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059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蒙阴一中2014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3.“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

4.《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

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A.田庄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5.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6.张某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能遇到的情况有()

A.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7.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8.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D.商鞅变法

9.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10.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1.“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

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B.郑和下西洋C.丝绸之路开通D.蒙古人西征

1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显示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3.“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

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

”材料中的“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A.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第二次工业革命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15.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D.电话机、内燃机

16.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17.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

2。

到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

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B.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D.“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1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19.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B.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东方各国近代化

C.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使全球化达到了最高水平

20.马克思说:

“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A.推动了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民族工商业D.第二次工业革命

2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开并日益商品化

23.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自然经济起解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24.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

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6.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

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27.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

2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

30.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

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这说明()

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3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

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33.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4.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5.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6.从1950年开始至今,中国先后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

下述土地制度改革产生结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农村集体所有制初步形成②农村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

③地主土地所有制基本废除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37.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38.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11年达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4.8%。

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9.据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40.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两小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但由此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值得人类反思.

材料一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是以迅速消灭森林为代价的。

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

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分)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24分)

材料一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8分)材料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4分)

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指出:

“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

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

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

”他进而号召: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请回答: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方面的变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机构方面又进行了什么改革?

(6分)

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必须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

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走好每一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6分)

蒙阴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1.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图1反映的是男子驾车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妇女在家中纺织的情景,共同反映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A项符合题意;其它各项材料均为体现;故选A。

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与经济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更准确地说,小农经济形式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小农经济属于一种生产劳动关系,跟家庭结构没有什么牵扯。

ABC三项均说法正确,故选D。

3.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给我们的关键信息“它的故土(景德镇)”,根据所学知识,景德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所以“它盛赞的是中国的”是瓷器。

4.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材料可知,曹雪芹的父亲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

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

所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

故选C。

5.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认再现史实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C项符合材料;其它选项不合史实;故C项。

6.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曲辕犁是唐朝发明新式工具,故选择B项;A棉布出现在南宋后期;

C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D彩瓷出现子啊明清时期。

7.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说明了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大量农人皆崇尚经商,A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D。

8.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C项“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指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

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

9.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中“购机一张,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信息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C项。

10.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

11.A【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A项符合题意。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国家间的和平交往,对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的变化影响不大。

1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从材料中“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海外扩张的目的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所以答案选D。

A的说法不正确,所以不选。

B选项没体现出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以不选。

材料也没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所以不选C。

1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准确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材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

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的意

义,所以“商业大革命”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所以C项正确;B项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D是在19世纪后期开始,与题干时间“明朝(1368——1636)”不符;A项不符合材料;因此选C。

14.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

材料主要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1500年至1763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不在这一历史范围内。

所以答案选C。

15.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时间“1851年5月1日”可知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成就有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电的广泛使用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

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16.B【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工业革命。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就是工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这个变革是指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所以答案选B。

17.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蒸汽机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工厂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所以答案选B。

18.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中“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说明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从动力的角度思考的。

故选择C项。

19.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都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可知D项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D。

20.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而印度属于殖民地地区,题目设问是“工具”即方式,而ABD三项均是结果(影响)不属于方式的范畴,故选C。

21.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是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选D。

2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

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所以答案选D。

23.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中“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说明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从动力的角度思考的。

故选择C项。

24.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洋布大量的销往中国。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所以答案选D。

25.A【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相符合。

所以答案选A。

26.B【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队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关键信息:

“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反映和涉及。

27.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由“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得知兴办此类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