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820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docx

02知识版块二密度压力压强浮力

第一天:

一、知识网络图(对本部分内容的梳理)

 

二、典型练习: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2、把某物体投入盛满甲液体的容器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V甲,当把此物体投入盛满乙液体的容器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V乙。

若物体体积远小于容器的容积。

且V甲>V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甲液中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在乙液中受到的浮力

B.物体在甲液中不可能漂浮

C.甲液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的密度

D.物体在甲液中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它在乙液中受到的浮力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1.0×103

水银

13.6×103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8.9×103

酒精

0.8×103

11.3×103

3、李明同学阅读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后,得出了下

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保持不变  

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铜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铅

块的体积

D.通常情况下,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一定相同

4、图4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

 

5、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利用了的原理

6、图6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

由图可知,物质________的密度比较大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将盛有液体的玻璃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里,天平平衡时,测得其质量为122g。

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液体的体积

为cm3。

将盛有剩余液体的玻璃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里,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的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g。

液体的密度

为g/cm3。

第6题图

8、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8甲所示,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

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

小华用电吹

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风速为v1时,

U形管内水面高度差如图8乙所示;

改变风速为v2后,U形管内水面高度

差如图8丙所示。

比较乙、丙两图

U形管内水面高度差,可知风速

图8

v1______v2。

(填“>”、“<”或“=”)

9、一个蓄水池水深2米,水池底受到的压强为Pa。

(g取10N/kg)

10、如图5所示的坦克在遇到不易通过的壕沟时,可将备有的气袋充满气后放入壕沟内,坦克便可以从气袋上驶过,顺利通过壕沟。

若坦克在通过壕沟时全部履带只有一半压在气袋上,另一半履带悬空时,对气袋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坦克在平整的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和p2。

则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下压力、压强的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

F2;p1=p2

C.F1=

F2;p1=

p2D.F1=F2;p1=2p2

中档

11、在实施“国家863”计划中,某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它的某些性能优于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它的密度介于酒精和水之间,取一小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90g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80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则可计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A.0.8g/cm3B.0.85g/cm3C.0.9g/cm3D.0.95g/cm3

12、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

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如甲、乙质星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13、图9所示装置中,物体A重20N,B重10N,C重6N。

滑轮甲重3N,乙重2N。

装置平衡时,A对地的压强跟

B对A的压强之比为pA∶pB=1∶1。

当物体C有100cm3

的体积浸入在水中后,A对地的压强跟B对A的压强之

比pA∶pB=。

(g=10N/kg)

14、图10是实验用的锥形瓶,将锥形瓶放在面积为s的水平桌面上,已知锥形瓶的质量为m1、底面积为s1;当往锥形瓶中倒入密度为ρ、质量为m2的液体后,液面高度为h,则

A.锥形瓶中的液体重为ρgs1h

B.液体对锥形瓶底的压强为ρgh

C.瓶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m1+m2)g

D.瓶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m1+m2)g/s

能力提高

15、如图15所示,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A、B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

若将甲、乙两物块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

(液体均没有溢出),甲在A液体中悬浮,乙在B液体中沉底,此时,A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是B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压强的4倍,已知甲物块所受重力是乙物块所受浮力的2倍,甲物块的体积是乙物块体积的4倍,则没有放入甲、乙两物块前,求A和B两种不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

 

第二天

(一)基础过关

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A.牛顿B.牛顿/米2C.千克/米3D.瓦特

2、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和现象中,表述正确的是()

A.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

B.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C.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实际上是靠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

D.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4、在跑车的尾部安装有“尾翼”(即“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

下表面呈弧形凸起),如图4所示。

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尾翼上

方的气流速度比尾翼下方的气流速度小,于是上方气流对尾翼的压强

下方气流对尾翼的压强,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

(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小红同学和小军同学利用一块海绵和一块砖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图18所示为小军同学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情景绘制的图画。

此实验可以说明:

当海绵受到的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_。

砖竖放在海绵上

砖侧放在海绵上

砖平放在海绵上

6、在图20中,图线A、B分别表示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分析可知,A_______B(填“>”、“<”或“=”);把B物体投入水中,它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7、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

25,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8、如图20所示是“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实心金属块密度”的实验。

把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0甲所示,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20乙所示,该金属块的体积是m3,金属块密度是    kg/m3。

请你依据给出的密度表确定,组成金属块的金属是    。

 

9、如图3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B.P甲

C.P甲=P乙

10、如图6所示,一容积为0.5m3、底面积为0.5m2

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g=10N/kg)

11、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下

171

229

58

5

9

朝下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下

154

246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二)中档

12、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

将它们如图10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在筒内有适量的水,水对筒底的压强为P。

现将质量为50g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用细线拴在筒底,如图8所示。

此时水对筒底的压强为1.5P,线对木块的拉力是水对筒底压力的

,此木块的密度是kg/m3

14、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另有盛有体积相等的水的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

把三个小球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甲球在A烧杯中漂浮,乙球在B烧杯中悬浮,丙球在C烧杯中沉底,烧杯中的水均未溢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烧杯中水对杯底压强的关系是pA<pB<pC

B.三个小球排水体积的关系是V甲>V乙>V丙

C.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关系是F甲>F乙>F丙

D.三个小球密度的关系是ρ甲<ρ乙<ρ丙

15、如图9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A。

向杯内缓慢注水,小球A逐渐上浮。

当小球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1N;当小球A浸没在水中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3N。

求小球A的密度?

(g=10N/kg)

 

(三)提高题

16、如图8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1=1.2g/cm3的某种液体,将一金属块放入底面积为S=100cm2的长方体塑料盒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会溢出容器,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1=20cm。

若把金属块从塑料盒中取出,用细线系在塑料盒的下方,放入该液体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金属块不接触容器底,塑料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2=15cm。

剪断细线,金属块沉到容器底部,塑料盒仍竖直漂浮在液面上,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3=10cm。

求金属块的密度?

(g=10N/kg)

第三天

1、在图1所示的实验情景中,哪一个是测定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

2、图2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3、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9k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m

4、如图15所示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向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会贴在漏斗上不掉下来,这是因为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快,压强的缘故。

地铁进站时车身附近空气的流速会变大,车身附近空气的压强会。

因此地铁站台上要设立黄色安全线,以免乘客发生危险。

5、如图所示,小王同学自制了一只密度计,该同学将密度计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出现的状态如图18甲所示,若将密度计放在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已知酒精的密度为ρ=0.8×103kg/m3,则密度计浸入酒精中的长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有一个金属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0cm2,圆柱体的高

是cm(如图20甲所示)。

若将该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如图24乙所示),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求出该金属圆柱体的的密度是kg/m3。

(g取10N/kg)

7、在建立压强概念时,老师做了如图18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说明;

8、如图7所示,一个空茶壶的质量为0.5kg,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壶底的面积为0.01m2,用茶壶盛水后,水的深度为0.12m,不计茶壶壁的厚度,求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g=10N/kg)

 

9、小玲同学在研究“水产生的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水产生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

__________。

水的深度

h/m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水产生的压强

p/103Pa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10、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软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如图15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从上管口“天女散花”般地飞了出来。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软胶管上管口处的压强p1和下管口处的压强p2的大小关系为p1p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中档

11、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

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

1:

2,那么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

A.0.2倍B.5倍C.0.8倍D.1.25倍

12、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深为20cm的水。

现将一质量为200g的密闭空心铁盒A放入水中时,空心铁盒有一半浮出水面;当铁盒上放一个小磁铁B时,铁盒恰好浸没水中,如图11甲所示;当把它们倒置在水中时,A有1/1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1乙所示。

小磁铁B的密度

为kg/m3。

1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边长a甲=2a乙。

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分别切去厚度为各自边长

的部分,然后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将乙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p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B.p甲

C.F甲

14、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质量为m的均匀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

当用竖直向下恒定的压力F使木球恰好全部没入水中时,水没有溢出,木球没有接触容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木球逐渐进入水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保持不变

B.在木球逐渐进入水的过程中,所受合力逐渐变小

C.木球全部进入水中后与漂浮在水面时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mg

D.撤销压力F后木球在上浮过程中,所受的合力逐渐变大

15、小华同学利用底面积为S的平底小试管一支、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一个(水槽高度大于小试管长度)、天平一架、配套砝码一盒、足量细沙、小勺一把、面巾纸一盒等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实验数据如下表,归纳出:

一定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受力面积S/cm2

3

深度h/cm

2

4

6

8

10

12

质量m/g

6

12

18

24

30

36

压强p/×103Pa

0.2

0.4

0.6

0.8

1.0

1.2

 

(三)综合提高

16、如图16所示,是一个水位高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水位到达高度H时,水恰好顶起塞子A从出水孔流出,水位下降后,塞子A又把出水孔堵住。

塞子A底部是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状,半球恰好塞入出水口中。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

,球表面面积公式是S球=4πr2,圆面积公式是S圆=πr2,水的密度为,半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17、如图17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F的压力。

金属块A对B的压强为p1,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

已知:

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1:

L2=1:

2,F:

GA=3:

5,则p1:

p2为()

图17

A.2:

3B.6:

5C.3:

2D.4:

3ll

 

第四天:

1、图1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2、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A.牛顿B.牛顿/米2C.千克/米3D.瓦特

3、关于图3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乙图中:

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中:

蓄水槽中装水,关闭阀门时,A、B、C三支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同

D.丁图中:

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小

 

4、为了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如图17所示是其中的某一次实验的操作过程。

这是想验证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有关;

5、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

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图16甲所示,利用量筒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如图16乙所示。

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金属块排开的水重为________N,从这个实验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金属块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7、图7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8、图8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

 

9、一只空瓶子的质量为50g,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290g;若换装满水,装________g的水。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10、图3所示为装满液体的容器。

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二)中档

11、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11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g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g。

12、

长方形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G,放入水中后如图8所示处于漂浮状态A

的下表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h,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体A总体积的

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1压物体A,使其浸没在水中后静止,这时物体A

的下表面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压力为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漂浮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ρ水gh

B.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重力G的比值为2∶3

C.物体A浸没后,水对它作用力的合力大于G

D.F1、F2的合力等于G

13、如图7所示,向两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且完全相同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和ρB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二者露出液面的高度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

ρA>ρ甲>ρ乙 

B.若ρA=ρB,则ρ甲>ρ乙 

C.若ρ甲=ρ乙,则ρA>ρB

D.若F甲=F乙,则ρ甲>ρ乙

14、小明利用量筒来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

他首先在量筒内放入了40毫升,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

然后将一木块放入量筒内的酒精中静止后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此时量筒的示数为50毫升;他又将一小石块轻轻的放在木块上,木块仍能漂浮在液面上,此时量筒的示数为80毫升;最后他将这一小石块轻轻的放入量筒中,静止后量筒的示数为60毫升。

则这一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三)提高

15、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中装有适量水。

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5(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3.4N,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金属块总体积的1/4露出水面静止时,如图5(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p2之差为50Pa,g取10N/k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体积V金为2×10-3m3B.金属块的体积V金为3×10-4m3

C.金属块的重力G为4.5N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为3.9N

16、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0×103Pa。

如图6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3Pa,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压强为1.0×103Pa,已知横杆长OB=0.8m,OA=0.6m,,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物体M的质量为50kg

B.物体M的密度为0.5×103kg/m3

C.动滑轮的质量为0.2kg

D.力F的大小为48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