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194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docx

魏老师教育届高考语文模拟仿真试题4

2012届高考模拟仿真试题·(四)·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畜生/酗酒       杜甫/果脯       柏树/柏林

B.俨然/屋檐沏茶/彻底烙铁/烙印

C.韶光/垂髫黝黑/执拗绸缪/纰缪

D.纨绔/顽强潼关/憧憬拓展/拓片

【解析】C。

A.chù/xù;fǔ;bǎi/bó。

B.yǎn/yán;qī/chè;lào。

C.sháo/tiáo;yǒu/niù;móu/miù。

D.wán;tóng/chōng;tuò/tà。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还要看行动。

无论一个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说得多么娓娓动听,如果他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那么一切就都是纸上谈兵。

当一个人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当一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奋起富强的历程。

A.天花乱坠B.娓娓动听C.纸上谈兵D.历程

【解析】D。

历程:

经历的过程。

此处应用“征程”。

A.天花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B.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说话,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

C.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经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北京明清故宫中的“后三殿”分为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三部分组成,与“前三殿”建筑风格大同小异。

B.新兴国家越来越主动运用国际论坛这种公共外交形式,希望在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倾听世界的思想。

C.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在会上透露,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亿元人民币,增长11.2%。

D.广州首例五胞胎的平均体重只有近1000克,离可以出院的2500克标准大约还差1500克左右,至少还需要九周才能出院。

【解析】C。

A.“分为……”与“……等三部分组成”不能存在一个句子中,句式杂糅。

B.“倾听……思想”,搭配不当。

D.“大约”和“左右”造成成分赘余,删去其中一个。

 4.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城东北有黑龙潭,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水________到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特景象,真可谓“常年都有清水流,家家户户有流水”。

A.汇集 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 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B.云集 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 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C.云集 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D.汇集 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解析】D。

根据语境义,第一处只能选择“汇集”,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A项,“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的排序不合事理逻辑,不能先“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再“流入古城”,据此可排除A项,故答案自然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2分)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

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

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

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缅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

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言极愤切。

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

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

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军民从者数万。

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

有中人①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

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

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

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

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瘐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

“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

”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

“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

”吏曰:

“吾亦知公,安敢相迫?

”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②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取材于《宋史·忠义传》)

【注】①中人:

这里指宦官。

②瘗:

埋葬。

【参考译文】

陈东,字少阳,是镇江丹阳人。

年轻时就有才智出众的名声,不(因出身)贫贱而自感哀伤。

蔡京、王黼当时正掌权,没有敢批评(他们)的人,只有陈东毫不隐讳。

宋钦宗即位,(陈东)带领一批人跪在宫阙下上书,上奏说:

“现在的事情,蔡京在幕前败坏(国事),梁师成在背后耍阴谋,李彦在西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朱缅在东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王黼、童贯又和辽、金冲突,开始(形成了)边界上的纷争。

应该杀掉这六个国贼,将他们的头在四处示众,以此来向天下人谢罪。

”言词极其愤慨痛切。

第二年春天,童贯等人挟持徽宗皇帝向东走,唯独陈东上书请求追回童贯,按国法治罪,另外选派忠诚讲信义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

金兵逼近京城,李邦彦主张与金人议和,李纲和种师道力主抵抗,李邦彦借李纲作战时一些小的败仗罢免了李纲(的职务),割让三镇(给金兵)。

陈东又率领太学生跪在宣德门下上书说:

“在朝廷的大臣(中),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全身心担当国家重任的是李纲,(他)就是所说的国家重臣啊!

那些才能平庸、嫉妒贤良有才能的人,动不动就为个人打算,不担忧国家大计的就是李邦彦之流,就是所说的国家的贼子啊。

”跟随(他一起上书)的军民有几万人。

陈东的上书(皇帝)知道了,(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众人不肯离去,喧闹呼喊震天动地。

有个宦官出来,被众人剁成了肉泥。

于是(朝廷)急忙下诏让李纲入朝,派人安抚慰问(众人),众人才慢慢离开。

金人已经解围退去,太学府的官员看风头(伺机行动),当时宰相议论要除掉伏阙上书请愿的人,首先从陈东开始。

高宗登上皇位五天,任命李纲为宰相,又过了五天召回陈东。

还没来得及接见(他),适逢李纲(被)革职,(陈东)就上书要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

(皇帝)没有答复。

适逢平民欧阳澈也上书议论朝政,黄潜善马上用话激怒高宗,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他们)将再鼓动众人伏阙上书。

诏书单独下到黄潜善的住所,府尹孟瘐召陈东“议事”,陈东请求吃完饭再去,(他)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

写完后便交给了侍候他的人,说:

“我死后,你们回去把(我写下的)这些事告诉我的双亲。

”吃完了饭又要求上厕所,(来逮他的)官吏显出很为难的神色。

陈东笑着说:

“我陈东怕死就不敢讲了,已经讲了哪会逃跑呢?

”官吏说:

“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

”过了一会,陈东穿戴好官服走出去,于是和欧阳澈一起在集市上被杀。

宁波的李猷埋葬了他。

陈东当初不认识李纲,只是为了国家大事的缘故,甚至宁愿为了国家大事献出生命。

认识陈东的和不认识陈东的,都为(他)流泪。

(陈东死)时42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谢:

谢罪

B.金人迫京师   迫:

逼近

C.遣抚谕,乃稍引去  稍:

稍微

D.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 相:

以……为相

【解析】C。

稍:

慢慢,渐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D。

D项,两个“乃”都为表关联的副词“就”。

A项,前者为表递进的连词“并且”;后者为表承接的连词,不译。

B项,前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后者为指代词“的人”。

C项,前者为复指代词“这,这批”,后者为结构助词“的”。

 7.下列句子中,省略部分补充有误的一句是(3分)(  )

A.宜诛六贼,传首(于)四方

B.遣抚谕(陈东),乃稍引去

C.(高宗)未得对,会纲去

D.(陈东)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

【解析】B。

这里省略的应为“军民从者数万”中的“从者”。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无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

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解析】A。

应为“蔡京、王黼二人执掌大权”。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4分)

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答案】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多、漏、错断满2处扣1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①年轻时就有才智出众的名声,不(因出身)贫贱而自感哀伤。

②全身心担当国家重任的是李纲,(他)就是所说的国家重臣啊!

【踩分点】①“隽”(“美好的”或“才智出众的”)1分,“戚戚”(哀伤)1分,句子大意1分。

②“者……也”(……是……,判断句)1分,“所谓”(所说的)1分,句子大意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

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每点1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4分)

【答案】示例1: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使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

示例2:

采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1分)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答案】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3)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新的传播策略

焦雨虹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

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

“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

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

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

正如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是什么?

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是主流,在海外甚至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失偏颇的戏谑之说。

因此,寻找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

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升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加强。

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

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

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

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

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

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文化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和而不同”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主张,和谐、宽容、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文化目标,在认同差异、接受差异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对话,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

一方面,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

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中国文化新的影响力、辐射力。

(选自2012年2月4日《文汇报》,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表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对这种文化传播活动作者显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B.之所以在海外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戏谑之说,是因为我们没有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

C.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因此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

D.由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具有日常性、长期性的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E.“和而不同”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定要坚持的文化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最终达到共处、共享的世界文化大格局。

【解析】AC。

A项,“对这种文化传播活动作者显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一句表述有误,原文就有“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这样的话语,说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完全否定”。

C项,“因此美国文化的影响力都体现在其当代性上”错误,原文没有这样的论断。

13.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符号”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要通过“文化符号”呈现出来。

B.“文化符号”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

C.政治、经济影响力是提升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的前提。

D.“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

【解析】D。

“‘文化符号’具有当代性才能呈现它应该有的活力”概括文意不全。

原文既有“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才能展示完整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这样的话语,也有“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这样的论断。

14.纵观全文,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哪些“新的传播策略”?

请分点概括。

(4分)

【答案】

(1)展示“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

(2)建构新的“文化符号”;(3)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4)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大意正确即可,四点每点1分)

15.结合文本内容,请简要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答案】这句话寓含了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处理好“当代”和“传统”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

“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一句,肯定了传统文化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分量及重要性;“立足当代”寓含“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赋予中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之意;“立足本土”寓含“必须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之意。

(大意正确即可,四点每点1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成 人 式

艾晓明

大海结冰了,一个男孩,胸口揣着一只小猫,踩上冰层。

他对自己说:

真是像仙境一般美,从来没有人这样走进大海啊。

这是苏格兰影片《冬天的客人》最后一个镜头。

故事宛如生命的河流,幼者还在为约会懊恼,老人却说:

我们已身在死亡了。

我想起许多年前的冬天,大雪在我们那个城市落下后经久不退。

从低矮的冬青丛里,可以完整地剥出带有树叶纹理的冰块,就像水晶饰品。

湖边的垂柳,每一绺枝条都结成冰凌。

入夜,风摇树挂叮当有声。

那个晚上我们决定不回家,决定以严寒和公共汽车停开作为理由。

更强硬的理由是,我们还将离开家到农村去呢,我们将永远离开家,这就是长大了的意思啊。

又过了许多年,城里已经很少下雪了。

湖边依然柳枝低垂,从树上脱落的片片黄叶,像一群小鱼在水里浮游。

我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个保温瓶,瓶里是为父亲煮的汤。

车身一晃动,瓶里的汤汁就沿着车筐淌出来。

我心里真着急,这样淌,到医院还有那么远的路,怎么办好呢?

是这种焦虑的心情让我回到那个遥远的冬夜吗?

那个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家的女孩子已经不在了,而在心疼着汤汁滴滴泼洒在湖边树下时,我确切地知道我已人在中年。

昨天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来我这里交毕业论文,我看过后说,你要再修改,然后准备答辩。

她说:

我只要及格就够了。

我一听就火了:

你对自己的要求就这么低!

她也急了,几乎要哭出来,说:

您不了解情况,七月份我就要在这里上班,我要提前回家。

我的父母离婚了,我跟父亲长大。

他最近退休,心情很不好,我想回去,陪陪他……

我还在说着,毕业典礼是你一生只有一次的仪式,你的答辩也只有一次,如果你不再考研究生,你就永远地告别学生时代了。

我希望你不要错过这个仪式,希望你带着美好而深刻的记忆,进入你生命的新阶段。

可是我的口气已经软下来,我说:

你能这样为你父亲着想,他会觉得安慰的。

我不知道,如果她真的放弃了,会不会后悔。

最近和学生的接触,确实让我感觉到,成人社会的压力已经落到他们身上。

一位研究生上课迟到,原因是父母吵架了。

母亲下岗后,脾气坏,想和他长谈,他不愿意谈,父母关于离婚的吵嚷让他彻夜难眠。

另一位研究生连“五一”的两天假也往家里赶,为离婚独居的母亲修缮房子。

我是这些学生的导师,我有时也会用“医者父母心”来善待他们。

我对他们说,这是因为我的孩子也会离开我,追随他的老师,我希望他的老师也能善待他。

那个即将挣钱养活自己的女孩子,她有一个心愿是买套房子,把父亲从大西南接到广州来。

我看着她瘦弱的肩膀,不禁想,攒上几十万块钱买房子,这孩子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呢?

但我也觉欣慰,为她这样的承诺。

我想,找个机会,我们一起来看这部片子吧,在那条结冰的坡道,女儿伸出手臂说:

妈妈,来吧,我拉着您。

母亲反驳说:

我还没老得走不动!

她们俩较着劲,生着气;可是,终于,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从冰上,孩子已经走到大海深处,雾腾起来,又被风卷散。

我们都在成长,他们长大,我们衰老;生命的每一瞬间对我们都同样一去不返,因此也同样宝贵啊。

我的年轻的朋友们,何尝不是海滩上的孩子,踩在她们脚下的冰层难保不是这里坚硬那里脆弱。

可是,谁能抗拒辽阔生命的呼唤?

让我们伸长手臂,彼此看顾,让每一天、每个时辰都无与伦比。

16.文章通过“我”的人生经历和一个即将养活自己的女孩的故事,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读完全文,你认为这感悟是什么?

(4分)

【答案】我们都在成长,他们长大,而我们衰老;生命的每一瞬间对我们都同样一去不复返,因此也同样宝贵。

(2分)让我们伸长手臂,彼此看顾,让每一天、每个时辰都无与伦比。

(2分)

17.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苏格兰影片《冬天的客人》,其作用是什么?

(5分)

【答案】开头通过对电影的回顾引起下文,结尾总结出主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分)结构完整,意蕴丰富。

(2分)

18.文章三、四段同样是写冬天,但人物的心情却截然不同,请说说作者这样处理的理由。

(6分)

【答案】第三段中写“冬的严寒”是我离家的借口,而第四段中写冬天“虽然不再下雪”,但我却唯恐为父亲煮的汤变冷。

(2分)年龄不同,想法不同,现在的“我”更成熟,以前的“我”值得回味。

(2分)两个不同阶段人物截然不同的心情,构成对比,很好呈现了“我们都在成长”,为后文进一步展开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云端深处有“菩萨”

本报记者 赵涵漠  ①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上,除了两座代表现代文明的公共厕所外,再没有什么永久性建筑了。

人们只能在一间间帐篷里找到茶馆、旅店、邮政所,甚至是一家藏在黄色帆布帐篷里的医院。

②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高的医院,没有之一。

2002年,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医生卢安娜·弗瑞尔在此创办了喜马拉雅搜救协会附属诊所。

此前,海拔4450米一个小村落里的坡努奇诊所是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