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04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docx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和浙教美术第13册教案

2010学年第一学期美术学科教学计划

年级初一任课教师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7课,分为6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欣赏除专题欣赏外尚有较多的随堂欣赏内容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6个单元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对独立是指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一定的联系是指内容间的相互映衬或递进关系。

在全册中某些内容的关系如下:

绘画:

画的门类一花鸟画一中西绘画

设计:

设计作品欣赏一徒手画一板报设计一场景布置

由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一般应按课的顺序教学为妥,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

例如《迎接新的一年》一课,就可以与学校有关活动时间表结合起来安排教学具体时间。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综合素质相差还是挺大的,学习态度各异初一的实验班和平行班相差较大,对实验班要求可以适当提高。

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运用绘画手段一定的表现能力,着重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美术绘画创作上。

可能还会对一些新鲜的技能感兴趣,因此要适当开设一些自选校本课程,满足此想法。

会有部分学生忘带绘画用品情况发生,故本学期开学后,加强指导。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作品的内涵。

  2、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设计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7、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8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五、相关教学准备

  1、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个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并采取一定的对策。

  2、完成教学进度控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更新教学。

  3、提前制作上课所需的范画和课件,不上无准备的课。

  4、购买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

  

  

  

 

浙美版13册第一单元:

走进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

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

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

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如果发现学生带有艺术设计类的图片,可以提示下一节的内容和课前准备的要求。

  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小组发言,说说雕塑艺术的调查情况。

  1.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

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3.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4.启发学生思考:

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5.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6.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7.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8.布置课后内容:

调查某项艺术设计的情况,作简单的评价。

  浙美版13册第二单元:

徒手画校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教师是‘主持人’,是‘沟通者’,学生是快乐学习者”的课程改革新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

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

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第一课时:

  1、能解读手绘线条图像所传达的信息。

  2、以他们所熟悉(喜欢)的事物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尝试练习。

  3、通过学习活动,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4、将对事物的喜爱情感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联系起来。

  一、准备:

  从手绘线条图像本身的功能、用途这一角度来强调信息的传达和交流,并让学生之间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相互交流各种信息。

  

(1)、安排学生在课前特别关注自己喜爱的事物和熟悉的环境。

  

(2)、确定教师要怎样利用有关资源和布置课堂环境。

  (3)、收集手绘线条图像或其他图例,并对这些图进行整理、准备工作。

  (4)、作为美术教师应当考虑带点与线条图像有关的画作与学生分享。

  二、导入

  提出问题:

1、教师讲述一乘客遇到的困难。

  2、学生动脑想一想:

可以如何告诉空姐。

  3、请学生画一画:

一杯热茶、一只面包。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欣赏、了解画面传达的信息。

  是否有同学去过杭州宋城?

  我国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是怎样的?

  是否觉得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人直接了解到当时的民俗及面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学生分小组欣赏、思考、讨论,寻找答案。

其他小组根据图片信息行动。

  教师小结:

当口语、文字很难表达时,可以利用图像辅助说明。

(教师提供适当的材料。

1、过程图2、安装说明3、示意图)

  导入的安排,着重于学生对画面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答案,体现新课标理论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读图*行动”则体现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

  2、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种手绘线条图像(包括各学科教学挂图)传达的信息,并对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并分析手绘线条图像的实用价值及作用、功能。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

  3、欣赏评述,了解历史,体验美感

  感受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历史和艺术性。

  

(1)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历史。

  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

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2)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的美感。

  4、绘画游戏:

你画我猜,感受乐趣(学生尝试图像表达,从游戏中尝试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并体会其功能及作用。

  游戏规则:

  

(1)、利用手绘线条图像传递信息。

  

(2)、第一位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表达内容画出图像(抽签,并传给第二位同学看,5秒钟后将图像交给监督者。

第二位同学根据图像写出内容,并传给第三位同学看,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解读后马上举手并说出内容。

  (3)、分四组,每组10人,并派出二人监督并收集作品。

  (4)、最先完成两题并内容正确的一组获胜。

  (5)、获胜者得小小名画图片一张。

  游戏内容词汇:

  

(1)、花瓶;

(2)、长城;(3)、向日葵;(4)、金字塔;(5)、语文课本;(6)、热水瓶;(7)、冒热气的茶杯;(8)、发出声音的录音机;(9)、被风吹歪的小树

  根据游戏结果教师给予评论或解释。

(同时展示部分同学作品,学生自评)

  老师应注意掌控游戏的进度,应注意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相映的评论。

最后对游戏结果进行评述,部分优秀作品学生自评,提高其自信心。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要注重学生表达形式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1、从圆形开始,展开你的想象力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越多越好。

  2、大家合作画一张从校门口到美术教室的线路图。

  3、告诉大家你们喜欢的物品,越多越好!

  4、妈妈带你去做衣服,你如何向裁缝师傅表达你的想法呢?

  要求学生课后表达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及观察有那些地方利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可以更清楚的传递和交流信息。

体现了新课标理论中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

  6、相关活动:

  

(1)、课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或留意自己喜爱事物的形态特征。

  

(2)、以后生活中尝试利用手绘线条图像直观记录较有意义的事和物。

  教学反思:

本课是自己在运用美术新教材进行的美术教学实践的实例,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强调了教与学的趣味性,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课堂效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完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本课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它把学生对事物形态特征的概括与信息传达和交流联系在一起。

可以通过游戏和解读图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线条图像的实用功能和作用。

  

(2)、学生可能对于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自信心不足,很难自由发挥,教师应从极自然的手绘线条出发,引导学生,使其增强自信,大胆表现。

  (3)、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讲解上,目标是让学生多做手绘线条图像的练

  习,并利用它传递信息解读信息。

从而快乐的学习,理解手绘图像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及作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课件(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

  

(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

“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

  (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2.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

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

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

  

(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

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

  (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

  (4)请学生讨论回答:

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

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

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

  (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

  ①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

  ②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③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

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徒手画中的线。

  

(1)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画出千变万化的线。

  (3)引导学生体验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

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的。

领悟线的变化:

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

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

  (4)用线表现不同的云:

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5)随堂欣赏。

欣赏画家画树的作品,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

画家凡•高用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有强烈的动感;画家伊莱思•布鲁斯特用线意象化地表现了一片树林。

  5、徒手画中的形。

  

(1)出示树木图片与教材中《树木的外轮廓形》,通过分析、描摹,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引导学生发现:

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

  

(2)举例搭积木,讲解如何利用基本形描绘建筑物。

  (3)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

  (4)教师动笔演示徒手画从基本形渐变到具体形(如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5)人物形体与动态用基本形迅速勾勒,注意让学生再次体会徒手画简单明了的特点。

6、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

  

(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

  (3)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的文具。

  7、评价反馈。

  学生评述:

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具

  (教师)拍摄一段不同角度的校园风貌的录像、对写生地点的预先估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校园风貌录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欣赏自己的校园,旁白:

“学校是哺育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大家学习的场所、活动的空间……”

  在用徒手画的形式来描绘校园时,首先要学习“空间深度”的表现。

  

(2)教师指出:

用徒手画的形式来表现空间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鸟瞰法,另一种是透视法。

  (3)出示分别用鸟瞰法和透视法画成的两张同一地点的建筑图进行对比,由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用处。

鸟瞰法有一种近似于高空俯视的效果,更多的是表明方位,而透视法相对比较直观。

  2.深入学习。

  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1)出示图例:

同样大小的两个球,从透视角度看,就是“近处大远处小”。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透视现象?

  

(2)出示图例《观察透视的模拟图》并在图片上用红笔添加透视线,加以对照,由学生自主发现焦点。

  (3)让学生在其他绘画作品中指出焦点的位置,印证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焦点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理解教材中的图解,由学生自己得出视点、视平线、视线等因素对透视图的影响。

  (4)出示不同视线拍到的两张教学楼照片并进行比较,以印证先前的结论。

  3.欣赏教材中多幅风景徒手画,并指出其绘画工具的多样选择性,钢笔、木炭条、彩色笔均可以。

  4.练习。

  

(1)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2)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

  (3)用透视法创作的同学可以在校园内写生,教师事先安排好写生地点。

  作业要求:

注意取景,主次有别,详略得当。

  5.评价。

  以班级为单位,布置本单元的总结展览。

  浙美版13册第三课:

板报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

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

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

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

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

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

  (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师生讨论:

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

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点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

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