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532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docx

初中文言文全册知识点

三峡

郦道元【北魏】

一、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水经注》。

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原文

  自

(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2)阙(3)处。

重岩叠嶂(4),隐(5)天蔽日。

自非(6)亭午(7)夜分(8),不见曦(9)月(10)。

  至于夏水襄(11)陵(12),沿(13)溯(14)阻绝(15)。

或(16)王命急宣(17),有时朝(18)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19)乘奔(20)御风,不以(21)疾(22)也。

  春冬之时,则素(23)湍(24)绿潭(25),回清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间。

清荣峻茂(29),良(30)多趣味。

三、注释

(1) 自:

这里是“在”的意思。

(2) 略无:

一点没有,完全没有。

(3) 阙:

通“缺”,断缺。

(4) 嶂:

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 隐:

遮蔽。

(6) 自非:

如果不是。

(7) 亭午:

正午。

(8) 夜分:

半夜。

(9) 曦:

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10) 曦月:

日月。

(11) 襄:

冲上,漫上。

(12) 陵:

大的土山。

襄陵:

涨上山陵。

(13) 沿:

顺流而下。

(14) 溯:

逆流而上。

(15) 绝:

断绝。

(16) 或:

有时。

(17) 宣:

宣布,传达。

(18) 朝:

早上。

(19) 虽:

即使。

(20) 奔:

这里指奔驰的快马。

(21) 以:

相当于“如此”“这么”。

(22) 疾:

快。

(23) 素:

白色。

(24) 湍:

急流的水。

(25) 潭:

深水。

(26) 巘(写作“山献”):

山峰。

(27) 悬泉:

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

(28) 漱:

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29) 清荣峻茂:

这里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30) 良:

确实,实在。

(31) 至:

到。

(32) 初:

刚刚。

(33) 晴初霜旦:

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

(34) 肃:

这里是“寂静”的意思。

(35) 高猿:

高处的猿。

(36) 属:

连缀,连续。

(37) 引:

延长。

属引:

连续不断。

(38) 响:

回声。

(39) 绝:

断绝,消失。

(40) 故:

所以。

五、字词、句式

                           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有时

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古人的下衣

衣服

至于

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疾病

即使

虽然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

“阙”通“缺”,短缺。

       ② 哀转久绝:

“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 回清倒影。

                        清: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 晴初霜旦。

                        霜:

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 空谷传响。

                        空谷: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 素湍绿潭。

                        湍: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特殊句式

①两岸连山:

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②重岩叠嶂:

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陋室铭

刘禹锡【唐】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4)是陋室,惟(5)吾(6)德(7)馨(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12)素(13)琴,阅(14)金经(15)。

无丝竹(16)之乱耳,无案牍(17)之劳(18)形(19)。

║南阳诸葛庐(20),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21):

“何陋之有?

 

三、注释

(1) 陋室:

简陋的屋子。

(2) 名:

出名。

(3) 灵:

成为灵异。

(4) 斯:

这。

(5) 惟:

只,只是。

(6) 吾:

我,这里指陋室主人。

(7) 德:

品德。

(8) 馨: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德馨:

品德高尚。

(9) 鸿:

大。

(10) 鸿儒:

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11) 白丁:

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2) 调:

弹奏。

(13) 素:

不加装饰的。

调素琴:

弹琴。

(14) 阅:

阅览,阅读。

(15) 金经:

指佛经。

(16) 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

(17) 案牍:

官府的公文。

(18) 劳:

使……劳累。

(19) 形:

形体,身体。

劳形:

使身体劳累。

(20) 庐:

简陋的小屋子。

(21) 云:

说。

 

四、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一定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主人我有美好的品德,(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人中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览佛经。

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五、字词、句式

               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在于,动词

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弹奏

调动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芳香

形体,身体

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

        灵: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惟吾德馨。

        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上:

名词作动词,长上。

           绿:

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

       青:

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

     乱:

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判断词,是)

当是时(这个、那个)

往来

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有仙则名(出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一、文学常识

              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说:

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

  水陆草木之

(1)花,可爱者甚

(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

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

 

三、注释

(1) 之:

的。

(2) 甚:

很。

(3) 蕃:

多。

(4) 独:

仅,只。

(5) 自:

自从,从。

(6) 甚:

更,特别。

(7) 予:

我。

(8) 淤泥: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

沾染。

(10) 濯:

洗涤。

(11)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

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

生出枝蔓。

(14) 枝:

生出枝节。

(15) 益:

更加。

(16) 清:

清芬。

(17) 亭亭:

挺立的样子。

(18) 净:

洁净。

(19) 植:

竖立。

(20) 亵:

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

玩弄。

(22) 焉:

相当于“呢”。

(23) 谓:

认为。

(24) 隐逸:

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

相当于“唉”。

(26) 鲜:

少。

(27) 宜:

当然。

(28) 众:

多。

(29) 矣:

相当于“了”。

 

五、字词、句式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蔓:

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蔓。

       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节。

香远益清       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古今异义词     宜 (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暮寝而思之(代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无实意)

 

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濯清涟而不妖(清澈)

香远益清(清香)

              特殊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被动句。

染,受沾染。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一、文学常识

              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二、原文

  从小丘西

(1)行

(2)百二十步,隔篁(3)竹(4),闻水声,如鸣佩环(5),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6)清冽(7)。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8),为屿(9),为嵁(10),为岩。

青树翠蔓,蒙(11)络(12)摇(13)缀(14),参差(15)披拂。

  潭中鱼可(16)百许(17)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19),影布(20)石上,佁然(21)不动;俶尔(22)远逝,往来翕忽(23),似(24)与游者相乐(25)。

  潭西南(26)而望,斗折(27)蛇行(28),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29)差(30)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31),寂寥(32)无人,凄(33)神寒(34)骨,悄怆(35)幽邃(36)。

以(37)其境过清(38),不可久居(39),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40)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1):

曰恕己,曰奉壹。

 

三、注释

(1) 西:

向西。

(2) 行:

走。

(3) 篁:

竹林。

(4) 篁竹:

成林的竹子。

(5) 佩、环:

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6) 尤:

特别。

(7) 清冽:

清凉。

冽:

寒冷。

(8) 坻:

水中高地。

(9) 屿:

小岛。

(10) 嵁:

不平的岩石。

(11) 蒙:

覆盖。

(12) 络:

缠绕。

(13) 摇:

摇晃。

(14) 连:

连结。

(15) 参差:

长短不齐的样子。

(16) 可:

表示估计数目,大约。

(17) 许:

表示数目不确定。

(18) 依:

依托。

(19) 澈:

通“彻”,穿过,透。

(20) 布:

散布。

(21) 佁然:

愣住的样子。

(22) 俶尔:

忽然。

(23) 翕忽:

轻快敏捷。

(24) 似:

好像。

(25) 相乐:

互相逗乐。

(26) 西南:

向西南。

(27) 斗折: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斗:

像北斗七星。

(28) 蛇行:

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蛇:

像蛇。

(29) 犬牙:

像狗的牙齿。

(30) 差:

交错。

(31) 环合:

环抱。

(32) 寂寥:

寂静冷落。

(33) 凄:

使……凄凉。

(34) 寒:

使……寒。

(35) 悄怆:

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36) 邃:

深。

(37) 以:

因为。

(38) 清:

凄清,冷清。

(39) 居:

停留。

(40) 隶:

随从。

(41) 生:

年轻人。

 

 

五、字词、句式

2.       词类活用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2)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       日光下澈。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

4)       俶尔远逝。

           远: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5)       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       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7)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8)       凄神寒骨。

           凄: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

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9)       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10)    近岸。

              近: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1)    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跟着。

3.       一词多义

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取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从)

 

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全石以为底(用来)

 

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

 

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品)

竹树环合(环绕)

4.       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离开

年轻人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听到

用鼻子嗅气味

停留

表示估计数目,大约

用作副词

 

 

 

5.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           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

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

②修辞手法:

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

③省略句:

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                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溪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

一、文学常识

选自《苏轼文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欣然

(2)起行。

念(3)无与为乐者(4),遂(5)至(6)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7)未寝,相与(8)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9)交横,盖(10)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11)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

 

三、注释

(1) 户:

门。

(2) 欣然:

高兴的样子。

(3) 念:

想。

(4) 与为乐者:

共同游乐的人。

(5) 遂:

于是,就。

(6) 至:

到。

(7) 亦:

也。

(8) 相与:

一同,共同。

(9) 藻荇:

泛指水草。

藻:

水草总称。

(10) 盖:

表示推测,原来。

(11) 但:

只。

(12) 耳:

罢了。

 

五、字词

                          一词多义

寻: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

              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只是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相当于“而已”“罢了”

名词,耳朵

闲人

清闲的人

与事无关的人

多指门

窗户、人家

想到

纪念,想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一、文学常识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         “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二、原文

  舜发

(1)于畎

(2)亩(3)之中,傅说举(4)于版筑(5)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6),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7)。

  故(8)天将降大任(9)于是(10)人也,必(11)先苦(12)其心(13)志(14),劳(15)其筋骨,饿(16)其体肤(17),空乏(18)其身,行拂(19)乱(20)其所为,所以(21)动(22)心忍(23)性,曾(24)益(25)其所不能。

  人恒(26)过(27),然后(28)能改;困于(29)心,衡(30)于虑,而后作(31);征(32)于色,发(33)于声,而后喻(34)。

入(35)则无法家(36)拂(37)士,出(38)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注释

(1) 发:

被起用。

(2) 畎:

田间水沟。

(3) 畎亩:

田间。

(4) 举:

被举用。

(5) 版筑:

筑墙时,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填土,用杵捣实。

筑:

捣土用的杵。

(6) 举于士:

从狱中释放出来并被任用。

士:

狱官。

(7) 市:

市场。

(8) 故:

所以。

(9) 任:

担子,责任。

(10) 是:

这样。

(11) 必:

一定。

(12) 苦:

使……苦恼。

(13) 心:

心意。

(14) 志:

志向。

(15) 劳:

使……劳累。

(16) 饿:

使……忍饥挨饿。

(17) 体肤:

身体。

(18) 空乏:

穷困缺乏。

(19) 拂:

违反,阻挠。

(20) 乱:

扰乱。

(21) 所以:

用这些来……

(22) 动:

使……惊动,使……震撼。

(23) 忍:

使……坚忍。

(24) 曾:

通“增”,增加。

(25) 曾益:

增加。

(26) 恒:

常常。

(27) 过:

过失。

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

(28) 然后:

这样以后。

(29) 于:

在。

(30) 衡:

通“横”,阻塞,不顺畅。

(31) 作:

奋起。

(32) 征:

征验,表现。

(33) 发:

吐发。

(34) 喻:

了解,明白。

(35) 入:

在里面,指国内。

(36) 法家:

有法度的世族大臣。

(37) 拂:

辅弼,辅佐。

(38) 出:

在外面,指国外。

 

 

五、字词、句式

                    通假字

① 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增”,增加。

②衡于虑。

              衡:

通“横”,阻塞,不顺畅。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弼,辅佐。

            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空乏其身。

              空乏:

使……穷困缺乏。

动心忍性。

              动:

使……惊动。

②名词用作形容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在国外。

            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发于声(表现)

            特殊句式:

困于心:

状语后置,“于心困”。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原文

  十年春,齐师

(2)伐(3)我。

公将战(4)。

曹刿请见(5)。

其乡人曰:

“肉食者(6)谋(7)之,又何间(8)焉?

”刿曰:

“肉食者鄙(9),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10)战?

”公曰:

“衣食所安(11),弗(12)敢专(13)也,必以(14)分人。

”对(15)曰:

“小惠未遍(16),民弗从(17)也。

”公曰:

“牺牲(18)玉帛(19),弗敢加(20)也,必以(21)信(22)。

”对曰:

“小信未孚(23),神弗福(24)也。

”公曰:

“小大之狱(25),虽(26)不能察(27),必以情(28)。

”对曰:

“忠(29)之属(30)也,可以(31)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32)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33)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34)。

公将驰(35)之。

刿曰:

“未可。

”下视(36)其辙(37),登轼(38)而望(39)之,曰:

“可矣。

”遂逐(40)齐师。

既(41)克(42),公问其故(43)。

对曰:

“夫(44)战,勇气也。

一鼓作(45)气,再(46)而衰,三而竭(47)。

彼竭我盈(48),故(49)克之。

夫大国,难测(50)也,惧(51)有伏(52)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3),故逐之。

 

(1) 战:

战略,战术。

(2) 师:

军队。

(3) 伐:

攻打。

(4) 战:

迎战。

(5) 见:

拜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