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265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docx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系列讲义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一、引言

回忆和展示学习历程

大学阶段学习要完成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回归

不同学习阶段都有一个过渡过程

进入大学学习过程的适应曲线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的本质

人类的两种继承

遗传的继承靠生育,文化的继承靠教育。

生育和教育构成人类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价值限定

三、人生方程式

学会学习是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基础

赫胥黎的生活算术

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一)大学生学习的十二个基础观点

学习内因观,学习能力超前观,大潜力——高目标观,全面学习观、侧重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勤奋学习观,科学学习观,创新学习观,实践学习观,社会责任观,终身学习观。

(二)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重点有三个方面

全面学习观

自主创新学习观

终身学习观

(三)大学生要学会学习

树立自主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具有远大目标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善于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良好学习品格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五、论学改

学改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意义

大学教学的状况和“学改”内容的初步展开

大学理念和功能的发展为终身教育展开了广阔的前景

六、结束语

时间经济学

时间的特性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一、引言

(一)回忆和展示学习历程

(1)学龄前儿童的学习:

儿童以独立的学习(认识了主体的身份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异的心情,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家长、亲友是从旁引导、指点、扶持和关怀)。

(2)进入学校后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学习阶段。

基本上是“他主”(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状态。

其中又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习阶段。

形象地说,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手背在身后学习,中学是手伏在课桌上学习,大学则应当站起身、举起手来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问个为什么的置疑式学习。

大学应完成向自主学习的回归。

因此有人把大学学习规律概括为教学回归律。

(3)离开学校后的成人学习:

人们进入到职业学习及终身教育的学习状态,基本上是独立自主的学习。

(二)不同学习阶段的过渡:

大学学习过程适应曲线

所附大学学习的典型化曲线图是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获得的。

图中表明高中生入大学后处于从中学到大学学习过渡阶段,一般都有一个成绩略有下降的过程。

这说明对大学学习还不适应。

图大学学习过程适应曲线

曲线4、3表示一年级、二年级后留级甚至被淘汰的学生变化情况。

其原因一是进大学后学习动力减弱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是由于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出现恶性循环而一蹶不振。

曲线2表示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仍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旺盛的学习热情,不过在初始阶段仍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未作相应的改变,因而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一度明显下降。

但仍由于其学习勤奋,并能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逐渐回升和提高。

曲线1表示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状况稍有不适,成绩水平略有下降,同时能迅速改变某些方面观念,注意分析和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迅速改进学习方法,在经历短期不适应后就越学越主动,在各方面都超过入学时水平而显著提高。

除心理障碍外,还有方法、思维、知识障碍。

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的本质

(一)人类的两种继承

康德讲过:

“人唯有凭借教育才能成为人。

”即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展成为社会人。

人类有种族的继承和文化的继承两种继承,与人类发展的两个方面相对应。

人的发展学说有两个方面:

受遗传因素影响发展侧面的变化,叫做“成长”乃至成熟(成长的完善化)。

受环境因素(加上主观努力)的后天获得的发展侧面,则称之为“学习”。

因为学习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有称之为“经验”的。

前一方面的继承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决定了人的的遗传素质,由人类的“生育”活动来完成。

后一方面的传承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决定了人的后天习得,由人类的“教育”活动来完成。

生育加上教育便构成了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在人的发展中在“成长”、“成熟”一面与“学习”、“经验”一面的关系问题,两者在思辩中可分;在现实中、在个体上则不可分,是可分与不可分的辩证统一。

一切学习(教育)包含着成熟,而成熟也与学习有关。

成熟制约着学习引起的发展水平。

学习制约着成熟影响发展的效果。

两者是相乘的依存关系。

若一方为零、则总体也为零。

(二)教育的本质

从价值的观点看教育(包含着学习),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实践行为。

这种实践行为是以引导到人们所期待方向的价值意向为基础的。

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连结存在与价值两个方面,形成人的价值这一目标意识。

因此,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观而作出取舍选择的有目的的行为。

或者说,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价值行为。

简单说,教育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价值限定。

(如以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广义的各种社会规范为价值目标或运行轨道、前导方式、塑造的模具等等)

三、人生方程式

人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简明的概括,这些概括反映了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学习或教育是人生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学会学习是为了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一)赫胥黎的人生算术

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1825-1895),不仅是进化论的勇敢捍卫者和宣传者,在比较解剖学、海洋生物学、人类形态学和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是科学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组织者,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英国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科学教育的发展。

《新大英百科全书》对他的评价是:

“尽管有些科学家的成就比他更伟大,但是,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等方面,几乎没有人象他那样广泛而深刻。

赫胥黎于1874年2月27日在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ofAberdeen,苏格兰古老大学之一,创建于1494年)作了题为“现实的和理想的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在这个著名演说中他提出了“人的实际生活就是一道运算题”。

他说,在我们理想的大学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各种知识的教育。

“各种知识”指的是许多门类的可认知的事物。

第一类是有关人类思维能力的范围和限度的知识。

这类知识从它的肯定方面来看,完全涉及到逻辑学和心理学的一部分,但从否定的和批判的方面来看,又被认为是形而上学。

第二类包括那些与人类的幸福有关的知识;这种幸福是由人类自己的行动或我们所说的行为所决定的。

这类知识就是道德和宗教哲学。

实际上,它是各种知识中最有直接价值的;但是从思辩上来说,它又受到我所列举的顺序中在它之前和在它之后的知识的限制和评判。

第三类它括那些存在于人周围的各种宇宙现象的知识,以及我们观察到这些现象交替出现的法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

这种知识包括所有关于自然事实的精确的知识,不管它是数学方面的、物理方面的和生物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

康德(Immannel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经说过,所有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回答三个问题:

我能够干什么?

我应该干什么?

我可以期望得到什么?

前面列举的知识类型应该能回答这些问题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因为这是在人类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

至于第三个问题,最明智的回答可能是,“尽你的可能去做你应该做的,而把希望和担忧置于一旁。

实际生活就是这样一道运算题,你的责任乘上你的能力,再除以你的境遇,就得出第四项,那就是你应得的赏罚。

即:

你从社会得到的赏罚=

责任与能力,一方为零,其乘积等于零。

这两项都是与教育、学学有关的,都是可以追求的。

你的境遇是主体无法决定的,但却是可以适应的。

适应能力也是与教育、学习有关的。

对待境遇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时事造英雄;另一种是英雄造时事。

(二)爱因斯坦“成功方程式”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学习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和重在实践,才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三)普利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知与行;信仰与行动

普列汉诺夫(Г.B.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883年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后成为孟什维克首领之一。

在其所著《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论述了知与行、信仰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对于某种现象A的绝对必然性的认识,只会加强同情于此现象并认为自己是引起此种现象的一份力量的人的毅力。

(现象A可以理解为大到经过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从小康到四个现代化,中国将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小到个人努力学习成才、回报家庭、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如果一个人认识了该现象的必然性以后却袖手旁观,只是表明他不懂得简单的算术。

例如,现在就准备条件,到T时某种条件总和S就具备,现象A就必然要发生。

如果同情于A现象的我确信这点后,便赞叹道:

“妙极了!

”说罢便躺下大睡,直到你所预测的事变到来的良辰吉日为止。

结果如何呢?

在你计算实现现象A的条件总和S中,本来是把我的活动(=a)也包括在内的。

由于你的鼾睡,到T时,条件总和不是S,而是S-a。

这样A现象将推迟到T+t才实现,或者不能实现,或者由b=a的力量加入而实现A。

总之,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是理论上的树立信仰、更主要的是行动、是实践而达于理想境界的实现A。

四、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

为什么当前大学生学习要强调研究学习观问题?

至少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由于学习观念不正确往往导致学习停顿或失败,或者说学习停顿或失败都可以追溯到学习观上的问题。

第二、学会学习已成为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的革命》一书曾在我国引起的巨大反响。

因为它提出的“学习的革命”具有时代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学习的革命确实正在兴起。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化社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第三、学会学习是大学学习的基本任务。

这个结论至今并没有取得普遍的共识。

实际情况是学习能力的学习远远落后于具体知识、学科的学习。

因此,Unesco的有关文件提出,“教育应该较少致力于传播和储存知识(当然,不应过分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Unesco前总干事纳伊曼说:

“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

这个比例将一定要根本改变,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我甚至可以说,这个比例应该例过来”。

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往往是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物大于人,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

这样,当人们的某些具体目标实现(甚至并未很好实现)后,则失去了人生动的内在动力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一)学生学习观的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观是指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观念系统。

学生一定要把这个理念体系“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作为其支柱,既可以用它指导自己的成才学习,又可以用它查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而求得改进。

1.学习内因观:

学习是成人(社会人)与成才的内因。

2.学习能力超前观:

成人学习的首要之点是使学习能力(或称为元能力)走在其它方面的前头。

现在有的学者提出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学习素质是最基本的。

思想品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等均需通过学习而获得或养成。

因此,学习素质可以称之为元素质。

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大大落后于具体知识、学科的学习,甚至大学毕业了乃至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学习。

3.大潜力—高目标观:

学生的智能潜力很大,远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因此学生们必须给自己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

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在著名的《计算机与人脑》一书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

其中关于人的记忆储量,以人的寿命为60岁,神经细胞每秒钟接受的信息量为14比特(实际上最高可达25比特)计算得出,一个人毕生的总记忆储量大约是2.8×1020比特。

这些信息量相当于七、八千万册图书的信息。

即一个人的大脑可以“容纳”三、四个新建的北京图书馆(能藏书约2000万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关于人脑的功能,有的研究报告说只利用了十分之一左右;有的说只用了百分之一左右。

因此,有人提出:

假如这个1%利用率是存在的,很可能是人脑的“结构功能比”即人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最佳的黄金比——“存百用一”的结构功能关系。

“存百”保证了“用一”的锐利性、持久性和可靠性,“存百”又体现了“用一”的基础性,后援性和安全性。

总之,人脑的潜力是很大的。

4.全面学习观:

人才必须全面发展,全面学习,这是不可抗拒、不能违反的规律。

5.侧重学习观:

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向并侧重地学习,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6.自主学习观:

学生必须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即自主学习。

7.勤奋学习观:

学生不论其聪明程度如何均须勤奋学习。

8.科学学习观:

学生学习必须逐步科学化。

9.创造性学习观:

社会需要创造,成才必须创造,学生能够创造。

10.实践学习观:

应建立学习离不开实践的观点。

有以下三点内涵: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大特点是认识的实践性;2.在人生中主要是从实践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去学习;3.学生在校期间要重视实践性环节的学习。

11.社会责任观:

成才学习必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建立社会责任观。

12.终身学习观、个性化学习观:

人类正在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学习将呈现终身化和个别化的发展趋势。

(二)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观,即面向未来的大学生学习观。

综合各方面要求,集中起来,应着重建立三个方面的学习观为重点。

1.全面学习观:

要处理好德与才,通与专,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2.自主创新学习观:

要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

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什么是终身学习?

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

将导致从“学历社会”走向“学习社会”。

(三)大学生要学会学习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当前知识总量空前增长,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知识量的递增速度愈来愈快。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测:

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50年翻一番,到20世纪初每30年翻一番。

到50年代每10年就翻一番。

到70年代5年就翻一番。

80年代以来大约是3年就翻一番。

科学发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层出不穷。

据统计,各种重大的发现发明16世纪不过26项;17世纪106项;18世纪156项,19世纪540项,20世纪头50年961项,60-70年代的10多年中,新的发明、发现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

图书发行情况,据Unesco统计资料:

全世界图书发行种数,1952年是25万种,1962年为38.8万种,1964年为45万种,1972年达56.1万种。

估计到2040年,将达2亿种。

如按传统方式的书架陈列将长达5000英里。

科学期刊方面,据美国史学家法克里·普赖斯统计:

1750年,全世纪仅有科学期刊10种左右,19世纪初为100种左右,19世纪中期达1000种,1900年达到1万种,1965年已突破10万种。

在70年代,世界平均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达到500万篇,平均每天13000余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项。

据有的学者推算:

今天出生的孩子,50年后,他所学知识将有97%是在他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发现的。

二是知识陈旧周期愈来愈短。

一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日新月异地迅速生长;另一方面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造成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

这种知识陈旧周期或知识老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

(1)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

有人计算,一个化学家即使每周阅读40个小时,只能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用48年。

(2)人的有限学习年限与知识老化之间的矛盾。

面对挑战,教育将采取何种对策,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

普遍认为,以往在年青时期受教育,然后用上一辈子的时代已经结束。

必须代之以终生教育,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

过去社会变革周期远远大于人的生命周期,而现在人的生命周期已远远大于社会变革的周期。

教育的目的现在已不能仅限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上。

这样,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主要的是“会学”。

Unesco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研究报告指出:

“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Unesco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另一研究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对“学会学习”的意义又做了进一步阐述,指出:

“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人生目标。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

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可见,“学会学习”不仅是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人的未来的生存的需要。

大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

主要有以下五点:

1.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是“学会学习”的基础

大学生的学习境界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状态:

自觉无自主,自主而低效和学优多创新。

(1)自觉无自主:

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想学不懂学;一种是懂学不会学,学习主权不在手中。

(2)自主而低效:

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会学而厌学;一种是乐学而不能优学。

学习主权在握,就是效率不高。

(3)优学多创新:

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习成绩极佳而创新不多;一种是成绩既佳创新又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主体意识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思路开阔,顿悟频发,创新灵感涌动,创造性成果层出不穷。

以上三种状态也可以看做学习境界由低向高的发展历程。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

自主学习是全程性的。

其主要内涵大体包括四个方面:

(1)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即要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知识、能力结构的自我调整。

即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些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即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4)不断在学习实践中自我调整,使学习状态进入佳境。

即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在思维方法和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就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学习要靠自己艰苦的努力,才能在受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才能不断探究学习规律,达到驾驭学习,适应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需要。

2.具有远大的目标是“学会学习”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对于一个严肃认真的年轻人来说,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为自己确定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十分自然的事”。

目标就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

没有目标,随风漂流,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目标渺小,就做不成大事。

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的:

“只有心中有一个坚实的、值得你为之作出最大努力的目标,才有可能期待自己在精神上和道德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目标的选择与理想有关。

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和工作乃至生活的内在驱动力。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远大的目标,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你奋勇前进。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正如我国老教育家吴玉章所说的:

“只有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所谓“学会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法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有句名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二章高等教育制度中第十六条有关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业标准中明确提出: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过去有关教育法规中只提“三基”(注意:

中等教育只提“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而大学一直有基础理论的教学要求,所以总起来提“三基”的要求。

有无“基础理论”是高教与普教在教学要求上的一个根本性区别)的要求。

而现在在“三基”之外又加上了“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要求。

这可以看做是21世纪新时期高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在专业要求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显然,把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提到了“学业标准”的要求之中,可见学习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毛泽东主席关于过河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的论述中指出:

“不解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这也是强调解决方法问题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如阅读和观察能力、听课能力、提问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人们攀登学习高峰。

笛卡尔曾说过:

“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前面曾经提到过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这个成功方程式也是对他自己整个探索生涯的总结。

在成功的王国里,“正确的方法”是三大要素之一,占据了1/3的天下,可见其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反映,因此它具有共同性和普通性,又具有多样性和个别性。

我们要研究和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学习方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要研究学习规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合乎规律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具有普通意义。

比如,科学运用大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时间运筹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等等。

(2)要重视借鉴前人的学习经验。

如“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者贵疑”、“不耻下问”“闻、见、知、行”等等。

(3)要注意联系学习的实际,研究具有不同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比如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同。

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

因此,学习方法要因地置宜。

(4)要做到从个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建立适合于自己特点而又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最好的学习方法应当既是科学的,又是适合于自己的。

所以人们常说: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4.善于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华罗庚说过:

“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

达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