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240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docx

四个提升推动科学发展

实施“四个提升”战略促进大英跨越发展

2008年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省委和市委把包括大英在内的全市5个县区同步纳入了首批试点活动县区范围。

围绕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市委提出的“三个提速”目标,结合大英实际,县委响亮地提出了全县以“四个提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

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实干奋进,努力打造大英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争先进位,加速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大英。

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彰显又好又快特征

建县11年的大英,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特别是近三年,我县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招商引资、工业发展、项目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

我县2008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68个丘区县的前10位;在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中的排位稳中有升,2008年在181个区县中排第86位,在68个丘区县中排第42位,在40个丘区扩权县中排第25位。

全县2008年实现GDP49.1亿元,经济总量比2005年增加23.61亿元,年均增长15.01%;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44万元,比2005年增加5098万元,年均增长31.2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比2005年增加34.95亿元,年均增长56.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比2005年增加7.4亿元,年均增长17.75%。

1、工业县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我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化工、纺织、机电工业集群;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市场竞争力增强。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建成了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回马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

200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比200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1%,比200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全县拥有规模工业企业61户,比2005年增加了31户,其中中型企业从1户发展到现在的5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亿元,比2005年增加16.3亿元,年均增长39.5%;规模工业利润总额7.8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净增7.92亿元。

2、旅游城建设逐步推进

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并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形成了以“中国死海”为龙头的八大旅游景点,主要包括中国死海、赵氏水艺、卓筒井国际观光旅游区、蓬莱公园、郪江漂流、胜景生态园、万福长城、民族风情岛,大英旅游城的整体品质明显提高。

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7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1.2倍和2.3倍。

死海景区的门票收入一直位居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前茅。

2008年,我县城镇化率达到26.58%,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县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了1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比200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从无到有,2008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80%。

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100%,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老百姓收入日益增长

伴随着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逐步改善。

2008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2.6亿元,人均储蓄余额6370元,均为2005年的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24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470元、1254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4.4%、1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4元,人均消费支出7597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3912元、2906元,年均分别增长17.2%、19.4%。

4、新大英和谐指数不断提高

一是人与经济和谐发展。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县人均GDP达到9618元,年均增长23.8%;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7元,年均增长30.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96元,年均增长15.4%: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分别比2005年降低3.3和4.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4%,比2005年提高5.4个百分点,自然保护区面积比2005年增加300公顷,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7.6%,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改变了建县之初乱排乱放的现象。

三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每万人拥有医生人数5.6人,比2005年平均增加2人。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4.7张,比2005年平均增加8.4张。

每万人拥有医疗参保人数389人,比2005年平均增加130人。

全县治安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降低,民事案件发生率逐步减少。

女性就业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女性参政议政人数逐步增加,中、小学阶段男女性毛入学率逐步趋于一致。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不断增多,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二、全县经济综合实力较弱,加快发展的形势十分紧迫

(一)工业县核心竞争力尚处于较低水平

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较差。

根据全省2008年对181个县(市、区)GDP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这四大指标综合考核评价的情况来看,我县综合得分11.51分,在全省181个县区中排第86位,在68个丘区县中排第42位,在丘区40个扩权试点县中排第25位;民营经济考核综合得分77.34分,在全省丘区40个扩权试点县中排第23位。

尽管综合考核排序的位次在逐年上升,但排位仍然靠后。

目前,我县经济的综合实力在全省仍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丘区县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经济运行质量较差,税收贡献率较小。

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44万元,仅占全县GDP的1.86%,比全市平均水平2.72%少0.8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8.3%少6.4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9.5%少7.64个百分点。

实现税收收入4479万元,增长15.9%,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同,税收收入占全县GDP的0.91%,占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9%,对全省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2%。

在全省2008年综合考核评价中,我县因税收收入增幅及其贡献率较低在全省181个县区中排第86位,在全市五个县区中排最后一位(见表一)。

表一2008年大英县主要经济质量指标与全国全省全市比较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全国

四川

遂宁

大英

在40个丘区扩权县排位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

9.5

8.3

2.72

1.86

28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

——

3.8

1.8

0.91

34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率

%

——

18.9

23.1

46.4

2

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

——

67.3

66.4

48.98

34

税收收入增长率

%

——

15.9

39.7

15.9

37

3、经济总量占丘区扩权县的比重较小,排位靠后。

2008年,在我县11项经济指标总量中,除规模工业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项指标的总额排在全省40个丘区扩权县的前10位外,其他指标均排在20位以后,并且低于全省40个丘区扩权县2.5%的平均比重。

(见表二)

表二2008年大英经济总量与丘区扩权县比重及其排位情况

指标名称

序号

单位

大英县

40个丘区

扩权县排位

占丘区扩权县的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GDP)

1

亿元

49.07

29

1.60

粮食产量

2

万吨

25.92

30

1.58

民营经济增加值

3

亿元

27.04

28

——

出栏肉猪头数

4

万头

62.72

32

1.60

规模工业增加值

5

亿元

19.19

22

2.10

规模工业利润总额

6

万元

78495

2

6.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

亿元

19.06

30

1.7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

亿元

47.3

9

3.3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9

万元

9144

31

1.35

税收收入

10

万元

4479

35

1.1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1

亿元

32.59

33

1.44

4、经济结构不佳。

从一个地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一、二、三”型,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一、三”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处于加速发展期;对发达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三、二、一”型,社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8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0:

49.8:

20.2,其中,第一产业分别比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多2.4、11.1、18.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分别比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多3.7、3.5、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分别比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少6.1、14.6、19.9个百分点。

由此说明,我县经济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全县农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差特别大,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见表三)。

表三2008年大英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较情况

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国

%

11.3

48.6

40.1

四川

%

18.9

46.3

34.8

遂宁

%

27.6

46.1

26.3

大英

%

30.0

49.8

20.2

5、工业核心竞争力较弱。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的产品多属于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8年,全县工业主要产品如:

石油、沥青、汽油、柴油、井盐、纱、布、水泥等多为初级产品,新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目前正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尚未形成生产能力。

6、经济高速增长压力较大。

我县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拥有量不足,特别是去年特大震灾的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县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将受到很大阻碍。

同时,我县今年被纳入了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范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扩权试点县(市)动态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六大新考核指标体系,在“分类考核”中,我县各项指标可望排在全省丘区40个扩权试点县的前20位,而“成效考核”是在试点前3年该项指标平均成绩的基础上,考核其增长率,我县要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去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压力非常大(见表四)。

表四2008年大英县六大考核指标增长率比较情况

指标名称

发展速度

丘区扩权县排位

大英前3年平均发展速度

2008年发展速度%

大英

全国

全省

遂宁

地区生产总值(GDP)

115.0

116.0

109.5

109.0

114.5

4

税收收入

——

115.9

——

115.9

117.0

37

民营经济增加值

120.2

119.4

——

——

117.5

2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41.5

142.1

112.9

117.9

130.1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2

116.4

114.5

113.8

115.3

20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4.4

117.1

115.0

116.2

116.9

8

(二)旅游城品质尚处于早期培育阶段

目前,我县旅游业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旅游景点相对单一,旅游配套功能不够完善,旅游环线尚未形成,旅游城市整体品质不高、建筑文化特色不明显,与国家级旅游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

1、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一是入境旅游收入较低,2008年仅为2750万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2.8%。

二是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强,景区景点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较低。

2、现代旅游功能缺乏。

一是旅游信息系统不健全,在交通中心地带和游客集散地没有设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咨询服务中心。

二是在关键路段和交通道口没有设置旅游“双语”标志,“十二五”末旅游“双语”标志设置率要达到100%的压力很大。

三是服务行业基础外语普及率极低,“十二五”末要达到100%的普及率十分困难。

3、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一是星级宾馆饭店接待能力有待提高,服务顾客满意率较低,安全及卫生管理水平远未达到中国旅游城市标准。

二是旅行社接待能力及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接待入境游客占游客的比重、服务游客的满意率比较低。

三是入境旅游较少,入境购物占入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远未达到25%。

四是城市娱乐演出固定场地较少,不能满足游客文化娱乐需求。

4、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自然环境有待改善,与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不高于4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不高于0.02ml/m3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二是经济质量有待提高,2008年,我县人均GDP为1384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618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与“十二五”末全国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0%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三是社会环境有待改善,离“十二五”末全国万人刑事案件立案率不超过30%,每万人中平均有1000名大学生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三)老百姓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1、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距不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

2008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2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1元,但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299元、133元。

目前,我省丘区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龙泉驿区,2008年达7255元,比我们高2835元;在全省丘区40个扩权试点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广安华蓥市,去年达4899元,比我们高479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但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2008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64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6217元、3069元、1041元,比全省丘区县中最高的绵阳市游仙区15422元少5858元,比全省扩权试点县中最高的简阳市13526元少3962元。

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增长较快,但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2008年,我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为6370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10369元、5484元、4011元。

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横比差继续扩大。

2008年我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696元,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少12533元、8339元、2272元。

(四)社会和谐指数偏低

1、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指数较低。

2008年,我县实现GDP49.07亿元,增长16%;人均GDP9618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13080元、5760元、84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6%,比全省低6.47个百分点。

2、人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指数需进一步优化。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2008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5144元,比2007年多793元。

二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继续扩大,2008年我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

三是社会保障有待加强,2008年全县农村低保覆盖面和“五保”集中供养率分别为5.5%和26%,这两指标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3、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指数有待提高。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断头路多,通达通畅工程进度较慢。

工业“三废”综合处理率达标难度大,节能降耗形势严峻,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困难。

三、“四个提升”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大英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四个提升”提出的背景

建县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大英速度”,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社会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全县产业结构不优、优势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增收步伐不快的问题依然严峻;一些历史积累性矛盾、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县加快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立足发展新起点,我们在推进“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建设的道路上如何科学定位阶段发展目标,对于我们更好地抓住国家强力扩大内需、加速产业转移和全省灾后恢复重建、扩权强县试点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刷新“大英速度”,扩大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此,县委将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促进大英新一轮发展的难得机遇,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的根本目的,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放思想促跨越、改善民生构和谐”这一指导思想紧密联系起来。

突出大英特色,发挥大英优势,认真研究了我县地处成渝经济走廊,连接成渝、沟通周边的交通优势,融入成渝、接受辐射、对接沿海、开放兼容的区位优势;认真研究了我县盐卤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初具规模的工业优势,着力利用生物技术和绿色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业,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骨干企业品牌化,形成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产业集群;认真研究了“三城同创”初见成效的优势,努力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宜乐城市,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档次和水平。

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县委明确提出了“四个提升”这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并成为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基本框架,成为全县上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重大举措。

这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大英的具体化,是妥善应对新形势下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更是提升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大英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四个提升”的主要内容

即:

提升工业县核心竞争力、提升旅游城整体品质、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提升新大英和谐指数。

提升工业县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全县经济的综合实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运行质量,把大英建设成为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全省经济强县。

提升旅游城整体品质,就是要全面增强大英旅游城服务全县人民、服务游客的档次和水平,创造宜居宜业宜乐的良好环境,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构建商旅经济互动共荣崭新局面。

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就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打造城乡居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产业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提升新大英和谐指数,就是要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解决好、保障好全县人民各种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根本权益,形成全民共享大英改革发展成果,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局面。

(三)“四个提升”的科学涵义

第一,“四个提升”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三农”问题、社会发展问题、政治稳定问题等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要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是大英发展的宏伟蓝图,工业和旅游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我们只有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加快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全县的综合实力,才能带动并实现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经济支撑,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四个提升”更加突出了大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和层次不断迈进。

在去年以来的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县委开展了“万人评风、千人问计、百姓听音”活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找差距、明目标、理思路、谋发展,促进了各级各部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2008年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们围绕中央和省市的总体工作要求,坚持以项目为第一要务,以招商为第一方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提出了统筹推进“五化”的发展思路,人均GDP、人均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这“五大突破”的发展目标。

“四个提升”的发展定位,立足我县现有的发展基础和潜在优势,综合各地未来发展大势,明确了我县未来几年将坚持提质提速、增强实力、创优争先的发展思路。

无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在环境创优、造福群众上,都要大胆向先进发达县区看齐,都要严格对照更高标准和要求抓好部署、抓好落实,力争“十二五”末,把我县成功创建成为中国旅游强县,全县GDP、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超过全省丘区县平均水平,综合考核评价进入全省丘区县的先进行列。

第三,“四个提升”更加突出了发展成果让全县人民共享。

近年来,我们在着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先后实施了助农增收、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城乡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县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四个提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经济、创优环境作为群众增收、改善民生的前提和保障,把群众增收、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创优环境的目的和归宿。

在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既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又要求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城乡群众增收渠道不宽、增收步伐不快的问题,有效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问题,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满足全县人民的新期盼、新要求,让全县人民共享大英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大力实施“四个四”工程,全面实现“四个提升”目标

大英落实科学发展,核心在加快发展。

我们要实现“四个提升”目标,必须立足产业基础、县域资源、地理位置、管理机制等自身优势,着力实施“四个四”工程,进一步调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环境,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快第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力争2010年进入全省丘区扩权县前20名,2015年进入丘区扩权县前10强。

(一)实施四项工程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承接地,加快提升工业县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机遇,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四项工程”,努力提高县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继续保持GDP高位增长,“十一五”末全县GDP达到8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2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