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338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

150分钟2.试题总分:

300分3.试卷共12页

物理(共1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t=0时刻,一个质点从某点P开始做直线运动,其υ-t图象规定0~1s质点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关于质点在0~6s内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4~6s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2s末质点离P点最远

D.4s末质点加速度为零

2.如图所示,在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有时会看到被男运动员拉着的女运动员离开地面,在空中做圆锥摆运动。

目测体重为G的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时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30º,重力加速度为g,估算该女运动员()

A.受到的拉力为

B.受到的拉力为3G

C.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D.向心加速度大小为3g

3.我国发射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高度约343km的近圆轨道上运行,等待与“神舟八号”飞船进行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后经变轨调整后到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距地高度约为330km的近圆稳定轨道。

右图为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示意图。

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八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八号”大

C.“神舟八号”在变轨前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小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4.如图所示,一条长L=1m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一质量m=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将细绳拉直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0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为3m/s。

取g=10m/s2,则()

A.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18N

B.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60W

C.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1J

D.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9J

5.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的一组等距平行实线表示的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差等势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场强都比b点的场强小

B.无论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比b点的电势高

C.无论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

D.如果图中的实线是等势面,电子在a点的速率一定大于在b点的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8分)

6.(19分)

Ⅰ.(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活动中,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一条纸带,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据已知数据计算:

(1)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a=m/s2.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υD=m/s;(答案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在计算加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电源的频率变为小于50Hz,他们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Ⅱ.(13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①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②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③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④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的误差外,其他的可能是(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7.(15分)将小球以初速度υ0竖直上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理想状况下,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小球以初速度υ0竖直上抛时上升的最大高度只有0.8H。

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求:

(1)空气阻力与小球重力的比值是多少?

(2)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比为多少?

(3)小球落回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8.(16分)一根长为l的丝线吊着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如图所示,丝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

现突然将该电场方向变为竖直向下且大小不变,不考虑因电场的改变而带来的其他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cos37°=0.8,sin37°=0.6),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小球经过最低点时丝线的拉力.

9.(18分)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在平台上以初速度v0=3m/s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半径R=0.5m的粗糙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接触,当小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木板运动l=1m时,与木板有共同速度,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53°=0.8,cos53°=0.6。

求:

(1)A、C两点的高度差h;

(2)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通过圆弧轨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三、选做题(第10题和第11题各12分,考生从中选做一题,若两题都做,则按第10题计分。

其中选择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0.(1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分子间的距离大,所以液体存在表面张力

B.在棉花、粉笔等物体内都有很多细小的孔道,它们起到了毛细管的作用

C.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如果已知其密度可估测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D.空气相对湿度大,体表的水不易蒸发,所以人就感到潮湿

(2)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10-3m2,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2.0kg的光滑活塞封闭在汽缸内,其压强为多少?

(大气压强取1.01×105Pa,g取10m/s2).若从初温27℃开始加热气体,使活塞离汽缸底部的高度由0.50m缓慢地变为0.51m.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11.(12分)

(1)如图1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πt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20cm

B.这列简谐波的周期为5.0s

C.这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5cm/s

D.这列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

(2)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4所示,底面AOB镀银,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点的入射角为30°,∠MOA=60°,∠NOB=30°.求:

(1)光线在M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化学(共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S—32N—14Na—23Cu—64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B.在太空舱可以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绳,属于金属材料

2.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B.A1Cl3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

C.稀HNO3中加入少量铜片D.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3.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Cl2通入NaOH溶液:

Cl2+OH-===Cl-+ClO-+H2O

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O

+2H+===CO2↑+H2O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

Al3++4NH3·H2O===AlO

+4NH

+2H2O

D.Cu溶于稀HNO3:

3Cu+8H++2NO

===3Cu2++2NO↑+4H2O

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FeCl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胶体粒子的数目是NA

B.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C.12.0gNaHSO4晶体中含有SO42-数目为0.1NA

D.10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92NA

6.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相溶解且沸点相差不大或接近的液态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若将碱石灰改成五氧化二磷,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

7.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二、解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8.(16分)

Ⅰ.(6分)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Al+NaNO3+NaOH——NaAlO2+N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2)配平上述反应Al+NaNO3+NaOH→NaAlO2+N2↑+H2O。

(3)上述反应中,若有11.2L(标准状况下)N2产生,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个。

.(分10)某强酸性溶液X含有Ba2+、Al3+、NH

、Fe2+、Fe3+、CO

、SO

、SO

、Cl-、NO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源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G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