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429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docx

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

2011年高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清单(2011-05-29)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

并非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4.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途径: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注1:

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因此,在发展社会中必须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注2:

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一定不要忘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注3:

文化对人影响具有双重性,不能说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有益的促进作用。

5.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主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注1: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只要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因此,要应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注2:

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但不能理解为“永恒不变”。

6.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

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激发起人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7.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的重要性: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注1: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

8.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9.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注1:

为什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A、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注2:

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B、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0.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11.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2.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意义: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13.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影响: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16.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7.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8.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19.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0.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21.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4)文化创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2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积极创新。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注5:

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22.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为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

①独特性---含义: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注1:

中华文化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特征之一,另外两个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有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5.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6.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27.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8、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对青年而言,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本固基的文化使命。

⑥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走进文化生活

29.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

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3)(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结果)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注:

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生活越是发展,越需要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0.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1.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1)落后文化。

①含义:

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

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

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注:

启示

①(国家角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理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1)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前时方向的意义: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注1: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判断文化的先进性就是看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先进文化。

注2:

如何理解“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是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世界是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是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注3: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保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1)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意义(为什么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面对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34.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注: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35.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发展教育:

重要性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发展科学:

重要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4)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色彩的形式。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6.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3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目标)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9.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0.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文化修养,有助于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之,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反之,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