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27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docx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

09年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料

1、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人类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和行为)。

  3、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的理解正确的有:

(采用了目的二元论;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分解为三项任务,这三项任务:

①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③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是(文字表述不同,实质含义完全一样)。

  5、最早提出清洁生产概念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6、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环境政策是(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7、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的制度是(许可证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是(资源利用许可证)。

  9、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依据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

  10、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11、构成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分类依据的是(环境的形成;环境的功能;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不同要素)。

  12、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21世纪议程》)。

  13、属于协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的有:

)德国的联邦内阁环境委员会,意大利的环境问题部际委员会,澳大利亚的环境委员会)。

  1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15、“三同时”制度首创于(中国)。

  16、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17、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污染物排放标准)。

  18、环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中介)。

  1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权、公民的环境权益,公民的保护环境的义务)。

  20、我国立法上的“资源税”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税)。

  2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一小时报告制)。

  2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保护管理费)。

  23、在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罚款)。

  24、我国行政机关对环境纠纷当事人之间就赔偿责任的争议作出的处理意见的性质是(行政调解)。

  25、发生在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阶段的著名公害事件有:

  (①比利时马斯河谷大气污染事件;

  ②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③日本水俣病事件;

  ④英国伦敦毒雾事件)。

  26、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是:

(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它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它能够减少决策的失误;它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

  27、属于咨询性质的机构有:

(①英国的皇家污染委员会;②日本的公害对策审议会;③美国的环境质量委员会)。

  28、根据我国环保法律的规定,应当承担限期治理责任的排污者包括:

(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者;处于风景名胜区的排污超标者;位于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设施排污超标者)。

  29、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

(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公害法和污染控制法,容易被人理解为只限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概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全部内容;我国以前称其为环境保护法;名称不同,反映了各国环境立法的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法律院校教学计划中的官方称谓)。

  30、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表述正确的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二级多元体制;二级是指我国专门立法机关的国家和地方两级;多元指除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外,国务院及其部门、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立法权;国家级立法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31、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①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

  ②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④环境标准;

  ⑤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32、国际上一般认为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包括:

  (①环境恢复费用;②污染源治理费用;③损害赔偿费用)。

  33、用环境要素保护来划分各部门法的优点主要在于(便于在研究上对该类部门法整理)。

  34、关于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①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②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是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

  ③对设立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实行限期治理)。

  35、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有权对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进行批准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6、被称为“固定噪声源”的是(工业噪声源)。

  37、国内首次生产的农药和首次进口的农药登记的三个阶段,包括:

(田间试验阶段、临时登记阶段、正式登记阶段)。

  3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39、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烟煤型污染)。

  40、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定海洋倾倒区是(一类倾倒区)。

  41、海洋倾倒区分为(一、二、三类倾倒区、试验倾倒区、临时倾倒区)。

  42、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是(《水污染防治法》(1984))。

  43、《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将城市区域的类别划分为(六类)。

  4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有权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的机构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扩散范围大、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4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服务是(有偿的,要收取污水处理费用)。

  47、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48、进口列入限制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保部门和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

  49、在农药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农药管理条例)。

  50、一类、二类倾倒区由(国家海洋局)组织选划。

51、有权批准三类倾倒区、试验倾倒区、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52、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53、有权协商解决有关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是(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

  54、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55、减量化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56、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或能源予以再利用的过程)。

  57、无害化是指对于那些不能再利用、或依靠当前技术水平无法予以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妥善的贮存或处置,使其(不对环境以及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58、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之间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59、《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未列入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低毒或者无毒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普通许可证)。

  60、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6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62、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是:

  ①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②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惜、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

  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的区域;

  ⑤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63、法律规定的不得新建排污口的区域包括:

  ①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

  ②重要渔业水域;

  ③海滨风景名胜区;

  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6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杭州市)。

  65、国务院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66、国务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规定47个城市作为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到2005年6月,我国已划定了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67、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措施包括:

  ①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多个危害;

  ②开发海岛及周围海域的资源,应当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海岛地形、岸滩植被以及海岛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③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建设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④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

  ⑤禁止毁坏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

  68、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损害主要是防止:

  ①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

  ②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场或处理场污染海洋;

  ③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染海洋;

  ④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

  69、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

  ①《大气污染防治法》;

  ②《水污染防治法》;

  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⑤《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0、《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海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71、可以经营农药的单位有:

(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药生产企业、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72、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73、按照我国《水法》的规定,该法所称的水源有(河流、湖泊水、冰川积雪)。

  74、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国务院)代为行使所有权。

  75、禁止侵占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以及修养、疗养机构,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增建不必要的其他工程设施)。

  76、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有县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77、实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的具体方式是制定和执行(水量分配方案)。

  78、海洋大型施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

  79、采矿权:

  ①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即可成为采矿人;

  ②采矿权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③采矿权人在矿区范围内可以建设采矿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80、水土流失的民事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制)。

  81、土地的不同用途是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

  82、我国《水土流失法》规定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83、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

  84、我国《渔业法》确立了渔业生产应当实施以(养殖(为主的方针政策)。

  85、矿产资源按其内容可分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86、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是(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87、农村村民申请住宅地须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88、2002年颁布的新《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89、为了及时掌握草原的变化情况,草原法还规定国家建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90、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

  91、特殊区域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

  ①划定区域范围,确定保护对象;

  ②分类分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③设立保护机构,晚上保护体制。

  9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93、国家实行(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

  94、耗竭性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95、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谁经营,谁防治)。

  96、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的活动有(在禁渔区捕捞、使用禁用的渔具、在禁渔期捕捞、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使用禁用的捕捞方法)。

  97、按照规定(征用基本农田、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98、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的水、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资源(归各该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99、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税)。

  100、林业基金主要来源于:

  ①国家的林业投资;

  ②财政拨款;

  ③林业部门按规定提取或征收的更新改造资金;

  ④林业部门按规定提取或征收的育林费;

  ⑤单位和个人对发展林业的捐款。

101、重要放牧场、割草地、勇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应当被划为基本的草原)。

  102、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的零星林木、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无需申请采伐许可证)。

  10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

  104、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国际条约)。

  105、国际环境法所确定的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和需要的原则最明显地体现在(臭氧层)。

  106、对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作出的规定最全面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07、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108、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109、迄今为止,国家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

  11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111、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国际环境法客体有(敦煌莫高窟)。

  112、国际环境法的主体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洲联盟、《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113、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114、国际社会就管理外空活动达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包括:

  ①各国因该采取措施避免外空事件对地球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②禁止任何国家对外空或者天体造成污染。

  ③各国对外空享有平等的收益权。

  115、我国为了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颁布的法律、法规包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1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1972年)。

  117、确认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会议是(1992年里约会议)。

  118、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1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于(1982年蒙特哥湾)。

  120、第一部旨在防治海洋污染的公约是(《油污公约》)。

  12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22、为贯彻《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而制定的议定书是(《蒙特利尔议定书》)。

  123、人类文化遗产(的概念最早提出于(《海牙公约》)。

  124、国际环境法萌芽时期是(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125、目前调整又船舶产生的油污民事责任的公约主要是: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关于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公约》)。

  126、国家环境主权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当然体现,具体表现为各国对其国内环境事物的最高权和对国际环境事务的平等参与权,对国际环境主权的限制只能依据国际法,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体权利,要从整体上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必然要求对各个国家的某些环境主权权利加以限制)。

  127、全球性多边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的构成包括(议定书、附件、框架条约)。

  128、国际环境法大的渊源包括:

(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辅助性渊源、软法)。

  129、属于(软法)的有:

《内罗华宣言》、《斯德哥尔摩宣言》、《里约宣言》。

  130、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重要途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权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131、国际环境法中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

)保险、弹性许可证和联合履约、标志、补贴、税收)。

  132、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133、首先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34、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阶级性的认识:

(否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的基本观点的)。

  135、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表述:

(它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它归根到底要受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的制约而不是自然规律的制约;属于上层建筑)。

  136、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

  137、根据我国《刑法》第338条的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3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与(美国)。

  139、我国最早规定(矿藏、水流,有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的法律是(1954年《宪法》。

  140、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141、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管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

  142、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43、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海洋倾倒区是(临时倾倒区)。

  144、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江河、湖泊、水库)。

  14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分贝)。

  146、为了防止非农业建设导致耕地减少,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

  147、如果水资源规划需要修改,必须经(原批准规划的机关)。

  148、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149、转让采矿权应当在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一年)。

  150、有关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

  ①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②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③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51、根据我国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住宅小区)。

  152、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除排入水体的废水外,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应当适用的法律是(《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53、用地单位因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缴纳各项正常费用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耕地闲置费)。

  154、依照我国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法规的规定,为日常生活需要,可以直接向经营企业狗奶零星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五百克或五百毫升)。

  155、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156、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5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158、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是(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它以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为依据,有是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

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一般都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

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数量最多,占有重要的地位)。

  159、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三种方式。

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三种方式。

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

  160、海洋是(一个整体,海洋环境保护需要统一的监督管理;海洋又是个综合的环境系统,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针对海洋环境保护这一特点,《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统一主管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16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

  162、对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的保护措施包括: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予妥善安置;经批准后才可开发旅游资源;经批准才可进行资源开采)。

  16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迁徙性海洋生物、海洋哺乳动物、产卵而流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做出了特殊的规定)。

  164、关于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做了全面的规定、它是在《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的)。

  165、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负载定额)律。

  166、环境与资源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社会公害的时期)。

  167、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文献是(《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6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是由(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自然资源许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