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882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docx

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步骤

2011年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操作步骤

实验A探究小石块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实验用品:

1、仪器:

试管、橡皮塞、导管(胶皮管)、镊子、铁架台(或试管架)、烧杯

2、药品:

小石块、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1、按照装置图连接好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

4、在大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小石块,然后加入10-15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分要点:

序号

考查评分点

分值

1

检查仪器和药品

1

2

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

2

3

检验装置气密性

2

4

向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小石块

2

5

加入稀盐酸,立即塞上橡皮塞

2

6

将气体通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2

7

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1

实验B探究碳酸钠的部分性质

实验用品:

1、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2、pH试纸、碳酸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1、在小烧杯中放入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撑拌,观察实验现象:

碳酸钠溶于水。

2、取1支试管,倒入少量Na2CO3溶液,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为。

3、在3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溶液、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为,,。

写出碳酸钠与盐酸、澄清的石灰水、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评分要点:

实验过程

操作要求及评分要点

分值

1

检查仪器和药品

有动手检查实验用品的意识和动作

1

2

碳酸钠的溶解过程

正确从试剂瓶中取少量碳酸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瓶塞倒放、用药匙取用),倒入少量蒸馏水,正确用玻璃棒搅拌

2

测定碳酸钠溶液的 pH

将一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醮取少量碳酸钠溶液涂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其pH

2

试验碳酸钠溶液的性质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用滴管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瓶塞倒放,滴管滴加操作正确;滴后清洗胶头滴管,不能倒放或平放在实验台上.

3

整理复位

将废物倒入废液缸,冲洗仪器,把实验器材回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1

实验C探究氢氧化钠的部分性质

实验用品:

1、仪器: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2、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石蕊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pH试纸.

实验过程:

1、在小烧杯中放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撑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氢氧化钠溶于水且溶于水(填放或吸)热。

2、取1支试管,倒入少量NaOH溶液,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为。

3、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为:

4、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为:

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1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溶液,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分要点:

序号

实验过程

评分要点

1

检查仪器和药品

有动手检查实验用品的意识和动作

2

NaOH的溶解过程

正确从试剂瓶中取少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瓶塞倒放、用药匙取用),倒入少量蒸馏水,正确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NaOH溶液的 pH

将一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醮取少量NaOH溶液涂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其pH

NaOH与指示剂作用

取二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酚酞试液、石蕊溶液并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瓶塞倒放,滴管滴加操作正确;滴后清洗胶头滴管,不能倒放或平放在实验台上.

5

NaOH与盐酸的反应

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无色,滴管滴加操作正确,玻璃棒搅拌时注意不要用力过大

6

NaOH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在1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溶液,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振荡瓶塞倒放,滴管滴加操作正确;滴后清洗胶头滴管,不能倒放或平放在实验台上.

7

整理复位

将废物倒入废液缸,冲洗仪器,把实验器材回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实验D探究硫酸铜晶体的分解反应

实验用品: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药匙、火柴、蒸发皿、研体

2、药品: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步骤 

1、安装好实验装置。

2.、取少量蓝色硫酸铜晶体,放到研体中,用研杆将大颗粒状的晶体研磨成细微粉末。

3、用药匙(或小纸槽)将蓝色的粉末转移到大试管底部。

4、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集中在盛有蓝色粉末的部位加热。

5、硫酸铜晶体受热后,逐渐变成了色的无水硫酸铜,同时试管口有流出,滴入蒸发皿中。

序号

考查评分点

分值

1

检查仪器和药品

1

2

取少量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到研体中,用研杆将大颗粒状的晶体研磨成细微粉末

2

3

用药匙(或小纸槽)将蓝色的粉末转移到大试管底部

2

4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铁夹的位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

5

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集中在盛有蓝色粉末的部位加热(注意先预热,后用外焰对准试管盛有蓝色粉末的部位加热

3

6

整理复位:

将废物倒入废液缸,冲洗仪器(注意等试管冷却后),把实验器材回复到实验前状态

2

 

实验时,应小火缓慢加热,火焰过猛,硫酸铜会部分分解成氧化铜与二氧化硫,粉末显白灰色。

实验E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50g)

实验用品:

1、仪器:

天平、量筒、滴管、玻璃棒、烧杯、药匙

2、药品:

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实验过程

1、计算:

需NaCl的质量为,需水的质量为,体积为

2、称量:

(1)称取2.5gNaCl固体,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2)准确量取47.5ml的蒸馏水

3、溶解:

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无声)搅拌;

4、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讲台前的指定容器中;

5、清冼仪器,整理实验台。

序号

考查评分点

分值

1

检查仪器和药品

1

2

调整天平平衡,将两张等质量的纸各放在左右托盘上;

2

3

用镊子拨游码至2.5g,在左盘加氯化钠固体至平衡;(注意添加时不宜一次过多,减少时将多余的倒废液缸)

2

4

称好后,先将两张纸取下放桌上,再用镊子将游码拨回零处。

天平放回原处。

药匙放回原处。

直接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2

5

用50ml量筒量取46ml左右的水(倾倒时,注意瓶塞拿下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取完水后,盖上瓶塞,细口瓶放回原处);

2

6

改用滴管滴至47.5ml,量筒读数时,平放在桌面上,(下蹲)平视;

2

7

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玻璃棒(无声)搅拌;

1

8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讲台前的指定容器中,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1

实验F氢气的制取和收集

实验用品:

1、仪器:

大试管、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片、

2、锌粒、稀硫酸

实验过程:

1、连接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2、加入药品

(1)先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2)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3、塞上橡皮塞,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收集氢气

5、拆除实验装置、将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清洗并整理器材

评分细则:

序号

实验步骤

考查评分点

1

检查仪器、药品

有检查的动作和意识

2

连接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将橡胶塞缓缓转动塞紧试管口;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握住试管检查装置气密性,看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

3

加锌粒

开启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上,用镊子取适量锌粒放入试管口,竖立试管,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盖好试剂瓶并放回原处,标签向实验者。

3

加稀硫酸

开启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加酸量不超过试管的1/3,无滴洒;塞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实验者。

4

固定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

用铁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用集气瓶正确收集氢气(验纯)。

整理器材

拆除实验装置、将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清洗并整理器材。

 

2005年初三化学专项练习

(实验与探究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2005.5.27

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

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只含C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回答:

①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ABCD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⑴〖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⑵〖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固体可能是。

⑶〖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验证猜想①的方案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⑷〖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⑸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

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BC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

_______装置。

(3)结论:

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

(4)如果甲同学要用数据证明(3)的结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

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

(提示: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

(1)。

(2)__________。

(3)。

6.走进实验室,如果细心观察会有很多发现。

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很细心,善于提问,肯钻研的学生,以下是他记录的几个问题:

(1)有些玻璃仪器要经磨砂处理,而且磨砂部位不尽相同,如集气瓶磨砂面在瓶口的平面,而滴瓶磨砂面在颈部内壁,为什么?

(2)盛NaOH溶液的细口瓶上配的是橡皮塞,而装稀盐酸、稀硫酸的瓶子盖的是玻璃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银溶液盛放在棕色瓶中,为什么不用普通透明玻璃瓶盛放?

第1个问题,他认真思考后明白了,请帮助写下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二个问题,他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知道了装NaOH溶液的瓶口如果盖玻璃塞,一段时间后,塞子与细口瓶粘连在一起,不易打开,因为玻璃中含有一种叫二氧化硅的物质,与CO2属同一类物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易打开的原因并猜测生成物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银溶液不稳定,在先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及一种单质,所以必须存放在棕色瓶中,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7.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

小靖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

“谷氨酸钠含量≥80%,NaCl≤20%。

”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1)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②。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③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对人体有害。

试想一想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氨气(化学式为NH3)是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通常状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里,常用由氯化铵和碱石灰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来制取氨气。

氨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高温、雷电)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根据上面文字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采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___________(填O2或H2)的发生装置相同。

请写出该发生装置所用的仪器名称(至少三种)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收集氨气,只能采用___________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工业生产硝酸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1)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

(2)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是。

(3)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氧化碳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若要用水将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应从处导管进入。

10.化学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产物,并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注:

反应前全套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及反应后A瓶内残留的燃烧产物均忽略不计,且各装置均能吸收完全)。

  ABCDE

 

(1)实验步骤有:

①称量②再称量③点燃蜡烛,并通入氧气(控制氧气流量)④停止通氧气,使蜡烛熄灭⑤按图示连接仪器⑥将装置冷却至室温。

则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

 

(2)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稀硫酸、浓硫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等。

则装置C、D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11.利用制得的纯净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全套装置可从下图中提供的仪器,进行组装。

[浓硫酸、氯化钙、碱石灰(CaO+NaOH)都有吸水性,常作干燥剂]

(1)写出全套装置的连接接口顺序:

a→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处加热与制氢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目的是什么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的数据填在下表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氧化铜+玻璃管

85.6

79.2

()是B、是C还是D

140.0

147.2

(4)根据实验数据填空,生成水的质量___________;还原氧化铜的氢气质量________;生成水中氧的质量_______;水中氢与氧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5)如果全套装置右末端没有____________;会使测定的氢、氧质量比___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12.乙醇(C2H5OH)是以高梁、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现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检验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友情提示:

CO+CuO△CO2+Cu)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试用“有”、“没有”和“可能有”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装置

C装置

E装置

是否有二氧化碳

是否有一氧化碳

甲同学

石灰水

变浑浊

石灰水

没变浑浊

石灰水

没变浑浊

乙同学

石灰水

变浑浊

石灰水

变浑浊

石灰水

变浑浊

丙同学

石灰水

没变浑浊

石灰水

没变浑浊

石灰水

变浑浊

(3)若燃烧一定量的乙醇,得到了4.4g二氧化碳和5.6g一氧化碳,在该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是。

13.铝和铜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金属。

金属钛(Ti)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之一。

(1)为探究铝、铜和钛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先用砂布将金属表面擦光亮。

②将大小厚薄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人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金属

与盐酸反应

放出气泡缓慢

放出气泡快

无现象

依上表现象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2)依据三种金属的性质或用途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高层建筑常采用铝合金门窗而不采用铁门窗,原因是

②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产生了少量绿色物质,经查阅资料得知该物质为铜锈,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03]。

用你学过的一种常见物质(填名称)通过化学反应帮小林同学除去铜锈。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它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

(1)[提出问题】探究Ca(HC0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

①你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推断的依据是,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检验气体的实验

检验固体的实验

(4)【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5)写出Ca(Ca(HC0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不变色,无气泡产生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变蓝色,无气泡产生

含C和Fe

(2)无蓝色有H2SO4

C+2CuO

2Cu+CO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