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486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与功导学案

第一节杠杆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重难点:

力臂的正确确定。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课前检测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有关

2、力的示意图:

从力的作用点画一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作用点。

3、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4、点到直线的距离:

几何学中作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是,

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堂探究:

目标1:

杠杆

问题1:

现象探究:

什么是杠杆

看书归纳:

一根硬棒,在下能绕着____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注意:

1、一个物体要能看做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可以是弯的,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但必须是坚硬的。

问题2: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

力臂的正确作法

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步骤可简记为:

“一点二线三标臂”

目标2:

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4:

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不运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注意:

静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不论怎样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

问题5:

实验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看书及进行实验,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倍。

注意:

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更方便测力臂及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如果杠杆在倾斜位置也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只是测力臂时比较麻烦。

目标3:

杠杆的分类

问题6:

三类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实例

 

力臂的大小关系

L1>L2

L1

L1=L2

力的大小关系

F1

F1>F2

F1=F2

力的作用点所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小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等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问题7:

判断杠杆种类的方法

判定使用杠杆省力还是费力,要通过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相比较确定。

为了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最好画出杠杆示意图,在图上把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都表示出来,建立直观的图景,便于判定。

常见费力杠杆:

 

巩固提升:

必做题:

1、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N,动力臂是40cm,阻力臂是10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______。

2、在下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

省力的杠杆有_________;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

①撬棒;②天平;③筷子;④铡刀;⑤脚踏刹车;⑥镊子;⑦起子;⑧钓鱼杆。

3、在图中,杠杆有可能平衡的是()

A.甲图的杠杆B.乙图的杠杆C.丙图的杠杆D.丁图的杠杆

4、如图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

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

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D.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5、在左下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B点最小的力和这个力的力臂(O为支点)。

6、有一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右上图所示,靠在台阶边,为了使它滚上这个台阶,在圆柱体边缘上哪一点、沿什么方向施力才能用最小的力使圆柱体刚好离开地面?

在图上标出这一点,并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

第二节滑轮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认识滑轮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课前检测

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都中看成杠杆

2、杠杆的分类:

、、。

3、杠杆的五要素:

、、、、。

4、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也可以在杠杆的。

5、杠杆平衡条件是:

6、测力的工具是。

课前热身:

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__________;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__________。

2.使用定滑轮不_________,但可以改变拉力的_________。

3.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

4.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目标1:

定滑轮和动滑轮

问题1:

滑轮的种类。

滑轮可分为两类:

叫;叫。

问题2:

滑轮的特点

1、实验探究归纳特点:

定滑轮但;动滑轮但。

2、理论探究归纳特点:

定滑轮是一个杠杆;动滑轮是一个杠杆。

目标2:

滑轮组

问题2:

滑轮组的特点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的使用效果,但同时要付出的代价是多移动距离。

使用中,省力的效果取决于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

2、确定承担重物绳子股数n的方法:

在和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算绕在上的绳子股数

3、滑轮组中所用力的大小关系为:

4、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

问题3:

滑轮组的组装

 

巩固提升: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D.杠杆

2.如图1所示:

物体A重200N,物体月重50N,此时物体B匀速下降。

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A.50NB.25NC.100ND.200N

3.如图2所示,连接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10_N的钩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NB.20NC.OND.5N

 

4.下列工具使用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A.汽车上的方向盘B.拧螺丝的扳手C.螺丝刀D.定滑轮

5.如图3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和绳重,如果物体的重分别为G1和G2,那么G1和G2的关系是()

A.G1=G2B.G1=2G2C.G1=

G2D.无法判断

6.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

对绳子的拉力是80N。

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

或_____N的重物。

7.如图5所示,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为零,拉力F应等于_______N。

8.如图6所示装置中,不计滑轮摩擦,当水平向右拉力F=5N

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第三节功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能计算机械功。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功的计算。

课前小测

1、力是的作用,力的单位是________。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

2、力的三要素:

、、。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方向

4、用200N的力分别拉重为50N和200N的甲乙两个木箱沿水平方向前进10m,则人对木箱所做的功(  )

A.W甲>W乙   B.W甲<W乙   C.W甲=W乙    D.无法比较

课堂探究:

聚焦目标1:

做功

问题1:

问题探究:

功的概念

归纳总结: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也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产生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问题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就是说,做功必须包含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因素。

问题3: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⑴“不劳无功”:

物体没有受互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时,力不做功。

如:

⑵“劳而无功”: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力不做功。

如:

⑶“垂直无功”:

物体受到力,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不做功。

如:

聚焦目标2:

功的计算

问题4:

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物理学中规定:

功等于。

功的计算公式:

(表示功,表示力的大小,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巩固提升:

必做题:

1、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

B.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C.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功了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移动了距离,那么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下列情况做功的有()

A.一个人背着书包站着;B.杠着货物上楼;

C.搬石头没搬动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3.功的计算的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P79例题,思考:

为什么重力所做的功为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用20N的力推着一个100N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5米,推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J,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J。

选做题:

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5.起重机将重5000N的物体提高6m后,又水平移动4m,则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_____。

6.用动滑轮提起重50N的物体,人拉绳子做的功是100J,若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是(  )

A.2m   B.4m   C.1m    D.条件不足

第四节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能计算机械功率。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率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

功率的计算。

上节回顾:

1、物理学中规定:

功等于,其计算公式是。

功的单位是。

2、叫速度,其计算公式为其计算公式为。

课前热身:

试一试,你一定行!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带提升物体时,做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式中各字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聚焦目标1:

功率

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1、思考:

做功有快慢吗?

_________。

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P108,阅读与思考,思考: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①、若做功相同,可以比较。

,。

②、若时间相同,可以比较。

,。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说明做功的快慢与和两个因素有关。

3.功率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功率

1、功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1W=。

另外还有、等。

问题3:

其它公式

1、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v=可得P=。

2、由P=可得功的另外一个计算公式W=。

问题4:

功与功率的区别

符号

单位

公式

物理意义

功率

聚焦目标2:

功的原理

问题5:

功的原理

1、看书和实验,归纳总结,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含义的正确理解

①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适用的普遍原理,使用简单机械不省功,使用复杂机械也不省功。

②“不省功”是功的原理的核心,“不省功”有两层含义:

(1)人们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对于不考虑机械自重和摩擦的理想机械);

(2)人们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对非理想机械),多做的那一部分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它对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意义。

③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这是因为我们使用机械,有的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也有的是为了给工作带来方便(如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④理想机械,就是指不计自重和摩擦的机械。

巩固提升:

必做题:

1、机器甲的功率比机器乙的功率大,则一定是()

A.甲所做的功比乙所做的功多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少D.甲的机械效率比乙大

2、某人用10N的水平拉力拉50kg的物体,10s内沿地面前进10m,人的功率是()

A.5WB.15WC.50WD.10W

3、两个体重相同的人,一人缓慢地从一楼走上五楼,一人则是急促地跑上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做的功不同,功率相同   B.两人做的功相同,功率不同   

C.两人做的功和功率都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甲乙两台机器,若甲做的功是乙做的功的两倍,而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的时间的一半,则甲乙的功率为(  )

A.P甲=2P乙 B.P甲=P乙 C.P甲=4P乙  D.P甲=1/2P乙

5.一个放在水平地面地物体,受20N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沿拉力的方向前进15m,则拉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做的功是_________。

6.功率为5kw的水泵,在多长时间内能把10000N的水抽到4m高的水塔中?

7.功率是45千瓦的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20千米,求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少?

学习方法点津:

掌握正确的方法、规律,可以让你的学习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⑵相同做功,比较;⑶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公式P=进行比较。

2、对功的原理的正确理解:

⑴省力时,要以多移动距离为代价⑵省距离时,要以多费力为代价

第五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

3.能计算机械效率的有关问题。

4.了解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的大小,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

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η=W有/W总的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问题的计算,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上节回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二是

2、功的计算公式:

3、功的原理:

4、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

、、、等

聚焦目标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问题1:

有用功和额外功

1、现象探究,讨论得出: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

2、如何判断有用功和额外功

必须抓住工作的目的,目的改变了,有用功和额外功也要发生变化。

例如: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桶做的功是功,对水做的功是;如果不慎把桶掉到井里了,从井中把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功是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聚焦目标2:

机械效率

问题2:

定义和公式

1、定义:

叫机械效率,符号是,常用百分数表示

2、公式:

(表示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表示总功)

3、机械效率由和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

问题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⑴当总功一定时,尽量减少;

⑵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的。

问题4:

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对同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可变的,而不是某一确定值。

巩固提升:

必做题:

1、任何装置的机械效率()

A.只能大于1B.只能等于1C.只能小于1D.什么情况都可以

2、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措施是()

A.增大动力B.增大阻力

C.增大机械重力D.在不改变机械装置的情况下增大物重

3、在右图中,若用40N的水平拉力将一个重为150N的物体匀速向左拉动

了1.2m,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0N。

则拉力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4、用一动滑轮把重为5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J;如果所用的动力为30N,则拉力做功为______J,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点津:

机械效率常用公式:

 

11.5改变世界的机械

主备人:

彭旭东姓名:

教师寄语:

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功的原理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知道轮轴的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斜面的结构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功的原理的实质。

功的原理的应用,轮轴、斜面实际应用。

温馨提示:

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1、功的原理是:

2、一些机械的特点

机械名称

分类

是否省力、省距离、或省功

运用

1.省力杠杆

2.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

1.省力、费距离、不省功

2.费力、省距离、不省功

3.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力、不费距离;不省功

1.用起子拧螺钉

2.用钓鱼杆钓鱼

3.用天平测质量

1.定滑轮

2.动滑轮

3.滑轮组

1.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力、不费距离;不省功

2.省力、费距离、不省功

3.省力、省距离;不省功

1.旗杆顶端上的滑轮

2.

3.吊车上用的滑轮

课前热身:

试一试,你一定行!

1.设杠杆的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动力为F1,阻力为F2,则:

(1)当L1>L2时,杠杆省力,但______距离;

(2)L1<L2时,杠杆费力,但_____距离;(3)当L1=L2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此类杠杆叫做_______杠杆,如实验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________就是根据这类杠杆的原理制成的。

2.定滑轮实质上是________杠杆,使用它______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_____倍杠杆,使用它省________的力,但不能改变_____________;滑轮组既能_________,又能改变______________,并有着广泛的应用。

3.一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四分之一,那么当杠杆平衡时,若阻力为120N,则动力为_______N。

4.某人想提850N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进行,如果每段绳子能承

担200N的物体,则绳子的绕法该如何进行?

请把绳子在图上绕出来。

5.功的大小等于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用公式W=_______来

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_。

课堂探究:

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聚焦目标1:

简单机械家族

问题1:

轮轴

1、概念:

2、特点:

问题2:

斜面

1、概念:

2、特点:

问题3:

螺旋

1、概念:

2、特点:

聚焦目标2:

改变世界的机械

问题4:

自主阅读“庞然大物人造就”、“细微之处显身手”、“力大无穷山河动”、“瀚海苍穹遨游”、“智珠在握夺天工”等部分。

巩固提升: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必做题:

加油,胜利属于你!

1、作图:

把一个重物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物体所受到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若轮半径是轴半径的10倍,现把动力作用在轴上,则动力是

阻力的多少倍?

()

A.10B.1/10C.5D.1/5

2、斜面的长为10m,高为2.5m,若用120N的力把一个木箱匀

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木箱重为()

A.480NB.360NC.240ND.120N

3、若动力作用在轮轴的轴上,则使用它一定会()

A.省力B.省距离C.省功D.无法确定

4、若斜面上的长为高的5倍,那么该斜面在使用时,若被拉的重物为2500N,则拉力应为_______N;如果在10s内沿斜面向上拉动了4m,则拉力做功为______J,拉力功率为_______W。

5、把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用了5s拉动5m,若斜面高为1m。

(计算时g取10N/Kg)

求:

(1)物体的重力;

(2)拉力;

(3)拉力做的功;

(4)拉力的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