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975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docx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语句含义题: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

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例1.《温暖人心的冬奥:

索契有的不仅是冰冷的赛道》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通过“愣”“抱在一起痛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兰妮听到姐姐的决定后的震惊和感动,姐姐为妹妹有机会实现梦想的激动和欣慰,(表层义)体现出她们姐妹情深,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品质。

(深层义)

 

筛选信息题:

 

【方法小结】

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新闻导语题:

 

① 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 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 手法:

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新闻背景题:

 

例1.文章前两个场景用较多的文字再现了冬奥会赛场外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哥哥脑瘫,陪伴参赛;兰妮无缘冬运会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或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 

②突出人物特征,体现出兄弟之义、姐妹之情的深厚程度。

(深刻理解他们获奖之后激动的心情,突出他们的兄弟之义、姐妹之情)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歌颂了冬奥赛场上人间的温情。

 

④增强表达效果。

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新闻结语题: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

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结构题:

记叙的顺序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

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

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1、顺叙:

 

例2.(《她只能活7小时》)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

【解答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文体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一题的解答首先要想到体裁,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本身就重视时间,以顺叙方式叙述,结构上更清晰,更富有时间事件的连贯性;内容上,文章所写的又是一件时间性很强的救命事件,突出时间的紧迫,给人以亲见感、现场性。

所以,这道题可从新闻体裁特征入手,从结构和内容方面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明了,清楚显现出援救进展,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2)突出时间。

渲染紧张的气氛,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

 

2、倒叙

 

例3.(《惊心动魄35分钟》)阅读文章(15)至(24)自然段,结合全文,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分)

【解答提示】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分析。

倒叙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参考答案】①叙述内容事件:

(15)至(24)自然段主要叙述了梁万俊在面临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突发故障的危急情况下,从容镇定实施紧急迫降的经过。

  ②结构手法+分析:

这部分运用的是倒叙的方式(或倒金字塔的结构),在前文先行交代“惊天一落”、迫降成功的结局之后,再交代紧急迫降(无动力滑翔)的经过,由果而因  ③倒叙作用:

既把事件过程具体展示出来,又突出事件的“惊心动魄”,符合新闻受众对突发事件关注程度的轻重缓急的先后次序。

这样写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增加了通讯的可读性。

 

3、补叙

 

(《惊心动魄35分钟》)第(27)自然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请通读全文,加以探析。

(6分)

【解答提示】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这是一段补充性解说,是对梁万俊事迹的一个补充,使得其英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其所属群体的简介也由个别到一般,使通讯报道的主题具有了广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不能。

(1)表现事件+人物:

这一自然段概括叙述了梁万俊在空军某试飞大队的成长经历,突出了他迎难克险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飞行技术形成的根源与过程;

(2)补叙作用:

这样写为他“惊天一落”的成功作了必要的背景交代,使读者对通讯的主人公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认识;(3)补充交代梁万俊及其试飞群体的英雄足迹以及事件的影响,把个人英雄壮举归结于我军的优良传统,使通讯报道的主题具有了广度和深度的意义。

 

4、日记体

 

例4.《寂寞出学问——秦绍德教授》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

(6分)

【解答提示】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

日记体一般有以下几个好处:

日记按时间顺序展开,这样事情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楚;日记的表达方式很随意,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说明,能更真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幅上,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篇章;组合形式上,一般是开篇要有日期、星期、天气,文中的日期可以间接地渲染环境,天气还可以映衬心情。

【参考答案】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

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

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意思对即可)

 

5、段落作用

 

例5.一轮书《惠特曼访问记》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审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需要调动记忆库,列举末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文本作答。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

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②作者的态度:

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

③表现内容、人物形象上:

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④写作意图(主题):

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使新闻主题具有更广度和深度的意义。

⑤效果上:

充实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针对性、知识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新闻表现手法题:

 

分为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例6.《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

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战告捷的利器。

  题目:

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

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

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语言特色题:

 

例7.(《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

(6分)

【解答提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

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如“压力。

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

(分析“轰鸣。

震得人心中翻腾”“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 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

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

(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 ③形象生动。

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

(分析“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 

例8.(《她只能活7小时》)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

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①语言特点:

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内容主题:

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体现出人们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③效果上:

镜头感非常强,增强新闻的生动形象性和感染力。

 

文体特征题

 

1、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例9.《南澳:

“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题目:

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四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如具体的地点、人名等;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如具体的时间、数字等;四是引用相关人员的话。

 

2、分析新闻的时效性性

 

 例10.《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

“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

”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

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

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

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

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拔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2月5目,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

题目:

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

【参考答案】①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现出“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

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新”的特点。

③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也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背景写作意图:

 

例11.美.罗纳德.卡尔弗特《我的祖国,你的祖国》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已经指明通向永久和平的路径。

欧洲和亚洲都享受不到与这里所阐述的同等的自由、平等、和平之福;当我们接近或进入某个无论什么牌号的专制国家,这些福祉不是减少就是消失了。

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植根于美国的政体中。

我们只要将那些试图销毁这些原则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主义拒于我国海岸之外,我们就能永远保留她们。

如果你珍惜这种自由、这种平等、这种和平——物质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请用你们的一切力量来捍卫我国政府的理想。

注:

①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

俄勒冈州《波特兰俄勒冈人报》的主编罗纳德•卡尔弗特为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社论。

该社论一经发表,马上风靡全国。

1939年,罗纳德•卡尔弗特因此文“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有力地唤起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荣获普利策奖。

题目:

即使在7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国家形象也不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

请结合该社论的写作背景和新闻文体特征,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

①社论的写作背景——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在世界为战争风云笼罩之际,这样写可以唤起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唤起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从容应对的理智。

②新闻及新闻社论特点——从“新闻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新闻社论应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起到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等方面思考。

 

新闻探究题:

 

 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

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开放型探究:

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启示(正向或反向)。

 例12.《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4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

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题目:

请结合作品,联系现实,谈谈政府与民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8分)

【参考答案】民生问题要解决得好,需要政府与民众双方共同努力。

① 政府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a.各级领导者要有公仆意识;b.要善于倾听,感受民众的心声;c.要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弱势群体,尽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生活得快乐。

② 民众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并支持政府民生工作a.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尽公民的责任;b.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言献策,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其它角度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