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09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docx

《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docx

美学

《美学与美育》一体化方案

一、教学目的

《美学与美育》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课内学时2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

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

二、教材与教辅资料

1.文字材料:

《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辅助材料:

《美学与美育》一体化方案;《美学与美育》实践教学计划;《美学与美育》小组学习计划;同时,还可以借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焦作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资源、IP课件和录象辅导。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

2、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3、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1、美学在西方。

2、美学在中国。

3、中外美学研究方法。

4、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美学的含义

1、美学的性质。

2、美学的对象。

3、美学的定义。

4、美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美学的方法

1、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2、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

3、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

4、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美学的性质和对象。

2.难点: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

2、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

3、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美的含义和特征

1、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

2、美的含义。

3、美的特征。

第二节美的形态

1、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

2、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

3、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4、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

5、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2、难点:

自然美与人化自然,各种美的形态之间的互相渗透又互相区分的关系。

第三章美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美感的含义和特征

1、美感与快感。

2、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

3、美感的含义。

4、美感的特征。

第二节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

1、美感中的直觉。

2、美感中的情感。

3、美感中的想象。

4、美感中的理解。

第三节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

1、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

2、审美体验的过程。

3、审美体验与艺术。

4、美感的培养与美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美感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

审美体验的过程。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

2、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3、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

1、西方美育观的演变。

2、中国美育观的演变。

3、美育的含义。

4、美育的特征。

第二节美育的地位和功能

1、当前中国的美育问题。

2、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3、美育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中的功能。

第三节美育的层面和方法

1、美育的层面。

2、美育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美育的含义和功能。

2、难点:

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3、重点加难点:

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功能。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形式美的含义,认识形式美的普遍基础,掌握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

2、理解形式美产生和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实践在形式美产生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形式美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形式美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点:

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

1、形式与形式美。

2、形式美的普遍基础。

3、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

1、形式美的自然因素。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3、形式美的文化选择。

4、形式美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

1、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

2、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3、形式美教育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形式美的要素与形态。

2、难点:

形式美的规律。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艺术分类的多种标准,认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功能及实施美育的途径。

2、领悟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信念指向。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艺术的门类

1、艺术分类的历史。

2、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

3、艺术分类的相对性。

4、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与特性。

第二节造型艺术与美育

1、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三节表演艺术与美育

1、表演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四节语言艺术与美育

1、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途径。

第五节综合艺术与美育

1、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

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3、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4、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

2、难点:

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掌握审美文化形态的变动特点。

2、了解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认识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理解各种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的关系。

3、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以及实施美育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

第一节审美文化及其形态

1、审美文化的含义。

2、审美文化形态。

第二节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与美育

1、古典性文化与美育。

2、现代性文化与美育。

3、外来文化与美育。

第三节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与美育

1、高雅文化与美育。

2、大众文化与美育。

3、民间文化与美育。

(三)重点难点:

1、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2、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1)教学应以辅助学员联系实际开展自学为主,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

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结合本地区学员的学习条件,提供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3)面授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作到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相结合,讲清思路与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相结合;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可采用实地观摩、考察等方法,注意培养学员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了解、欣赏,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

(4)安排好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充分利用实习、实作等机会,组织学员开展技术练兵、观摩切磋,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造作能力。

2.教学要求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

这里面含有三个层次:

第一,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这是理论层面的任务;第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这是与个体自身能力相关的任务要求;第三,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这是更有针对性的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人才的任务要求。

从课程的这三点任务来看,它既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是培养新型综合型现代小学教师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培养和提高我们教师个人自身素质的有用的课程。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的职业和我们的做人,它都具有一种综合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提升、情趣开启、理论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意义。

五、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是《美学与美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定要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如下训练:

1.推荐一部雅俗共赏、平易近人的美学著作,帮助学生理解美学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如推荐朱光潜的《谈美》);

2.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形态的含义与特征(如推荐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帮助学生理解悲剧的含义与特征);

3.从美感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切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美感的社会功能和对于个体人生的意义;

4.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讨美育层面的复杂繁多;

5.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的的欣赏,加深对艺术门类审美特征与美育功能的理解;

6.实地考察或现场评点,引导学员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

7.利用著名科学家、历史人物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例子,说明美育的功能;

六、教学进度安排

《美学与美育》

焦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班教学进度表

(2005年3月—2005年7月)

序号

周次

日期

星期

内容

1

7

4、15

(五)

什么是美学?

2

8

4、22

(五)

美及其形态

3

9

4、29

(五)

美感

4

10

5、6

(五)

什么是美育?

5

11

5、13

(五)

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

6

12

5、20

(五)

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七、考前辅导

1.考试命题依据。

这门课程的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美学概论》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

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是作业练习册的4次练习,要求大家独立完成。

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当堂闭卷考试。

3.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六种:

(1)填空

(2)单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4)判断题(5)简答题(6)论述题。

4.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填空(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1.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2.著名的“自我认同”理论是由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提出的。

规范解答:

1.我思故我在2.埃里克森

(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

1.《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

A.康德B.席勒C.柏拉图D.车尔尼雪夫斯基

2.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规范解答:

1.B2.B

(三)名词解释

1.多样统一

规范解答: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关系的状况,其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和谐。

2.科学美

规范解答:

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指科学活动中的美,是科学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认识能力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两者的统一。

规范解答:

错。

因为完美的青春形象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优雅得体的修养风度和远大高尚的理想情操三个层次的结合,是内涵与外在的有机统一。

2.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规范解答:

错。

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具有的。

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1.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规范解答:

按照感知表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展现,可以把审美想象分为感知想象、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三种基本类型。

2.艺术符号具有哪些共同特性?

规范解答:

艺术符号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交流性。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

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规范解答:

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

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

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

比如体现于色彩,相似或相近的色彩的搭配,同色中浓淡不同的搭配,这就是调和。

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同为蓝色的天蓝、湖蓝、海蓝等的搭配。

又如安格尔、拉斐尔的油画,多运用色调柔和、协调的色彩等。

调和在变化中保持基本的一致,给人以融合、宁静、协调、优美的美感。

调和形成的和谐,一般属于阴柔之美。

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

对比在形式美中被大量运用,如色彩的浓与淡、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强与弱、光线的明与暗、空间的虚与实、节奏的快与慢等,都存在着对比。

这些对立因素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相互形成对照而又形成统一。

因为对比是由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

对比在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突出艺术形象的性质和特点,获得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教材上举了布达拉宫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中国水墨画中黑与白的对比、交响乐曲中的快板与慢板、凡高油画中反差强烈的色彩运用、京剧脸谱等,都是对比的具体运用,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各对立因素各自特点。

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