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691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

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

投壶从射礼转化而来,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

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

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

当然在民间亦有简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

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

“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

“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

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通令、筹令。

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

比如字令,因汉字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

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雅令是文人的“智力竞赛”,虽情趣古雅,但一般人做不来,而“通令”不必劳神,几乎人人可为,比如投骰子,划酒拳,全凭运气。

至于筹令,则是雅俗共赏,因是从筒中抽筹行令,故名。

筹上多镌刻诗词、典故,每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诙谐幽默,每每令人捧腹。

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多处行酒令的描写,妙趣橫生,宴乐无穷。

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自由选择,几经发展。

这一有趣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

1.下列对文中“酒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

B.酒令的产生是出于辅助酒礼的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了

佐酒助兴的最佳手段。

C.酒令起初形式单一,直到明清时代进

入了发展的高峰,品种变得丰富起来。

D.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令洒宴妙趣横生,兴味无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自然喜行流觞曲水这种酒令。

B.投壶是最古老的酒令,从中同古代“六艺”之一的射礼转化而来,在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盛行。

C.“唐人饮洒必为令为佐欢”,“藏钩”“分曹”“射覆”就是当时较盛行的洒令,都是以“猜”的形式来定胜负,猜错罚酒。

D.酒令是为众人会聚畅饮美酒来助兴的,但也可能变成有的人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酒令中融人了丰富的语言和义学知识,因此参与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助于在行令过程中胜出。

B.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旬“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生动地描写了酒宴上的行令场面。

C.清代有人将酒令分为通令、雅令、筹令,人们可以各依需要来自由选择,因而酒令在各个阶层都能盛行。

D.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我们再没见过酒令的出现,酒令文化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永远消亡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

张强

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己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己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己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

“薄暮末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故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漓露的梦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

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

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

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

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

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情。

B.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5.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6.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就:

靠近,接近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

知道

C.恨晨光之熹微恨:

怨恨

D.知来者之可追追:

补救

8.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知:

知道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加:

更加

C.生生所资资:

凭借

D.策扶老以流憩策:

9.下列句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悦亲戚之情话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将有事于西畴⑥亦崎岖而经丘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⑧金就砺则利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③④⑦⑧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吾从而师之眄庭柯以怡颜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乐琴书以消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吾尝终日而思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悟已往之不谏

D.其可怪也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问征夫以前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

C.遂见用于小邑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

“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蒙对曰:

“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

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

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九年,复征柤中。

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

“马茂小子,敢负恩养。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

”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

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

“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寝疾二年,后渐增笃。

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

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

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指提拔、升进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等,“迁”“谪”都指贬官。

B.“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

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

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

D.古人的字依据不同的身份地位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

第一次征讨粗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相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祖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

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

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1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

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①。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②,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炯:

jiǒng,明亮。

②景阳妃:

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

隋军攻破台城,陈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石桥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在清澈闪亮的溪水畔。

诗中的“空旷”“清烟”以暗喻的方式写水面,形象鲜明,诗意丰满。

B.颔联写俯看娇美艳丽的杏花,并没有觉得它本身比水中的倒影更美。

此联表明诗人更爱水中之影,营造出一种空灵玄妙的韵味。

C.尾联写水面的涟漪,将这位绝代佳人的容颜装饰弄得残破不堪,令人惆怅。

“残妆坏难整”将杏花写得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态美。

D.此诗构思新颖,以“空旷,,“清炯,,写出水面如镜,为下文写杏花倒影之妩媚做了衬托和铺垫,并描绘了水面由静到动的过程。

E.此诗虽咏临水之杏花,然不着一花、水字,有意避开正面描摹,而以空灵之笔写出杏花的风姿神韵,给人一种含蓄深邃的美感。

18.颈联是如何描绘杏花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师者,。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孔子曰:

(7),风飘飘而吹衣。

(8),鸟倦飞而知还。

(9)景翳翳以将入,。

(10),临清流而赋诗。

第二卷(表达题共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2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

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违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

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是多年的同窗好友,情谊深厚,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玉成此事。

B.会议结束之后,李教授对他说:

“你惠赠的拙作我己收好,回去后一定拜读。

C.承蒙您的垂爱,对小女悉心指导,才使她在这次大赛中夺冠,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D.他是我的高足,上学期间便品学优,目前己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六、作文(60分)

23.题目:

生命因你而美丽

要求:

①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间接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②要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并恰当地运用叙述技巧;

③能够恰当地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④书写规范认真,不少于800字。

 

青山学校高一月考试题语文试题答题纸2018/10/15

班级姓名考号分数

选择题部分:

题号

1

2

3

4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20

21

22

答案

文学

类文本阅读:

5.

6.

16.句子翻译。

(1)

(2)

(3)

(4)

18.诗歌鉴赏

19.名句名篇默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D(A“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错误,也有很多无需文化水平就可参与的酒令。

“文人雅士”范畴太狭。

B.“最佳手段”错,是重要手段。

C“直到明清时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唐代也有长足发展。

2.C(“分曹”“射履”是同一种酒令。

3.D(文中未提到酒令在今天的发展,难以得出这一结论。

何况“永远消亡”也过于绝对。

4.【答案】C【解析】“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说法错误,是因为秋虫的寿命使然。

5.【参考答案】①增添文章的文学性(语言典雅,富有文采),增强了文章艺术感染力(2分)②丰富文章内容,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突出作者的看法和情感态度),增强文章说服力。

(3分)

6.【参考答案】①不辜负美好时光,释放生命的热情(忘我地歌唱)。

②面对生活中的凄苦,虽无奈但依然抗争。

③歌唱生活的美好、大地的丰收、村庄的温暖,生命不息,歌唱不止。

④生命虽短暂,但应尊重生命,要认真地活。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7.C8.A9.A10.B11.C12.A13.A

14.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同时还考查词语的古今义。

A项,“迁”指贬官错,“迁”指官职变动,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15.C试题解析:

D项,“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

(1)(5分)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

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间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译出大意给2分,“晏如”“厉”“伺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

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更是超过一般人。

(译出大意给2分,“盈”“气候”“尤过绝人”,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

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

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

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

们,十天就平定了。

建安二十四年,(朱然)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重。

孙权问:

“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

”吕蒙回答说:

“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

”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

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

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

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

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

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

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讨柤中。

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

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文言文阅读答案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阅读答案。

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

九年,又征讨柤中。

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

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

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

“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

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

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

”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

“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

”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

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

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

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

(朱然)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

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

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

(朱然)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

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

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

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17.A.D(A首联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