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363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店总结报告新.docx

酒店总结报告新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总结报告

 

项目责任人:

王志周

时间:

2014年6月

 

2011年10月20日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被列为学校示范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教职称[2011]4号)。

在为期两年的建设周期内,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专业建设原则,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了“四维”评价模式;通过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稳步推进校企合作。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4年6月4日,共完成77个子项目331个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在示范校建设推动下,学校酒店专业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设备总值显著增长设备总值由50余万元增长到110余万元,实训教室由11个增加到19个;师资队伍结构和质量显著改善和提高,双师型教师由5人增加到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建设3门核心课程,主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2门,主编校本教材5门;80%专业课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建成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源库”,“酒店行业资源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由150人增加到280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由5个增加到8个。

2、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一)建立组织保障

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下,酒店项目组成立由学校项目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子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组建了包括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建设。

(二)建立制度保障

项目组实施学校制定的《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做到责权清楚,程序明晰,规范示范校建设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工作机制

为确保进度和质量,采取周例会集体办公、集中研讨,周报月结和项目档案管理等方式,实施严格过程控制。

采取子项目责任人自查,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项目分管领导、专家逐级审查,集中审查,形成项目建设成果管理考核机制。

(四)创新管理机制

学校对示范校建设实施项目管理责任制,坚持顶层设计、标准细化、成果导向,实施任务分解,任务到点,责任到人,形成了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常态机制。

3、项目建设进展

(一)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及青岛开发区五大板块建设,坚持为青岛酒店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通过对20余家酒店走访,30多次的调查,形成了《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修订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重新审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根据青岛酒店业经营淡旺季分明,酒店业旺季对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成功构建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育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造专业基础素质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

学校教学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酒店参观学习,校企共同做好学生的入职教育;第二阶段,打造专业核心能力及工学交替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

开展校内外实训与专项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第三阶段,打造毕业顶岗实习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

学生到合作酒店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和创业。

在“1+1+N”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了新型的“校企耦合,工学相融”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内教学场景,实现情景模拟;利用基地工作场景,实现酒店教学介入;就业酒店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2)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构建新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面向职业、强化能力,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20多家酒店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青岛酒店业的现状、人才结构及需求,在对酒店岗位群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

根据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解,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础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基础素质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岗位能力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规格,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保证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全员发动、分层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制定成体系

项目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行业专家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

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对照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的标准,完成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

3、校企协作、专家指导,校本教材开发具特色

项目组通过企业调研,与青岛名人酒店、青岛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深度合作企业协作,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5本校本教材。

出版了2本教材。

4、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益丰富

本着“开放性、共享性”的原则,按照“全员发动,任务到人”的思路,开发、整合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初步建成了一个有行业企业参与、具有一定原创性、信息丰富、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它包括:

专业资源库、行业资源库在内的2个大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多媒体课件库在内的4个小资源库、1门市级网络精品课程;与重庆旅游学校共享的全套7门精品课程资源。

这些开放性、共享型的教育教学资源,不仅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兄弟学校共享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创设教学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1、创设仿真的“情景模拟”教学环境

示范校建设期内,学校通过与合作酒店共建、共享,新增校内酒吧、餐厅实训中心,客房实训中心,前厅实训中心共3个,技能教室由11个增加到1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8个。

社会服务功能日益显著,培训社会人员达3800人日。

表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

基础

验收

目标

实际

达到

达成度

校内实训基地/教室数(个)

1/11

3/15

3/19

100%/127%

校外实习基地数(个)

5

8

8

100%

2、实践全新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能充分满足“情景模拟教学”的需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80%的专业课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现了职场环境下“教学做”一体化。

3、实施创新的“四维”评价体系

实施由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共同组成的人才质量“四维”评价体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学生评价:

采用“232”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方面相结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个人总结、小组评价两个评价结果。

(2)学校评价:

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

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

而是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

采取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

(3)企业评价:

一是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二是学校教学过程中,企业外聘专家、兼职教师从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4)社会评价:

一是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形式,从周边社区、社会组织采集对学生的评价信息。

(4)强化培训、专兼结合,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1、师资队伍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教师进修、下企业实践,聘请一定数量的酒店一线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兼职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示范校建设周期内,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外聘兼职教师3名、行业专家4名。

达到了预期目标。

表2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验收目标

实际达到

达成度

培养专业带头人

1

1

100%

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2

3

150%

双师型教师比例

100%

100%

100%

兼职教师

3

5

170%

行业专家

4

4

100%

参加国家级培训

1

3

300%

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1

5

500%

2、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近两年,聘请企业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不同课程增加了兼职教师的数量,兼职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教学,对专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5)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近两年,确定了以下3家深度合作企业,创办“青岛名人酒店”、“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订单班,并确定为3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1、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洽谈会、签约仪式5次,为实践“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才培养模式,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达到3800人日。

通过媒体宣传校企合作事迹9次,树立了校企合作的正面形象,扩大了影响力。

2、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训工作委员会”3个委员会的成立;《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等10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吸纳企业、社会对校企合作项目评价反馈意见140条,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3、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

示范校建设期内,企业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岗位,有5位教师下企业锻炼,1位教师参加国家级下企业锻炼。

有3名教师为企业进行员工英语、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在实习期间,学生为1家企业建立了酒店微博预定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习基地3个满足了学生岗位培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赢。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一)资金到位情况

酒店专业项目总预算29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78万元,地方财政投入8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6万元。

(二)资金执行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总计178元,地方财政资金预算总计80万元全部到账。

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97万元,占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54.5%;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49万元,占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27.53%;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32万元,占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17.97%。

五、贡献与示范

(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校企共赢

根据青岛酒店行业季节性强的特点,学校为此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每年的经营旺季,安排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酒店经营的淡季,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实现了真正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利于更快、更好地形成职业能力。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借鉴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和充分开展酒店业调研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固有模式,整个课程体系由三大能力模块组成,每一个课程模块均对应了酒店相关岗位,而相应的岗位对接了相应的能力。

因此,所学的课程更加切合酒店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与实际岗位相脱节,从而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为酒店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青岛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而我校是开发区唯一一所开设酒店专业的中职学校,虽然办学时间短,但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

已为酒店输送了50名人才,2014年将输送9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5%。

因学生综合素养高、能力强,深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好评,企业和社会满意度98%,直接服务青岛经济的发展。

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次数达3800人日。

酒店专业的学生多次为开发区大型公益活动、文体活动进行礼仪服务初步估计,学生为大学生沙排赛、金凤凰电影节颁奖仪式、全区全民运动会、老年运动会、企业签约仪式、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等服务约300人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ETTIC项目考试机构,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酒店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授权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

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旅游酒店岗位实操、旅游礼仪培训师、旅游服务职业外语三个类别的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学校多次承办青岛市技能大赛

学校2009年承办了青岛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2014年青岛市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技能大赛中式铺床、中餐摆台比赛项目在我校成功举行。

六、典型案例

案例1“校企耦合,工学相融”创新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确定深度合作酒店,在酒店真实情景中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达到校企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校与合作酒店共同确定课程模块、评价标准。

学校专业教师和酒店兼职教师共同培育人才。

第三方酒店进行技能考核、课程模块考核。

由学校、学生、酒店、客人对学生进行四维评价。

与酒店员工进行技能对抗赛,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进行星级实习生评定。

最后,进行教学成果展示,给予每一星级的实习生以相应奖励,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

并把每个学生的档案结集出版。

并且把经验总结在酒店内部刊物上发表。

案例2德育平台助升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有针对性的将酒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和学校德育体制融合,通过搭建五个教育平台来实现:

1.搭建“四自教育”平台,设置“四自教育”活动岗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引导关。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酒店合作办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介绍,增强学生职业意识

3.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4.搭建“法制教育”平台,加强学生法制观念。

5.搭建“平等交流”平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自觉行为约束。

通过五个平台的搭建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分阶段达成德育教育目标,完成从行为规范教育到自我管理教育的上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实习期间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奠定基础,为学生走向实习岗位做好前期准备。

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为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有力支撑行业企业的发展,做到相互促进,需要深入探索、实践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需进一步加强和进一步探索。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加强内涵建设,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担当社会责任,做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做出贡献,更好服务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