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206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总体来说原有基础较好,但每班有几位学生基础比较差,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动手操作、口语表达都比较困难。

本学期我担任四

(1)和四

(2)班的自然教学,学习习惯方面四

(2)班比较好,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1)班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相对而言多一些,如有的学生会经常忘了带书本;上课随便插嘴等现象;另外在实验室上课做实验这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合作,不爱惜实验器材等。

上课纪律方面四

(2)的纪律相对而言也要好一点,而四

(1)班上课气氛比较活跃,调皮的学生比较多。

作业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能及时地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作业,但每班总有两三位学生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本学期要加强教育、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总目标

1、认知目标

(1)初步了解人的外貌特征、基因的作用、染色体与性别、人的生命过程。

(2)了解不同动物繁殖的受精方式、动物的生命周期、自然界里动物数量的控制、动物变异与生存的关系。

(3)知道动物身体结构与食性有很大的关系。

(4)了解电的产生、利用以及当今社会利用电能的现状。

(5)了解由于人类的原因所造成的石油污染、温室效应加剧、酸雨以及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知道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依赖、人类活动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以及人类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环境。

(6)初步知道人口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采、雨林的过量砍伐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技能目标

能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分类、实验和制作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掌握以上的知识点。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积极性,热爱大自然;以科学态度积极投身动、植物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法中去,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动物和人繁殖的方式、生命过程、身体结构;初步理解水污染的基本途径,知道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形成“地球是个大家庭,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难点是学会运用资料收集、观察、测量、比较、分类、实验和制作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总课时数

共有6个单元,本册总课时:

38课时

三、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人的遗传

单元目标

1、大多数学生能知道人是通过基因从父母那里获得相似的特征;知道人类后代的性别决定过程;能通过收集资料知道某些遗传病的成因;能知道整个生命过程的变化及几个主要时期的特征。

2、某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多的进步,但他们能知道自己和家人总有相似之处;知道人的性别与染色体有关;知道生命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时期及其相似的特征。

3、某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能在认识基因作用的同时了解个体间不同特征的内在原因;在了解基因在家族中传递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不同遗传病的成因;能对基因的组成产生兴趣,能主动去搜寻相应资料进一步探究和学习。

教学要点

1、了解自己和家人总会有一些相似之处,知道人通过基因的传递来获得和父母相似的特征。

2、认识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知道人类后代的性别决定过程。

3、了解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初步认识基因的结构。

教学准备

1、供学生观察的图片、模型和音像资料:

不同人的照片、“全家福”的照片、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照片、一些典型遗传病病人的照片、DNA模型、人从生命开始到死亡的录像带。

2、供学生探究实验的材料:

2个纸袋、3个红色小球、1个白色小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

单元目标

1、大多数学生能初步知道动物的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能描述一些动物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初步知道自然界控制动物数量的因素;初步知道动物的有些变异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在认识动物生存的探究活动中能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动物的异同,并从中体验探究动物世界奥秘的乐趣。

2、某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应能发现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不同动物的生存发育历程也不同,动物会有变异。

3、某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能主动收集有关动物生存的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动物生存的不同特点以及自然选择的意义。

教学要点

1、认识动物的繁殖以及不同的受精方式。

2、比较动物的生命历程的异同。

3、认识自然界控制动物数量的因素。

4、发现动物的一些变异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教学准备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图。

2、青蛙体外受精,鸡、鸭体内受精的录像。

3、蝴蝶、蚊子、蜻蜓、蚱蠓等昆虫和青蛙、蟾蜍的生长发育的标本或图片。

4、鱼类在河、海里产卵及一些鱼类在吞食鱼卵情景的录像或图片。

5、老鼠活动和老鹰抓鼠情景的录像或图片。

6、雌鸟给雏鸟喂食、野鸭与它的孩子、大象和它的孩子、母猴抱着小猴等动物照顾自己亲代的情景的录像或照片。

7、动物有与环境相近保护色或拟态,食草动物警觉的耳朵、灵巧快跑的四肢,食肉动物凶猛、强壮的体态等情景的录像或照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三单元动物的习性

单元目标

1、大部分学生通过交流和收集资料能初步知道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身体内部构造的差异。

通过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了解到动物身体结构与食性是相适应的。

在了解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食性的关系后,通过讨论、交流,初步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然后再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行为活动都是长期来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而逐渐演变来的。

2、有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但他们在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能知道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身体构造与食性是相适应的。

3、有的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在进行收集资料、讨论、实验后会想到:

动物的这些特殊的身体构造是怎样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演变过来的呢?

通过查资料学生又会知道动物对于环境都有适应性,学生通过对于动物的认识联系到人类自身,初步知道人的身体构造也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科学、探索人类未来世界的学习热情。

教学要点

1、收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身体构造的资料。

2、通过观察了解动物活动的方法。

3、通过实验知道动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4、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

5、通过收集资料知道动物在进行迁徙时的一般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的实物和音像资料。

动物进食的图片的录像,绿叶纤维细胞的图,牛的反刍录像,食肉动物捕食的录像,有毒动物的捕猎录像,动物牙齿和爪子的实物模型,鸟的翅膀的图片或实物,沙漠中动物的生活录像,夏眠动物的图片或录像,鸟类、鱼、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与昆虫的迁徙录像及图片。

2、实验所需的器材:

小镜子、饼干、剪刀、胶水、纸、实验的小动物、冰块。

教学课时5课时

第四单元电的产生与利用

单元目标

1、大部分学生能参与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能初步了解电池的内部构造,学习测量电池的电压;能了解发电厂发电的原理其他各种发电的不同方式及其优缺点;能尝试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电流;能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电;能通过收集、查找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核能发电;能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初步知道生活中各种节约电的事例;能通过收集资料等活动了解一些我国在合理用电方面的现状,并由此争对“如何有效地使用电能”开展探究活动,交流各种合理使用电能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节约电能的重要性;能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等教学活动对保护电力资源提出合理的建议。

2、有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但他们应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并进行相关的思考;能知道发出的基本原理、及在生活中注意安全用电。

3、有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会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合理使用电能之间的关系;能知道各种新型的发电方法的原理;能收集不同的信息资料。

初步说明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联系自身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要点

1、步了解发电的原理,能用磁铁、线圈等材料产生电流。

2、能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等方法,初步了解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及核能发电。

3、能口头描述发电厂发电的基本过程。

4、能收集可再生能源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交流,认识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利用太阳能的基本原理。

5、能设计利用风车发电的实验,并尝试利用电风扇发电。

6、能说出一些生活中能量转换的事例。

7、能针家庭的用电情况开展调查和记录。

教学准备

1、供学生观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电池的内部的构造图片、发电厂发电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各种能的转化的图片;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核能发电的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各种电动玩具内部构造的图片等。

2、供学生实验所需要的器材:

万用电表、干电池、用磁性发电的各种材料、小发电机、发光二极管、电珠、导线等。

教学课时9课时

第五单元污染与环境保护

单元目标

1、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图片观察、观看录像、测量并收集数据资料、讨论交流、具体实验等,知道各种污染现象,了解不同污染造成的原因。

能初步理解税务染的基本途径,知道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形成“地球是个大家庭,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2、有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知道各种污染的一般表现,知道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水资源的宝贵,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数据、资料收集整理。

3、有些学生会有更多的进步,他们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对周围环境污染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实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

知道检验污染的简单方法。

能通过实验研究知道水污染的一般原因;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制作简易污水净化装置。

教学要点

1、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现象。

2、知道造成不同环境污染的原因。

3、了解各种污染的危害,并能思考减少污染的方案。

4、了解污染指示物对环保的意义,知道初步的环保水资源是有限的。

5、收集资料,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

6、探究水污染的原因,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过程。

7、思考并设计制作简易污水处理装置。

(净水装置)

8、倡议保护水资源,设计行动方案。

教学准备

1、供学生观察的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如:

反映各类污染情况以及造成各种危害的图片或相关录像资料;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各种原因的相关录像或图片资料;酸雨造成的危害图片;汽车引擎工作原理图或录像;蓄电池原理图或录像;水循环示意图或地球水循环录像;污水处理厂示意图、污水处理过程录像、污水净化装置图。

2、供学生观察的实物,如:

汽车发动机模型、岩石用蓄电池实物或简易蓄电池。

3、供学生模拟实验用的材料,如:

石油(少量实验用)、酸性溶液(弱酸)、ph试纸、集气瓶、滤纸。

4、实验用装置,如:

酒精灯、烧杯或蒸馏装置。

5、学生设计制作用样品,如净水器装置。

教学课时6课时

第六单元生态与发展

单元目标

1、大多数学生能收集关于生态环境资料的活动;在经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人口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采、雨林的过度砍伐等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有利人类生存、有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某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应能初步知道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不利于人类生存。

3、某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能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说明人类的某些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懂得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还能提出有创意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设想。

教学要点

1、感知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观察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3、观察雨林的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4、理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植树造林、引水灌溉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录像或图片。

2、建造房屋、耕种、冒烟的工厂、捕鱼等录像或图片。

3、露天开采石灰石、煤炭、提炼黄金的废水排放等录像和图片。

4、生活在泥炭湿地上的动、植物和被破坏的泥炭地的录像或图片。

5、雨林栖息的动、植物以及被破坏的录像或图片。

6、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的录像或图片。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单元

课本页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周次

1、人的遗传

2--3

外貌特征

1

2

4--5

基因在家庭中传递

1

6--7

人的生命过程

1

3

2、动物的生存

8--9

动物的繁殖

1

10--11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4

12--13

动物数量的控制

14--15

变异和自然选择

1

3、动物的习性

16--17

食草动物

1

5

18--19

食肉动物

20--21

沙漠中的动物

1

22--23

动物的休眠

1

7

24--25

动物的迁徙

1

4、电的产生与利用

26--27

电池提供电能

1

8

28--29

利用磁性发电

1

30--31

发电厂如何发电

1

9

32--33

核能发电

1

34--35

无需燃料的发电

1

10

36--37

合理使用能源

1

38--39

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

1

11

40--41

能量的储存和转化

1

42--43

储存电能

1

12

44--45

未来的能源

1

5、污染与环境保护

46--47

污染

1

13

48--49

温室效应

1

50--51

酸雨

1

14

52--53

汽车带来的问题

1

54--55

污染指示物

1

15

56--57

有限的水资源

1

58--59

宝贵的淡水

1

16

60--61

水的污染

1

6、生态与发展

66--67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17

68--69

开采矿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70--71

保护泥炭湿地

1

18

72--73

雨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74--75

雨林的保护

1

19

76--79

生态学家有益的指导

1

复习、期末考查

2

20

1、调控好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双方思维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学生平等的地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

2、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来自于“好奇”。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

”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

因此,自然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鼓励学生质疑

首先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

其次,鼓励学生不迷信他人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察,保留不同的意见。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常常对老师的讲述、同学的回答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培养多元化思维

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的反映。

在自然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系思维等。

学生在多元思维过程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时产生新的问题,激起新的探索欲望。

5、加强实践活动

在自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要尽量找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摸摸、看看、做做,多种感官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

准备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对课堂常规有明确的认识。

2、使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有所了解。

3、实验室安排座位,小干部明确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

常规教育和简要的教材分析。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使师生能相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了解

1、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介绍自己平时看哪些科学书籍或在家做些什么小实验等,还可以提一些建议等。

(二)常规教育

1、书和学习用品

(1)课前必须把书和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桌上。

(2)书上不得乱涂乱画。

(3)书上必须写好班级和姓名,以防万一把书落在实验室时老师不知是哪个班级的学生的。

2、上课纪律

(1)不能随便讲话,有事举手。

(2)不能把学习用品当玩具一样玩。

(3)不能看课外书和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4)课前2分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唱歌或背古诗。

3、专用室

(1)课前2分钟之前排好队进实验室,路途不得吵闹,勾肩搭背。

(2)非实验活动期间不得摆弄桌上实验器材。

(3)不得私自拿掉实验室内的器材。

(4)不得在桌面上乱涂乱画。

(5)移动凳子不得在地面上拖,应拿起凳子再轻轻放下。

4、作业

(1)作业统一用蓝色水笔做,写错的地方不能涂改,用透明胶粘掉后再改正。

(2)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组长收齐后交课代表。

(3)上网查找资料等作业应尽量完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是探究事物的周期性变化和自然现象的性质与规律。

一共有8个单元。

另:

由于西校只有一个实验室,我们的课大部分和五年级的课有冲突,所以我们逢双周进实验室上课,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的进度不是按照正常的进度上,在教室上的话,挑选没有实验的课上。

(四)关于评价

学期末的评价主要由3部分组成:

平时表现50%各类作业25%期末考试25%

(五)座位安排(略)

(六)干部任命

1、选课代表和小组长

2、课代表和小组长明确任务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单元概述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现象及形成原因,了解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由于水循环而产生的常见天气现象。

教材第一课通过观察“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由于水的蒸发、凝结等作用造成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现象。

第二课具体探究在水循环过程中形成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形成这些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课主要介绍了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的自然观。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及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知道水循环与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4.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自然观,初步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强。

教学活动准备一览表

课时名称

活动名称

教具

学具

1.水的旅行

活动一:

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介绍水循环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活动二:

观察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装置:

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

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活动一:

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介绍水循环与天气现象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活动二:

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

模拟天气现象的实验装置:

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冰块等

活动三:

讨论人类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介绍天气预测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3.水的污染与净化

活动一:

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

介绍水污染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活动二:

净化水小实验

塑料瓶、墨汁、烧杯、活性炭等

拓展活动:

观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介绍自来水厂的影片资料或图片

单元课时数:

3课时

第1课时水的“旅行”

P1~P2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现象。

2、初步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3、知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能防治水旱灾害。

4、初步知道用模拟实验研究自然界里的水循环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现象。

难点是知道防治水旱灾害的措施。

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实验“水的循环过程”: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瓶、带有橡皮管的橡皮塞、漏斗、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小调查。

师:

“老师先作一个小调查,哪些小朋友看到过山上流下的水?

看到过的请举手。

师:

“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山上流下的水是怎么样的?

2、提出疑问。

师:

“有没有想过这些水是哪里来的?

(①如果回答不出,就直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模拟实验。

师:

“大家不知道,没关系。

看了老师下面的一个模拟实验以后,你就能明白了。

”②如果能回答,就继续问:

“雨水又是哪里来的呢?

”“云是怎么来的呢?

归纳:

“原来,山上流下来的水,是河里的水或海里的水“旅行”而来的。

也就是说:

河里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云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变成雨,雨水到了山上、大地,然后又汇集到小河、大海。

这就是水的旅行。

让学生朗读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水的循环过程。

1、模拟实验的概念。

师:

“现在我们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水的旅行过程,但是很久以前人们并不知道,而是后来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以后才知道水的旅行过程。

师:

“谁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就是在科学的研究中,有时无法对某种事物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然后就用一些模型来模拟代替进行实验。

2、师介绍“水的循环过程”模拟实验的装置。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带有橡皮管的橡皮塞、漏斗、集气瓶。

3、观察水的循环过程。

(1)师做演示实验。

(2)设问:

“水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是怎样旅行的?

(3)学生分组讨论。

(4)交流。

(5)师归纳。

(二)实验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了哪些自然现象。

1、思考题。

(1)师:

“这个模拟实验中,各部分分别模拟了水在旅行中的哪些自然现象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交流。

(4)师归纳:

酒精灯模拟了太阳;烧瓶模拟了江河湖海;漏斗模拟了高山大地,集气瓶模拟了高空的冷空气。

2、完成活动作业P1中第一题。

(三)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1、思考题。

(1)师: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与人们有什么关系呢?

(2)交流。

(3)师归纳: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灾害。

2、防治水旱灾害的方法。

(1)师:

“人们想出什么办法防治水旱灾害呢?

(2)交流。

(3)让学生观察P2插图。

(4)师生归纳:

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可以防治水旱灾害。

三、总结

1、学生总结。

(1)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2)生交流。

2、师总结。

师:

“在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水的旅行过程;知道了什么是模拟实验;还知道了水的旅行跟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拓展

思考题:

“天气现象中的露、霜、雾、云、雨、雪跟水的旅行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可以回去查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水的“旅行”

教学札记:

第2课时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P3~P4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征。

2、知道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3、初步知道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初步知道气象的观测方法与天气预报的过程。

5、初步学会用模拟实验方法探究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几种天气现象的原因及区别。

难点是初步学会运用模拟方法去认识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实验“云、雾、雨形成的模拟实验”:

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碟子、冰块、沙、树枝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活动目标:

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1、讨论: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2、你能解释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