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190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优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二O二0年五月

 

 

前言

 

第一节评估任务的由来

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原汉川电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

2006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扩区,设立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

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域性统一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及推广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8〕64号)之精神,要求在全省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开展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试点,对园区内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洪水影响等开展统一评价评估,形成整体性、区域性评估评审结果。

省内各级相关审批部门互认统一评价评估报告,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2002]51号)文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鄂土资办发[2013]14号)的有关规定,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特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湖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对本区域性建设项目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节评估工作的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是:

一、法律法规类依据

三、规划类依据

五、其他依据

1、项目委托书;

2、本次评估收集的汉川经济开发区十一个建设项目工程勘察报告;

3、实地野外调查工作的成果。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

1、全面收集评估区卫星图、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勘查等基础资料,并展开资料分析和研究。

2、开展区域性建设用地范围及外围地质环境调查,查明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可能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评估区范围并划分评估等级。

3、分析论证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

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4、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5、在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成果资料,并提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

二、本次评估工作的要求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地面调查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标准,满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求。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4、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和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主管部门要求,组织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区域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认真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报告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次评估工作任务。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

区域性建设项目名称:

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

依据《汉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街、新河、开发大道(荷沙公路)以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汉川高新区规划将构建“一廊两心,三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廊”为汉江生态廊,通过对规划区南部汉江两岸城市建设的控制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一条承载生态、经济、基础服务设施配套等多种功能的汉江生态廊道,体现规划区“滨江产业新区”的目标与特色。

“两心”分别为滨江综合服务中心和高新大道综合服务中心。

滨江综合服务中心:

在新街组团南部与绿洲组团西北部沿江规划

布置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形成空间集聚效应,构建配套服务新街组团、绿洲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

高新大道综合服务中心:

在新河组团内,开发大道南侧、高新大道两侧规划一定规模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用地形成综合服务中心,为新河、新街组团配套服务。

“三轴”分别为汉孝一级路南北联系轴、开发大道发展轴及霍城大道发展轴

 

“五组团”分别为金鼓组团、新街组团、新河组团、绿洲组团及发展备用地组团。

其中本次规划区所属新街组团,与老城区毗邻,紧邻汉江与曹家河,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良好。

规划提出在落实配套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与老城区设施资源配套与共享,促进产业成园,集约布置,并控制滨江区域的建设,注重滨江连续界面、生态公共空间的营造,形成生产、居住、商业金融、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综合产业组团。

评估区拟建印刷包装产业园、电商基地产业图、纺织服装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属制品产业园。

该区域性建设项目符合《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图1-1区域性建设项目规划图

(二)征地位置与范围

依据《汉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开发区规划区范围为:

北至刘家隔镇、东至新河镇、西至川刘路、南至马鞍乡,总用地面积80.4平方公里。

本次评估工作仅对开发区内已批复的建设用地进行评估,面积约27.12km2。

拟评估区域性建设用地位于汉川市东城,距汉川市人民政府直距约1公里,北至荷沙一级公路,西至洪西渠,南至汉江,东至汉北河与武汉市东西湖区接壤。

项目所在汉川市交通条件优越,目前形成了水、路、空综合交通体系。

汉丹铁路自汉川东北的武汉市东西湖区穿过,在新沟设站,并有专用线通汉川电厂。

在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在马口城区以南、白石湖以北地区穿过,并在白石湖以西地区设汉川火车站。

目前汉川境内形成以兰杭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宜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的“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318国道从市域南部穿境而过,开发大道横贯东西,105省道

(蔡城公路)、244省道(马北公路)连通襄南片,分当公路贯穿西北部,汉川汉江公路大桥沟通了汉江南北。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开发大道、蔡城、马北、分当公路为主骨架,以乡村道路为辐射网,北连31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南接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

汉川市境内水网纵横,有汉水、汉北河及汈汊湖水系,共设有七

个港区,其中百万吨级以上港区(仙女山办事处港区)1个,50-100万吨级港区(即脉旺港区和马口港区)2个,汉江沿线共有机械化作业码头7座,泊位26个,货物吞吐量160.605万吨。

汉川距离武汉天河机场68公里,与国内外大城市联系非常方便。

项目区交通位置见图1-2。

图1-2建设用地交通位置图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红线图,本区域性建设项目征地总面积27.12km2(约40680亩),拐点坐标见表1-1。

 

征地范围主要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

点号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注:

坐标采用80坐标系,由开发区管委会提供。

 

图1-3征地范围遥感图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所处区域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不深,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在区域上开展基础地质工作。

1、1972年湖北省第一水文地质队进行了1:

20万应城幅(H-49-1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1:

20万应城幅(H-49-12)水文地质说明书》;

2、1976年湖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测量队进行了1:

20万应城幅

(H-49-12)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成果;

3、1977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在该区域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1:

20万沔阳幅H-49-18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4、198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了《湖北省汉江平

 

原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研究报告》;5、2011年湖北省孝感市国土资源局编制了《孝感市地质灾害防

治规划(2011-2020年)》。

以上地质资料为本次调查工作提供了地质、水文基础依据。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是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前人已有的各类资料基础上,依据《评估规范》和评估工作的需要,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水工环调查,经综合研究整理,进行评估区的合理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预测评估、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我院于2019年5月20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建设场地进行了实地勘查、资料收集。

主要采用现场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走访调查、地灾点核实等方法对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

1、收集资料

主要收集与评估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矿产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基础资料,对评估区及周围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形成初步认识。

2、野外调查

组织技术人员到拟征场地及周边进行现场调查,按1:

10000比例尺精度安排地质路线进行地质调查,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活动断裂、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

地形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调查:

详细调查拟征场地及周边地形特点、地貌单元的分布、沟谷发育特征、边坡稳定性和植被覆盖程度,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强度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调查拟征场地及周边岩土体类型、分布及基岩工程地质特征,气象水文,地表水体,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富水性和地下水动态变化。

地质灾害调查:

根据拟征场地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实地调查并访问,主要调查是否存在地质灾害,若存在地质灾害,则应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危害程度。

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核查。

3、综合分析

在对已有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相关图件,研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确定各类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关系,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编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二、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一览表表1-2

工作内容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备注

单位

数量

一、前期准备工

资料搜集

1

项目用地红线图

 

3

基础资料

5

规划资料

12

工程勘察报告

 

二、地质调查

水、工、环地质调查(1:

10000)

km2

35.13

调查控制点

20

数码照片拍摄

32

地灾点核查

2

访问调查

7

三、成果

报告正文

1

图件

3

 

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

按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视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确定评估范围。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该区域性建设用地范围内无新建重要的线路工程,多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