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686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docx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科技的双刃》WORD版教案2

第一课时  科技的双刃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含义,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辩证的看待事物。

4.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激情导入。

1.看一看:

请大家看一段新闻。

(克隆的产生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视频资料)

2.说一说:

你们还知道哪些最新的科技发明?

(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其他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事例。

活动二:

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1.学生讲述克隆羊多利的故事。

2.分小组交流搜集的其他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3.播放光盘《什么是克隆》。

活动三:

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谈一谈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说自己的见解。

3.教师启发:

同学们,你希望克隆什么东西?

为什么?

4.播放光盘《人体器官是怎样克隆出来的》、资料《克隆的益处》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益处。

活动四:

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坏处。

师:

科技进步不停的推动我们的生活质量向高层次迈进,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另一个角色。

大家说说看,它还在扮演什么角色?

1.小组内交流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害处。

2.播放关于美国一名医生决定开始克隆人试验的新闻。

3.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4.把知道的“科技双刃”的事例填写在“我的记录”中。

活动五:

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图片《白色垃圾》、《废气排放》、《原油泄漏》等。

2.阅读小资料《不该颁发的诺贝尔奖》。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也在严重的破坏环境,危害人们的生命。

它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用来开山劈路,又可伤及人类自己。

我们必须正确的使用它,才能使其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第二课时  趋利避害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核武器的有关历史事件或图片。

2.搜集有关新科技产品的资料。

3.了解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新科技产品的利与弊。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展示资料,引发思考。

1.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

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通过刚才的交流,那你认为核能的开发是利大于弊,还是避大于利?

4.学生举手表决。

活动二:

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1.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正反两组,准备辩论。

2.进行辩论。

(课件出示辩论注意事项:

(1)确定自己的论点。

(2)围绕自己的论点,收集丰富的有说服力的资料,作为辩论时的论据。

(3)在辩论中,要注意听,做到攻守兼备;语言要简练、准确、清晰。

(4)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3.教师补充资料《原子弹与核电站》。

4.教师启发引导:

通过辩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生自由交流。

活动三:

深入思考,趋利避害。

1.教师总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爆炸的威力和辐射造成的污染能够毁灭全人类,但核能的正确开发与利用,同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清洁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

3.教师质疑:

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新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害,我们应怎样趋利避害,让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人类呢?

4.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长把解决的办法整理在一起。

(2)班长把各小组的办法装订成册。

5.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同学们,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滥用科学技术。

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它,就能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

科学是把双刃剑

 

[话题点击]

千百年来,科学像繁星密布的苍穹一般,展示着它神秘的美丽和永恒。

MarvelsofScience——科学的奥秘,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话题,它使得莘莘学子乐此不疲地奉献着自己的经验与智慧。

无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讲,科学都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会破环人类文明,脆弱的我们总是在自己造出的高科技产品面前有些不知所措。

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科学的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如何正确抉择,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科学是美丽的:

制作资料卡片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

科学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想方法,青年一代更要树立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1.以下面的词语为主题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制作科学知识卡片。

(1)火星探索;

(2)克隆技术;(3)禽流感;(4)染色体、基因;(5)纳米技术;(6)伪科学;

2.根据上面搜集的资料,以“XX技术简介”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写一篇说明性文章。

[精彩示例]

主题

克隆技术

摘录者

孙萍

类别

语句摘录

出处

网络资料

时间

2005/09/21

内容

1. 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

通常的有性生殖是由雌雄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成胚胎,经妊娠后产出新的个体。

克隆技术则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2. 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隆动物,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单细胞供体的“复制品”。

3. 如果把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会使优良牲畜品种的培育与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若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顽疾;如果用于“复制”人,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

它是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

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祉,然而,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

由信息网络化所引发的全球化浪潮,打破了人们安宁恬静的生活,更多的隐私被暴露于世人面前;科学发展带来的大规模生产,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20世纪里,最有理由接受礼赞的是科学,让人类的理性置疑最深的也是科学。

请以“人类会不会毁于科技”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

[知识链接]

一、辩论赛的基本程序

1.主席介绍正反双方辩论队员与评委,宣布辩论开始。

2.陈词阶段

(1)正方一辩陈述自己方的观点,时间不超过5分钟,字数不少于200字;

(2)反方一辩陈述自己方的观点,时间不超过5分钟,字数不少于200字。

3.盘问阶段

(1)反方四辩提问;

(2)正方四辩回答、提问;(3)反方三辩回答、提问;(4)正方三辩回答、提问;(5)反方二辩回答、提问;(6)正方二辩回答、提问;(7)反方一辩回答、提问;(8)正方一辩回答、提问;(9)反方四辩回答

4.自由辩论阶段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依次由辩论双方轮流发言,各队累计交战不少于五次

5.总结陈词

先由反方四辩总结陈词,后由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6.评委点评及评分

二、辩论赛评分参考

团体(总分100分)

审题20分:

对本方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对本方的难题、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论证20分:

论据是否充足,论证是否有力,推理是否合理,事实引用是否得当。

辩驳20分:

提问是否能抓住对方要害;是否正面回答对方所提问题,回答是否有理有。

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

配合20分:

辩手之间能否相互支持,辩手之间的论辩衔接是否流畅;问答能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辩风20分:

辩论时是否尊重对方辩友、评委及观众。

表演是否大方得体;语言是否流畅、有幽默感。

个人(总分50分)

论25分:

陈词是否流畅,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述资料是否恰当。

辩25分:

提问是否切题,回答是否有针对性,反驳是否有力、有理,表情动作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得体、幽默。

[精彩辩辞1]

正方: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毒气泄漏、环境恶化的新闻时有报道。

这些现象发生在今天,就足以让我们忧心忡忡;明天,将来,谁又会知道将发生怎样可怕的事情?

从今日的种种事实推断,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

反方:

刚才对方辩友提出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的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

而对方辩友就把这些恶果统统归罪于科技,那如果有人持刀杀了人,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要归罪于这把刀而不是这个杀手呢。

正方: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谈得是趋势,是未来。

我们不否认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不能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

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

反方:

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冰箱和空调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可后来人们不就发明了无氟冰箱和空调吗?

[精彩辩辞2]

反方:

我们认为科技不会毁灭人类,因为人类有理性。

否则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我们为什么没看到核战争呢?

怎么能说有理性的人类将毁于科技呢?

正方:

的确,人是理性的动物,可是理性也常常犯错呀,相信邪教和伪科学的人也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了。

反方:

汽车可能撞死人,但人类却可以通过安全的交通规则和防范的交通网络来避免事故,这就是理性约束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基因、纳米所有的科技都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科学防范体系中,沿着造福人类的方向迈进呢?

对方辩友为什么总要杞人忧天呢?

正方:

我想问对方辩友,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有一天,一个完美婴儿诞生的时候,他究竟是人类的孩子呢,还是人类的产品?

我们的自然属性都可以由人类自己改变了,这样的人类还称之为人吗?

可悲的不是杞人曾经忧天,而是自以为有了科技,就不再忧天呀!

[精彩辩辞3]

反方:

刚才对方辩友大大的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这正是所有人都知道事实,吃肉会导致血糖升高,吃盐会导致血管硬化,但大家不都还在吃吗?

正方:

对方辩友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不并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

反方:

我方并不否认好坏并存,但是我方认为的是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正方:

对方辩友如果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科技,请明确的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编后语]

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走近科学,我们发现,原来大自然中存在着那么多的和谐;走近科学家,我们寻觅到了探索、实证、创新的勇气;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在人类精神世界当中,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结合,这样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

新课程标准主张文理兼长,正是以上说法的体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是本课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张衡的地动仪等图片以及现代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果资料,并配上老师的录音解说词,迅速而直接的把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本课的主题——科技,从而导入新课。

  

2、设计活动师生互动导学新课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科技的益处”、“科技的隐患”等一系列的活动,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自由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文化的“属己”感和舒适感。

愿意积极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去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真切的认识到科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使科技不偏离于造福于人类的初衷。

  

活动一:

科技造福于人类  

活动目的:

使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多的说出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从正面认识科技,为“小辩论”做准备。

  

活动形式:

学生分成男女两组,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总结哪一个小组说的多。

  

课件展示:

现实生活中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活动二:

科技带来的隐患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举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的负面作用,为“小辩论”做准备。

  

活动形式:

学生分成4小组,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

现实生活中部分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的隐患。

  

活动三:

小辩论“科技的利与弊”  

正方论点:

科技利大于弊  

反方论点:

科技弊大于利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激烈的辩论,和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学生了解看待问题要全面,明白人类应合理地利用科技,让科技造福人类。

  

活动形式:

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先讨论,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

  

3、写倡议书加深感知拓展思维  

这是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流程,设计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让学生以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身份拟一份倡议书,向世界所有国家倡议停止研制或发展核武器。

此活动是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把政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不局限于书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利弊。

(1)同学们,关于原子弹爆炸,你有什么认识?

现在咱们一起观看一段的《原子弹爆炸》视频资料。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2)确实,原子弹爆炸至今还给当地人留下难于弥合的身心创伤。

核能只能用在战争吗?

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呢?

看有关核能开发的短片。

(3)你从短片中了解到什么?

(有利也有弊)

(4)到底核能开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组织辩论:

关于核能开发的利与弊。

(5)同学们,正如刚才大家辩论的那样,核武器的威力和辐射造成的污染能够毁灭全人类,但核能的正确开发和利用,能造福人类。

请大家一起了解有关核能开发的小资料。

可见,科技是把“双刃剑”。

(板书课题,并利用简笔画画出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以依托的教学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模式可以是以前就存在的模式,而信息技术则作为一种工具,以整合的理念达到整合的效果而应用到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合作探究 探讨利弊

(1)同学们,近几年,关于“克隆人”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理念,请看大屏幕(关于含有人类细胞的“人羊”。

)你赞成克隆人吗?

克隆人有哪些危害?

说说为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禁止克隆人。

(2)关于克隆,你知道些什么?

观看视频《克隆羊》。

现在都克隆出什么?

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读教材79页《克隆的益处》。

(3)教师出示课件,使学生感受到当今世界科技的发达。

学生交流:

克隆技术益处多还是坏处大。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通过刚才的合作探究,再次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

(板书:

慎用科技 造福人类 滥用科技 毁灭人类)

[设计意图:

由于课程整合本身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项目大部分围绕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开展。

这部分设计,通过教师补充的人羊的消息,给学生以震撼,把学生全部的心智引导在感受、关注、评价克隆事件中。

通过上述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原来僵硬的教材“活”了起来,“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让儿童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搜集资料,获得信息,激发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品德与社会》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同时,我认为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而课件的形象展现同时又能凸现了品德来源于生活,品德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示范性补充的资料是具体的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对学生渗透搜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明确的目标探讨科技的利与弊。

3.交流资料,巩固练习。

(1)看一看:

科技本身没有善恶,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有些新科技的研发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请举例说明。

(教材中的三幅图及《不该颁发的诺贝尔奖》中的、生活中的……)

(2)教材80页的三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让老师想起2009年2月10日11时55分(美国东部时间),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相撞。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强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缓。

我们来看看这则报道。

(3)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

(4)说一说: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运用科技的利与弊的有关材料。

(5)老师也收集到2009年12月7日—8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的一些资料。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断研发科技新产品。

(6)小结:

所以我们说科技是把“双刃剑”,你怎么理解“双刃剑”?

(就是一个事物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运用科技的利与弊的有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科技利弊的问题。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发展,他们对思辩性很强的问题情有独钟。

在课堂上开展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能互相补充思想。

这种群体间的互动,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的观点理解得更为透彻,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原有知识的整合。

实现了从生活到品德的提升,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直接促进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的能力,也以隐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写一写:

这么多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科技有了正确的认识,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寻找身边的科技。

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含义。

请小组合作找出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弊端,并出出主意,看看该怎样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也可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调查表。

   

科技成果

方便程度

出现的弊端

改进建议

有了手机

 

 

 

有了电脑

 

 

 

有了汽车

 

 

 

 

 

 

 

 

 

 

 

(2)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合作的成果。

师生、生生评议,认知科技利弊,想办法变弊为利。

 

(3)同学们,科技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科技,就让我们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

这里老师想推荐认识海口一名设计制作节能火炬的初一学生

朱帅帅同学,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

生活化、实践化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

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本课内容的课外延伸,也为下一个学习内容做好信息储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能力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补充了身边的学生事例,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发明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小学生也可以参与科技发明创造,这样,他们探究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这节课整合的理念重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生活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够有创造性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品德回归生活,达到“促进学习”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整合目的。

5.总结激励,情感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正如大家所说的,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的是利大于弊,只要我们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就能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子物理理论的发展是的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是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

另外还有层出不穷的核事故,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

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是的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我们已经能够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了,可是这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是在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

总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弊端危险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负面影响否则我们人类可能最终会毁灭于自己的手中。

2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3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4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5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

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

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

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

这些废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

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

“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科技的发展是以破坏为前提的,以不断的总结为基础的。

所以他的发展跟进一步的深化必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着眼于慢慢的历史长河来看,这中破坏将随科技的发展程度更加严重!

7现今社会,汽车随处可见,不仅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大气也造成了污染。

普天下的生物都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科技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