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81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银行影像软件行业

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分析:

风险与效率是银行永恒的话题4

1、息差趋窄、竞争加剧成为银行提高效率的驱动力4

2、信息化是释放柜员的主要手段5

3、与国际接轨,今年起监管层正式高度重视操作风险6

4、网点柜员业务是操作风险的重灾区8

二、标杆分析:

银之杰9

1、公司在银行影像软件市场根深蒂固9

(1)深耕验印市场14年,市场份额国内第一9

(2)市场地位较高,客户渠道优势明显10

2、围绕柜员效率和风险,推出多个新产品11

(1)提高柜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风险是公司现有产品的主要特点11

(2)传统产品面临市场空间较小和技术替代风险困扰12

(3)技术协同,新产品围绕效率和风险13

3、难以复制的技术与资源优势14

(1)影像处理技术优势明显14

(2)研发驱动,主动引领产品应用方向16

(3)传统产品积攒了丰富的客户资源17

4、掘金“流程银行”,挖掘金融机具需求18

(1)流程银行进入全面建设阶段18

(2)影像技术是流程银行的切入口19

(3)由“柜台业务信息化”切入,掘金流程银行20

(4)流程银行衍生金融机具新需求21

5、业绩拐点明确,充分享受盖章机百亿市场空间22

(1)传统用章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规避风险22

(2)现行印章集中管控难以权衡风险与效率24

(3)盖章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用章风险与效率的矛盾25

(4)盖章机已初获认可,行业有望爆发27

(5)充分享受盖章机百亿市场空间28

(6)盖章机只是开始,新产品成倍扩大市场空间,业绩拐点明确29

一、行业分析:

风险与效率是银行永恒的话题

1、息差趋窄、竞争加剧成为银行提高效率的驱动力

近几年,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多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而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动也加剧了存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迫使大行做出调整,上浮存款利率成为必然趋势。

再加上金融脱媒持续深化和监管规范严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景气度显著下降,净息差不断趋窄。

根据年报显示,交行和农行净息差增长在2012年已经出现收窄,而中行、建行和工行的息差增速均相比2011年出现一定幅度下滑。

银行利润70%以上来自于息差,息差的趋窄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出于成本控制和维持盈利能力方面考虑,银行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提高操作效率,以便降低业务规模变大和业务种类剧增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

而存款业务具有明显的同质性,银行急需通过提供更优质完善的服务来吸引储户。

根据盛世指数数据管理公司对我国10个城市的1680名客户的调查报告显示,78.2%的消费者经常在银行遇到排队情况,仅1%的受访者表示几乎遇不到排队现象,消费者排队等待的最长时间平均为40分钟,平均等待时间约为14分钟。

排队问题成为银行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有效驱动力。

2、信息化是释放柜员的主要手段

我国银行柜员的工作内容与国外差距较为明显,在国外,柜员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在于营销理财产品,而国内柜员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在于“低头操作”。

低下的效率导致柜员根本无暇进行营销。

而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加大前台员工的营销力度成为各银行未来保持盈利能力的主要方式。

以某县级银行为例,目前该行柜员占总员工数的39%,营业机构日均交易总量中柜台交易总量占比约为40%,全行柜员日人均业务量为200笔。

虽然自助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交易离柜率有所提高,但是客户仍感到排队时间太长,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不高,由于我国银行柜台业务自动化程度较低,营业网点办理一笔业务的平均时间在15分钟以上,对公业务甚至更长,柜台业务急需通过信息化来提高效率。

(该段数据资料来自于互联网)

以集中授权系统为例,集中授权是柜台业务中较为成熟的信息化手段,目前国内银行实现集中授权的网点比例在40%左右。

以农行为例,集中授权系统上线后,单笔业务授权时间由过去的平均3分钟缩短为40秒左右,在线柜员劳动生产率比三年前提高了26%。

以前网点完成一笔汇款需要10分钟,目前只需要6分钟。

3、与国际接轨,今年起监管层正式高度重视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业务本质是“经营风险”,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分散性、内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是个中性概念,既包含潜在的损失,也意味着潜在的赢利机会,金融机构必须通过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但操作风险纯粹意味着损失。

银行可以借助业务产品组合的多样化效果降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改善风险汇报分步,但是多样化与操作风险之间没有这种必然联系。

由于国外主要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交易品种比较多,所以操作风险容易导致巨额损失,而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比较单一,产品层次也比较低,所以许多操作风险类型的危害性尚未暴露出来。

随着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频率和金额逐年递增,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的防范越来越重视。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3年公布了《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稳健原则》,在2004年《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

银监会早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2007年又出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更是扩大了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外,首次将操作风险也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可见我国监管层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4、网点柜员业务是操作风险的重灾区

引发操作风险的四大因素是内部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

根据中国银监会对我国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统计,由人员因素造成的损失笔数占比为41.44%,金额占比为54.66%。

另据统计,2006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1085件,其中大量发生于柜面业务中;2009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案件中80%都涉及柜面业务;从某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组织的全行依法合规业务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业务数量达20278笔,涉及柜面业务的问题有14480笔,占总数的71.4%。

由此可见,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的重点,说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强化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以上数据来源均出自XX文库和互联网)

二、标杆分析:

银之杰

1、公司在银行影像软件市场根深蒂固

(1)深耕验印市场14年,市场份额国内第一

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未来银行”业务应用发展为研发方向,公司转型之前的主要业务是专注于为银行提供与流程银行相关的咨询、软件产品、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相应的系统集成,在我国银行业由传统银行向流程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以“流程创新”为基础的金融软硬件产品线。

公司自主开发的验印产品在银行应用长达14年之久,市场占有率居首。

产品经历了7次软件和4次硬件技术创新与进步,不断满足银行对验印产品的需求。

公司验印识别算法在对假章的识别能力与效率上得到不断的提升,算法整体性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2)市场地位较高,客户渠道优势明显

公司属于业内首批推出验印系统的厂商,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推行的“跨区域影像交换”过程中,公司全面参与并累计为全国200余家银行建设支票影像交换处理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9年9月,公司作为唯一一家有实际应用的软件开发厂商参与制定了两项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的金融行业标准。

截止到目前,公司已经为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部分外资银行提供了产品和服务,用户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6万多个银行营业网点,行业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2、围绕柜员效率和风险,推出多个新产品

(1)提高柜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风险是公司现有产品的主要特点

银行传统的印鉴核对主要是采用“折角拼合”比对方法,通过观察拼合后的字体、图形的完整情况判断被验印鉴的真伪,该方法印精度低且无法实现通存通兑,不仅效率较低、操作风险较大,也成为制约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

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电脑验印系统采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印鉴数据库电子化管理和印鉴核对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印鉴核对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且实现银行对公业务通存通兑,为票据的集中化大规模处理奠定了基础。

银行传统的业务授权管理模式是授权代表现场授权,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日趋庞大,客户数量日益增多,分支机构逐渐增设,银行授权业务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导致柜员等待时间延长,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而若增加授权人员配备,则造成了运营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柜员和授权代表在同一物理区域内,增加了串通作案的风险,无法实现实施监督。

公司的远程授权系统将柜员需要授权的交易画面及业务凭证影像、视频和音频同步传输给分行集中授权中心,实现授权人员在远程终端上的审核与授权,改变了以往必须在各个网店配备现场授权人员的做法。

远程授权模式提高了审批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业务授权的效率和风险防范水平。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目的在于提高银行网点柜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办理中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印鉴核对和远程授权等。

(2)传统产品面临市场空间较小和技术替代风险困扰

公司传统产品均是围绕银行影像应用软件开发展开,由于产品大都针对银行对公业务,且形式以软件产品和定制化开发为主,每个银行网点采购的金额较小,公司在收入体量上难以做大。

根据前面分析,2009年,公司在中国银行业的影像应用软件主要产品整体市场份额为20.2%,而当年收入仅为7500万左右,因此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每年的市场空间仅为4亿左右,而截止到目前,我国银行的验印系统普及率已经接近三分之二,远程授权系统普及率也接近40%左右,表明公司传统业务面临触及天花板问题。

(3)技术协同,新产品围绕效率和风险

公司专注于银行影像应用软件的开发,所有的研发投入均用于银行影像应用软件领域,核心技术是印鉴识别技术、影像要素识别技术、影像版面识别技术、影像工作流引擎、影像处理及优化技术、影像采集平台封装技术、影像压缩算法、影像安全技术、影像服务总线、集成桌面极速等。

公司从2010年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所有新产品均基于其固有的核心技术,研发的新产品大都以标准形态的硬件设备为主,一旦新产品获得银行的认可,仅公司目前已经覆盖的6万多营业网点就足够支撑公司做大收入。

截止到目前,公司的新产品均已开发完毕,其中去年实现了流程银行软件、印章智能管理系统(盖章机)和回单自助打印系统的初步推广,新产品均围绕提高银行柜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风险展开,符合银行信息化投入的主要原则,一旦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对公司业绩的驱动将十分明显。

3、难以复制的技术与资源优势

(1)影像处理技术优势明显

影像处理技术人才紧缺:

涉及影像处理的图形图像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都处于紧缺状态。

根据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图像分会年会报告,2004年,全球图形图像在工业与商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而到2008年达到1711亿美元,而国内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所需要的人才远超百万人之多,目前我国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应用技术人才缺口在30万人以上。

而近几年随着我国影视和动漫行业的高速增长,对影像处理的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仅06年10月到07年4月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涌现出300多家数字影视制作公司,随着影视制作数字化、高清化、3D等渗透率越来越过,仅全国2000多家电视台,500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和上万家网络媒体来说,急需的数字影视制作人员就相当庞大,可见我国影像处理技术人才将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金融软件信息化领域的上市公司而言,影像处理技术的行业门槛远高于做IT外包和定制性应用软件开发。

公司影像处理方面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立足于验印技术,是国内仅有的四五家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在验印领域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40%左右,属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基于验印技术向整个票据影像处理技术延伸,如影像要素识别技术、影像版面识别技术、影像工作流引擎、影像处理及优化技术、影像压缩算法、影像安全技术、影像服务总线、影像采集平台封装技术、集成桌面技术等,在影像处理领域具有形成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是国内唯一一家有实际应用的软件开发厂商参与制定了两项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的金融行业标准的企业。

十多年来,公司从印鉴影像应用发展到票据影像应用再到流程再造影像应用,在影像处理方面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2)研发驱动,主动引领产品应用方向

随着银行规模的快速膨胀和业务种类的急剧增多,以及银行打造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需求的提升,银行网点柜台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高,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和规范柜员工作也成为银行的首选。

公司的发展基于核心技术的延伸,专注于银行网点的柜台业务,目的在于提高柜员的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风险,公司深耕银行网点十多年,所有产品均是基于对银行业务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客户需求和工作中不足之处进而提供相应的产品,甚至通过银行频频发生的内部某窜、外部诈骗等案例来寻找适合银行控制操作风险的相关产品。

这种主动引领产品应用方向的发展模式,本质上属于研发创新推动型,优点是能够维持行业制高点的地位和形象,获取新产品导入期和成长期的先发优势和超额利润,风险方面主要是产品与需求难以完全对接,前期研发投入较高。

但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网点柜台影像化领域,相关的产品研发均具有技术协同性,基于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前期的资金投入压力和研发周期都相对较小,考虑到我国有20多万个银行网点,一旦公司的研发成果中只要有一项被市场认可并大规模推广即可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认为针对公司的研发特性和技术协同属性而言,新产品的研发风险因素影响远低于收益预期。

(3)传统产品积攒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公司依靠早期的验印系统产品和远程授权产品积攒了丰富的银行客户资源基础,目前以直销模式为主,在全国的销售网络分为6个团队,每个团队负责几个省的市场开发。

近几年在稳定原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每年都会开发一批新的优质客户,截止到目前,公司客户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地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部分外资银行,涵盖了330家分行、6万多个营业网点,为后期的新产品推广做了良好的铺垫。

4、掘金“流程银行”,挖掘金融机具需求

(1)流程银行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流程银行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10月份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提出的。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型企业,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客户已经由被动适应向主动需求转变,并且越来越凸显出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价值体验的高端化等特征。

进而催生了“流程银行”的思想。

流程银行是对银行原有业务流程以及内外部组织架构进行彻底变更,实行数据集中处理,推进业务垂直化和结构扁平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加强风险控制为目的,进行银行前后台业务分离,打造营销型前台,后台进行业务集中处理,将柜员从复杂的操作业务中释放出来,加大与客户的营销力度。

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程银行的建设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2)影像技术是流程银行的切入口

随着计算机普及和数据大集中工程等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内的广泛应用,银行的业务数据实现了电子化和集中管理模式,但目前银行柜台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大多还是以纸质对象的手工操作为主。

各柜员办理业务时均需要独自对纸质文件进行全面处理,重复性工作居多,这也是导致银行网店排队现象凸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程银行为银行带来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险控制、释放柜员”,流程银行的核心是实现前中后台相互分离、以流程落实内控、后台集中运作和管理,最终在市场末端和决策高端架设起为客户“量体裁衣”且“一票直达”的业务和服务流程。

将柜台业务中的纸质业务流变成电子业务流成为流程银行的切入口,实现前台与后台的业务分离,影像应用软件是实现电子化的必备基础。

(3)由“柜台业务信息化”切入,掘金流程银行

流程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从前往后依次为前台票据影像电子化、中台电子流集中处理和后台核心系统流程改造。

公司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流程再造”的历年,并且同年开发完成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在深圳工行取得成功实施。

截止到去年,公司的流程银行业务主要是分支之一——柜台业务信息化,这主要是基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影像技术”。

自2011年开始,我国流程银行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快速增长阶段,公司去年开始成立流程银行事业部,截止到目前流程银行团队约有70人,预计今年将达到100人。

凭借研发和实施团队的充足以及基于多年对银行业务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流程银行领域形成了以柜台业务信息化为基点向中后台延伸的综合业务体系,技术上并不亚于国内行业龙头信雅达,短板是“流程银行全系统业务”标杆案例较少。

随着行业的高速增长,公司有望通过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行流程银行项目丰富实施案例,考虑到我国有144家城商行,337家农商行,再加上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且流程银行是一个长期持续投入的过程,市场空间足够大,而国内能够实施流程银行业务的企业算得上规模的仅有信雅达、银之杰、中科金财和东华软件等,考虑到公司在流程银行的核心技术——影像技术方面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分得一笔羹并非难事。

(4)流程银行衍生金融机具新需求

流程银行的改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流程银行的本质是加大信息技术在业务操作中的应用,改造过程中将涉及更多更细的操作改进。

在流程银行改造的漫长过程中将衍生出诸多需求,以此来适应“完全信息化”的业务流程系统。

公司加大流程银行事业部的人力和研发投入,一方面可以提升“软件开发”业务的收入,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摸清”流程银行改造过程中衍生出的新需求,将需求落地为通用型产品,向全国银行网点推广来可以获得产品成长阶段的超额收益。

5、业绩拐点明确,充分享受盖章机百亿市场空间

(1)传统用章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规避风险

印章象征着组织、单位、计提与个人单位的合法性、权威性,文书材料一经加盖印章,就代表着组织、单位、计提与个人单位对这法定效力的确认和法定职权的实施,也意味着它将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

所以,印章具有法定的凭证作用,加盖印章是一种法律行为。

早在1999年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中就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必须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加强用印管理,严格审批手续。

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单位印章。

”2002年的《公安部关于印章治安管理办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印章作为维护和体现社会诚信制度的一种手段和凭证,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被其他方式所取代。

确保印章的正确性、有效性,是保证法人开展正常活动,顺利实现社会目的和价值的必要条件。

银监会于2009年的“印章管理的风险提示”中指出,公章的管保和使用必须坚持双人入库保管、事先审批登记、双人监督用印,机构负责人不得掌管公章。

业务用章和日常办理业务的个人名章只能在营业场所使用,并用于规定的业务,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范围使用,随用随盖,不得预盖和借于他人。

营业网点要安装远程监控设备,严格监管柜员印章使用和业务操作,各类业务用章在营业终了必须随现金入库保管,严格登记制度。

现行用章模式下,用章过程难以管控,事后无法督察,多盖、少盖、错盖无法监督,真正签章的资料只有盖章人一人知道,用于审批的和实际盖章的资料是否为同一份不得而知,这些是印章管理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

(2)现行印章集中管控难以权衡风险与效率

为了应对企业印章管理的风险,现在很多单位都将分支机构的印章实行集中管理。

这种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章违规滥用的风险,但极大地降低了分支机构的办事效率,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合企业的管理体制,而且印章管理人员将面对更多的道德挑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控制问题。

企业难以权衡印章使用管理的“安全监控”与“方便高效”之间的矛盾。

以证券公司为例,我国某大型券商总部、一级分支机构、营业部等各个单位的印章总数高达1000多枚,其中公章、党务用章、部门长、财务专用章、合同章、业务章等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法律后果的公章有数百枚之多。

营业部的违法人员利用公章管理存在的漏洞采用偷盖、私盖、换盖等手法,高息揽存、挪用客户资金、提供担保,给总公司造成了重大的财产和声誉损失,加强印章管理已经成为券商完善内控制度、控制经营风险的当务之急。

部分券商将所有营业部公章上收,以防范风险,但这种集中管控与方便高效的矛盾始终难以有效解决。

我国银行网点数量众多,业务类型和规模也急剧增长,印章违法使用涉及的案件金额越来越大,而银行70%以上的业务需要加盖公章,柜员操作效率的提高是客户服务满意的直接体现,由此可见银行对印章的风险管控与效率提升需求更为迫切。

(3)盖章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用章风险与效率的矛盾

公司自主研发的盖章机针对日常实物印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运用了计算机智能控制、多媒体、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多项手段,对实物印章实施封闭式管理。

将人与章“物理隔离”,实现商业银行日常行政和业务实物印章有效管理的印章风险防范系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决商业银行印章管理和使用中产生的问题。

实施印章智能管控系统后,商业银行所有的印章使用行为都会被系统记录,印章使用的结果可以进行审计。

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真实的印章使用档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实时监控或者及时发现下属网点机构违反内控规定使用印章的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应用该系统震慑非法用印行为,规避商业银行各类重要行政和业务用章的风险。

与公司传统产品“远程授权”相比:

远程授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比如引入省分行后台集中审批环节,由于后台审核人员具有随机性,第一规避了业务办理人员与审批人员的勾兑风险,第二由于业务人员并不知道具体是由哪位人员审核,审核人员也消除了因审核不通过而带来的“得罪人”的顾虑。

远程授权实现了网点与授权点的物理隔离,但是并未实现“人”与“章”的隔离,审核通过后,由于业务主管的盖章缓解较为随意,远程授权人员和监管人员并不能保障所盖章的文件是不是已经授权过的文件,并且盖了几个章、什么时间盖的都不能确定。

关键问题就在于“人和章并没有分离,章随人动”。

公司的盖章机首先将印章锁定,实现“人”与“章”的物理隔离,从根本上杜绝了“盖章环节”出现的所有问题。

可以实现自动记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盖了什么章、盖了几次、盖章文件是否合规”等,盖章机融合传统的远程授权功能,可以实现上级领导远程审核,然后审批盖章,这样可以实现实时的风险管控,与传统的事后排查相比,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4)盖章机已初获认可,行业有望爆发

银行机具的投资逻辑关键看产品是否能够获得银行的大规模采购推广。

如我国银行ATM机在2005-2009年获得高速普及,核心供应商广电运通在此期间的营业收入获得高速增长;而目前清分机正获得各大银行的大规模推广,聚龙股份的收入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增长。

判断一个产品能否获得银行的认可,关键取决于该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