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489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会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docx

《基础会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案.docx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

§1.1会计的概述

教学目的:

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会计的属性和本质掌握会计的含义、特点和对象。

教学重点:

会计的含义、职能和对象。

教学意义:

通过对会计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掌握财会知识。

教学过程:

一会计的产生于发展

1.产生的原因:

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

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2.会计的发展过程

⑴萌芽:

计算生产成果,生活需要,产生计数、计算的要求

“结绳记事”、“刻木计数”

⑵发展:

1原始社会:

生产职能的一种附带管理工作。

2自然经济社会:

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独立职能。

朝廷官府的钱粮赋税的收支活动,俗称“官厅会计”

3商品经济社会:

核算、监督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核算、监督、预测

任务:

简单记载钱粮收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核算、监督

方法,工具:

手工,单式,算盘科学、复式、电脑

5我国会计的发展过程:

产生:

西周(司会)

发展:

汉、宋、明、清

宋:

“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它是传统中式簿记的基

础。

明、清:

“龙门帐”、“四脚帐”已具有传统复式簿记的雏形。

单式记账复式记账

⑶重要性:

宏观:

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观:

企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含义

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

②货币计量的基本形式

③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三、会计的职能

1.核算职能(首要):

是会计管理的基础。

就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和分析,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

特点:

①货币计量、数量反映

②连续、系统、综合的进行

③反映过去、预测未来

2.监督职能:

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很,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经济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考核和控制。

特点:

利用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监督

事前、事中、事后

3.二者关系

密切结合,相辅相成。

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四、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主要计量单位

三种量度:

劳动度量——小时、工时等

实物度量——公尺、千克等

货币度量——元

(二)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白条)

(三)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

连续性:

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全面性:

即完整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要进行全部记录,并分清来胧去脉。

(四)具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核算方法

五、会计的本质和属性

1本质:

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属性:

自然属性——生产力:

技术性

社会属性——生产关系:

阶级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课后作业:

练习册

课堂小结:

※定义、职能、特点、本质、属性

课堂练习:

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的计量单位。

()

会计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事后检查进行监督。

()

会计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1.2会计的对象

教学目的:

了解会计对象的范围,认识会计再不同行业中不同的核算对象。

教学重点:

会计对象的范围

教学意义:

通过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激发学生产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学过程:

复习:

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职能

新课:

一、定义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现代会计所核算监督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经济活动中能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事项)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要素

二、经济业务的分类

(一)企业单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货币商品货币

2.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

购入商品销售商品

货币商品货币

(二)行政事业单位:

不以盈利为目的

1.范围

2.业务内容:

收入、支出

课堂小结:

会计对象的划分

工业企业:

供应、生产、销售、

商品流通企业:

采购、销售

行政事业单位:

经费收入、经费支出

课堂作业:

练习册

 

§1.3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

教学目的:

学习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

前提条件、三个重要原则

教学意义:

通过学习会计的四个前提条件和一般原则,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教学过程:

一、前提条件

1.会计假设:

对会计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做出的假设,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划分:

(1)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经济实体。

◎特点: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独立核算经济业务。

独立于财产所有者之外

独立编制会计报表

◎与企业法人的区别:

企业法人:

在政府部门登记,有独立财产,依法承当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

企业法人一般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企业法人。

如:

独立和合伙企业都是会计主体,但他们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企业集团及其所属的子公司,均为法人,也均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可以将他们视为个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经济业务活动是正常持续进行的。

影响:

成本计价、折旧提取、资产评估、费用分配、负债偿还

(3)会计期间:

是持续经营的补充。

通常为一年,称会计年度。

我国分为年度:

1月1日—12月31日

季度:

每季的第一天---最后一天

月度:

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

(4)货币计量: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脊梁,即将会计对象的内容都转化为使用统一货币计量单位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计量并假设币值是稳定的作为前提。

一般以某一国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我国的企业货币计量主要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2.相关性原则:

有用性,满足有关需要。

3.及时性原则:

对经济活动及时处理。

对会计信息及时报送。

4.明晰性原则:

清晰明了

5.重要性原则:

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要单独反映,简单的经济业务可简化、合并反映。

(二)总体性要求原则

1.可比性原则:

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谨慎性原则:

提坏帐准备金,加速折旧、后进先出。

但对可能发生的收益,收入不能先入账。

(三)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应记入本期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原则。

要求:

生产经营活动中,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原则:

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2.配比性原则:

1)收入与费用

2)支出与受益对象

3.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例:

购材料——收益性支出

购固定资产——资本性支出

二、巩固新课:

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划分收益性与资历本性

三、作业:

习题集

 

§1.4会计的任务和方法

一、会计的任务

1、核算经济业务,正确及时地提供经济信息

2、加强管理,维护经济秩序

3、考核财务善,加强经济核算,促进效益提高

4、预测经济前景,参与计划决策

二、会计的方法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五一节,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设置帐户

2、复式记帐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帐簿

5、成本计算——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中心环节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个方法不是孤立的,它是会计核算过程中相互配合,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的起点是采取货币形式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通过填制会计凭证按照帐户内容、性质分类、记录。

忘录要遵循复式记帐的规则,对帐簿记录通过

财产清查进行核准核实。

企业要按期计算成本,最后通过会计报表进行综合反映。

会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

三、巩固新课

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胡机的方法体系。

四、作业:

习题集

 

第二章会计要素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以及资产与权益的关系,为以后各章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2.1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会计要素的概述

1、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内容的主要因素。

2、会计要素的作用

会计要素是设置帐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3、分类:

1)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

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特点:

1)经济资源

2)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能以货币计量

4)带来经济效益

3、分类(按性质和存在形态分)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

a、定义

b、内容: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

2)长期投资

A、定义:

是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B、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区别

a、投资时间及变现能力不同

b、投资目的不同

3)固定资产

A、定义:

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B、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

a、发挥作用的期限长短不同

b、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4)无形资产

A、定义:

企业长期使用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各种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

5)递延资产

A、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记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

B、内容:

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

6)其他资产

<二>负债

1)定义:

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2)特征:

承担、能以货币计量、归还者、期限

3)分类:

按流动性分: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

1)定义:

是指将在一年或者长于一个营业周期内偿付的债务。

2)内容:

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

3)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区别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预提而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费用已发生,款项尚未支付)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长期负债

1)定义:

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

2)内容: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的负债后的净额。

2、内容: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实收资本、盈余公积(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收入

1、定义

1)广义:

营业、投资、营业外收入

2)狭义:

营业性收入

2、特征:

经营所得

3、划分:

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4、确认收入实现:

收取货款,或是取得收取货款凭证时,确认为收入的实现。

<五>费用

1、定义:

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2、内容:

直接费用(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五>利润

1、定义: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

2、内容: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股利、债券利息)、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2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会计平衡式

教学目的:

学习资产与权益的关系,经济业务对平衡关系的

影响状况。

会计平衡式。

教学重点:

资产与权益关系,会计平衡式

教学意义:

加强对会计等式认识的。

教学过程:

一、资产与权益

1.资产:

投入

借入

2.权益:

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