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306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6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docx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

(共16套127页)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学案全集汇总

单元写作学案

走近自然 感悟自然

训练目标

 掌握记游性散文的基本结构;运用记游性散文的写作手法,去走近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抒写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既有秀美迷人的黄山奇景,又有粗犷豪放的西部风情,更有晶莹澄澈的湖光山色,让我们全方位地领略了自然的绮丽风姿。

《黄山记》不仅向读者展示了雄伟瑰奇的无限风光,还让读者获得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同时也歌颂了时代的力量和景色的美好。

《瓦尔登湖(节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瓦尔登湖的优美景色,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湖水的颜色变化,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思想情怀。

《巩乃斯的马》则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它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呢?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这和谐的景象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谛。

当你从地上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时,你会感受到它的热烈与悲壮,那火红的枫叶恰似大自

然特有的语言,它给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命感悟。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凉凉的流水淌过蜿蜒绵亘的小溪的声音;那云雀直冲云霄的鸣叫声;那雄鹰振翅搏击长空的声音,会让你更深一层地理解大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当你将脚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时,当你在森林中尽情沐浴着清新的阳光时,你已经与大自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你能不有所感悟吗?

让我们借助优美的文字去感悟大自然,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倾听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感受大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探寻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足迹,思索人类与自然亲密而微妙的关系,提高自己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掌握各种描写自然美景的技巧,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留作美好的回忆。

技法指导

文本借鉴

万水千山总是情

——游记的写作技法指导

当我们徜徉在青山绿水、长亭名楼之间,抒发着“万水千山总是情”的感慨时,总想用笔将这些见闻和感受写下来,以表心中的赞美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

1.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世间的万物,各有特色:

同样是水,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波涛滚滚;同样是树,有着树种、高矮、粗细的区别;同是观日出,海上、山上就各具特点。

要想突出景色的特点,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下列选段,赏析一下在观察角度上有哪些技巧。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

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

[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技法归纳 首先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

观察时要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明确观察点。

在观察中,凡有变化的、能体现事物特征的地方都要牢记心中,这样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2)阅读下列诗句,品悟其在选择景物上有什么特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技法归纳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后一句则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

这样以动衬静,更反衬出了山中的宁静。

在安排好观察顺序后,还要注意在景物选取方面体现动景和静景的结合。

“动静结合”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2.在仔细观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后,还要把好写作成文这一关,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下面两个选段,思考一下在选材上应体现怎样的要求,为什么?

①我们这里另外还有一个清清如许的湖泊,它就是位于九亩角的白湖,在瓦尔登湖西面约2.5英里处。

不过以这里为核心方圆12英里内,虽然还有不少湖泊,我可以说了如指掌,但找不出第三个湖泊有如许一泓清泉的纯洁之性。

[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②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

……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

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米,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

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

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徐迟《黄山记》)

技法归纳 选段①中作者主要写瓦尔登湖,略写白湖是为了强调只有白湖和瓦尔登湖具有“如许一泓清泉的纯洁之性”的特点。

写游记运用材料时要依据中心取舍材料。

因为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所以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

题材的取舍,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文中涉及的一些人文资料,如选段②中“元明清数百年内的旅行家”的登山情况,不仅使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增加了文章的社会价值。

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

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

(2)阅读下面的选文,品悟景情交融的艺术效果。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徐迟《黄山记》)

技法归纳 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

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3)阅读下面的选文,赏析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阳光一照,丹崖贴金。

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

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

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徐迟《黄山记》)

技法归纳 选文在语言上力求精美。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开了联想、想象,描写了天都峰壮美迷人的画卷。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

技法总结

1.多个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明确观察顺序,动静结合选点。

3.依据中心取材,紧扣游踪铺叙。

4.融入真情实感,语言流畅精美。

升格研讨

1.病例诊断

[原文呈现]

游狼山

①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闻名遐迩。

我们一家计划周日前往游玩。

周六晚上,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了些面包、饼干以及饮料,准备爬山路上用。

还特意去了一趟药店,买了一包创可贴,预防爬山过程中刮伤、碰伤。

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②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直奔狼山。

③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

据史籍记载:

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

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④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

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

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

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

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⑤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

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停泊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⑥狼山因为坐落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

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

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

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⑦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

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

还有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⑧下山途中,妈妈感慨地说:

“一切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说的真好!

⑨快乐的狼山游,真是难忘而甜美的记忆。

[问题诊断]

(1)第①段中写晚上超市购物及买药有什么作用?

能删掉吗?

(2)第⑥段中写狼山“显得特别突兀高大”是否过于笼统,没有突出山的特点?

(3)第⑥段中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合理?

如不合理,该怎样调整?

(4)第⑥段结尾处在描写叙述之后是否应该增加点抒情文字?

(5)对第⑨段结尾你有什么看法?

2.升格路径

本文以游狼山的游踪为主线,叙写了游山的见闻和感受,体现了游记的文体特征。

作者思路清晰,从自然山水写出了人文内涵,写出了狼山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意义。

其中的神话传说、名人故事、经史典籍、古人诗文、墓葬文物、景点楹联等等,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和阅读价值。

因为作者善于穿插,所以结构匀称,毫无堆砌之感。

但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的主要事件是游山,而第①段中写晚上超市购物及买药一段和下文的游山没有关联,应该删掉。

(2)第⑥段中写狼山“显得特别突兀高大”过于笼统,没有突出狼山的特点。

可以从山的陡峭、高耸、给人的感觉等角度具体描写一下。

(3)第⑥段中景物描写的顺序不合情理,写景顺序混乱。

可以按照“辽阔的平原——滚滚江水——入海口壮观”的顺序展开描述。

(4)第⑥段结尾处在描写叙述之后可以增加点抒情文字,表达在了解狼山历史文化之后的感慨,体现情景交融的写法。

(5)第⑨段结尾表述空洞,缺乏深度和力度。

可以针对上文进行总结,揭示出狼山的美学及历史意义,进而抒发对狼山的赞美之情。

升格佳作

游狼山

我们南通是个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园式城市,狼山更是闻名遐迩。

我们一家计划周日前往游玩。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们,狼山古称狼五山、紫琅山,相传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

据史籍记载:

唐天宝年间,鉴真东渡日本,曾经过此山以避风浪。

它位居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们在车上远望狼山,只见一片翠绿,雄伟的宝塔屹立在山顶,十分壮观。

不一会儿,到了山脚下,我们没上缆车,沿着花岗岩铺成的台阶向上攀登。

山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千姿百态,不禁令人暗暗称奇。

狼山不高,父亲说才104.8米,面积18公顷,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山。

但在南通,却是大名鼎鼎。

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说笑间,不知不觉我们就登上了山顶。

从山上向下俯视,马路四通八达,楼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停泊着几艘豪华的大轮船,码头旁的大吊车犹如长颈鹿玩具,好一片壮观景象。

狼山因为坐落在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所以显得特别突兀高大。

山势陡峭,拔地而起,临江高耸,直插蓝天,气势更加非凡。

登上支云塔,仿佛觉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于九霄云外了。

辽阔的江海平原,从脚下一直伸展到无边的远方;滚滚的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闪光的缎带,从遥远的天际蜿蜒而来,奔腾入海;那长江入口处的大海,更是水天相连,烟波苍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怪不得宋朝大诗人王安石来此,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想起萃景楼前两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联: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置身于山间,顿感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像这样的好山,怎能不闻名遐迩呢?

狼山之名所以闻名,更因为它和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

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近代革命先驱、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就葬在狼山。

还有法乳堂内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砖画像,出自南通籍画家范曾之手,同样令人敬仰。

下山途中,妈妈感慨地说:

“一切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说的真好!

快乐的狼山游,让我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又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历史文化。

狼山真是个好地方!

实战演练

一、片段训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根据游记的写作要求,分析选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我沿着山路拾级而上。

一路上,路边撒满了一片片落叶,好像是秋姑娘特地为迎接我们而铺成的地毯。

一片片落叶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观海楼,那里有天池。

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天池的水静极了,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一面巨大而透明的玻璃镜子。

池水格外清澈,就像一块无瑕的大翡翠,岸边的大树倒映在池水里,在微风中,清漪涟涟,树影摇摇,好像一幅活生生的水粉画,美丽极了。

远处一棵棵山楂树上结满了果实,那一串串果实犹如珍珠玛瑙,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

(散文《登山观海》)

答:

 

二、整篇训练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请以“感悟自然”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游记。

提醒:

完成作业 单元检测卷

(一)

答案精析

实战演练

一、

(1)描写景物的顺序安排不合理。

如引出“天池”后,没有接着写天池里的水“静”、“清”的特点,而是转写“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

把描写蓝天白云的句子移到最后,比较符合登山观景之情理。

(2)观察景物失真,没有突出景物特点。

如写“远处一棵棵山楂树上”的果实,既然属于远景,就不可能观察得那么清楚,“犹如珍珠玛瑙,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不合常理。

(3)语言不够精练。

如第二句“一路上”多余;“一片片落叶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语言表述混乱,可以改为“我被一片片落叶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不由得脱口吟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

审题导引

(1)审要求

本次写作主题是感悟自然,文体属于游记,因此要掌握游记的写作规则及要求,体现游记的文体特征。

(2)审(标题)内涵

常见的拟题形式——游×××。

变式拟题形式——“融入自然”、“走进自然”、“××(景物)之爱”等等。

(3)审提示(材料提示语)

①明确写作对象——自然物象,可采用移步换景的布局方法;②明确写法要求。

“沉思”、“遐想”两个关键词语提示在叙述描写中要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融入真情实感,做到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参考例文

壶瓶山游记

壶瓶山,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一听说要去壶瓶山,我便陷入了对它无尽的遐想中。

怀揣着好奇的心情,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我踏上了去壶瓶山的路。

汽车在崇山峻岭间缓慢行驶着,窗外各种形态的高山让我应接不暇,有的山连绵不绝,有的山独立一峰,有的树木排列层次分明,有的错落交织,有的像虎视眈眈的小猴,有的像傲视群雄的大公鸡。

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一幅宁静的画面上,这是两座平缓山坡间的一块开阔的平地,几间低矮的小屋安谧地躺在那儿,小屋不远的山坡上,绿色的平面和黄色的线段错落有致,在微风的吹拂下,似乎在吟唱着一首宁静的山歌,又似乎在向我们娓娓诉说这山谷间惬意的生活。

望着眼前这天人合一的美妙景致,我不禁浮想联翩。

眼前这几间小屋中是否住着一位和陶渊明一样的隐士,此时此刻的他是否正在吟诵着一首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异曲同工的动人诗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大家在形容美景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山清水秀”,这足以说明山与水关系之密切。

没有水的山,是呆板的;没有山的水,是俗气的。

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点才是真正的“清秀”。

沿途都是高山,却不见水的踪迹,不免让我觉得有些单调,突然,一阵悦耳的水声传来,我猛的往窗外望去,一道瀑布赫然挂在眼前,看那倾泻而下的流水,我嘴边不由得冒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

在巨石的阻断下,瀑布被截成了几段向下飞溅,清澈的泉水打在石头上,惹得珍珠四溢,此时的我真想跳出车窗,去捡拾那些散落的珍珠,去感受流水带给我的夏日清凉。

下车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

潺潺的小溪从两座小山包间涌出,被河底的巨石激起一个又一个旋涡,看着眼前这一个个水精灵,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顾不得溪水把我的鞋弄湿,一个箭步冲上去,跨到了河中的几块大石头上,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流水中,清凉、柔和,惬意,陶醉,种种美好的感觉瞬时涌上心头。

我闭上眼睛,沉醉在山清水秀的天地间。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片茶园。

望着绿海一样的茶树,我不忍去采摘哪怕一片的茶叶,因为我怕打破它带给我的宁静。

我尽情呼吸着带有淡淡茶香的空气,无忌地让茶那一缕缕的清香沁入我的身体。

我忍不住趴在茶树上,让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旋律,让鼻子去呼吸茶的清香,感觉世界是那么的美好,我的心也似乎随着我的思绪飞翔在一望无际的茶园上空……

坐在茶树下,我品着一杯清新的绿茶,让壶瓶山之旅的快乐情形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嗅着醉人茶香,我在优美的大自然中穿行。

名师点评

 本文以游壶瓶山的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布局方式,用“山”、“水”、“茶”三个小标题各领一段,组成游记的主体,构思巧妙新颖,匠心独运。

在写景时,融进了自己浓浓的真实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合一。

作者还巧用联想和引用的表现手法,把陶渊明和李白的诗句融入文中,既拓展了文章的意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及大自然美景的至爱。

第1课 黄山记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2.品味精彩语句的语言表达效果,分析议论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描写山的古诗文名句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肩糗(  )      ②菡萏(    )

③褶皱(  )④狭仄(  )

⑤战栗(  )⑥氤氲(    )

⑦凝眸(  )⑧诡奇(  )

⑨绮丽(  )⑩虔诚(  )

⑪龙蟠坡(  )⑫摄身光(  )

⑬前拥后簇(  )⑭毫不悭吝(    )

⑮翩然起舞(  )⑯瞬息万变(  )

⑰喑呜变色(  )

(2)多音字

2.辨形组词

(1)

(2)

(3)

(4)

3.理解词义

(1)氤氲:

 

(2)悭吝:

 

(3)大手笔:

 

(4)煞费心机:

 

(5)高风峻骨:

 

(6)扑朔迷离:

 

(7)逸兴横飞:

 

(8)卓绝云际:

 

4.选词填空

(1)暴发·爆发

①由于连日下雨,引发山洪________,导致泥石流灾害。

②沉默多年的火山再次________,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2)简洁·简捷

王校长说话________明了,做事________果断,雷厉风行,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

文章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答:

 

 

2.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不超过6个字)

答:

 

 

 

3.品读全文,说说第三部分中哪句话表明了文章的主旨。

答:

 

 

 

 

1.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黄山的形成,是否真如课文中所说,是大自然有意安排的杰作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答:

 

 

 

(2)这一部分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

 

 

2.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游记不仅描写大自然的风光,还糅合历史和文化内蕴,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到哪些历史文化?

请分别归纳。

答:

 

 

 

(2)文中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答:

 

 

 

3.第三部分仍然写黄山的“险”,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黄山的“险”?

请找出来。

答:

 

 

 

4.阅读第四部分,回答问题。

(1)这一部分承黄山奇观的“奇”而来,描写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奇”表现在何处?

答:

 

 

 

(2)这一部分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句中“溶出溶入”体现出了景致什么样的特点?

答:

 

 

 

品味下列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1)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答:

 

 

(2)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

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含水的花瓣。

答:

 

 

 

链接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

著有代表作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练。

《黄山记》是徐迟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记是一种古代常见的文体,主要运用散文的笔法。

2.文体知识

游记散文的特点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