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637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3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1866年,左宗棠创办马尾造船厂时奏称:

“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

”这说明他创办此厂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筹集资金以充海军军费

C.加强海军海防建设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陈旭麓认为洋务派不是新生的力量,然而,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接生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A.嫁接了西方资本主义方式B.推动了政府发展民族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D.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3、“鸦片战争以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从这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中国家庭手工业走向衰败B.中国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4、据《钱门塘乡志》载,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

同(治)、光(绪)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

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上述现象说明了()

A.传统自然经济走向瓦解B.近代棉纺工业发展迅速

C.男耕女织生产分工明确D.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

5、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时你:

“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

”这说明设立轮船招商局意在()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B.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垄断

C.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D.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

6、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这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7、苏州的地方志记载:

“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

直到1894年,洋布的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

“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D.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

8、1873年,李鸿章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督商办,委任经营茶叶和地产业获利丰厚的商人徐润为会办,开始进行新一轮招股。

拟定首期招股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万两很快招齐。

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民族资本家经营得法

C.实业救国浪潮的涌动D.洋务运动由此失败

9、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

万元),表中的数据反映出当时()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

一般商人

官办军用工业

931

140

——

——

官督商办民用工业

1088

587

536

526

商办工业

——

——

280

560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10、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1、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

李鸿章态度转变说明

A.洋务运动的开展B.中体西用

C.观念的转变D.国防的需要

12、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

此事说明了(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13、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

”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已经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14、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

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

“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基于()

A.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B.减省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C.临近交通枢纽便于销售D.管理到位提高生产效率

15、据地方志记载,上海开埠通商后,浙江省的长兴县蚕业“岁入百万计”,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载家桑矣”;安吉县“山乡亦皆栽桑”。

上述现象折射出

A.丝织业开始走向近代化B.浙江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

C.自然经济解体趋势明显D.丝织品是市场的主导产品

16、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项贸易表(单位:

英镑)。

年份

1843

1844

1845

从英国进口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生丝出口量

17870000

101250000

132200000

对表格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对外贸易中中国占主导地位B.列强资本输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17、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的需求。

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18、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的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19、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这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D.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于1878年一1890年间,商人彭汝琮向李鸿章提出申请,李鸿章当即予以批准。

1880年商人郑观应继彭主持局务,他更明确地向李鸿章要求:

一、减免税厘,即“准照洋货已进口之例,免纳子口税,概免抽厘”;二、“准给年限,以免外人争利。

”光绪八年李鸿章正式向朝廷请准了这一专利,在奏稿中强调指出:

“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

(专利)以若干年限。

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其应完税厘一节,该局甫经倡办,销路能否畅旺,尚难预料,自应酌轻成本,俾得踊跃试行,免被洋商排挤。

拟俟布匹织成,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

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分运通商他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

——摘编自李鸿章: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请准了十年专利及减免税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措施。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

”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

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

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

”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以外,归各局支配。

“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

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

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

……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犁。

……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要明白马尾造船厂的企业性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嫁接西方资本主义方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未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未推动政府发展民族工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遭到顽固派的激烈阻挠并未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侵略下家庭纺织业走向衰败,也就体现了中国家庭手工业走向衰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民族纺织工业迅速衰败而非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非已经解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中国传统纺织品的衰败而非商品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表明钱门塘乡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逐步走向瓦解,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棉纺工业发展迅速,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提到“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无法得出“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D错误。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李鸿章创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要把依附于洋人的中国资本收拢至国内官办企业,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A项正确。

题干表明当时中国政府已无法垄断市场,排除B。

股份制企业模式是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方式,而非目的,排除C。

题干没有体现对军事工业发展的辅助,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6、D

7、【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了样布在中国的滞销,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御作用,一般中国民众生活贫困、消费能力低,故A正确;BD不是根本原因;C与题干无关。

8、【答案】B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为明朝中后期,并不是材料中的“1873年”,故A项排除;据题干“拟定首期招股100万两白银,徐润入股24万两,又广招亲友入股,后来社会上入股者踊跃,100万两很快招齐”可得出民族资本家通过招股的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了其经营的得法,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时间为19世纪末,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合,故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故D项排除。

解题时紧扣“表明”,即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然后联系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去分析归纳即可。

9、D

10、【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信息“实质问题”,依据题干“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实质问题,应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B.

11、C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地方乡绅”是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题干材料说明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考虑的是官员的巡查管理,体现了体制内的监督,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减省成本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临近交通枢纽的问题,故C项错误;管理到位不等于官员的巡查管理,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丝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与近代化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其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浙江是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上海开埠通商,浙江、湖州等地的丝织业发展,说明了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当时丝织业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16、C

17、【答案】D

【解析】A项,题干中提到内陆农村依然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该项与题意不符。

沿海地区生活方式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内陆地区保持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存在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

沿海地区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城市不再处于封闭状态,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说明封建官僚和封建思想阻碍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

A项是材料中错误的认识;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B项不选;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19、【答案】A

【解析】从“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可以分析出,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

老通宝“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反映了列强操纵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通过压低农产品等原料价格剥削中国人民。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20、D

二、非选择题

21、

(1)受西方专利制度的影响;

列强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开始创办民用企业;

机器棉纺织业被外国资本主义垄断;

列强拥有关税特权。

(2)推动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产生与发展;

抑制了外国资本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过程中实行的措施,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评价能力。

(1)李鸿章请准了十年专利及减免税厘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

(专利)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分运通商他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等信息进行归纳,并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面对西方经济侵略所带来的困难等方面来回答。

(2)对于李鸿章措施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联系教材所学洋务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材料“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较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22、意义:

是洋务派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

(回答三点即可)

【解析】可从轮船招商局的性质、资金来源、创办目的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3、

(1)变化:

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

影响:

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发展:

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白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酌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以及明淸时期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表现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等信息归纳得出。

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根据归纳得出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明。

(2)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分析得出。

其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方面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