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396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docx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在没有做这期节目之前,如果你问我这是什么鱼,我一定会大声的告诉你这就是草鱼。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有这种鱼的存在。

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我才略知了此鱼的身分,它的名字叫赤眼鳟。

它长得特别像草鱼,唯一的不同在于它的眼睛上缘将近一半是赤红色。

而草鱼的眼睛上缘是白色的。

其实啊,赤眼鳟和草鱼同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为赤眼鳟属,而草鱼是草鱼属,原来它们是同科不同属的两兄弟呢!

怪不得常常被人认错。

赤眼鳟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主要的传统捕捞品种。

它形似草鱼,体色银白,因为它的眼睛上缘有一块月牙形的红斑,好像带了红色的隐性眼镜,所以也叫红眼。

赤眼鳟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叫法,比如野草鱼、红眼鲮(ling )、参鱼、醉眼角等等。

赤眼鳟为淡水中下层鱼类,在天然水体中分布较广,在我国的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四大水系均有分布。

赤眼鳟的可食率高,肌间刺很少,肉质柔脆而甘,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另外,赤眼鳟的鱼肉还可以入药,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等症状,在市场上深受人们的青睐。

近几年由于水环境的改变,以及水草等天然饵料的不断减少,野生赤眼鳟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因此,开发养殖赤眼鳟,不仅能有效的保护赤眼鳟的野生资源,也能提高渔业的养殖效益。

那么赤眼鳟究竟是怎么繁殖的?

赤眼鳟的鱼苗和成鱼饲养又有哪些讲究呢?

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来到了湖北省仙桃市某养鱼专业户刘文早师傅的家中。

听说,刘师傅养殖赤眼鳟已经有20多年了。

那么刘师傅多年来都积累了怎样的养殖经验?

赤眼鳟的养殖究竟有着哪些窍门?

刘师傅肯为我们传授他多年来养鱼的经验和技术吗?

一, 生物学特性(一级字幕)

由于赤眼鳟喜欢在水体中下层活动,所以要想仔细看它一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几经周折,刘师傅终于把它请到了大水盆中。

我们才目睹了它的芳容。

1,    外貌特征(二级字幕)

赤眼鳟鱼体态修长,略呈纺锤形,外形与草鱼相似。

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左右,腹部较圆,后端稍侧扁。

头呈圆锥形,吻钝,口呈弧形。

眼睛较大,眼睛上缘有一月牙式艳丽的红斑。

体背深灰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每个鳞片后缘都有一块黑斑,形成了纵列条纹。

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

雄鱼和雌鱼的区别在于,雄鱼的胸鳍粗糙,而雌鱼的胸鳍(qi)表面光滑。

宋代的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是这样介绍的赤眼鳟:

“鳟鱼目中赤色一道横贯瞳,鱼之美者,谓之赤眼鳟。

”看看连宋代的进士都夸它是美人呢。

2,    生存习性:

(二级字幕)

从刘师傅那里,我们得知赤眼鳟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水流缓慢的水体环境中。

赤眼鳟无论小苗,还是成鱼,都善于跳跃,行动敏捷。

鱼苗更喜欢走边。

赤眼鳟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鱼种。

可以生存的水温在2℃~34℃之间,生长水温为16℃~32℃,在我国各地水系中都能生长繁殖、自然越冬。

3,    食物组成:

(二级字幕)

   在自然水系中,赤眼鳟是一种偏植物型的杂食性鱼类,藻类、浮萍、水草等均可摄食,兼食水生昆虫、小鱼和卵粒等等。

经人工驯化后 ,鱼苗特别喜食黄豆浆,成鱼喜食配合饲料。

赤眼鳟是小型鱼种,在自然环境下生长速度较慢,个体不大,3冬龄时体重不满250克。

但经人工驯养摄取配合饲料后,生长速度加快,当(dang 四声)年鱼种规格可达到每尾20—35克,养成商品鱼规格在每尾200—500克,大的可达到每尾750克。

4,    生长繁殖:

(二级字幕)

赤眼鳟2龄时可达到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5-6月为繁殖高峰,生殖期喜欢集群活动。

赤眼鳟反应灵敏,善于跳跃,在拉网、运输操作受到惊吓时,容易跳跃冲撞导致鳞片脱落,所以要格外注意。

二, 养殖准备(一级字幕)

要想养好赤眼鳟这种名贵的鱼种,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  池塘条件:

(二级字幕)

刘师傅说,池塘最好选择在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

池塘周围最好不要种植高大树木和高杆作物,以免遮挡阳光和阻碍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可以增加池塘的溶氧量。

池塘应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

进水口设在水池上方或在水池底部都可以。

但排水口一般设在池塘底部。

为了方便干塘时捕鱼捞鱼,塘底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倾斜度。

在进水口和排水口要设有过滤网,一般为60目。

设置过滤网,一方面可以过滤水质,防止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进入渔池;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鱼群逃走,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水搅浑。

2,养殖设备:

(二级字幕)    

饲养赤眼鳟的池塘同养殖其他鱼类一样,应配备注排水用的水泵,喂料用的投饵机,保持饲养池水中溶氧良好的增氧机,如饲养鱼苗还需配有制作豆浆用的打浆机以及捕捞夏花、鱼种或成鱼用的网具等设备。

3,清塘消毒(二级字幕)

在放养前8—10天左右清除岸边杂草,将池水彻底排干,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用漂白粉20-28公斤进行干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又可以有效地改良底质与水质,清塘消毒后经2—3天通风暴晒,即可注水。

注水后,将敌百虫按商品说明书的要求全池喷洒,杀灭水中害虫。

4,水源和水质:

(二级字幕)

赤眼鳟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是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标准,pH值在7.0~9.0之间,每升水体中氨氮含量不高于0.03毫克,无污染的水源,都可以作为养殖用水。

养殖水体中溶氧量应该常年保持在4-5毫克每升以上。

刘师傅告诉我们,用人眼就能观察鱼群是否缺氧。

当鱼群活蹦乱跳,说明不缺氧。

如果,鱼儿不动,甚至翻白浮头,说明水中缺氧,要及时增氧。

三繁殖技术(一级字幕)

又到了栀子(栀zhi,一声)花开的季节,刘师傅家一年一度的赤眼鳟繁殖工作也拉开了帷幕。

赤眼鳟一般经过两冬龄就可达到性成熟。

在自然水域6-8月为产卵期。

以湖北地区为例,赤眼鳟的人工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

1,  亲鱼来源:

(二级字幕)

人工繁殖所用的亲鱼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从自然水域中捕捞,选择无伤的大个体赤眼鳟留作亲鱼。

近几年来,野生的赤眼鳟数量较少,加上它性格急躁,善于跳跃,起捕后容易损伤、造成死亡,运输也不太方便,采集难度比较大。

亲鱼也可以从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中挑选。

这样就不需要为了亲鱼的数量、比例、伤病等问题而发愁,省去了很多麻烦,效果也比较好。

从多年的赤眼鳟繁殖工作中,刘师傅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亲鱼应该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最好是2龄以上的性成熟个体。

雌雄比例为1∶1.3。

为防止鱼群生存能力退化及近亲交配,最好在选择亲鱼时,以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为主,再配以野生的赤眼鳟作为后备亲种。

2,  亲鱼的培育(二级字幕)

亲鱼最好进行专池强化培育。

亲鱼池面积一般在2-3亩之间,土池就可以,水深应该在1.5米-2米之间,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

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

每天早晨增氧3-4小时。

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50~200公斤。

每亩池塘,可以搭配100公斤左右同龄的鲢鱼。

其中,白鲢与花鲢的比例在7:

1到10:

1之间。

刘师傅说,这是因为白鲢吃浮游植物,花鲢吃浮游动物,它们都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能够调节水质,确保水质良好。

赤眼鳟亲鱼一般是投喂草鱼的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不能低于30%。

也可以用棉饼、油糠等代替,混合或交替投喂,粗蛋白含量能够达到要求。

(去掉这句话)

对亲鱼的投喂采取定点人工投喂。

在每亩池塘的岸边,人工选取3-5个点,进行定点定时投喂训练。

赤眼鳟亲鱼就能按时按点在水下摄食。

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左右。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3,  成熟鉴定:

(二级字幕)

成熟度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生殖孔肿胀微红,卵巢轮廓明显,而雄鱼性成熟时,一般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

4,  人工催产:

(二级字幕)

赤眼鳟一般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的方式。

催产前一天,为了捕捞亲鱼方便,应该停食一天。

亲鱼应用拉网捕捞,拉网时将上纲提起约0.6米,防止亲鱼逃逸。

将捕捞上来的亲鱼放入催产池。

每次捕捞的拉网不超过3网,两次的捕捞间隔在6天以上。

(1)催产池(三级字幕):

催产池为半径2.5米的圆形水泥池,深度为1.5米左右,出水口用50目筛网防逃。

催产要遮光进行。

(2)催产剂(三级字幕):

赤眼鳟作为野生鱼类,其自然产卵的环境人为模仿非常困难,因此催产剂的注射极为关键。

刘师傅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终于调配出了比较好的催产配方。

刘师傅的配方是将多潘立酮注射液100毫克、促黄体素释放素A2, 200微克、促黄体素释放素A3,100微克,用47毫升的葡萄糖溶解,并混合均匀,进行一次性注射,促进亲鱼排卵。

注射部位在亲鱼的胸鳍基部。

每条雌鱼可注射混合液2毫升,每条雄鱼注射1毫升。

(3)产卵(三级字幕):

把催情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流水刺激,让亲鱼自然交配产卵。

因赤眼鳟需要避光交配,所以需要用遮光网将亲鱼池盖住。

只要亲鱼发育成熟,均可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

夜晚池水中溶氧量低,亲鱼交配期间,从凌晨12时至早上6时应用增氧机不间断增氧,使水中溶氧量达到5毫克每升。

产卵完毕后,赤眼鳟的卵沉到水底。

应该及时将卵从催产池池底放出,用集卵箱在水中收集受精卵。

集卵箱四周用木板制成,边框、底部用60目的乙纶网布制作而成。

最后用水桶将受精卵带水转入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

赤眼鳟的受精卵呈圆形,浅黄色。

受精卵直径约为1.3 毫米。

吸水后,卵周隙较大,卵外径直径为4.5~5.0毫米。

受精卵静水状况时沉于水底,在流水状况下可漂浮在水体中。

集卵完毕,要及时将亲鱼捞出,放回亲鱼池中,以免亲鱼饥饿吃食受精卵。

5,孵化(二级字幕)

   孵化环道为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环道宽1米,深1米左右,环道内壁要求光滑,目的是不伤及卵苗。

环道底部是多个进水口。

这些进水口都是同一个方向。

注入的新水沿着环道方向流动。

排水区设在过滤筛网中间。

过滤筛网为50目的乙纶网布。

刘师傅告诉我们,这样不断的保持注水和排水,可以使池水流动起来,模仿长江的水流,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效果会比较好。

这里要注意调整好水流的大小,以卵粒能均匀翻转为好。

水深要求不超过1米。

孵化温度控制在18-28摄氏度之间。

   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

经常用竹浆翻转水流,以免受精卵沉在池底缺氧。

筛网要经常刷洗,使排水顺畅,水质良好。

另外,在孵化期内,为保持水的清洁,每天用一个稀疏的纱网放在孵化环道上,把水面上的脏物拉出来。

当纱网上的杂质比较多时,要把这个纱网放在排水区洗涤一次,再放回孵化环道。

从夜晚12点开始要不间断增氧,一直增氧到天亮,使水中溶氧量达到5毫克每升。

受精卵孵化3-5天后,孵出仔鱼。

刚孵出的仔鱼比常规家鱼苗要细小,鱼体全身透明,一般全长仅为3.9-4.0毫米。

仔鱼依靠自己身上的卵黄囊中的营养来维持生长,此时不需投喂。

仔鱼孵出后3天左右,在鱼苗身体的中间可以看到一个亮点,这是鱼泡,也叫鱼膘,生产上叫“腰点”。

有了腰点(去掉),鱼苗可以横游了,也证明它发育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了。

这时的仔鱼,生产上称为水花,可以下塘进入鱼苗培育。

 

四,鱼苗期培育(一级字幕)

鱼苗期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鱼苗,饲养到体长3厘米左右的生产阶段,一般需要20天左右。

刘师傅说,鱼苗培育池一般选用土池,因为土池同水泥池相比,不仅池水中含有浮游动物,池水表面还有浮游植物。

鱼苗培育池面积一般在1-3亩之间。

1,  放苗:

(二级字幕)

放养前先清塘消毒。

再注水,水深1.0~1.5米。

这一时期的鱼苗以豆浆和肥水为食,所以要泼撒基肥,来培养肥水,也就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鱼苗采食。

基肥一般选用尿素、磷肥和专用鱼用肥,施肥时按商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交替使用。

2-3天后,当水质变绿,将手伸入水中20-30厘米深,看不见手,说明肥水已经培养好,可以放苗了。

放苗时间一般选在清晨或傍晚水温较低时进行。

赤眼鳟的鱼苗很娇嫩,操作要十分小心。

一般每亩池塘放养10~20万尾。

不搭配其他鱼类。

 

2,喂养管理:

(二级字幕)

鱼苗下塘当天开始全池泼洒豆浆。

每亩每天用干黄豆3~5公斤,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

经过10-2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度一般可达3.3厘米左右,也就是1寸左右,这时的鱼苗,生产上称为夏花,可转入鱼种期培育,或作为鱼苗出售了。

鱼苗一般采用专用塑料袋充氧运输。

将鱼苗带水装入塑料袋中,水的体积占到塑料袋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四分之三的体积用来充氧气。

运输时间小于5小时的,每袋可以放苗1500尾左右。

运输时间为5小时~10小时之间时,每袋放苗1000尾~1200尾。

鱼苗最好在早晚运输,避免阳光直射。

 

五、鱼种期培育(一级字幕)

鱼种池塘一般面积为5亩~10亩,水深在1.5-2米。

最高水位不要过高,水位过高,池水中下层会缺少阳光照射,导致温度过低。

1、  放苗(二级字幕)

如果鱼种期培育的目的是进行鱼种出售,那么每亩放养密度应该为1万尾~2万尾。

其中每亩池塘配养花鲢和白鲢鱼苗共2000-3000尾。

要求放养花鲢的数量是白鲢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如果鱼种期培育的目的是养成商品鱼,那么每亩放养密度应该为1000-2000尾。

其中每亩池塘搭配200-300尾同龄的鲢鱼。

要求放养花鲢的数量是白鲢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的鱼苗,需要静置半小时左右,才可下塘。

下塘时,先把充氧袋放到水里10-20分钟,让袋里的水温接近池水,再放苗。

2.喂养管理 (二级字幕)

鱼种期的赤眼鳟以肥水和粉状鱼用配合饲料为主要食物。

肥水培育方法与鱼苗培育相同。

刘师傅告诉我们,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该达到28%-30﹪左右,才能满足鱼种的营养要求。

一般采用投饵机投喂。

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习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

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

3,水质调节:

(二级字幕)

在整个鱼种期要注重水质的管理调控,一般随着鱼种的生长,经常注入新水慢慢提高水位。

当水质变清澈,就需要再施肥,尿素、磷肥和鱼用肥交替使用,少量勤施。

每天开启增氧机4-5小时,使水中溶氧量达到5毫克每升。

 

4,日常管理:

(二级字幕)

鱼种培育这段时间,正值天气多变,阴雨连绵,气候不稳的盛夏季节(布谷鸟叫声)。

在这段时间里,要高度重视养殖池塘的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详细观察鱼种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解决。

   饲养3-5个月左右,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转为成鱼期管理或进行鱼种出售了。

按出塘的时间不同,生产上对鱼种的称呼也不同。

在高温季节10厘米左右的鱼种叫火片,低温季节叫冬片。

 

五,成鱼期饲养(一级字幕)

成年的赤眼鳟适应性强,耐低氧,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可以作为池塘主养鱼,也可以当作搭配的品种和其他常规鱼类同塘混养。

这里,刘师傅主要为我们介绍的是成鱼期池塘主养赤眼鳟的方法。

(1)放养(二级字幕)

饲养成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之间。

水深不超过2米。

为保持池塘水质长期优良,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的成鱼池内一般不施基肥。

如果是鱼种期池塘直接转为成鱼期池塘,那么每亩赤眼鳟的密度保持在1000尾-2000尾不变。

所配养的鲢鱼数量也不变。

如果是购买鱼种来进行成鱼期培养的话,一般每亩水面放养火片或冬片赤眼鳟鱼种的数量也是1000~2000尾。

每亩池塘搭配200-300尾同龄的鲢鱼。

要求放养白鲢的数目是花鲢的7倍到十倍,以调控水质。

但主养塘一般不搭配草鱼。

因为草鱼抢食凶,会影响赤眼鳟的生长。

 

(2)饲料投喂(二级字幕)

成鱼期最好是用投饵机按时投喂。

经人工驯养后,赤眼鳟喜欢吃人工配合饲料。

刘师傅告诉我们,目前还没有赤眼鳟专用的配合饲料,一般可选用草鱼的全价配合饲料替代,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0%。

 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5%左右,一般每次投喂量以30分钟左右吃完为好。

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6~7月及9~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由于赤眼鳟是小型鱼种,个体重量比较低,主要靠群体产量盈利。

当赤眼鳟大部分个体达到200克-500克时,就可以上市了。

 

()水质调节(二级字幕)

 成鱼对水质的适应性比较强。

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个小时左右,确保水中溶氧量在4-5毫克每升,就可以了。

每隔2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15—25公斤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使池水pH值保持在7-9之间,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池边杂草,捞除水中杂物残饵,保持食场卫生。

 

六、 病害防治(一级字幕)

赤眼鳟抗病性较强,只要管理得当,一般不得病。

但如果放养密度较高,管理不善,也会导致一些常见鱼病的发生,如烂鳃、肠炎、赤皮、细菌性出血病等。

在赤眼鳟的病害防治方面,刘师傅一家人,总结了以下经验:

要彻底清塘消毒;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定期换水,高温期加大注水量;每隔半月泼洒生石灰消毒水体。

若有死鱼或残饵要及时捞出。

坚持巡塘,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写好池塘日记,写好总结,以备日后参考。

一旦发现鱼病,要及时对症用药。

比较常用的药物有:

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二氧化氯,氯杀灵等。

不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

在赤眼鳟成鱼上市前,应遵循相应的休药期,以保障上市鱼的品质。

这就是刘师傅一家人饲养赤眼鳟的养鱼经。

尽管生活忙碌,但他们看上去,却似乎从来没有疲倦过。

清晨,天刚蒙蒙亮,养鱼人家的工作已经早早地开始了。

直到夕阳西下时,一家人却还在池塘边忙忙碌碌,不肯离去!

也许正是这样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能把名贵的赤眼鳟养得更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