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826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命题人:

高二化学组卷面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O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2和O2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互为同素异形体,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3.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钾B.铁C.碘D.硅

4.下列关于放射性气体氡222 86Rn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222B.中子数为86C.质子数为136D.核电荷数为222

5.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s>C1>PB.热稳定性:

HC1>AsH3>HBr学科...

C.还原性:

As3−>S2−>C1−D.酸性:

H3AsO4>H2SO4>H3PO4

6.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全部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常用于作干燥剂B.氢氟酸可以用来刻蚀玻璃

C.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8.下列两种试剂不能做喷泉实验的是(  )

A.NO2 水B.CO2 4mol•L-1NaOH溶液

C.Cl2 饱和NaCl溶液D.NH3 1mol•L-1盐酸

9.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②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 ③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 ④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A.①③B.②④C.③④D.只有①

10.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HClB.NaFC.CH4D.NH3

11.第三周期R元素的原子,其次外层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R是()

A.LiB.SC.SiD.P

12.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 ②KMnO4酸性溶液 ③氯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13.下列关于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能生成碱的金属都在第ⅠA族D.第ⅦA族元素统称为卤族元素

1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A.FeCl3B.CuCl2C.HClD.FeCl2

15.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H4>NH3>H2O>HFB.SiH4>NH3>H2S>HCl

C.HF>H2O>NH3>PH3D.NH3>PH3>H2S>HBr

16.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NOB.肯定没有Cl2、O2和NO

C.可能有Cl2、O2和NO2D.肯定有SO2和NO

二.非选择题(52分)

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NH3的气体发生装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收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验证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有5.35g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18.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3)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④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O2B.Cl2C.CO2D.HClO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①______,⑥______,⑦_______,⑨______。

(2)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④的原子:

____________,⑧的离子:

___________。

(3)表中的12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

(均填元素符号)

(4)③④⑤⑦⑧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元素③和⑦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5)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0.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M

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元素W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族,M单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R是组成玻璃的元素之一,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3)下列有关相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a.M的气态氢化物比R的气态氢化物稳定,则非金属性M强于R

b.高温下,L的单质能从R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R,则非金属性L强于R

c.W的核电荷数比T多,原子半径比T小,得电子能力强,则非金属性W强于T

(4)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硅、氯气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备RW4,该反应中除RW4外的另一种产物可用于工业炼铁。

制备RW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C

【解析】①几乎所有的岩石和矿物都含有硅酸盐或者二氧化硅,则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①正确;②水泥、玻璃是硅酸盐产品,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②错误;③硅是半导体材料能导电,③正确;④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则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④正确;答案选B。

点晴:

本题考查硅和二氧化硅的存在和用途。

注意石英、水晶、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硅材料;硅电池、硅芯片均是硅单质的用途的体现,陶瓷、砖瓦、玻璃、石棉为硅酸盐材料。

容易错误的是硅芯片和光导纤维,注意不要混淆。

另外水玻璃即为硅酸钠水溶液具有黏性,常用作耐火材料。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正确;B.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错误;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正确;D.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正确。

考点:

考查对NO、NO2的描述正误判断的知识。

3.

【答案】B

4.

【答案】A

【解析】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中子数是222-86=136,又因为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答案选A。

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应有As>P>Cl,A不正确;B.非金属性:

Cl>Br>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错误;C.非金属性Cl>S>P>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As3->S2->Cl-,故C正确;D.非金属性S>P>A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3AsO4,故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①氯气通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后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先变红色,后褪色,①错误;②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生成胆矾,变为蓝色,②正确;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最终为黑色,③错误;④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红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正确;⑤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⑤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7.

【答案】C

【解析】硅胶常用于作食品干燥剂,故A正确;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以用来刻蚀玻璃,故B正确;硅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故C错误;硅酸钠制备木材防火剂,故D正确。

8.

【答案】C

【解析】二氧化氮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故A错误;CO2 易溶于4mol•L-1NaOH溶液,能做喷泉实验,故B错误;Cl2 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不能做喷泉实验,故C正确;NH3 易溶于1mol•L-1盐酸,能做喷泉实验,故D错误。

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①因Cu的质量相同,由于硝酸浓度不同,则反应速率不同,所以反应完所需时间不同,①错误;②等物质的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中存在Cu~2NO2,铜与稀硝酸反应中存在3Cu~2NO,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②错误;③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失去电子数相同,所以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相同,③正确;④物质的量相同的铜全部反应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所以铜离子浓度相同,④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守恒法应用。

铜与浓硝酸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Cu的质量相同,硝酸足量,则Cu完全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及反应方程式来解答。

10.

【答案】B

【解析】HCl只含共价键,故A错误;NaF是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B正确;CH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C错误;NH3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D错误。

11.

【答案】C

【解析】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的次外层含有8个电子,所以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则原子序数为14,即R是硅元素。

答案选C。

12.

【答案】A

1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B错误;Ca也可以形成碱,但是其在第二主族,所以能生成碱的金属都在第ⅠA族是错误的,故C错误;D正确,第ⅦA族元素统称为卤族元素。

考点:

元素周期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比较容易。

1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由铁和氯气反应制的,故错误;B.由铜和氯气反应生成,故错误;C.由氢气和氯气反应制的,故错误;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故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

15.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PH3

CH4

SiH4

PH3

1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该气体是无色的,则一定不能含有氯气(黄绿色)和NO2(红棕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这说明含有NO,因此就一定不能含有O2,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名师点晴】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7.

【答案】

(1).酒精灯向下排空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变蓝色,说明收集满瓶

(2).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3).2.24L

【解析】试题分析:

(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根据氨气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选择收集方法,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NH3。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氨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

(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氨气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验证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变蓝色,说明收集满瓶。

(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NH3,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设生成氨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

v=2.24L

点睛: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检验氨气、氨气验满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8.

【答案】

(1).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有色布条褪色

(2).氢氧化钠(NaOH)(3).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Ca(ClO)2Ca(ClO)2+CO2+H2O==CaCO3↓+2HClOC

【解析】试题分析:

(1).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2)氯气易溶于碱性溶液中。

(3)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次氯酸、碳酸钙。

④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有碳酸钙生成。

解析:

(1).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所以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有色布条褪色;

(2)氯气易溶于碱性溶液中,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3)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③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次氯酸、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④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有碳酸钙生成,加稀盐酸后产生CO2气体。

点睛:

氯气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19.

【答案】

(1).NSiSAr

(2).

(3).KFAr(4).Na离子(5).Al2O3+2OH—=2AlO2—+H2O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分别是

N、F、Na、Mg、Al、Si、S、Cl、Ar、K、Ca、Br;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元素符号:

①N;⑥Si;⑦S;⑨Ar。

(2)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表中的12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学科...

(4)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③④⑤⑦⑧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

元素Na是活泼金属、S是活泼非金属,所以Na2S是离子化合物。

(5)铝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点睛: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20.

【答案】

(1).

ⅦA

(2).SiO2+2NaOH==Na2SiO3+H2O(3).ac(6).2Cl2+SiO2+2C

SiCl4+2CO

【解析】试题分析:

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R是Si元素;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L是C元素;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根据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M是ⅤA族元素、T是ⅥA族元素、W是ⅦA族元素,所以M、T、W分别是N、S、Cl元素。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

(1)S2-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ⅦA族,N2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电子式为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3)NH3比SiH4稳定,则非金属性N强于Si,故a增强。

高温下单质碳能从二氧化硅中置换出硅,表现碳的还原性,不能推出非金属性C强于Si,故b错误;

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

(4)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硅、氯气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生成SiCl4和CO。

制备SiCl4的反应方程式为2Cl2+SiO2+2C

SiCl4+2CO。

点睛:

非金属元素氧化性越强说明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金属元素的还原性越强说明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