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269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学习心理.docx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经常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属于()

A.学校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兴趣D.学习热情

2.小明在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种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3.汁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

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学习方法D.学习过程

5.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

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6.很多科学家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进行不懈的探索,他们的动机主要为()

A.自我提高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外部动机

7.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B.精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组织策略

8.学习课文时分段。

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9、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B.动机强化说C.动机需要论D.归因理论

10.“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

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强化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

1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A.原发性B.习得性C.后继性D.指向性

12.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做法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理论B.强化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13.在同一时间内,主导性学习动机有()

A.多种B.-种C.二种D.不稳定

14.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

A.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B.稳定、外在、可控因素

C.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D.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

15.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

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等的学习策略是()

A.计划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6.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观主要是归因于()

A.内部稳定的因素B.内部可控的因素C.内部不可控因素D.外部可控的因素

17.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18.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25%B.50%C.75%D.100%

19.教师在讲解圆周率的时候,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是运用了哪种精加工策略()

A.记忆术B.做笔记C.生成性学习D.提问

20.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2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提出。

A.费斯廷格B.奥苏贝尔C.阿特金森D.班杜拉

22.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v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负迁移

23.-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

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2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25.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桑代克B.武德沃斯C.贾德D.詹姆士

26.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27.下面哪一选项是迁移()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28.下列符合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29.归因总是与()联系在一起的。

A.干什么B.谁C.怎么样D.为什么

30.在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

31.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2.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

这属于()

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33.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源维度B.稳定性维度C.可控性维度D.两极性维度

34.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时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j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35.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使他得知自己错了。

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

量的。

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般迁移D.重组性迁移

36.()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A.生成性学习B.组织策略C主题纲要法D.符号纲要法

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U型曲线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C.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

逐渐下降的趋势D.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8.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

她的学习动机是()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

39.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是()

A.获得表扬B.获得高分C.获得好名次D.获得解答

40.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

度和行为上()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思想接近

4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

42.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43.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性因素的是()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

4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45.在教室里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还要

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策略是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6.下面哪个理论为改变差生提供了依据()

A.加涅的学习条件论B.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C.韦纳的归因理论D.桑代克的试误说

47.先掌握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掌握水果的概念,这属于()迁移。

A.垂直迁移B.负迁移C.-般迁移D.远迁移

48.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比其他人快,这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垂直迁移

4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构成。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

50.下面说法体现内控特征的是()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51.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A.自我期待B.自我判断C.自我评价D.自我效能感

5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有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

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酝酿效应

53.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奥苏贝尔

4.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班杜拉D.杜威

55.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

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产生式理论D.学习定势说

56.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

57.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

地运用了()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

5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迁移的()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

59.精加工策略的实质是()

A.重现学习材料B.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C.把材料归类D.计划监控

60.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6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62.()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63.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

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

64.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B.独创性C.发散性D.流畅性

6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6.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意志力不够

67.在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使学生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B.让学生开展学习竞赛

C.使学生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D.使学生体验到应用策略能提高学习效率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9.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图像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

70.短时记忆操作性强,因此又可以称为()

A.内隐.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

71.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

正确答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B.算法C.演绎式D.启发式

7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73.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一厂对“拘”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

行为等。

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表象C.产生式D.图式

7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75.某人一直很喜欢一项活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态度的()成分。

A.认知B.情感C.行为D.行为倾向

76.态度过于偏激会让一个人失去很多朋友,这体现了态度的()

A.适应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认识或理解功能

77.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发展内驱力

78.根据声音表象和动觉表象进行的思维属于心智技能的()

A.物质或物质化阶段B.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内部语言阶段

79.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

80.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

81.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D.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82.测验时跳过某个题目,先做简单的题目。

这属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加工策略

83.有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转变成观念的、内港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是在()阶段。

A、原型定向B.原型动作C、原型内化D.动作定向

84.从动作是否连贯的角度来看,跑步属于__;从参与的肌肉群的性质来看,跑步属于___。

()

A.连续的动作技能细微型动作技能B.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

C.非连续的动作技能细微型动作技能D.非连续的动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

85.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8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无作用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87.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B.方法反馈C.过程反馈D.结果反馈

88.()是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89.下列对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一定高D.创造性与智力呈正相关的简单线性关系

90.问题解决时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通过发展新方法形成新思路和步骤的方法是()

A.常规性问题解决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C.启发法D.创造性问题解决

9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B.示范C.练习D.反馈

92.小学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

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D.无结构

93.有关技能和习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技能和习惯都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B.技能和习惯都有好坏之分

C.习惯是保守的,技能是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的

D.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94.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60~120D.70-80

9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6个纽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

9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7.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定向操作

98.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99.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

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00.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01.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102.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103.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104.随着旁观人数的增多,利他行为有减少的趋势。

这种效应称为()

A.社会抑制B.责任分散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D.霍桑效应

10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0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107.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0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109.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识

110.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11.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A、模仿B.练习C.想象D.学习

112.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B.9C.12D.18

11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114.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

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115.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奥苏贝尔将这种学习方式称为()

A.顺应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组合学习

11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

A.依从B.同化C.认同D.内化

117.-种记忆的特点是:

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

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

118.品德是()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119.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0.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活动方式是()

A.动作技能B.智力技能C.练习D.能力

121.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A:

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B、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

122、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

这属于道德

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

123.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

12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125.为了促进迁移,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概括化水平,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认知结构迁移论

126.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社会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汉字学习B.英语单词学习C.图像图表学习D.历史事件学习

E.-般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3.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

A.图像编码B.声像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视觉编码

4.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C.浏览阅读材料D.设置学习目标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5.下列属于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是()

A.家庭教育失误B.遗传的影响C.学校教育不当D.性格上的缺陷E.道德意志薄弱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意志E.道德行为

7.当代的迁移理论有()

A.概括化理论B.关系理论C.认知结构迁移理论D.产生式理论E.情境性理论

8.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的影响。

A.期待B.诱因C.结果因素D.先行因素E.需要

9.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途径来形成。

A.直接转化B.间接改变C.间接转化D.直接发生E.自然形成

10.问题解决中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