一节细致的引导和准备,这节就自如多了。

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分析数据以及发现规律,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

通过本节独立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达到深入理解欧姆定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本节一方面完善了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认识(还与温度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独立分析和处理,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

至于“额定电压”一词在下一章教学中会提供更科学解释,此处只让学生知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若高于灯口所标注的“正常工作电压”时,会减少小灯泡的使用寿命,甚至烧坏灯泡即可。

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应适时适度加以引导,电流表内接与外接仍都给以肯定。

教师适当关注一些细节如:

电路连接正确与否;变阻器使用方法正确与否;三次实验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结论;器材不要因电流过大而损坏;数据要尊重事实。

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反思性问题供学生参考如:

1.你的实验中电表是否出现了反转现象或超过量程现象?

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是否出现了滑动变阻器无法调节电路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每一次测量的电阻值是否不同而且相差不大?

原因是什么?

小灯泡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可能有三种理解:

1.电压变化引起;2.电流变化引起;3.灯泡亮度变化引起。

可让学生结合上节书后第6题进行讨论明白: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因素有关,而跟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然后结合“灯泡亮度变化”现象分析出“是温度发生变化对小灯泡的电阻产生了影响”。

即灯泡亮度变化——灯丝温度变化——灯丝电阻变化。

也可设置几组定值电阻做实验与灯泡电阻情况进行比较。

这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是为了发现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在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时不同电压下测得的电阻略有偏差主要是实验误差引起,所以可以取平均值,而此实验则不行。

第四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本节从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角度就两句话:

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这是短路造成危害的原因);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这是高压危险的原因),主要是树立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本节应做好短路演示实验,还应尽可能利用安全用电挂图、放映科教片、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和行为。

 

 

疑问:

卡口和螺丝口灯泡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不是十分清楚。

第八章电功率

26中  张霞

第一节电能

光能、热能

本节的重点是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难点是电能表的相关知识我的处理方法是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下面资料:

①电能有哪些来源?

②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③抄下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

课堂上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踊跃发言,教师总结电能的来源和应用。

机械能

化学能

电能

机械能、热能

热能

 

发电机

电池

电灯

电扇

电热毯

难点的处理方法是通过课前抄写的电能表的信息交流,阅读教材了解相关信息的知识后带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计算,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进行训练。

本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和短时允许的最大电流的认识。

电能表是否也消耗电能?

第二节电功率

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是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重点处理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观察家用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是否总是一样的。

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分别把“220V100W”灯和“220V15W”灯接入电路观察亮度,提出问题:

哪个灯接入时电能表转的快呢?

我们怎样比较呢?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灯的区别引入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三个小题引入电功率的定义:

(1)“220V100W”灯正常发光1S消耗100J电能,“22V15W”灯正常发光1S消耗15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

(2)“220V100W”灯正常发光3S消耗300J电能,“22V15W”灯正常发光20S消耗300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

(3)“220V100W”灯正常发光2S消耗200J电能,“22V15W”灯正常发光20S消耗300J电能,哪个消耗的电能快?

电功率P=UI公式通过实验得出,同时指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在这里有几点建议1、本节要突出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

2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本节不宜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重点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难点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教学建议:

实验前复习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验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后设计实验方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

实验故障可组织学生讨论演示。

第四节电与热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难点处理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电热饼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进行探究时注意控制变量。

实验建议:

产生热量的多少可以根据钢丝和铅笔芯上的蜡油熔化的快慢来比较。

(没试过,不知是否可行)

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重点是从电功率的角度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保险丝的作用。

难点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的处理方法:

如有条件最好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总功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实验不能做就创设一个保险丝断了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难点的突破联系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分析。

第五节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信息的传递教材分析

                              抚顺市第玉成中学  陈洪俊

一、本章教材的特点

“信息的传递”这一章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高科技成果,限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无法对原理内容做深层次的探究,因此教材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层次较低,而应用内容较多,旨在突出对高科技的成果轻原理重应用,这本身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逻辑特点”,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体验性目标的要求。

这一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电学有关知识和第九章“电和磁”的基础上,来了解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电磁波有那些应用?

电磁波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那些影响?

本章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

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真实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编者的意图是: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什么?

光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移动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

中继站的作用,卫星通信的原因,光纤的应用以及什么是网络通信?

本章的图片(图10.1-6、图10.2-5、图10.3-5、图10.4-2、图10.4-3、图10.4-4、图10.4-5、图10.4-7等)和选用的材料(“科学世界”中的微波炉和激光的应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隐形飞机”和对电视机、录像机、VCD机的观察,“STS”中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都反映了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学习不仅应使学生学到基本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养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态度。

让师生共同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体验知识的作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本章课程目标及其理解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分为两个,一是知道电磁波。

包括: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包括:

了解微波炉的原理,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了解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基本区别,了解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

这两部分内容全是了解层次的目标,因此课程标准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低。

另外课程标准中对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中的内容没有作目标上的要求,通过学习仍要使学生了解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电话交换机的用处是什么。

(二)体验性要求目标

1、经历:

(1)调查电话的结构、发展历史、使用说明书,

(2)体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VCD机、移动电话的应用。

在调查和体验的基础上,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问题。

2、反应:

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信息的发展状况;乐于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调查探究;敢于对未来信息传递的前景进行大胆、合理的设想。

3、领悟:

对知识的渴求,探究科学的精神,感受时代的脉搏,应用知识的欲望。

(三)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移动电话、微波炉、广播和电视、录像机、VCD机等等,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它们能工作都离不开电磁波,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对于探究性活动:

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外,重点应放在课后,让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并采取调查研究、讨论交流、归纳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

2、难点:

电磁波到底是什么?

学生往往感到迷惑,因此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是本章的难点内容。

教材采取浅显的实验,P92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浅显地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做开关灯同时听音响发出喀喀声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电磁波产生的理解,对于这个当代学生皆知,但又不能深入研究的问题,采取浅入浅出的处理方法最好,这本身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基于物理学科中“学以致用”的特点,注重从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突出电磁波的应用。

(四)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本章教材给了教师和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恰倒好处的进行精选,精讲,点到为止。

从教科书中的四节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有些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处理教材,尽情选择发挥和拓展。

象电话的工作原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以及光纤通信等内容,教师完全不必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怎么办,《课程标准》实际是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载体,以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愿意调查研究,大胆设想、勇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时间内教给学生,有些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以“小课题”的形式放手学生,让他们到家庭和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本章教材,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搜集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能力等等;通过学生找不足和问题,对未来进行设想,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猜想能力;调动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应用知识的欲望,蠢蠢欲动的实践欲,即真正达到了本章教材的目的。

 

三、各自然节教学建议

(一)、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课程标准》中对“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中的内容没有作目标上的要求,但是在学生完成了一年的探究性学习后,应该增加一个探究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电话。

这节内容一开始通过“想想议议”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各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

调起了学生的“胃口”,有了一种迫不及待想了解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一个探究,课前调查:

1、电话的发展历史?

2、电话的基本结构?

3、电话传递声音的原理

4、电话的种类和作用?

5、到商店观察电话使用说明书了解不知道的功能

6、体验:

讨论P88中的“想想议议”体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这项调查最好在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至少选二到三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社会调查。

教师宣布调查途径和调查要求:

查资料和信息;向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请教;观察家里的电话;到商店向售货员了解等等途径不限。

调查结果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课堂上各组进行交流展示和评价。

对于本节的知识点“电话的基本组成”;“电话传递声音的原理”;“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和作用”;“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要求在课堂交流中“点到为止”,不作深层次的分析。

本节课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3、4题均为体验性题目,只要求学生做一做,不必深究其意,达到“无须言传,只求会意”的教学境界即可。

(二)、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学生肯定会提出问题:

电磁波是什么?

它是怎样产生的?

本节内容的关键是做好两个演示实验,类比水波、声波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

导线与正极摩擦→产生变化的电流→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通过真空中的寻呼机能收到信号,总结出电磁波与声波不同,能在真空中传播。

“科学世界”介绍的是微波炉,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将微波炉带到课堂,观察其优点,同时引导学生找缺点,提出改进设想,使学生思维发散。

本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4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第3题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及家长应加以指导。

本节的课后作业应是一次探究:

调查电磁波的应用。

这次探究的目之一的是为下面两节内容做准备。

(三)、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是电磁波的应用,在上节探究结果汇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挂图对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及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和特点做简单的分析,鼓励学生找出移动电话的缺点或者是希望点,讨论、设想,提出改进方案。

对于“科学世界”中介绍的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STS”?

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可采取完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对电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的感想肯定很多,可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看电视、玩电脑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逐渐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这一目标逐步得以实现。

(四)、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微波通信为什么需要中继站?

为什么要用卫星通信?

光纤为什么能传递大量信息?

什么是网络通信?

教材通过多副生动的彩色图片,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养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是让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调查、访问等途径,课外搜集有关卫星通信、网络通信、激光应用的报道,以备课堂交流。

第二步是教材内容(包括“STS”?

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和“科学世界”?

激光的应用)均可采取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交流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展开讨论。

这里教师要准备好发散性问题,例:

“你设想一下将来的信息将如何更好的传递?

”;“为将来的信息传递提出你的设想?

”;“不学科学知识、不宣传学科学知识有什么危害?

”;“激光对人类有那些贡献?

”等等,只要教师充分抓住本节内容向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和社会的信心,逐步建立起学好知识,为人类美好的将来服务的意识即达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