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758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4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

1.2项目建设地点4

1.3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年限4

1.4项目投资概算4

1.5项目经济效益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5

2.1项目的提出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5

第三章市场预测7

3.1产品市场供应现状7

3.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7

3.3产品目标的确定7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8

4.1交通运输条件8

4.2选址与环保关系8

4.3主要原材料的供应8

4.4水电供应条件8

4.5用地条件8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9

5.1技术方案9

5.2设备方案10

5.3工程方案11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12

6.1场址环境条件12

6.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影响12

6.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13

6.4环境影响评价14

第七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15

7.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15

7.2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15

7.3人力资源配置15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16

8.1实施进度要求和注意问题16

8.2工程建设进度16

第九章劳动安全16

9.1劳动安全及灾害防护措施17

9.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18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9

10.1建设投资估算19

10.2流动资金估算19

10.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9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20

11.1经济效益分析20

11.2社会效益分析20

第十二章结论21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

2、法定代表人:

3、主营业务:

二、项目概况

1、建设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各地对油茶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8〕274号)中指出:

“一要充分利用油茶生态、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的特点,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南方丘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认清我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产品的市场需求,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共同把我国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二要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优化油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建立以湖南、某某为中心产区,广西、福建、贵州、湖北、浙江、安徽、广东等省(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油茶产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

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油茶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

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挖掘茶油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潜力。

努力打造体现各自特色的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国家新一轮油茶的大发展,某某油茶产业发展不仅受到了某某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打破了林业自身唱“独角戏”的格局,党政群团联合抓油茶,工农商企联手谋发展,成为某某的独特风景。

2011年6月30日,某某省政协组织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深入油茶基地调研。

省政协主席傅克诚提出要尽快将油茶产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省林业厅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科学编制了适应某某油茶产业的规划,制订了谋求长远征战国际市场的宏伟蓝图。

副省长陈达恒说:

“顺势而为谋发展,我们绝不能光盯着速度,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快’与‘好’并行。

某某省林业厅厅长2004年到任省林业厅后,率先在集体林权制度方面进行“自我革命”,为实现某某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山上办绿色银行”和“希望在山”的系列战略思想,在林改之初便把兴林富民的眼光瞄向了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浑身上下都是宝的油茶。

目前,油茶已成为某某产业富民的擎天树。

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1120多万亩,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有45个,全省常年产油量5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

某某是我国主要油茶生产地之一,发展油茶特色农业,是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它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更利于提高油茶的出口创汇能力,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油茶特色农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加工、贮藏、流通业、餐饮娱乐及旅游观光等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各乡镇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富余劳力向城镇转移,从而使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某某作为一个林业大县,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牢牢抓住有利时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特色产品深加工利用率,加快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开发一批名、优、特、绿、新的高效农产品,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某某省筹划建设10个高标准油茶科技示范园,某某某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本项目建设单位已与农户签订20万亩油茶指导种植、茶籽收购合同;并达成周边几十万亩油茶茶籽深加工意向。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示范作用,引导地方群众经营油茶与旅游产业,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的意义。

2、建设地点:

某某某某县某某镇

3、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建设工期:

2年(2012年2月—2014年1月)

5、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某某某油茶生态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总占地5000亩,其中4800亩用于建设苗木繁育基地、油茶科技示范园基地、油茶加工及科研基地,其余200亩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5.1苗木繁育基地

拟建苗木繁育基地200亩,位于某某县某某镇,种植品种主要为某某省林科院选育的“赣无”24个优良无性系,中国林科院亚热带大岗山实验中心选育的“亚林”18个优良无性系等某某省近年选育的优质品种。

新建阳光温室1320㎡,喷灌系统两套,渠系改造12500m,机耕道10000㎡,管理用房200㎡。

5.2油茶科技示范园基地

新建高产油茶科技示范园基地4000亩,位于某某县某某镇。

配套管理用房1400㎡。

5.3油茶加工及科研基地

新建油茶加工基地600亩。

包括:

新建预处理车间22000㎡、浸出车间18000㎡、精炼车间18000㎡、包装车间15000㎡、原辅料仓库45000㎡,茶粕有机肥生产车间25000㎡,茶油胶囊车间4000㎡,茶皂素精制车间4000㎡,日化产品车间4000㎡,化妆品生产车间4000㎡,洗发剂生产车间4000㎡,深加工产品库40000㎡,管理及研发中心46250㎡,接待及展示中心27500㎡,员工宿舍18000㎡,食堂3000㎡,公厕756㎡,垃圾处理站800㎡,配电间200㎡,机修间200㎡,门卫磅房60㎡,堆场3000㎡以及供电、给排水、道路等配套设施。

6、产品方案

项目达产年可出圃二年生油茶良种苗木3000万株,年产精炼茶油3万吨(其中2.6万吨商品茶油),油茶皂素8000吨,茶油保健胶囊1600吨,脂肪酸6400吨,有机肥84000吨。

7、工程技术及设备方案

7.1技术方案

7.1.1油茶科技示范园基地技术措施

1、苗木培育

⑴播种育苗

油茶播种育苗冬、春季均可,宜条播。

应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土壤呈微酸性的地方为圃地。

对于重粘土、水稻土和碱性反应土壤不宜作圃地。

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细致整地,做好苗床。

同时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一般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t、磷肥300kg左右。

同时,还要撒入生石灰等,对圃地进行消毒。

然后,按行距20cm左右进行开沟,在沟内每10cm播1粒种子,每公顷播750kg左右。

播种时要将种脐侧向放置,以有利幼苗生长。

播种后要盖上一层细肥土,再在细肥土上覆盖一层薄草,保持土壤湿润,以使种子尽早发芽和出土。

播种的种子先进行挑选,把被损坏和虫蛀的种子剔除。

种子挑选好后,要进行消毒。

用1%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溶液浸泡30秒,倒去药液密封1小时,然后进行催芽,用25~30℃温水浸泡4~5天,每天换1~2次清水,再用细沙湿藏,每天洒水1次,保持湿润和温度25℃,待半数种子露芽后,即可播种。

播种后,当种子发芽露出土时,要及时在阴天或傍晚揭草。

幼苗出土1个月后,每月施些人粪尿或其他有机肥。

幼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

松土宜在雨后进行,宜浅不宜深。

松土深度一般在4~8cm左右,以后逐渐加深,防止损坏苗根。

油茶幼苗容易发生叶枯病和立枯病。

发生叶枯病时可喷洒浓度为80%的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0.167%~0.125%溶液防治;立枯病每10天左右喷波尔多液1次防治。

⑵扦插育苗

油茶可进行春插、夏插和秋插,但以夏插为好。

插穗应选择优良母树上1年生粗壮、已木质化、腋芽饱满、叶片完整、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带有一芽一叶长约4cm左右的插穗。

采穗宜在清晨进行。

采穗后要将插穗50~100根捆一扎,并注意保湿。

扦插前,要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以促进生根。

扦插时,插穗要直立,芽和叶要露出地面,叶面要朝上,插穗株行距为5cm和15cm左右。

插完后,浇透水。

同时,注意搭棚遮荫,开始时遮荫度以70%~80%为宜。

油茶扦插后1~2月左右开始愈合发根。

油茶发根前,因插穗刚脱离母树,没有根系,故扦插后要及时浇水,使内部细胞分裂加快,提前萌发新根,多发新根。

油茶发根后,早晨和傍晚或阴天要揭开荫棚,逐渐增加光照。

并及时做好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15年出圃,出苗量在45万株/hm2左右。

2、人工栽培

⑴造林季节

造林时间以早春1-2月为好,最迟不宜晚于2月底。

⑵品种选择

油茶科技示范园基地栽培的品种选择赣无系列、长林166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某某省近年选育的当家品系。

该品种出油率高,亩产可达到80公斤毛茶油。

常规品种出油率为25-28%,亩产仅为10-20公斤。

⑶造林苗木和造林方法

选用优良高产无性系嫁接苗或优质实生苗造林。

造林苗木的质量标准为:

一年生苗高≥15cm,地径≥0.15cm,二年生苗高≥30cm,地径≥0.3cm。

植苗前,将苗木根系粘钙镁磷肥,栽植时必须做到深栽、舒根、踏实。

⑷栽植密度

油茶造林密度除了考虑立地条件、油茶生长发育特性外,还要考虑经营目的、不同品种类型等。

立地条件好、实行间种的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寒露品种类型的造林密度大,霜降品种类型造林密度小。

一般情况下油茶纯林每公顷栽植1110~1600株,以2.5m×2.5m、2.5m×3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

在幼林期实行茶农间种,每公顷栽植油茶1245株为宜,株行距为2m×4m。

壮龄期实行间种可采用株行距3m×5m,每公顷660株油茶。

⑸整地

造林前要进行整地。

坡度在15℃以下,实行全面整地。

深度山区20~25㎝,丘陵25~30㎝。

全垦整地要注意做好水保措施;坡度在15~25°,应采取水平梯整地,水平梯宽度要在2m以上;丘陵地区可进行环山撩壕整地,挖宽100㎝、深80㎝的壕沟,与等高线平行,环山开挖;挖壕时,注意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填土时,先表土后心土。

此外还有带状整地、穴状整地。

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

带宽在2m左右,带间保留原有植被。

穴状整地,开挖正方60㎝×60㎝的定植穴,挖穴时要将表土和心土分开。

⑹栽植

油茶宜在春季发芽前造林。

造林前适当剪去过长的主根,并按苗木大小进行分级捆扎,然后用泥浆蘸根。

栽植时,在穴中施足有机肥,再覆盖表土,然后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进行。

栽植后要注意浇透定根水。

3、抚育管理

油茶从栽植到开花结果,一般需要5~6年的时间。

为使油茶尽快发挥效益,造林后必须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⑴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改善林地土壤条件,解决幼苗同杂苗竞争光、热、水、肥等重要技术措施。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9~10月份。

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

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兜边宜浅,向外渐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清除造林地内的杂灌和杂草,注意保留林地内的山苍子树种。

⑵林农间种

油茶幼林内实行合理间种,是充分利用地力,促进幼林生长的好办法。

间种一方面以短养长,增加收益。

另一方面,通过间种可以抑制林内杂草等生长,而且对间种作物除草、松土、施肥、灌溉的同时,也管理了油茶。

油茶林内可间种1年生豆科作物有花生、黄豆、蚕豆、绿豆等以及其它作物如油菜、药材等。

⑶施肥

油茶幼年阶段主要特点是营养生长。

水肥条件好时,1年可抽梢3~4次,即春梢、夏梢、二次夏梢、秋梢。

施肥时间除冬施基肥外,追肥宜在每次抽梢前和叶萌动时。

一般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

施肥方法有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沟施3种。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合氮、钾肥等。

⑷整形修剪

油茶幼树整形修剪是关系到以后高产、稳产、丰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整形修剪可以培育丰产树形,使枝干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增强抗性,扩大结果面。

油茶造林后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

主干高60cm时,在其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而定。

修剪宜在早春进行。

每次修剪量宜小不宜大,以免过分伤害树体和减少过多叶面积,修剪后使其成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圆头形,并及时除萌。

⑸害虫防治

油茶幼林时期,虫害主要是食叶性害虫,如食叶甲、金龟子、蚜虫、茶毛虫等,危害严重时,常把嫩叶、嫩梢咬断,影响幼树生长。

油茶成林的主要危害害虫是油茶蛀茎虫、蓝翅天牛等,因此要及时采取人工捕捉和病害树挖除等措施进行防治。

7.1.2茶油生产工艺

在工艺中最主要的过程为低温烘干、剥壳、冷榨这三道工序。

低温烘干:

因茶籽的水分含量影响冷榨出油率高低,水分的控制是通过烘干过程实施的,采用热风烘干,全自动化燃烧器控制,主要控制好热风温度小于60℃,通过螺旋线运动实现物料翻动,热风循环将水分降至10%以下,以达到最佳出油效果。

剥壳:

茶籽壳中含有较多的色素和蜡质,不含油,含壳较多不仅影响油的品质、色泽,而且加大的冷榨机的负荷以及设备的摩损和阻力,但壳也不能全部除去,否则榨机榨膛无法建立起足够的压力而产生滑膛,油无法压榨出来,通过多次试验认证含壳量最好控制在10%左右,因山茶籽的粒度不均匀,市场上运用的普通剥壳机无法实现要求,本工艺中使用的剥壳机是专家组特定研究设计的专用剥壳机,利用搓搌的原理,采用斜线径来调整其与筛板面的距离来控制剥壳率。

冷榨:

冷榨直接决定工艺效果,本工艺是由专家组参照国外冷榨机结构针对山茶籽设计的,由于山茶籽中多糖成份占60%左右,粘性大,要求冷榨的压缩比达到1:

20以上,才能将饼中残油降至最低,同时因多糖成份多,形成包油的现象明显,采用双螺旋这一原理,能够很好的将油脂排放出来;也根据这一特性来决定冷榨机螺距、螺旋高度等其它的结构形式。

因此,新增冷榨工艺是十分可行的,也是成熟的。

7.1.3茶油的微胶蘘化技术

微胶囊是用特殊手段将其内含物包裹在微小封闭的胶囊内,胶囊近似球型,直径一般为5~500μm。

在油脂行业中,微胶囊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微胶囊用于食品添加剂有如下优点:

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能有效地缓释其分解、氧化、挥发等变质过程的发生;具有缓释作用,能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使之长效化;提高其产品稳定性;改变物料状态,如将液态制成分散性好,便于运输、储藏、使用的微胶囊固态粉末;掩盖不良气味;制成微胶囊后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国内对茶油微胶囊化植脂末生产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

采用HLB值为6的乳化剂,用量为5%~6%(占油脂质量),温度为70℃、用水量为油脂质量的4倍等条件下对茶油进行乳化,以明胶、酯烷酸钠和麦芽糖精作为壁材,在进风温度为250℃、出风温度为85℃、进料进度为50mL/min等条件下对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茶油植脂末,其包埋率在87.2%~94.5%,茶油含量在40%左右。

包埋后茶油的分散性能良好,抗氯化稳定性比精炼茶油明显提高,在常温下贮藏可达8个月以上。

7.1.4油茶皂素提取工艺

1、工艺流程

脱脂油茶饼粕→破碎→磨碎→热浸提→浆渣分离→絮凝澄清→离心分离→预滤→精滤→膜过滤提纯→喷雾干燥→油茶皂素成品

2、操作要领

(1)浸提

投料为每批次500kg,采用二次浸提法。

头次浸提料与水的比例为1:

3,二次浸提料与水的比例为1:

2。

浸提过程中要确保80℃的浸提温度,可采用循环浸泡法进行操作,完毕过滤得滤液。

生产过程中不得与铜、铁等金属接触。

(2)凝絮与分离

料液进入膜分离过滤设备前,须经过澄清,清除干净悬浮颗粒,然后采用氨、明矾或某种阴离子型酰胺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使淀粉和蛋白质胶体被清除,沉降之后,经离心分离即可。

(3)膜法超滤浓缩精制

经前面预处理的料液,再经预滤和精滤后方可进入超滤浓缩,正常膜通量下的压力要求为0.1—0.4兆帕,每次膜过滤时间为120分钟,然后将膜清洗再生,重复使用,将所得的过滤浆进行喷雾干燥,即得油茶皂素成品。

3、产品指标

油茶皂素产品,为微黄色粉末状固体,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不溶于乙醚、丙酮、苯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含水甲醇、含水乙醇、正丁醇及温水中。

活性物含量不小于60%,起泡力160—190毫米,水溶状为浅褐色,无不溶解物,PH值5.0—6.5,表面张力47—51毫米。

7.1.5脂肪酸制取工艺

1、混合脂肪酸的制取

混合脂肪酸制取工艺主要有皂化酸解法和酸化水解法两种,本项目拟采用皂化酸解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将皂脚或油脚的油脂部分进行完全的皂化,使之转变成肥皂(即脂肪酸钠盐),然后在将肥皂与无机酸或有机酸进行酸解反应,使之转变生成混合脂肪酸。

(1)工艺流程

将皂脚先用烧碱液补充皂化,使其中所有中性油全部转变为肥皂,再将所得深褐色皂胶用硫酸处理,分离出褐色粗脂肪胶酸,再经精制蒸馏回收,即可得到无色或亮黄色的混合脂肪酸。

其工艺流程如下:

碱液硫酸水

碱炼皂脚

废水

回收混合脂肪酸

残渣

皂化酸解法制取混合脂肪酸工艺流程图

(2)工艺说明

①补充皂化:

补充皂化皂脚中的中性油脂,皂化完成后,排除废水,将蛋白质、色素和磷脂等杂质同时排出,在废水中还可回收甘油。

经过此工艺,要求皂化率达到97%左右,皂化所用碱一般为工业用碱(氢氧化钠)。

皂化在皂化罐中进行,首先将含水皂脚在皂化锅内用直接蒸汽翻煮约1小时,使物料成为均匀状态,然后逐步加入浓度为36波美度的碱液。

加入量计算方法为:

碱液量(千克)=皂脚皂化价×0.714/液碱百分浓度×皂脚重(吨)×(1.05—1.10)

式中:

1.05—1.10为超碱量的系数。

加碱后,用直接蒸汽充分翻煮,进行补充皂化,煮沸搅拌约3小时,保持PH值在11左右(通过不断加碱液来保持)。

从锅中取皂液小样酸化后,检验样品酸价。

以后每30分钟检验一次,直至皂液酸价达180价以上,可停止造化。

造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化验,以防止加碱过量,而增加下一步酸化时的酸耗用量。

②加硫酸酸解:

这是将皂胶转变为黑脂肪酸的过程,酸解后再经水冲洗,去除残存的硫酸及杂志。

要求黑脂肪酸中不残余硫酸,含水量为3%以下,以防止后续操作中的设备被腐蚀。

酸解在酸解锅中进行。

皂胶入锅后,加40%的清水煮沸,缓缓加入95%-98%浓度的浓硫酸,在90℃左右温度下反应1小时,使皂胶结块状渐渐消失,直至黑脂肪酸与废水分离良好(此时PH值为3-4),明显的分为3层(油层、中间层、水层),酸解即告完毕。

酸解历时约2-3小时。

然后静置1-2小时,分离出废酸液。

废液要求处理无害后方可排放。

③水洗与干燥:

黑脂肪酸用等量清水烧煮和洗涤,加水后煮沸半个小时左右。

操作中可加入少量盐,使脂肪酸与水分分离明显。

再静置2小时后,放去废水。

如此进行数次,直至洗涤废水呈中性为止。

将洗涤的黑脂肪酸转入真空干燥锅,在真空绝对压力为83-88千帕,加热温度为120℃-135℃的条件下,进行脱水干燥。

干燥后,脂肪酸的水分要求在0.05%以下。

④蒸馏:

目的是为了提纯黑脂肪酸,使其成为颜色较浅、杂质较少的混合脂肪酸(此为蒸馏回收物),而蒸馏不出来的黑脚(沥青残渣)被分离出来。

蒸馏在蒸馏釜中进行,蒸馏釜的容量系数为50%-60%,以真空吸入相当数量的粗脂肪酸入釜内,升温至200℃,开启真空抽至绝对压力在98千帕以下,蒸馏出的混合脂肪酸冷凝收集入贮存缸。

当观测到馏出速度减慢时,将温度升至240℃-250℃时,打开供料阀,添加进料后,可连续进行加热蒸馏,馏出速度控制在150-260千克/小时。

最后停止时,将温度升至290℃左右,馏出脂肪酸很少,色泽也较深时,即停止蒸馏操作。

稍降低温度,即放出黑脚残渣。

2、混合脂肪酸的分离

目前,工业上常采用的分离混合脂肪酸方法有:

冷冻压榨法、表面活性剂分离法、精馏分离法和溶剂分离法等,其中压榨分离混合脂肪酸工艺,其设备和操作简便、生产费用抵,但劳动强度大,产量小,不便于进行连续生产。

本项目拟采用表面活性剂分离法。

(1)工艺流程

 

电解质、水、表面活性剂冷冻

混合脂肪酸冷冻混合离心分离轻相加热水

洗干燥液体酸

重相熔化分水水洗干燥固体酸

表面活性剂分离混合脂肪酸工艺流程图

(2)工艺说明

①冷冻:

将混合脂肪酸放入冷冻罐内,在冷冻罐夹套内通入-15℃~-20℃的冷冻盐水,冷冻罐内的搅拌为框式搅拌,冷冻时间为4~6小时,使混合脂肪酸降温至10℃~12℃后,经4~6小时搅拌冷却,固体酸结晶。

同时将2倍于脂肪酸量的水及6.5%料量的表面活性剂,1%~3%料量的电解质溶液,放在另一冷冻罐内冷却至同一温度。

②混合:

冷冻好的混合脂肪酸由冷冻罐泵入混合罐内,开动桨式搅拌器搅拌混合,同时加入预先冷却好的水、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液。

生产中,可将上次分离后回收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再次回用,但要酌情添加新鲜表面活性剂和电解质,以恢复其浓度。

③离心分离:

开动碟式离心机进行分离。

从碟式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