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ocx
《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地位与作用,认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把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
2.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正确认识班级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班级组织的功能。
3.明确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主体,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要素与要求,了解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
一、班主任概述
【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美体等方面得到发展。
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靠谁来抓好班的工作呢?
虽然一个班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但班上还有许多不属于科任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如组织班的活动与培养班集体、进行课外与校外活动、团队活动、安排课余生活等,需要有专人来做。
再说,班上几位科任教师在工作上要能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也需有专人来协调。
所以学校有必要给每个班委派一位班主任,由他负责来抓班的教导与管理工作。
】
(一)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教育管理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也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工作辛劳而光荣,平凡却富有意义。
他们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尊敬,得到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很高的评价。
1979年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给北戴河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赠了一首《金缕曲》: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
(教育、组织、引导)
1.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各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都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而班主任则是在品德课和各科教学之外的大量时间里,巩固和加强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中小学生日常管理除了思想道德指导外,还包括环境管理、学习指导、安全与法规指导和卫生与健康指导、学生评价等。
这些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负责实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
2.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班主任在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负有以下责任:
教育的责任,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培养的责任,即创造和利用条件,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发现的责任,即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殊才能等,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激活的责任[1],即启动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引发学生产生健康的积极的欲望和需要,最终使他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夯实的责任,即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多方面的基础。
】
3.班主任是中小学生人生导师。
【班主任在工作中,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规划人生蓝图,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分析判断的水平、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解答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疑惑。
】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年8月
(三)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对每一个学生负有教育的责任,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
2.组织与指导作用【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组织和指导学生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选拔培养班委会干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风,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逐渐确证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班集体进行自主管理。
】
3.沟通与桥梁作用【学生既学习于学校,也生活在家庭与社会中。
做好一个班的学生工作,还要与家庭、社区及校外教育机关联系,协调一致地工作。
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他按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教育要求,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负责把学生培育好。
】
(四)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3.组织、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5.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与成长
(一)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
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三个条件,即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是班主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政治素质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班主任具有坚定地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班主任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高度的政治警惕性。
】
2.业务素质【班主任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和管理者,其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业务素质和管理业务素质。
具体包括:
合理的知识结构、多方面的能力结构、良好的个性素养和开拓创新的教育管理观念。
】
3.身心素质结构【
(1)身体素质。
俗话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肩负重任,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和事务,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会有充足的精力,也不能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社会对当代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但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班主任心理素质有特别的要求。
这一特别的要求可以概括为:
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青少年学生活泼爱动,何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因而需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就要求班主任也需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一般来说,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班主任,与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打成一片,便于开展工作。
反之,沉默寡言、不爱活动的班主任则容易脱离学生,难于深入了解和教育学生。
】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
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都有自己的前途,即使有某些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只要对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能把他转变好。
班主任只有确信教育的力量,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曲折,顽强而耐心地工作,收获辛劳的硕果。
】
专业道德:
班主任的师德修养【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的学习榜样。
班主任应有崇高的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为人师表。
这样他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教育影响。
】
⏹专业技能:
班主任的基本能力【善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条件。
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善于计划和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在工作中表现出魄力,能令行禁止,坚定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前进。
】
⏹专业素养: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家长对待孩子一样,兼严父与慈母二任于一身。
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有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毫不放过。
如果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深情与期望,那么他将更亲近班主任,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能获得更大成效。
】
⏹专业意识:
班主任的教育意识【敏锐的教育意识,善于抓住有利的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
判断一个班主任是否具有专业水平
⏹第一项是学生评价。
⏹第二项是班主任老师自评。
⏹第三项是科任老师的评估。
⏹第四项是看资料。
⏹第五项是观摩现场活动。
⏹第六项是与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谈话。
(二)班主任的成长与培养
【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角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任职条件(如前所述)才能上岗,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
1.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班主任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是“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
2.班主任的培养
【班主任的培养和训练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在指导思想上,班主任的培养必须坚持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统一提高的原则,既重视教学管理业务素质的培养,又不忽视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内容上,应以班主任任职条件为依据,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班级管理基本理论以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等,提高班主任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职为主,把短期的集中培训和长期的系统培训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
在培养途径上,可以通过全员培训,对合格的颁发资格证书,不合格的继续培训,从而逐步实现班主任资格证制度。
对已经在岗的班主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坐下来,跟上去”的办法,提高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
第二节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概述
(一)班级组织的含义
班级组织是学校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教育教学与管理职能的正式群体。
它是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也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组织。
(二)班级组织的特点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何社会组织都有自身的目标。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班级组成具有若干规定性【就班级组织而言,在人员特质上,构成某一特定班级的成员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是具有限定性的,即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大致相近,知识起点水平大致相同;在规模和人数上,每一班级学生人数大体上是固定的——在接受某一类型教育的过程中(除特殊原因外)一个班的学生人数是相对稳定的;在规范和秩序上,班级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各种规范和秩序是基本稳定的;在时限上,班级组成时间多规定有年限,通常是某一阶段教育任务的开始到完成。
目前,在我国普通中小学,班级的组成年限一般为:
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应该说,当代各国班级组织及其管理体现的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
⏹班级组织中师生交往的直接性与多面性【班级组织中师生的交往具有多面性。
在现实的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识传递与接受的交往,也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与分享,等等。
】
⏹情感是班级主体间的纽带【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教师的情感状况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对班级成员的认知与理解程度。
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班级组织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向往感、荣誉感、友爱感,使学生的良好个性也能在班级组织中得以培养。
】
(三)班级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的活力是学校工作整体水平的表现,它既可以促进,也可以制约学校工作的进展。
所以说,班级的状态也是学校面貌的体现,班级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作用:
促进或制约学校工作的进展,班级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这一宝贵经验。
他说:
“我自己从十七岁起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
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理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了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集体了。
可是,后来我得到一个结论:
……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
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经验证明,进行班主任工作必先注意培养班集体。
因为班集体一旦形成,它便能成为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活动、纪律与舆论来培养其成员的品德。
它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
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会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掌握丰富的道德规范,养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更加社会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志趣与爱好,更加个性化。
在集体中,学生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互促进的。
而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都将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班集体又是培育学生个性的园地,它能使个性之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
班集体还特别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毕竟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尤其是需要学生自主地制订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
这无疑能有效锻炼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随着集体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能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即使离开班主任的直接领导和监督,班集体也能自觉独立地开展活动和很好地管理自己。
要注重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四)班级内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在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级内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类型:
友好型【友好型关系是指同学之间在心理上彼此相容,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的关系,表现为融洽、信任、亲密、友好。
友好关系本身又有性质与程度上的区别:
有健康、积极的友好关系,也有不健康、消极的友好关系;有感情深厚的友好关系,也有感情一般的友好关系;】
对立型【对立型关系是指同学之间在心理上彼此不相容、相互排斥的关系,表现为摩擦、反感、冲突等。
对立型关系也有性质与程度上的不同:
既有原则性对立,也有非原则性的对立;有公开的、剧烈的冲突,也有非公开的、一般性的排斥。
】
疏远型【疏远型关系是同学之间在心理上相互忽视,他们之间的关系若有若无,表现为同学之间情感淡漠、相互之间很少交往,几乎不进行非正式的交往。
】
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
⏹职权结构【班级的职权结构是指班级组织中各种正式权力的分配关系,其作用在于班级工作任务的完成与班级目标的实现。
在班级组织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产生班级委员会,班委会成员再进行明确分工,如设立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等;同时还有班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其成员通过彼此负责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系起来,如班级团支部委员要服从团支部书记的领导。
】
⏹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如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等。
同时,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还具有多重性特点,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管理者,又是合作者,也是学生效仿的榜样。
每个学生在班级组织中除了扮演学习者的主要角色外,还充当其他各种角色,比如有的是班干部、有的是普通学生;有的是在学生在班级正式群体中是被排斥的角色,而在非正式群体中是被拥护的角色。
】
⏹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主要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进行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
同时,由于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要求班级与班级之间以及学校、家庭进行沟通。
】
三、班级组织的功能发挥
(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和训练社会行为。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促进发展的功能
⏹满足需求的功能
⏹诊断与矫正功能
第三节班级建设与管理
一、班级建设与管理概述
(一)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
【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是指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从本班级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理想状态。
】
⏹导向作用【班级建设与管理目标为班级所有成员的行动指明方向。
目标导向作用的实现,有赖于班级管理者努力使班级建设与管理目标成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
】
⏹聚合作用【班级建设与管理目标可以作为班级成员共同目标聚合班级力量。
】
⏹激励作用【班级建设与管理目标如确实能成为班级成员的理想,就会发挥激励的作用。
】
(二)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任务
1.落实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保证顺利实施【班级建设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依据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包括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并进一步把班级管理目标具体化为班级各项工作的计划。
】
2.组织建设班级集体【健全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班级共同目标而努力,并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正确的集体舆论。
】
3.协调任课教师、家长等教育力量共同做好班级工作【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系统中的小群体,并通过学生与每个学生的家庭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
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各部门和任课教师,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班主任必须做好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工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
4.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级的日常管理涉及的具体内容很多,主要是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的开展。
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主要是提出要求、监督运行、匡正不合规范的行为、及时地评价、调解矛盾及其他具体问题的处理。
】
(三)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主体
1.学生【首先,学生是资源的主体,是发展的、动态的、有个性的人。
其次,学生是情感的主体。
再次,学生是动机的主体。
】
2.班主任【首先,班主任是教育者和管理者;其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融洽与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再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地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做好沟通与协调。
】
二、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要素
(一)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的实质,就是根据组织标准和特定班级组织的发展阶段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通过班集体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推动班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达成班级组织促进学生成长的目标。
】
1.班级组织发展的设计
班级组织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要求,即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青少年发展素质的要求;【它具体体现为宏观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观的特定级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是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在对班级周围环境、有关各方的需求、主客观条件。
班级组织的一般发育阶段
⏹第一阶段是松散型班级群体阶段。
(初始阶段)【此时班级主体缺乏必要的了解,还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薄弱。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尝试着用各种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更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尝试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形成了各种基于亲缘及游戏、兴趣倾向等精神因素结合起来的小团体。
】
⏹第二阶段是合作型班级群体阶段。
(中级阶段)【此时大家已经有了必要的了解,小团体也基本稳定,班级成员们试图在进一步的交往中满足各种需求。
】
⏹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
【这个时候班级的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以是否获得班主任和教师的认同作为满足自身自尊和成就感的标准。
如果此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较快形成起骨干作用的班干部队伍并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师生的矛盾将得以转移、缓解,学生的自治能力也将得到及早而有效地培养。
】
⏹第二个时期是师生、生生矛盾交织时期。
【此时班干部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支持和指导下带领全班开展活动,班级主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到活动的内容、决定与班干部的做法上。
由于大家对引发矛盾的来源与原因的归因不同,因此,此时的矛盾既可能是生生之间的,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甚至于可能是教师之间的。
】
⏹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时期。
【此时在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已组成以班干部为核心的群体,由于他们开始开展活动,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而学生之间尤其是“干部群以及支持干部的学生”与“在野的学生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则明显增多。
】
⏹第三阶段是集体阶段。
【】
衡量一个班集体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1)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
(2)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
(3)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
(4)共同活动的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水平;
(5)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性水平;
(6)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这些是班级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和达成目标。
2.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集体意识,使班级体中的全体成员能够自觉按照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归属集体、献身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信念。
(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平等交往、相互团结,形成和发展热爱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勇于批判错误舆论,善于坚持正确意见,敏于接受新生事物,进取开拓的集体主义自决能力。
(5)培养公民意识,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自觉地意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制度建设与执行
【班级制度是社会制度、学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形成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班级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规范,既要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层次的内容,又要反映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自身情况等微观层次的内容。
】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最具体的班级制度就是学生守则或班级公约。
“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和强制性特点
(三)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
班级文化大体可分为:
智能型知识文化【智能型知识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活动、班级学术交流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三种样式;】
素质型心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是指影响班级主体心理素质的那些心理文化及其现象,主要表现为人际间的心理活动、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完整的心理素质测试系统等。
】
情感型审美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主要通过诸如音乐与美术欣赏、书画比赛、摄影展览、文艺演出以及美丽的花草、庄严的雕塑等形式陶冶情操,使师生油然而生愉悦之感,心旷神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意识型观念文化【意识型观念文化是指班级主体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宏观的诸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教育观等,微观的诸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等。
】
建议:
1.把握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基本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以下若干基本关系:
(1)班级文化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2)课堂教学(显性课程)与非课堂教学(隐性课程)的关系;(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主导)的关系;(4)普及与提高的关系;(5)满足需求与引导升华的关系。
】
2.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美化班级文化环境,要做到高雅、文明、整洁、规范;优化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