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761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docx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

苏州河-浙江路桥国考断面水环境达标方案

一、总则

国家发布《水污染防治计划》中明确将水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计划实施的核心目标和工作指标,对饮用水、地表水水质优良、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地下水和近岸海域5类水体水质目标的考核范围和评估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上海市共设置20个国家考核断面,要求至2020年苏州河-黄渡、苏州河-浙江路桥、金汇港-钱桥、新练祁河-蕰川路桥、崇明北横引河-前卫村桥、青浦太浦河-太浦河桥、浦东川杨河-三甲港7个断面水质提升一个类别,其它13个断面水质保持现状。

其中,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要求于2020年前从现状劣V类水质逐步提升为V类。

苏州河-浙江路桥位于苏州河下游段,距离苏州河入黄浦江河口2km。

根据水利控制片闸门调度规则,结合行政区划,确定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环境控制单元,范围包括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黄浦区、虹口区、嘉定区、闵行区七区31个街镇,单元面积114km2。

根据断面汇水特征和达标要求,确定本达标方案编制的工作范围与控制单元范围一致。

图1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

二、苏州河概况

1、河道规模

吴淞江发源于东太湖瓜泾口,苏州河是吴淞江在上海段的俗称。

苏州河自青浦区赵屯入境,至外白渡桥入黄浦江,长约53km,河道面宽一般为50~70m,蕰藻浜以西段最宽处超过100m,市区段最窄处不足40m。

苏州河为平原感潮河流,且河口有100m宽的水闸控制。

苏州河流速很慢,一般为0.1~0.2m/s,平均流量30m3/s。

图2苏州河(吴淞江)在上海市境内位置

2、两岸防汛墙

苏州河上游段(省界~东大盈)长10.7km,两岸基本为土坡,大部分高程不足4m,基本未达到设防要求。

苏州河中游段(东大盈~真北路)长26.3km,现状墙顶高程为4.0~4.8m,左右岸分别有4%、15%的岸段达标。

苏州河下游段(真北路~河口)长16.5km,现状墙顶高程基本达到5.2m的设防要求。

3、沿线支流情况

苏州河支流众多,从上游到河口分布有南兴港、西大盈港、罗浦港、鼓盆港、矮浦港、梁月浦、东大盈港、油墩港、南顾浦、顾浦、蕰藻浜、鹤溪江、西吴塘、老吴淞江、新通波塘、盐铁塘、东风港、姚墩港、黄巢江、西界河、盐仓浦、老封浜、雄伟河、红卫河、龙尖嘴、封浜、蟠龙港、双洋港、华漕港、沙河、许浦港、新槎浦、新泾港、木渎港、真如港、彭越浦等36条支流。

支流大都有水闸(泵闸)控制,其中≤5m的水闸8座,6m水闸9座,8m水闸12座,≥10m的闸4座,排涝泵站总规模250m3/s。

4、沿线市政泵站

苏州河市区段沿线接纳27个雨水系统,28座雨水泵站排放口,雨水泵站总规模280m3/s。

另有未达标的天山污水处理厂尾水也排入苏州河。

三、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

1、苏州河干流

2014年基准年,苏州河干流7个监测断面年平均水质均劣于V类,均未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空间上,从上游入境到下游河口,苏州河各断面沿程水质在北新泾桥及以下断面明显恶化,与省界入境赵屯断面相比,北新泾桥断面氨氮浓度上升32%,总磷浓度上升28%,浙江路桥氨氮浓度上升23%,总磷上升11%。

2016年,苏州河干流7个监测断面水质总体提升,与2014年基准年相比,氨氮年均值浓度同比降低46~54%,总磷降低33~56%。

干流7个监测断面中黄渡断面达到V类标准,其余6个监测断面为劣V类,仍未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

空间上,从上游入境到下游河口,北新泾桥断面及以下断面水质恶化较为明显,与省界入境赵屯断面相比,北新泾桥断面氨氮年均值浓度上升38%,浙江路桥断面上升25%。

2、苏州河支流

2014年基准年,苏州河15条主要支流中14条(除真如港外)水质为劣V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其中新槎浦、盐仓浦、蟠龙港、封浜、新通波塘、木渎港、新泾港、彭越浦、东大盈港、蕰藻浜、盐铁塘等支流污染较为严重。

2016年,15条支流水质总体较2014年改善,改善率30~64%,其中西大盈港、东大盈港和油墩港3条支流水质提升较为明显,已达到地表水V类功能标准。

3、流域控制单元河道水质

从空间来看,对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范围内有监测断面的20多条河道(2014年基准年)进行水质分析,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溶解氧。

真如港、桃浦河以及新槎浦支流小浜河、申纪港、西虬江等河道污染比较严重。

2016年,区间水质整体有所改善,但桃浦河以及新槎浦支流小浜河、申纪港、西虬江等河道污染仍较为严重。

(二)区间污染贡献情况

区间影响主要来自于控制单元内市政泵站放江、天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沿线支流汛期排江和底泥释放。

从对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质影响程度来看,泵站放江污染负荷贡献率超过60%,沿线支流污染物贡献接近30%,天山污水厂尾水和内源10%左右。

四、水环境问题识别

(一)市政泵站放江成为污染主要排放形式

苏州河下游段位于上海市外环线以内中心城区区域,建设开发程度和人口密度高,基本以市政泵站强排水系统为主。

区间分流制区域雨污混接现象较为突出,合流制系统则多数截留能力不足,造成市政泵站旱天排江和雨天溢流现象比较普遍。

受混接污水、初期雨水、管道沉积物等影响,泵站排江水体污染物含量总体偏高,个别泵站水质接近生活污水,泵站放江时对苏州河及支流水质形成冲击性影响。

2016年,区域内市政泵站放江水量7943万m3。

(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影响局部段水质

天山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宁区,服务范围为东起中山西路、古北路,西至淞虹路、哈密路,北以苏州河为界,南达延安西路、古羊路,建设规模为日处理量7.5万m3,服务人口约39万人,主要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苏州河,设计出水水质为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天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位于苏州河北新泾断面下游300m处,由于出水水质标准低于苏州河相应河段功能区标准(V类标准),对苏州河北新泾段水质影响比较突出。

(三)支流水质总体较差,汛期排江影响干流水质

苏州河下游段主要沿线十余条支流汇入,主要支流都已建闸控制。

区间整体调度原则为以从苏州河引水为主,但是汛期为满足区域防汛安全需求,支流仍开闸向苏州河排水。

支流的水质由于受局部生活直排、泵站放江、水动力条件不利等影响,水质总体不容乐观。

根据2016年监测数据,苏州河下游段6条主要支流水质均为劣V类,全部劣于苏州河干流水质。

另外,苏州河底泥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远超过背景值,属重污染水平,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直接影响。

五、整治目标

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前提下,到2020年,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质达到水功能区要求(V类),水环境控制单元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六、主要任务和措施

基于突出重点、系统治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国家水质考核断面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以水环境控制单元为整治范围,根据区间污染源贡献和对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质影响程度,以市政泵站改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建、河道污染整治为重点,同步推进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泵站、闸门优化调度、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等措施,实施区间污染全面治理,保障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质稳步提升。

(一)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布局

进一步完善苏州河中下游段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布局,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新虹桥污水处理厂建设,于2018年底前完成虹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建工程(规模25万m3/日),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尾水经深度处理后氨氮和总磷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排放。

加快推进天山污水处理厂功能调整,服务范围污水输送至新虹桥污水处理厂,天山污水处理厂原处理设施改造作为剑河、苗圃西系统调蓄池运行,削减雨天溢流对苏州河水质的影响。

(二)推进市政设施污染控制

加快实施苏州河下游段水环境控制单元内21座市政泵站污水截流设施建设与改造,2017年底前完成剑河路泵站迁建和专用截流管建设工程,将混接污水和初期雨水经合流污水三期总管输送至竹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消除剑河泵站放江污水对苏州河直接水质污染。

2018年,完成北虹北、交通南等6座市政泵站旱流截污改造和外排截污管网工程,减少泵站放江旱流和雨天溢流污水通过支流汇入,污染苏州河水质。

加快实施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试验段工程,力争于2020年发挥作用,将部分合流污水和初期雨水输送至调蓄管道,待雨后利用合流污水一期空余能力输送至竹园初期雨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减少合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泵站放江对苏州河水质影响。

开展控制单元内排水管道大排查,同步实施市政雨污混接改造,因地制宜开展老旧小区雨污混接改造。

到2020年,基本解决雨污管网混接问题。

(三)深化河道综合整治

开展苏州河下游段新槎浦、华漕港、木渎港-桃浦河、新泾港、真如港、彭越浦-东茭泾6条重污染支流专项综合调查,分析水质污染原因,分别制定各支流逐年整治计划方案,开展支流污染综合整治,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生态调水等工程技术措施,逐步提升支流水质,减少支流污染对苏州河水质影响。

优化苏州河水闸和支流闸门联合调度运行方案,支流水质劣于苏州河干流水质时,严控支流向苏州河排水。

力争到2020年,新槎浦、华漕港、木渎港-桃浦河、新泾港、真如港、彭越浦-东茭泾支流水质从现状劣V类提升至V类水,达到水功能区目标要求。

以消除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为目标,梳理控制单元内各区县黑臭和重污染河道清单,制定分阶段目标和整治方案,根据整治方案进行综合治理,封堵沿河排污口,拆除违章建筑,清理河面漂浮物和垃圾,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消除河道黑臭,实现水质稳定提升。

到2017年,完成单元内新渔浦等14条段41km中小河道整治任务,到2020年,完成16个市考断面达标整治任务,苏州河-浙江路桥断面水环境控制单元内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结合全市规划推进区域初期雨水污染控制。

结合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试验段工程建设内容,将合流制地区的初期雨水向中心城区调蓄系统运送。

推进有难度的区域因地制宜在本地泵站改造的同时,预留调蓄设施建设空间,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初期雨水都有处置去向。

结合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按照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相关规划对接、协调和雨水的可持续管理,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渗透铺装、绿色街道等措施绿色基础设施,从源头上削减雨水径流量和污染负荷。

通过制定相应规范或管理办法等措施确保地表径流的产流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静安、普陀、长宁、黄浦、虹口5区海绵城市试点工程,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到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和指标。

(五)提升地表水环境监测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完善区域水环境预警监测体系,优化地表水环境常规监测断面,苏州河干流出入控制单元界增设水文、水质监测站点,做到连续监测,苏州河支流常规监测断面增加监测频次,提高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对控制单元内列入黑臭、重污染水体清单的河道增设监测站点,实现监测全覆盖;对市政泵站、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排口附近开展预警监测。

(六)加强雨污水系统运行管理

按照“一站一方案”的要求,逐一研究市政泵站雨天放江(包括初期雨水部分)污染负荷削减技术并加以应用,削减泵站放江污染负荷。

研究完善由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线和市政泵站组成的雨污水系统优化调度方案,优化运行调度措施,充分发挥现有截流设施能力和芙蓉江路、昌平路泵站等现有调蓄设施的作用,控制泵站溢流放江污染。

建立完善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线、市政泵站联合优化调度信息系统。

2017年起对市政排水泵站污染物放江实施监管试点。

完善排水管网检查与养护机制,采用CCTV等技术加大对排水管网的检查力度,及时修复错接管道和破损设施,增加每年汛前、汛期初期(3~6月)排水管道全面疏通养护强度,通过降低放江水量中污染物含量,切实减少管道沉积物初汛期暴雨对苏州河水质冲击性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