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11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docx

三轮冲刺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实验探究题部分

三轮冲刺:

最新中考模拟卷好题汇编之探究题部分

1.小明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莱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

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二、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三、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

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3)请仿照右图的甲,将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

吊兰烂根死亡。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2.“水会增大物体间的摩擦吗?

”多数人的答案是:

不会。

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油漆过的地板上有水时,人很容易滑倒。

可也有相反的事例,例如爬过树的人都知道:

手上出汗时,会感觉到手与树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了。

水到底可以增大还是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呢?

比较上述事例发现,油漆过的木板表面不吸水,树木(可看作未油漆过的木板)表面吸水,所以探究水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可作这样的假设:

假设一:

在不吸水的木板表面,有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时的摩擦力小。

假设二:

在吸水的木板表面,有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时的摩擦力大。

(1)为验证上述两个假设,某同学用弹簧秤拉动同一木块在不同木板表面运动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时,弹簧秤要保持水平,并使木块。

(2)该同学设计了以下表格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摩擦力F/N

木板

接触面

木块上方所加砝码

1

油漆过的木板

无水

100克

1.0

2

有水

100克

0.8

3

未油漆过的木板

无水

100克

1.1

4

有水

150克

1.6

该同学认为假设一是正确的,你认为他选择了进行比较得出的。

(选填实验次数编号)

(3)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假设二是正确的?

答。

(4)在下雨天进入大型商场时,常会看到“小心地滑”的告示牌,请结合本实验,解释商场放置此告示牌的科学道理。

答。

3.为了研究某一特殊材料制成的导体元件L的电学特性,某校科学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测得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与电压U加在它两端电压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0

1

2

3

4

5

I/(×10-3A)

0

20

80

180

320

500

(1)观察表中的实验数据,探究小组的同学对I与U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甲:

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猜想乙:

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可能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猜想丙:

加在导体元件L两端的电压可能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经分析与论证,你认为,表中的实验数据支持上述的猜想。

(2)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

通过导体元件L的电流I与加在它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式为:

I=。

(3)现将用该导体元件L与一个遵从欧姆定律的电阻器R2串联在一起后,接在6V电源上(如图)。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08A时,则串联的电阻器R2的阻值为欧姆。

4.酶是一类在常温下就可以发挥作用的生物催化剂,它的催化效能比一般化学催化剂高出几千、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楚楚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新鲜的土豆片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图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装置,图Ⅱ用于测量产生O2的体积。

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序号

3%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mL

无其他物质

a

20mL

鲜土豆片0.5g

b

20mL

二氧化锰0.5g

c

 

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探究鲜土豆片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应比较b和  (选填“a”、“b”或“c”)的大小。

5.一天下课后,小明、小亮和小强正在争论。

小明说:

“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容易发芽。

”小亮说:

“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的种子容易发芽。

”小强说:

“不管是在肥沃的土壤还是在贫瘠的土壤,种子都容易发芽。

”(假设两种土壤除了肥力,其他因素都相同)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小亮和小强利用100颗绿豆种子来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

将等量的土壤(采自同一地点)分别装入A、B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步骤二:

将100颗大小相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种入两烧杯的土壤中

步骤三:

定期在A烧杯中浇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含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在B烧杯中

       

步骤四:

将两烧杯置于25℃的环境中,观察两个烧杯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1)请完成实验步骤三的填空。

(2)根据他们的实验操作,你认为他们实验研究的问题:

      。

(3)实验结果发现,不管在水中还是营养液,种子萌发情况一致,原因是   。

6.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

小明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小明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

其操作步骤是:

取10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放在锥形瓶(500毫升)中,向其中注入240克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该实验装置要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小时。

小明想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证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小明将盛放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除去瓶内CO2,然后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通。

请问小明“将锥形瓶密封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2)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又按下表完成了相关实验。

 

①A、B两组实验中,小明要验证的假设是             。

 ②如乙图是三只试管中,不同时间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图。

请你预测一下试管A中6天后,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7.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某班化学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他们想探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

①称量两份氯酸钾各4g,分别放入A和B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称量1.5g氧化铜放入A试管中。

②将A和B试管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加热,经检验A试管40秒后开始产生氧气,B试管2分钟后开始产生氧气。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A试管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认真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⑤称量滤出物的质量为1.5g。

⑥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

⑴通过操作①操作②,可以得出和结论是     。

⑵操作⑤的实验目的是     。

⑶若省略操作⑥,则不能对     作出判断。

8.在测量某一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张楠同学选定了如图所示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由于李骅同学的疏忽,做完实验后他才发现,把测量的电流值都写在草稿纸上而忘记填人记录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电流I/A

 

⑴请你帮助李骅同学把记录在草稿纸上的电流值对应填人表格中,并写出你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

⑵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保留一位小数)

⑶根据实验所需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左图中的实物连接。

⑷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⑸若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用电阻箱R(电路符号

)代替滑动变阻器,同时撤去电流表,请利用余下器材(不再添加其它任何器材)设计一个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并在上右图中方框中画出。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加一个力,同时乙对甲也施加一个力。

小明想:

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为了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以下实验:

把两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测力计A,此时,A弹簧测力计对B弹簧测力计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B弹簧测力计中读出,同时,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也有一个拉力F′,大小从A弹簧测力计读出。

改变手拉弹簧的力,此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小明读出一组数据如下表:

F(N)

0.5

1

1.5

2

2.5

F′(N)

0.5

1

1.5

2

2.5

 

(1)根据小明的实验,你可以得出:

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和方向是:

  ,并在一条直线上。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上有何关系。

10.张强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了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

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

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厘米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0.25%淀粉

溶液(ml)

蒸馏水

(ml)

0.3%NaCl

溶液(ml)

1%CuSO4

溶液(ml)

唾液溶液

(ml)

加入碘液

3滴后现象

1

3

2

变蓝色

2

3

2

1

不变蓝

3

3

1

1

不变蓝

4

3

1

1

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酶是一种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

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

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作怎样的更换?

(4)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通常也被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

为什么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来减轻硝酸银的腐蚀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①鸡蛋清②鲜豆浆③鲜牛奶④糖水

11.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B.40︰3C.48︰3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12.同一型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会一样亮吗?

小明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实验时,小明将两个型号为“12V25W”的灯泡L1和L2接到12V电源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首先,他闭合开关S2,发现两个灯泡一起变亮,亮度相同;②接着,他再闭合开关S1,发现灯泡L1因短路而熄灭,灯泡L2变得更亮:

③等到L1熄灭一段时间后,他又断开S1,发现L2的亮度逐渐减弱,而L1逐渐亮起来,过了一会儿两个灯泡达到一样的亮度。

为什么步骤③中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

小明猜想可能是因为灯泡两端电压变化时,引起影响电阻大小的某个因素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灯丝电阻变化所致。

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取其中一个灯泡,重新设计电路,将开关闭合后,测得了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0

1

2

4

6

8

10

11

I/A

0

0.71

0.94

1.27

1.55

1.80

2.03

2.14

(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时,灯丝的电阻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你认为,小明猜想中的“某个因素”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③这个步骤中,为何开关Sl刚断开时,S1较暗而S2较亮?

你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小明实验时采用的应是乙、丙中哪一个电路,并简述理由。

                   。

13.衢州柑桔在07年浙江省农博会上,一举夺魁,成为浙江省柑桔吉尼斯擂台赛冠军。

为啥最好吃的柑桔出在衢州?

这应归功于衢州市科技人员研究推广的“柑桔品质提升技术”。

  

(1)某科技人员在探究柑桔种植密度、树冠形状对柑桔甜度影响的实验后,统计记录了如右表所示实验数据。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种植密度

64株/亩

64株/亩

38株/亩

38株/亩

树冠形状

自然开心形

较高较直形

自然开心形

较高较直形

甜度分析

甜,略带酸

不甜,酸味重

甜,略带酸

①如果要比较种植密度对柑桔甜度的影响,应选择两组数据。

②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根据以上实验,科技人员提出了“疏密树、改树型”的技术措施,这项技术通过降低种植密度、改变树冠形状,实现通风透光,提高了柑桔作用效能,增加糖类的合成。

(2)此外,科技人员还提出,用(填化学式)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

禁止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垃圾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

14.酶的活性受pH因素影响,为验证这一结论,小明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说明:

蓝色的斐林试剂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而斐林试剂与淀粉却不会反应。

因此,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麦芽糖的存在与否)

(1)预测A试管加斐林试剂加热后的现象是。

(2)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15.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l2)。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氯气也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1)实验室制取Cl2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2)自来水厂经常用氯气作消毒剂。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某些假冒“纯净水”是不法商贩用自来水灌装的,你能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吗?

(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3)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将某些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分析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可多选):

①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使酚酞显无色;

②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而褪色;

  ③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盐酸氧化而褪色。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在1W左右。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

连线不得交叉)。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请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4)实验中,同学们记录了多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对应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但表格中仍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将所缺内容填写完整。

(5)小组同学们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出:

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是由灯泡的决定的。

电压U/V

1.0

1.5

2.0

2.5

3.0

3.8

4.0

电流I/A

0.18

0.2

0.22

0.25

0.28

0.32

电功率P/W

0.18

0.3

0.44

0.625

0.84

1.28

灯泡发光情况

很暗——————→暗————→正常发光→很亮

17.为什么苍蝇难以拍到呢?

据科学家介绍,苍蝇大脑反应十分敏锐,可以计算出苍蝇拍的潜在逼近位置,并能立刻做出“逃生计划”,然后随即做出起飞前动作调整,最终逃离“危险地带”。

苍蝇发现威胁后的反应时间仅为100毫秒,但对缓慢移动的物体反应比较迟钝。

缓慢移动的物体究竟是多慢呢?

为了弄清楚该有多慢,小明选择了尺子、钢笔、筷子、汤匙等物品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①控制每种物体每次移动的距离相同;②观察物体移动到离苍蝇约为1cm时候苍蝇的反应;③用秒表测出在移动过程中的时间,并计算出移动的速度;④每种物体重复多次实验。

实验结果:

速度

7毫米/秒

5毫米/秒

3.8毫米/秒

2.8毫米/秒

1.1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速度

7.1毫米/秒

6毫米/秒

3.8毫米/秒

2.6毫米/秒

1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速度

6.1毫米/秒

5毫米/秒

3.5毫米/秒

2.4毫米/秒

1.2毫米/秒

苍蝇反应

飞开

飞开

飞开

没有飞

没有飞

⑴要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

⑵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⑶通过本次实验后,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拍苍蝇 。

18.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两个导体进行实验,试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大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对同一导体,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

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相同。

①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华重新预设了B导体两端的电压,并测出相应的电流值。

小海分析了小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华的测量数据有问题,他未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小海的修改数据的做法(填“正确”或“错误”)。

②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不足之处:

                         。

19.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比较)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方案与结果。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的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够和碘水反应。

(2)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I)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下列物质:

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

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Ⅱ)用胶头滴管向①试管中滴加1滴碘水,试管中物质变蓝色。

 步骤(Ⅲ)按相同的操作方法向②中滴加l滴碘水,振荡试管,再加l滴碘水,再振荡试管,重复上述操作至试管中物质刚好变成蓝色为止。

记录向②试管中加入碘水的滴数。

 步骤(Ⅳ)对于③、④试管中样品,重复步骤(Ⅲ)的操作。

[实验结果]

测定物质

①蒸馏水

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

④果味饮料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哪一种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2)有人认为测定物质②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哪些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按相同的操作方法向③、④中滴加碘水

D.试管的大小不同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

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