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371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docx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篇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

《共产党宣言》...............................................................................................................................4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

《论我国革命》.............................................................................................................................10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1845年11月——1846年8月)

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

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

1.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2.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3.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本书主要贡献

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

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

1.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

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

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

层意思:

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5页),而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

2、这些现实的

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

“可以

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

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

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第6页)3、人的活

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

活动所创造出来的。

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

所以“任

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

更出发。

”(第6页)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

件三者的统一。

2.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

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1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唯心主义精神统治世界观念

的考察和揭露,从而得出结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

3.再次阐述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生活资料生产本身。

这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活动,即人口的繁衍;

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再次阐述关于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的思想,并分析了社会分工及其后果。

指出了社会发

展的基本动力和革命根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条件:

世界历史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生产力越发展,各民族的原

始封闭状态被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和民族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越成为世

界历史。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活动。

无产阶级只有

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每个

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了私有

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之后,提出要消灭这种异化必须具备

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由于异化所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进而导致无产阶

级革命;第二,普遍交往的建立和发展。

而这两方面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

发展为基础。

(四)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阐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1.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2.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5.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五)思考题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什么?

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4.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5.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学说的?

附: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2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二、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点提示:

首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原理,阐明所谓“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恩格斯指出: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顶多只能采集,而人类则能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336页)这就是说,能够进行生产的,能够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是人的根本。

而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人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动物所没有的属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

第三,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总和,它决定着人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

人们之间其它政治的、思想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这种客观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并直接或间接地被这种物质关系所制约。

这种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这一社会关系复杂结构的总和,确定着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含义就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天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建立在客观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1848年)

(一)《宣言》的七篇序言

1.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2.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3.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一条主线: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层含义: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第二,全部人类社会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不仅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要使社会永远摆脱任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4.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5.提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设想。

6.论证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论述了论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

(二)《宣言》的引言

1.写作的历史背景

2.写作的目的

(三)《宣言》的正文四

1.《资产者和无产者》。

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等于自行消灭,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

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采取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

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教育、自由、家庭等),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在本章中,马、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因此,马、恩在最后一章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

对党派的态度上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思想。

论证了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

(四)结语

4

《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能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

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两个不可避免”与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

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创造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2.怎样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意

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史观应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得出的结论。

◆它第一次划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1)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3)坚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5)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6)坚持党的先进性。

7)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

【篇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读列宁著作《怎么办?

列宁经典著作《怎么办?

》读了3遍了,对该文的理解越来越深,从第一遍的字面理解到现在对文章总体框架以及写作意义的理解,并形成了个人的一点点体会。

看来,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多读,多想,这样才能有所获。

一、对该文的总体感受

读列宁的文章感觉很畅快,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情,言之有据,论之有理,高度体现着革命家导师的论战风采。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深刻的印象。

1、细致而深刻的说理

该文篇幅很长,几乎占据《列宁选集》第一卷的三分之一。

就这么一篇文章,作者写了大半年,从1901年秋一直到1902年2月。

期间,列宁推掉了原定的给《火星报》详细发挥《从何着手?

》p290的文章以及给读者回信的诺言(“我们应当首先向读者致歉”)。

可见列宁对该文的写作极为重视,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列宁之所以对该文如此重视,因为他深刻理解理论战斗的现实意义。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在列宁身上高度体现,所以,对广大群众做细致而深刻的说理工作,在列宁看来是那么的重要。

文章深刻的说理工作首先来自作者对当前影响革命事业各路思想流派的深刻把握,文章中随处可见作者对论敌观点大量而适当的引用,以及对论敌观点的深刻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刻阐发作者观点。

读列宁的文章,真有像斯大林所说的“就像被一支大手牢牢把握,不能动弹,只能随着他的思路去思考”。

这种有效的说理工作,首先来自列宁的严密逻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作者高超的辩证法的运用。

其次,来自作者高超的行文艺术。

在文章中,不时能读到让读者会心一笑的片段,就像在看一出话剧一样。

“‘应当幻想!

’我写到这几个字之后,不觉吃了一惊。

我仿佛是坐在‘统一代表大会’的会场里,坐在我对面的是《工人事业》的编辑和撰稿人。

这时马尔丁诺夫同志站起来,咄咄逼人地质问我:

‘请问,如果不事前向党的各个委员会征求意见,自主的编辑部有权去幻想吗?

’接着,克里切夫斯基通知站了起来,并且(从哲学上来深化早已深化了普列汉诺夫同志的意见的马尔丁诺夫同志的意见)更加咄咄逼人地接着说:

‘我进一步问你,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忘记,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人类总是提出可能实现的任务,没有忘记策略是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那么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不是有权幻想?

想到这种咄咄逼人的问题,我真是不寒而栗,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就试

试躲在皮萨列夫背后吧。

”p448

2、对真理的深刻把握

真理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存在,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客观条件。

如果单从列宁所批判的论敌的观点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比如,“每个卢布工资增加一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实惠和可贵;工人要进行‘斗阵,是因为他们知道,斗争不是为了社么未来的后代,而是为了自己本人和自己的儿女’”。

p323“政治始终是顺从于经济的”p329“政治鼓动应当是为经济斗争而进行的鼓动的上层建筑,应当在经济斗争的基础上生长起来,并服从于它”p330;“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p334等等。

从这些句段我们似乎都同意,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但是,当列宁把这些言论与当时俄国工人事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再经由列宁层层深入的剖析,我们发现这些观点竟然是那么的有害,是那么的混淆当时还没有多少鉴别力的工人们,从而对整个革命工作是那么的有害。

列宁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娴熟的运用,而不是僵化的教条主义者。

正因为此,列宁的思想走在同时代人物的前列,所以他能带领群众走上胜利的道路。

联系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确很需要列宁的这种思维方式,需要锻炼自己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而不能在方向上失去目标。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如果我们没有联系实际的人才发展观,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工作肯定不能出实效,而且对大学生成长有害。

3、坚定的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无法想像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这种革命热情。

当列宁准备为革命事业做理论准备的时候,他还处于流放阶段,当他读到伯恩斯坦1899年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篇文章时,列宁指出“书的内容越来越使我吃惊,理论上太差了,而且是重复别人的话,光说批评,实际上连认真地进行独立的批评的尝试都没有,实践上是机会主义,?

?

登峰造极的机会主义和可能主义,而且是胆小的机会主义。

”(全37/241-242)。

正是因为列宁具有远大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似乎总是能本能地体悟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所以他总能走在同时代领导人前列,让各种错误思潮现出原形。

也正是因为列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当列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他又马上显得那么谦逊,正如他在文章中写到,“因为这里讲的是缺乏修养的问题,我用这个字眼首先是指我自己。

我曾在一个给自己提出很广泛的包罗万象的任务的小组中工作,我们所有参加这个小组的人常常痛切地意识到: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在可以把一句名言改动一下,说‘给

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

’的时候,我们却表现出是一些手工业者。

后来我愈是经常回想起我当时感到的内疚,就愈是痛恨那些假社会民主党人。

”p406-407这样真诚地发自内心的歉意,只有那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具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点就是树立理想信念。

在列宁身上,正是高度地体现着这一点!

二、写作背景

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许多资料可查。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刘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也是当时我们考博时重要的参考书目)中指出,“《怎么办?

》发表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更加深化和扩大,无产阶级革命已作为直接实践的问题提上了日常。

一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和组织工作。

?

这时,第二国际内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他们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陈旧’、‘过时’。

”p119

列宁写这篇文章之前,实际情况是当时的工人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却出于分散状态,急需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在列宁写作《怎么办?

》之前,他于1900年11月初写了一篇《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在文章中深刻指出:

“整个俄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迫切任务是反对专职政府,争取政治自由。

?

社会主义思想脱离劳动阶级先进人物的现象,在俄国要比其他国家厉害得多,因此俄国革命运动必然软弱无力。

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

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

p285而此时,列宁刚从流放地回来。

为了建立真正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打算创办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机关报。

但这样的报纸很难在俄国境内出版。

这是因为,沙皇政府的警察、暗探到处密布,不用几个小时就会被查获。

紧接着,为了深刻揭露当前影响革命政党的思潮,他于1901年写了一篇《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提纲,在提纲中列宁深刻揭示了无政府主义的四大弊端。

正是这些前期的实践与理论工作,在1902年秋,列宁集中精力用了大半年时间写就了这篇《怎么办?

》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列宁从两个比较一般的问题谈起:

“为什么像‘批评自由’这样一个‘无害的’和‘正常的’口号,对我们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斗的信号?

为什么我们甚至在社会民主党对自发的群众运动的作用这个基本问题上都谈不拢?

其次,阐述我们对政治鼓动的性质和内容的观点。

”p292在此基础上,深刻阐述“我们的组织任务问题,在各地同时着手建立全俄的战斗组织的计划问题。

”p291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几个要点,那么,就能深刻理解这篇文章。

至于这篇文章的影响里,在《列宁选集》第一卷的注释中,指出“1902-1903年,《怎么办?

》在俄国各地社会民主党组织中广为传播,不少人受了它的影响而成为《火星报》的拥护者。

《怎么办?

》一书对于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对于列宁火星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委员会和组织中、以及以后在1903年当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取得胜利,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p824所以,深刻理解该文,对认识第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就能更好理解我国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碰到的问题。

也更能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