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182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卡通 系统设计施工规范.docx

一卡通系统设计施工规范

立方一卡通系统

 

杭州立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6月编制

前言

杭州立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标准、主要针对我公司所研发的每个子系统的前期设计和后期设备安装要求的具体说明。

目的是要达到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以便提高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质量,做好系统集成中的各环节工作,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一卡通系统较多,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一卡通系统OCS7.0-OCS7.1门禁子系统、停车场子系统、梯控子系统、停车引导子系统的前后期实施要求一一加以说明,以便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传统和电子的形式复制、剪切、修改和传递该文档的部分和全部。

 

一、门禁子系统

1.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1设计依据

门禁子系统在设计时应依据工程商或使用单位已审核批准的图纸、招投标文件(或技术文件)、设备配置清单、产品性能参数等,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2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TCP/IP通讯方式的门禁系统,理论上通讯距离是100m。

在实际中,因现场环境因素、线材因素等原因,通讯距离应控制器85m以内,如果现场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需要采用STP线(屏蔽网线),同时缩短其通讯距离。

2、门禁系统的485总线,理论通讯距离是在1200m左右,但它却因所挂的设备数量及环境因素受到制约,所挂设备越多通讯总线越短越稳定,设备的多少和通讯总线的长短,对后期使用的稳定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在设计485总线时要充分考虑485通讯总线的特性,进行合理设计。

3、在设计时应注意各门禁点的分布及控制器的摆放位置,只有先确定了读卡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就可以确定设备之间相对通讯距离,两者之间的通讯距离应尽量保证在80m以内。

4、在设计布线和走线时,应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尽量避免星型、树型和交叉型布线。

这对类似于住宅小区采用嵌入式门禁一体的项目尤为重要。

5、对现场布线复杂或线路过长的,设计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增加区域控制器、485HUB或增加485中继器方法来增强通讯能力,保证后期的通讯正常。

在进行区域控制器的设计时,应参考产品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尽量保证设备每个端口上控制器数量的均匀,并且还要对线路的长短、走线方式、总线数量、所挂设备数量、线材种类、现场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设备调整或设备分流,不建议做产品设备性能参数范围的上限设计。

6、对于门禁控制器安装在弱电间,又用门禁控制此种门的,在设计时应考虑采取紧急开门措施,增加破碎型按钮,以便设备出现问题时方便检修。

7、门禁子系统中有二次开发或特殊功能的,应征询相关技术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只有在取得对二次开发或特殊功能的确认和认可后,方能进行功能设计或深化设计。

8、对前期的施工或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应及时沟通,并形成书面文件,以文件方式提交或邮件的方式正式告知。

9、在进行开关电源的设计时应依据所配开关电源的各项技术参数,在现场供电距离较远时,应在所有供电设备额定功率总和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余量,同时还要考虑加大线径的设计。

10、设计部门的图纸设计分为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深化设计。

前期图纸设计根据设计依据进行图纸作业。

后期图纸深化主要是为了改进某些使用功能和某些功能的增减而进行的图纸修改。

这种反复修改在设计的日常工作中是必然,在提供给工程商(或施工单位)多次修改图纸的情况下,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或邮件形式告知工程商(或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哪份图纸施工。

2.线材要求及布管布线

UTP_Cat.5E(要求以上)做TCP/IP通讯方式控制器与局域网的连接;

RVVSP2×1.0mm2(要求以上)做读卡器与控制器、RS485通讯方式控制器与网控器之间的通讯;

RVV2×1.0mm2做读卡器与控制器和控制器与锁之间的DC供电电源线;

RVV3×2.5mm2做控制箱及开关电源的市电接入线。

布管布线工作主要由工程商完成,但值得注意是的电源线与通讯线应分管敷设穿线,线材到各设备点后应做300~500mm的出线预留。

3.设备安装

门禁子系统中主要应用到的设备有:

门禁控制器、读卡器、出门按钮、各种锁具、开关电源等组成

3.1门禁控制器的安装技术

1、控制器的安装高度为控制器下边沿距地面1500mm左右,一个位置需安装多个控制器的,应保证每个控制器的安装高度在一个水平面上,且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相隔距离相等,但不应小于100mm,安装位置要便于操作及维护。

2、控制器的固定应不少于三个螺丝,保证牢固。

3、安装位置应选择在非专业人员不能随便进出的房间,以防恶意破坏。

现场有条件的应尽量安装在弱电间或中心机房进行统一管理。

4、引管在引入设备箱预留孔处应采用束结固定,对管与线的出线口应用橡皮防护圈加以防护。

3.2读卡器的安装技术

1、读卡器的安装高度应统一安装在离装饰地面1300mm处,读卡器和门框的安装距离应统一安装在离门框300mm左右。

2、读卡器的安装应牢固,至少要用2个螺丝固定,并保证纵、横保持水平;

3、安装读卡器的周围80mm内不应有金属物质(铝塑板、彩钢板等含有金属成份面板),对有此种情况的现场,读卡器的安装应采用非金属材料进行垫高处理。

3.3出门按钮的安装技术

1、安装高度要统一,应统一安装在距离门框300mm左右;

2、高度要和邻近的照明开关齐平,无照明开关的应与读卡器的安装高度相同;

3.4锁具的安装技术

锁具的安装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因为安装界面、开门方向、门的种类和客户的要求等进行选择。

例如:

木门安装可以是磁力锁也可以电插锁;玻璃门要求180度开门时应安装电插锁;玻璃门要求90°开门时可以安装电插锁或磁力锁;单开木门侧面安装时可以安装阴极锁和电控锁(安装阴极锁时需与现场的锁具配合使用)。

锁的选取取决于门框的安装环境和开门方式。

其安装要求是:

1、电插锁在安装前应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书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2、将门处在关闭状态,从门的外沿处向内沿100mm处,为电插锁或磁力锁的起始安装位置。

3、锁体的安装要与门框保持平行、垂直,固定牢固。

4、木质结构的门框应采用不小于30mm的自攻螺丝,不锈钢门框采用不小于30mm的不锈钢螺丝固定。

3.5开关电源的安装技术

1、安装高度视现场情况而定,一般不低于1500mm;

2、确保电源的清洁和通风,以便散热;

3、做好标签,便于查找和维修;

4、对多个开关电源安装的应考虑集中安装在电源设备箱内,不可直接壁挂。

电源设备箱内应增加空气开关控制,以便调试和维护。

5、做好保护接地工作。

4.施工调试准备与技术交底

4.1施工调试准备

1、施工调试前应认真审阅该项目的《项目移书》,特别要注意二次开发项及特殊功能项的内容,在去现场前要了解调试方法和实现原理,对不理解或概念模糊的内容要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2、要仔细审阅最终设计图纸,对现场的环境及点位分布应做前期的了解。

3、进入现场与工程商取得联系后,应及时了解项目部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与主要技术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及邮箱地址,以便更好的沟通或工作问题协调;

4、需了解现场的情况,包括:

到货情况、设备安装情况、管线情况、服务器及客户端电脑的到位情况。

还应了解工程商对我们系统调试周期安排及完工时间点。

5、对于中型、大型项目,应根据现场实现功能的重点、难点编制调试方案。

根据工程商提供的进度计划制定调试计划,调试计划应符合工程的进度需求。

6、对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性能参数及施工规范,可能会影响后期的调试和使用稳定的,应及与工程商进行沟通,并以书面或邮件的方式正式告知。

4.2技术交底

针对于我们的系统,技术交底一般发生在设计图纸已通过审核,项目工程准备调试阶段。

施工技术交底主要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功能要求、产品技术参数、施工规范、操作流程等。

结合现场环境,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交底。

1、要对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实现原理进行技术交底。

2、针对管线和系统设备由工程商负责安装的,应让工程商协助收集必要的调试资料。

比如:

读卡器序列号、对应的房门名称、控制器序列号等等。

3、读卡器ID号为拨码的,应对拨码的方法和规则进行交底。

4、有区域控制器的,应让工程商协助对每个通讯串口下控制器信息收集和归类。

5.设备调试

完成了设备接线工作后,即可进行通电调试。

1、在设备通电前,调试人人员应邀请设备安装接线负责人到设备安装现场,对接线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询问、检查,对错误的接线或不确定的接线要进行整改或排查。

2、在设备通电前,要检查各设备中的空气开关都处在开路状态。

上电时,应按先主线再支线的上电原则,应逐一上电,逐一观察,确保设备的安全。

3、设备部分或全部上电后无异常的,即可根据调试流程进行软硬件的调试。

6.工程验收

工程项目的验收分为安装接线验收、资料准备与竣工验收。

6.1安装接线验收

1、设备的安装与固定应符合安装规范;

2、接在设备接口的线应完全接入端子,不露铜丝或毛刺,端子螺丝拧牢固,在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压线柱压好接入接线端子;

3、设备内的联线应整齐、有序、不零乱,并用尼龙扎带捆绑;

4、标签应在离接线端子200mm处的醒目位置;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6.2竣工资料整理与竣工验收

工程调试完工后,应对调试资料的整理,调试资料作为竣工资料验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起上交工程项目经理部。

门禁系统竣工资料整理内容主要有:

1、设备检测报告

2、产品出厂合格证和保修书

3、调试资料(附后)

3、门禁点位图及设备位置图(CAD)

4、硬件产品说明书

5、软件操作手册

6、系统保修卡和服务指南

7、软件光盘

8、资料光盘

在提交竣工资料时,应将提交的竣工资料列入《工程资料签收单》签字确认。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我们应该先对照设计文件、功能要求进行自检,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整改或解决,当满足了设计文件、功能要求后填写自检报告,自检报告做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前提条件,与竣工验收申请一起提交项目经理部,申请竣工验收。

二、车管系统

1.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1设计依据

车管子系统在设计时应依据工程商或建设单位已审核批准的图纸、招投标文件(或技术文件)、设备配置清单、产品性能参数等,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2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在有多个车管收费终端或条屏显示时,应尽量采用TCP/IP通讯方式时,以便加快软件响应时间。

对特殊的现场距离较远而无法实现交换器通讯方式的,可以考虑采用光端机增加传输距离要实现。

2、为使用现场达到合理的使用,需要对功能做进一步的完善。

在进行布线设计时,应做有预留一些功能线,确保后期功能的扩展,比如:

流量计数功能、读卡触发功能、区域计数功能、语音播报功能等等。

3、因收费岗亭的空间有限,应尽量将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用设备箱固定安装在岗亭外,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系统不能正常使用,为后期维护提供方便。

对无人值守的进出口应将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放在专用设备箱内,尽量避免放在某个票箱或道闸内,影响整体美观。

4、有对讲功能的,应考虑对讲通讯线的距离,采用相配套的对讲设备。

5、水泥岛长度视设备配置情况而定,如:

远距离读卡、图像对比功能、车牌识别功能(摄像机到触发抓照地感线圈的距离不得小于5500mm)等等,但原则上长度应保证在6000mm-7500mm之间,同时要保证停车刷卡时,车辆头部不触碰栏杆,尽可能的保证这两个部位距离在1500mm以上。

设备摆放在坡道上的,应采用梯形坡道水泥岛,并附梯形岛截面图,同时标注出岛高,梯形面的长度。

岛高指上沿坡道的起始位置距岛面高度,应控制在150mm以内。

最后,还应考虑下沿坡道与道闸栏杆的高度,梯形岛面与道闸的总高度不应超过1300mm,以避免车辆在不升杆的情况下穿行通过。

6、地感线圈的敷设应加入抗干扰设计。

例如:

一进一出的通道设备均在一个水泥岛上,通道宽度为3500mm,有票箱或远距离,用四个地感线圈分别控制,其地感线圈的抗干扰设计与敷设方法是:

进口票箱处5圈,进口道闸4圈,出口票箱处5圈,出口道闸处4圈。

这样的设计与施工可以在前期的施工方法上避免两个通道相邻的地感线圈信号窜挠,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7、在进行设备位置图的设计时,设备摆放应距岛面外沿预留100mm左右处开始摆放,确保彭胀螺栓有效固定。

8、在进行设备摆放位置设计时,应标注设备在安装基础上的有效出管位置,有效出管范围应根据公司提供的设备尺寸图来进行设计,避免设备安装时因管线位置偏差较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整改。

8、道闸栏杆的前期确定应根据现场车辆通行的限高标准,道闸设备正上方的环境及通道宽度等参数确定。

特别是折臂栏杆的确定,在水泥岛、通道装饰棚、通道装饰地面尚未施工的现场,原则上此类现场不具备栏杆确定条件,但考虑到定货周期和调试计划的因素又必须确定的,必须让工程商或建设单位确定通道装饰地面与通道装饰棚的标高,并在《栏杆尺寸确认书》上注明此栏杆是在什么条件、什么设计高度上计算得出的栏杆尺寸,有了前两个条件的约束,还应注明严格限度水泥岛的高度要求,保证栏杆尺寸的准确度。

9、栏杆尺寸超过4500mm的,应考虑设计配备栏杆支架,减少电机的磨损,延长道闸使用寿命。

10、车管子系统中有二次开发或特殊功能的,应征询相关技术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只有在取得对二次开发或特殊功能的确认和认可后,方能进行功能设计或深化设计。

11、在提供给工程商(施工单位)多次修改图纸的情况下,应及时以书面方式或邮件方式告知工程商(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哪份图纸施工。

12、对前期的施工或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应及时沟通,以书面文件或邮件的方式正式告知。

2.线材要求及布管布线

UTP_Cat.5E(要求以上)做TCP/IP通讯方式通道控制器与局域网的连接;

RVVSP2×1.0mm2为读卡器与通道控制器、RS485通讯方式通道控制器与网控器之间的通讯;

RVV2×1.0mm2为读卡器、控制器等的DC供电电源线;

RVV3×2.5mm2为控制箱、道闸及开关电源的市电接入线;

RVV4×1.0mm2(要求以上)为控制线;

RV0.75mm2为地感线圈线;

SYV75-5为视频通讯线。

布管布线工作主要由工程商完成,但值得注意是的电源线与通讯线应分管敷设穿线,线材到各设备点后应做1000~1300mm的出线预留。

出管的高度应高于水泥岛面,但不得高于30mm,设备的出管口应用橡胶防护垫加以防护。

3.设备安装

车管系统设备这里主要对有道闸、吐票箱、条屏、地感线圈等进行阐述。

3.1道闸、票箱的安装要求

1、设备开门的一侧应尽量与其他设备距离在600mm以上,以方便开门检修;

2、设备要安装在水平、坚固的基础上,至少用不小于4个彭胀螺栓固定,确保其稳固性

3、原则上道闸检修门应正对行车方向标准安装。

4、道闸设备对有防撞功能的栏杆,应符合防撞功能的安装要求,

5、对安装在室外的设备不应安装在花坛或积水坑中,应确保雨季不积水,同时做好相应的防雨防水措施。

6、设备应安全接地。

3.2条屏的安装要求

条屏类型分为:

总余位条屏、区域条屏和收费(出口)条屏。

总余位条屏摆放于入口最前端,应尽量选择摆放于显眼处。

使车辆在进出停车场通道之前驾驶员便可看清条屏内容为准;

收费条屏摆放于出口,位置为距离临时用户有效读卡区域1米左右,具体视驾驶员在刷卡后,方便观察为准,同时也可适当调整条屏视角,便于临时用户观察停车时间和费用;

3.3、地感线圈地敷设要求

地感线圈分为道闸下防砸地感线圈、复位地感线圈、(防跟车地感线圈)、票箱地感线圈、区域地感线圈。

1、防砸地感线圈铺设与道闸栏杆正下方、地感线圈尽量以栏杆为中心线,地感线圈有限范围应该覆盖整个栏杆活动区域;

2、票箱地感线圈铺设在票箱附近、感应区域与票箱距离不可超过1m,具体以驾驶员使用票箱时,地感能检测到车辆为准。

3、区域地感线圈敷设在区域出入口,用与计算区域内车位数量,具体位置以保证车辆进出区域时候,能感应到为准。

在敷设区域地感线圈时保证入场时只能压到入场地感线圈,出场时只能压到出场地感线圈,如果某一通道同时用来入场和出场时,应选用双向地感。

4、所有地感线圈大小以实际车道为准、要求车辆沿车道边开时,仍能百分百被检测器感应到。

一般3米宽车道、地感线圈可以设计2400mm×800mm的矩形(车道两边各减去300mm),地感线圈以矩形预埋时,四个直角应切斜角。

5、地感线圈与地感线圈之间距离应在1500mm~2000mm之间,所用线材料为:

RV0.75mm2多芯软线,埋放深度30mm~50mm。

6、在完成了线圈的预埋时,应及时用氧树脂先把线圈固定,防止线圈移动或人为破坏。

7、地感线圈至地磁检测器间导线需每15mm对绞一次,绞度越绞抗干扰能力越强。

8、地感线圈的引线不能同时集中走一根管,应每个地感线圈的引线走不同的管。

并保持两管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m。

9、不同的地感检测器设备施工方法有所不同,应仔细查阅说明书,根据操作说明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10、正常线圈安装一览表:

线圈周长

线圈圈数

3-4M

6

4-6M

5

6-10M

4

10-20M

3

20M-UP

2

4.施工调试准备与技术交底

4.1施工调试准备

1、施工调试前应认真审阅该项目的《项目移书》,特别要注意二次开发项及特殊功能项的内容,在去现场前要了解调试方法和实现原理,对不理解或概念模糊的内容要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2、要仔细审阅最终设计图纸,对现场的环境及点位分布应做前期的了解。

3、进入现场与工程商取得联系后,应及时了解项目部的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与主要技术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及邮箱地址,以便更好的沟通或工作问题协调;

4、需了解现场的情况,包括:

到货情况、设备安装情况、管线情况、服务器及客户端电脑的到位情况。

还应了解工程商对我们系统调试周期安排及完工时间点。

5、对于中型、大型项目,应根据现场实现功能的重点、难点和编制调试方案。

根据工程商提供的进度计划制定调试计划,调试计划应符合工程的进度需求。

4.2技术交底

针对于我们的系统,技术交底一般发生在设计图纸已通过审核,项目工程准备调试阶段。

施工技术交底主要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功能要求、产品技术参数、施工规范、操作流程等,结合现场环境进行,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交底。

5.设备调试

完成了接线工作后,即可进行通电调试。

1、在设备通电前,应对所接的线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对错误的接线应及时整改,对不确定的接线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2、在设备通电前,要检查各设备中的空气开关都处在开路状态。

上电时应按先主线再支线的上的电原则,逐一上电,逐一观察,确保设备的安全。

3、设备全部上电无异常后,即可根据调试流程进行软硬件的调试。

6.工程验收

工程项目的验收分为安装接线验收、资料准备与竣工验收。

6.1安装接线验收

1、设备的安装与固定应符合安装规范、标准;

2、接在设备接口的线应完全接入端子,不露铜丝或毛刺,端子螺丝拧牢固,在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压线柱压好接入接线端子;

3、设备内的联线应整齐、有序、不零乱,并用尼龙扎带捆绑;

4、标签应在离接线端子200mm处的醒目位置;

5、观感质量应符合验收要求。

6.2竣工资料整理与竣工验收

工程调试完工后,应对调试资料的整理。

车管系统竣工资料整理内容主要有:

1、设备检测报告

2、产品出厂合格证和保修书

3、调试资料(附后)

3、设计图纸和点位置图(CAD)

4、硬件产品说明书

5、软件操作手册

6、系统保修卡和服务指南

7、软件光盘

8、资料光盘

在提交竣工资料时,应将提交的竣工资料列入《工程资料签收单》签字确认。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我们应该先对照设计文件、功能要求进行自检,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就立即整改或解决,只有在满足了设计文件、功能要求后,应填写自检报告,自检报告做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前提条件,与竣工验收申请一起提交项目经理部,申请竣工验收。

三、梯控系统

1.法律、法规及施工安全

1.1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对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其中的一类。

对从事特种设备安装、调试或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方能进行作业。

1.2施工安全

在梯控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自身安全,在进入轿顶进行调试或维护时必须有电梯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场,在启动电梯保护措施和取得专业技术人同意后,方能进入轿顶调试与维修。

梯控系统中的主要的危险源有:

高空作业危险、触电危险、意外跌落危险,所以,要特别注意所做的每个动作、跨的每一步都必须要确定是完全安全的才能作业。

2.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2.1设计依据

梯控子系统在设计时应依据工程商或使用单位已审核批准的图纸、招投标文件(或技术文件)、设备配置清单、产品性能参数等,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2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梯控系统的设计时,应尽量采用TCP/IP通讯方式时,以加快软件响应时间,对特殊的现场无法实现网络通讯的,应考虑总线的距离和合理性。

2、在单部电梯实现电梯控制时,需要配置调度控制器来避免由于干拢引起的故障。

有多部电梯实现联动时除配置调度控制器的情况下,还需配置485HUB,避免电梯间的RS485信号传输时由于干拢而彼此影响。

3、厢内读卡器的选型,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商选定的厢内读卡器型号尺寸进行开孔,设计时还应告知电梯厂家在厢内读卡器开孔时增加读卡器固定支架,解决后期厢内读卡器的安装问题。

4、与电梯厂家确定电梯控制器和按键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及市电接入点。

一般情况下,电梯控制器与按键控制器的应放在离厢内读卡器最近的地方,也就是电梯轿厢顶部,但这些应该与工程商一起,和电梯厂家确定,协商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

5、调度控制器应设计放在电梯机房内,每个调度控制器位置应有网络信息点到位。

6、电梯的控制接线,应与电梯厂家确定电梯按键控制信号,电梯按键主控板(电梯自身的部件)的位置,结合公司产品确定布线特点进行布线。

一般电梯按键主控板在电梯按键的背面。

梯控按键控制线到按键控制器(在轿顶)之间的走线,应征询电梯厂家专业技术员的意见,寻求合理走线,避免在电梯升降或开关门时与线磨擦。

如果线材破皮会与电梯金属结构导电,就可能会导致电梯按键主控板损坏的危险(会造成接入电梯按键主控板的控制线大都带24V电压),所以一定要做到合理设计、规范布线。

7、按键板背面有一定空间(以下简称:

按键箱),在这里除了按键主控板与按键的连线,还有电梯的随行电缆,空间不是很大,如果接线方法是在按键箱内破按键连线的,应考虑布线接线完毕后,按键箱门是否能完全关闭,不外凸。

一般一个楼层最少需要三芯线来控制,所以,控制的楼层越多,所布的线就越多,接线和并头就越多(并头很占空间),此种控制线可以设计线径为0.5mm2多芯软线,最好使用电梯专用的多芯软线(每芯线的颜色不同,同时线上含有每芯线的编号)。

8、电梯轿厢内有多个按键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