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342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动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野生动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野生动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野生动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野生动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生动物学.docx

《野生动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动物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生动物学.docx

野生动物学

一.选择、填空

1.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门(吸虫纲)纲。

2.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松而且缺乏腺体),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尾脂腺)。

3.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有(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

4.根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分以(正羽),(绒羽)和纤羽。

5.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

6.鸟类的循环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

7.海鸟盐腺的功能是(能分泌出比尿的浓度大得多的氯化钠),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8.羽衣的主要功能是:

1)(①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

通过附着于羽基的皮肤肌,可改变羽毛的位置,从而调节体温)、2)(②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等.③使外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④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羽色还可成为一些鸟类(如地栖性鸟类及大多数孵卵雌乌)的保护色。

9.鸟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10.古鸟亚纲的代表化石种类有(始祖鸟),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形态。

11.哺乳类的胎盘分为(无蜕膜胎盘)和(蜕膜胎盘)。

12.哺乳类四肢的着生与爬行类不同,其特点是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

13.哺乳类的皮肤特点是(表皮和真皮均加厚),被毛和(皮肤腺特别发达)。

14.哺乳类具有特殊的(膈肌),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

15.食草哺乳动物中的反刍类则具有复杂的复胃(反刍胃)。

反刍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

16.现存硬骨鱼系共分2个亚纲,即(总鳍亚纲(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17.鸟类繁殖行为包括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

18.根据鸟类迁徒活动的特点,可把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

19.圆口纲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0.七鳃鳗属于(圆口)纲,七鳃的涵义是指(体侧有鳃孔七对(或体侧各有七个鳃孔))。

21.鱼纲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22.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

棘鱼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到(新生代)达到全盛时代,成为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类群。

23.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4.鱼类的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等。

25.鱼鳞分3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

26鱼类的骨骼系统由(软骨或硬骨)组成。

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鳍骨)。

27.鱼类头骨可分为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的(脑颅)和左右两边包合消化管前段的(咽颅)二部分

28.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低,分为(躯椎)和(尾椎)两部分。

29.鱼类头部肌肉 主要包括由脑神经控制活动的(眼肌)和(鳃节肌)。

 

30.一个神经细胞可有一到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个,在机能上(树突)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到胞体,(轴突)则传导冲动离开胞体。

31.在某水体中观察到数量很多的绿眼虫,这是国为水体(有机物)重度污染所致,这些眼虫可以做为监测(水质(水体污染))的生物指标。

32.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和(孢子)生殖。

3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阶段。

34.(水沟系)是海绵动物适应水中固着所特有的结构,其基本类型为三种:

(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由此可反映出海绵的(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35.海蜇属于(腔肠动物门)门(钵水母纲)纲

36.海葵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长在(隔膜)上,这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它的受精卵经过或不经(浮浪)幼虫而发育为海葵。

37.环节动物门可分为(多毛纲)纲、(寡毛纲)纲和(蛭纲)纲。

38.猪带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它的生殖系统(发达),在每个成熟节片内,具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消化系统(完全退化),没有(口)及(肠)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

39.(腔肠)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神经网),扁形动物为(梯形)的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索式)神经系统。

40.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生殖器官(单个),雌性生殖器官(成对)。

 

41.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与(肠)系膜,原体腔中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的物质和(间质)细胞。

42.胚层分化时,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和(消化管)。

43.原体腔(假体腔)见于(原腔)动物,次生体腔(真体腔)是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的,混合体腔见(节肢)动物;它们分别来源于胚胎的(囊胚腔)、(中胚层之间)和(原体腔与真体腔混合)。

44.蛭类与寡毛类比较,其共同点是具(环带),雌雄(同体)和(直接)发育;不同点是蛭类体节数目(固定),一般无(刚毛)具(吸盘),真体腔缩小形成(血窦)和具(体环)。

45.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

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具有(外套)膜,体一般具贝壳,出现了(呼吸)器官,循环系统多为(开管式),排泄器官为(后肾管),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

46.圆田螺的(侧脏)神经连索扭曲成(8)形。

各神经节多集中在身体的(前)部,环绕在(食道)的周围。

47.蛛形纲的主要特征是: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部)和(腹部),完全愈合成一体,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附肢,其中(4对)步足,呼吸器官为(基节腺)和(马式管)。

48.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总数的4/5。

常分为6个纲:

(有爪纲(原气管纲))纲,如(栉蚕);(肢口纲)纲,如(鲎);(蛛形纲)纲,如(蜘蛛);(甲壳纲)纲,如(对虾)。

(多足纲)纲,如(蜈蚣);(昆虫纲)纲,如(蚊(或其它));

49.昆虫躯体可分为(头)、(胸)和(腹)三个体部。

(头)部是昆虫的感觉中心,着生有(触角)和(眼)等多种感觉器官;(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着生(翅)和(足);(腹)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内有(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50.原腔动物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原体腔),体表具(角质膜)膜,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并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即由(外胚层)内褶而成的(前肠)和(后肠);多为雌雄(异体)。

51.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如果(呼吸)系统局部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虾。

蜘蛛),则(循环)系统比较复杂;如果(呼吸)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如昆虫的气管),(循环)系统的构造及(血液)流程均较(复杂)。

52.蟋蟀属于(直翅)目,臭虫属于(半翅)目,蚜虫属于(同翅)目,瓢虫属于(鞘翅)目,家蝇属于(双翅)目,菜粉蝶属于(鳞翅)目,蜜蜂属于(膜翅)目,蜉蝣属于(蜉蝣)目。

53.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具(触手冠)、(真)体腔,一般为(U形)消化管;头部(神经感官)退化,(运动器官)退化,幼虫似(担轮)幼虫。

54.腕足动物具有(背、腹)两瓣壳,软体动物瓣鳃类具有(左、右)两瓣壳,前者还具有(触手冠),而后者无;前者无(足)和(鳃),而后者有。

55.棘皮动物特有结构是(水管系)和(管足),这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二、解释

1、鸟类: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2、双重呼吸:

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3、完全的双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动心脏四腔,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使动脉和静脉血液完全分开,提高了血液循环的效率。

5、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

它是脊推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6、鸟类的迁徒:

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

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

鸟类的迁徒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7、鱼类的盾鳞:

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平铺于体表互成对角线排列,可使流经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涡游减少,有助于提高游泳速度。

盾鳞由菱形的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棘外覆有釉质,其构造与牙齿相似,血管、神经可穿过基板孔进入鳞棘的髓腔内。

属于真皮鳞。

8、一块脊椎骨的基本结构:

脊椎骨由椎体、椎弓、髓棘、椎体横突、前关节突和后关节突等各部构成。

9、鱼鳔:

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鳔的内壁为粕膜层,中间是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

是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

 

10、动物:

由于动物组织细胞中物质的氧化效率不高,新陈代射甚为缓慢,产生的热量少,不足以抵消所丧失的热量,加上没有良好的保温条件,也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因而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称为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也叫外温动物。

11趾型附肢:

陆生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由上臂、前臂、腕、掌和指等五部分构成。

12口咽式呼吸:

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

13洄游:

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征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由海入河的溯河洄游,自河至海的降河洄游。

14生殖洄游:

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徒称为生殖洄游。

生殖泅游具有集群大、肥育程度高、游速快、停止进食和目的地远等特点。

15双循环:

两栖纲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即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16羊膜动物: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是羊膜动物共有特性,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使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保证了在陆地上进行繁殖。

这类动物叫羊膜动物。

17、爬行纲动物: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18、蜕皮:

爬行动物的鳞及昆虫的表皮被有定期更换规律,称为蜕皮。

19、新脑皮:

位于大脑皮层,在爬行动物中开始出现锥体细胞,并聚集成神经细胞层,处在系统发生的早期阶段。

哺乳类高度发达,神经细胞所聚集的皮层加厚和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

它接受来于全身的各种感觉器传来的冲动,通过分析综合,并根据已建立的神经联系而产生合适的反应。

20、双名法:

为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

前面为该动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

三命名法:

种名之后再加亚种名

 

21、物种: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22、辐射对称:

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为辐射对称。

是一种原始的、低等的对称形式,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适应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23、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称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24、次生体腔:

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

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5、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原肠腔,具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这种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称为消化循环腔。

26、皮肤肌肉囊:

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27、原肾管:

低等三胚层动物的排泄器官,是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

28、后肾管:

某些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两端开口,由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组成;肾口开口于体腔,肾孔开口于体外。

 

29、原体腔(或假体腔):

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形成的空腔,仅有体壁中胚层,无体腔膜。

存在于原腔动物。

30、闭管式循环:

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31、开管式循环:

血液不总是在血管内流动,而是要进入血腔、血窦或组织间隙,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

32、外套膜:

软体动物等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壁延伸而成的膜状物。

33、马氏管:

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

为着生于中、后肠界处的盲管。

马氏管的盲端游离于血腔中,并从血液中吸取代谢废物,把它送入直肠中,由肛门排出体外。

34、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代表次生体腔的围心腔壁消失,消化管与体壁之间很大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称为混合体腔。

由于这个混合体腔内常充满血液,所以又称血腔。

 

35、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原口封闭在相反的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36、原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37、伪足:

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

38、食物泡:

是动物进行细胞内消化的胞器。

细胞质膜将食物包围起来,形成小囊泡,内包食物;由融酶体供给消化酶进行消化。

存在于肉足纲、纤毛纲等原生动物。

39同律分节:

除体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异律体节:

各体节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体节完成不同功能

意义:

致使动物体生理分工更为显著,身体分化更为复杂,各部分分工更为精细,躯体向更高发展并逐渐分化出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使运动加快。

40原生动物:

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

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

三、简答

1.鸟类同爬行类比较,其进步性特征:

①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0℃一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②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徒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③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④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①且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②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③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一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④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⑤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简述脊椎动物椎体的类型。

①双凹型椎体:

椎体的两端凹入,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椎体,见于鱼类和两栖类。

②前凹型椎体或后凹型椎体:

椎体的前端或后端凹入,见于爬行类。

③异凹型椎骨:

鸟类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

④双平型椎体:

哺乳类的脊椎骨的椎体两的端均为平面,椎体的接触面宽大,称双平型椎体

4.鱼类渗透压的调节 

   淡水和海水的含盐度相差极大,分别栖息于2种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液所含盐分浓度却并无显著差异,这就表明鱼类具有调节渗透压的机能。

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高渗溶液。

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4分)。

海洋鱼类体液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一低渗性溶液。

为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鱼类除了从食物内获取水分外,尚须吞饮海水,然而吞饮海水的结果又造成了盐分浓度在鱼体内的增高。

为减少盐分的积聚,海鱼把吞下的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而把水分截留下来,使体液维持正常的低浓度。

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

软骨鱼类用另…种方式调节渗透压以适应海水生活,它们的血液中因含有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十海水,不致产生失水过多现象。

当血液内尿素含量偏高时,从鳃区进入的水分就多。

进水量增多后稀释了血液的浓度,排尿量随之相应增加,因而尿素流失也多。

当血液内尿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就会自动减少,排尿量相应递减,于是尿素含量又开始逐渐升高(4分)。

 

5.区别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主要特征(4点)。

 

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盾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④歪型尾鳍。

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硬骨鱼主要特征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多数有鳔。

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6.动物从水生转变到陆生必须克服的新矛盾。

  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

①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使它能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②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动物能在水中邀游。

③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

需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

在这种机能要求的前题下,陆生动物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④陆生动物形成了肺,呼吸空气,同时形成了一系列保水结构和适应陆地生活的感官和繁殖方式。

7、五界分类系统内容和意义?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五界系统反映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即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生物代表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

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

 8、猪带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身体扁长如带适于肠内寄生;头节具吸盘、小沟等附器器官、以附着寄生肠壁;体表纤毛消失;体表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消化系统全部消失;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完全退化;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力强。

 

9、中胚层的形成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10、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意义

   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

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11、简述蛭纲的主要特征

体节数目固定,具体环;一般具前、后吸盘;体腔退化缩小形成血窦,开管式循环系统;具环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12、昆虫的呼吸系统为什么说是动物界最高级的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

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延伸,并一再分支,布满全身,最细小的分支一直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

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是腮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内部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体都要通过血液的输送,唯独节肢动物的气管却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也可只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气,因此昆虫的呼吸器官---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13、寡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头部较退化,感官退化;刚毛直接着生在体壁上,无疣足;具环带;雌雄同体,具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器官;直接发育。

 

14、贝壳的结构及珍珠的形成?

结构可分为三层:

角质层:

薄、透明、有光泽。

由贝壳素构成,耐酸碱,可保护贝壳。

壳中层:

较厚、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

珍珠层:

富光泽,由叶状霰石构成。

珍珠的形成:

由珍珠层形成。

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15、开管式循环对节肢动物具有适应意义

开管式循环由于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压力是比较低的,流速也比较慢。

因而可避免由于附肢容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这对节肢动物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6、为什么说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是介于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动物

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及帚虫三类动物身体不分节,次生体腔;它们的胚胎发育比较特殊,间有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特点。

在胚胎发育中,胚孔形成口,这是原口动物的特征;腕足类以体腔囊发形成中胚层及体腔,这又是后口动物的特征。

因此这三类动物可能介于具有次生体腔的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

17、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口器,如直翅目;刺吸式口器,如蚊子;虹吸式口器,如鳞翅目蝶和蛾的成虫;

舔吸式口器,如蝇类; 锉吸式口器,如蓟马;嚼吸式口器,如膜翅目蜂类。

 

18、多孔动物的骨骼是指什么?

它们主要由何种物质构成?

研究他们有何意义?

骨骼是指骨针和海绵质纤维。

骨针主要由钙质或硅质构成,海绵质纤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

意义:

骨针和海绵质纤维是多孔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19、环节动物分几个纲。

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始?

分三个纲:

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多毛纲:

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雌雄异体,螺旋型卵裂,有担轮幼虫。

寡毛纲: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蛭 纲:

体背腹扁平,无疣足和刚毛,前后端各有一吸盘,暂时性体外寄生,体节数固定。

 因为环节动物是身体分节的高等蠕虫,在蠕虫类中它的有机结构和生理功能都达到完善和高度发展的程度,环节动物出现身体分层,真体腔、原始附肢、后肾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和链状神经系统。

发育经担轮幼虫,在动物演化时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20、环毛蚓有哪些适应土内穴居生活的特点。

头部退化;具有口前叶,饱胀时可摄食、掘土;疣足退化而代之以支持力强的刚毛;具背孔,可释放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体表;具环带,分泌卵茧,保证在陆地上受精,和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