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副题答案.docx
《陕西中考副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考副题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考副题答案
参考答案
及解析
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9.D 【解析】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积极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B正确;推行垃圾分类,利于资源的回收,保护环境,C正确;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D错误。
10.D 【解析】利用气体压强的原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分液漏斗活塞关闭,将导管放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处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正确;向试管内添加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将药匙伸到试管底部,B正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C正确;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D错误。
11.A 【解析】利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中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A正确;用风力灭火机灭火应用了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性质,C错误;汽油洗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D错误。
12.C 【解析】图①表示H原子,图②表示氧原子,它们可以形成H2O和H2O2,A错误;图③是钠原子,其形成的阳离子为2个电子层,图④是硫元素,形成的硫离子有3个电子层,B错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图①和图③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图①②④对应的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2SO4或H2SO3,二者均为酸,其水溶液pH<7,D错误。
13.B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MnO2在反应中作反应物,A错误;反应前Zn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Zn元素化合价为+2价,该元素化合价升高,B正确;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的特点,D错误。
14.C 【解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固体可以含CO
,也可以是HCO3-,因此此实验无法检验固体粉末中是否含CO
,A不能达到目的;B实验中可探究燃烧的条件:
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条件,B不能达到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要求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物是固体,虽然硫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由于集气瓶内预先加入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C能达到目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中,要控制加入的溶质的质量相等,D不能达到目的。
15.B 【解析】根据甲和乙曲线的倾斜度可确定出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A正确;根据等质量的甲和乙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甲<乙,若甲和乙的化合价相同,则可根据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确定出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大,若甲和乙的化合价不同,如甲为镁,乙为铝时,此时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镁大,B错误、C正确;因为甲产生的氢气少,故甲消耗的盐酸少,而题中所给两份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甲中的盐酸一定有剩余,甲一定都反应完,乙可能反应完,可能有剩余,D正确。
16.(3分)
(1)灼烧(1分)
(2)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1分) (3)物理(1分)
【解析】
(1)白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故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二者。
(2)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由于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用墨作的字画能长久保存。
(3)石砚的制作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只是形状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17.(3分)
(1)①(1分)
(2)生成白色沉淀(1分) Ca2+和CO
结合生成CaCO3(1分)
【解析】
(1)2N表示2个氮原子,2CO表示2个CO分子,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4表示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微观实质是Ca2+和CO
结合生成CaCO3。
18.(4分)
(1)乙>甲(或甲<乙)
(2)搅拌(或将固体乙研磨后溶解)(1分) (3)加入固体甲(或蒸发溶解或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4)②(1分)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2)为了加快固体的溶解,可采用搅拌或把固体研磨成粉末溶解的方法。
(3)P点表示t3℃时甲物质处于不饱和状态,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可采用加入固体甲、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4)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所含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相等,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当降温至t2℃时,甲和乙都会析出晶体,形成t2℃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所得的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降温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但溶剂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仍不相等,降温过程中甲析出晶体质量比乙多,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不相等,故只有②错误。
19.
(1)常温下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Fe+CuSO4===FeSO4+Cu (3)合理开采(或防止金属锈蚀或寻找金属替代品或回收废旧金属,合理即可)(1分)
【解析】
(1)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由于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因此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以留下红色印迹。
(3)保护金属资源可从多方面考虑,如合理开采矿物,防止金属锈蚀,寻找金属的替代品或回收废旧金属等。
20.(5分)
(1)酸(1分)
(2)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成无色(1分) (3)过滤(1分)(4)NaCl+AgNO3===AgCl↓+NaNO3(或Na2SO4+BaCl2===BaSO4↓+2NaCl合理答案即可)(2分)
【解析】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D是常见的碱,则D可能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由题给信息可知,B为酸,若B为稀盐酸,则C为氯化铁,E为氢氧化铁,结合H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F中含有Cl-,G为硝酸银,H为AgCl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
AgCl↓+NaNO3;若B为稀硫酸,则C为硫酸铁,E为氢氧化铁,F中含有SO
,H为BaSO4沉淀,G含有Ba2+,其反应可能为Na2SO4+BaCl2===BaSO4↓+2NaCl。
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21.(5分)
(1)CaCO3+2HCl===CaCl2+CO2↑+H2O(2分)
(2)安全装置或平衡气压(合理答案即可)(1分) (3)A(1分) (4)氮肥(1分)
【解析】
(1)根据生产纯碱的原理,结合给出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C中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即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
(2)将制取的气体通入装置B中,为了平衡气压,避免B中压强过大造成液体喷出造成安全隐患,在B中加导气管。
(3)反应②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因此此实验可在A装置中进行;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常用作氮肥。
22.(7分)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性质(1分) 【猜想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分)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1分)
白色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1分)
【反思交流】
(1)2Mg+CO2
2MgO+C(2分)
(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二氧化碳也可以支持某些物质的燃烧(合理答案即可)(1分)
【解析】观察比较铁丝、木炭、石蜡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可知,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物质的性质不同,反应现象也不同,即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性质等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因此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即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即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排除碳酸镁的存在即可,因此可利用碳酸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性质设计: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若观察到白色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则可得出猜想一成立。
【反思交流】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黑色颗粒为碳,白色固体为氧化镁,据此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二氧化碳也可以支持某些物质的燃烧。
23.(5分)
(1)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1分)
(2)解: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4g
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1分)
40 36.5
4g x
=
(1分) x=3.65g(1分)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1分)
答: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HCl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50g-100g=50g,据此计算出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9.A 10.B 11.D 12.D 13.C 14.C 15.A
16.(3分)
(1)合金(1分)
(2)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1分) (3)B(1分)
17.(3分)
(1)6(1分)
(2)离子(1分) (3)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1分)
18.(4分)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分)
(2)①甲(1分) ②全部溶解(1分) ③55.5(1分)
19.(4分)
(1)除去表面的氧化物(1分)
(2)Al+3AgNO3===Al(NO3)3+3Ag(2分) (3)Fe和AgNO3溶液或FeSO4溶液和Ag(合理即可)(1分)
20.(5分)
(1)H+(1分) 置换(1分)
(2)红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变为黄色(1分) FeCl3+3NaOH===
Fe(OH)3↓+3NaCl(合理即可)(2分)
21.(5分)
(1)酒精灯(1分)
(2)稀盐酸(1分) (3)BFGH(1分) 2H2O2
2H2O+O2↑(2分)
22.(7分)【讨论交流】Na2CO3+Ca(OH)2===2NaOH+CaCO3↓(2分) 【实验评价】碳酸钠(或Na2CO3)(1分) 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1分) 【得出结论】甲和乙(1分) 【反思迁移】①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合理即可)(1分) ②控制反应物的用量(1分)
23.(5分)
(1)使反应充分进行
(2)解:
设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NaOH + HCl===NaCl+H2O
4036.5
20g×4%x
x=0.73g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
答:
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2016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9.B 【解析】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和烟尘,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A错误;苏打(碳酸钠俗称)饼干中含有碳酸钠能与胃液中盐酸发生反应,从而缓解胃酸过多症,故B正确;泄露煤气(主要成分CO)与室内的空气混合,遇到打电话产生的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C错误;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溶于水,且铁生锈与水有关,所以用清水洗涤铁器表面锈渍不但不能洗掉,而且还会加快铁的锈蚀,D错误。
10.D 【解析】验满氧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A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氢气,潮湿的氢气应从长导管进入,纯净的氢气从短导管排出,则C正确;蒸发时,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应该用玻璃棒搅拌,所以D错误。
11.A 【解析】
A
√
酸性溶液pH<7,故而推知20℃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1%的水溶液呈酸性
B
×
根据题给化学式可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是由C、H、O、N、Fe、Na六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
“性质稳定”应该是其“晶体性质稳定”。
D
×
补铁是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
12.C 【解析】首先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推知X的化学式是H2O,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后,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B正确;NaClO中Na的常见化合价为+1,O常见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解答,设Cl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解得,x=+1,所以C错误;“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且产生有毒气体,故不能混用,D正确。
13.D 【解析】
A
×
金属铝活动性比铁强,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外界空气与内部铝接触,所以铝比较抗腐蚀;而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结构是疏松的不能阻止内部铁与外界空气、水接触,不能防止铁制品继续腐蚀。
B
×
多数合金与组成纯金属相比其熔点低
C
×
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但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它们组成和结构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它们属于无机物
D
√
CO、CH4都具有可燃性,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14.C 【解析】
A
×
方案一:
锌和铝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均排在氢的前面,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无法区分;
方案二:
锌和铝均是银白色金属,观察颜色不能区分
B
√
方案一:
稀盐酸、稀硫酸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能区分
方案二:
稀硫酸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稀盐酸不反应,能区分
C
×
方案一: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能区分;
方案二:
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钠不能与熟石灰反应,能区分。
D
×
方案一:
分别通入CO2均会出现白色,浑浊,不能区分
方案二:
分别加入K2CO3均出现白色沉淀,不能区分
15.B 【解析】A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从0开始逐渐增多,直到锌完全反应达到最大值,正确;B中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反应开始前,溶液的质量不是0,随着FeCl3加入,结合3NaOH+FeCl3===Fe(OH)3↓+3NaCl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多,直至FeCl3溶液停止滴加为止,则B错误;C中Al2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O,生成水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多,直到Al2O3完全反应生成的水达到最大值,正确;D中由CaCl2+Na2CO3===CaCO3↓+2NaCl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多直到CaCl2完全反应达到最大值,正确。
16.(3分)
(1)A(1分)
(2)氮(1分)(3)不断运动(1分)
【解析】
(1)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2)氮肥能促进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蛋白质含量。
(3)闻到淡淡的粽香,说明构成粽香的分子是不断运动到我们嗅觉器官中。
17.(3分)
(1)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分)
(2)高于(1分) 氧气、水(或O2、H2O)(1分)
【解析】
(1)分析题给实验装置可知,80℃热水温度达到了白磷着火点(40℃),却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240℃),因此会发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进而推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分析图二装置可知,试管内铁钉同时与氧气(空气)、水接触,根据铁生锈原理可知,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导致试管内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U型管液面b下降,a上升。
18.(4分)
(1)不饱和(1分)
(2)A(1分)(3)20(1分)(4)降温结晶(1分)
【解析】
(1)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30g该固体,完全溶解,没有达到饱和。
(2)分析题给实验图示,20℃时两次共加入60g固体,还剩余20g没有溶解,当温度升高到40℃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3)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最多溶解该固体40g),该温度下先后共加入60g该固体,只溶解40g,还剩余20g没有溶解。
(4)因该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较大,故提纯该固体可用降温结晶法。
19.(5分)
(1)生成蓝色沉淀(或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1分)
(2)置换反应(1分)
(3)H2SO4+CuO===CuSO4+H2O(或H2SO4+Cu(OH)2===CuSO4+2H2O)(2分)
(4)C(1分)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根据“2NaOH+CuSO4===Cu(OH)2↓+Na2SO4”可知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分析此反应可知,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它属于置换反应。
(3)由硫酸转化为硫酸铜反应有多个,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uO+H2SO4===CuSO4+H2O(或根据硫酸能与碱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
(4)选项C中Fe、C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均排在Zn的后面,它们都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0.(4分)
(1)过滤(1分)
(2)Ca(OH)2+MgCl2===Mg(OH)2↓+CaCl2(2分)(3)盐酸(或稀盐酸——(1分)
【解析】分析题设要求和流程图可知,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Ca(OH)2,它能与海水中的MgCl2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分离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镁沉淀操作是过滤。
再由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镁和试剂x反应生成氯化镁,结合碱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知试剂x是稀盐酸。
21.(5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2)H2CO3(或碳酸)(1分)(3)不可燃,不助燃(1分)(4)比空气大(1分)
【解析】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A装置生成的CO2进入装置C,二氧化碳能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由“装置D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页不支持燃烧,再由“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还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4)凡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2.(7分)【查阅资料】盐(1分)【实验设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1分)
【进行实验】CO2+Ca(OH)2===CaCO3↓+H2O(2分)【实验结论】含有(1分)【讨论交流】NaOH(或氢氧化钠)(1分)【拓展应用】加热(1分)
【解析】解答[查阅资料]问题需要明确酸碱盐的概念,分析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金属Na+和HCO
构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实验设计]方案1设计中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法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
[进行实验]分析题给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方案2现象石灰水出现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方案2中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加热纯碱样品生成CO2,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一般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而验证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拓展应用]根据题给查阅资料提供信息,欲除去Na3CO3中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分解碳酸氢钠,达到除去杂质目的。
23.(5分)
(1)催化(1分)
(2)解:
设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H2O2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1分)
6832
x150g+100g+2g-250.4g(1分)
=
x=3.4g(1分)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4%(1分)
答: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
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9.B 【解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
10.C 【解析】
11.A 【解析】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用作保护气,④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
的俗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⑤错误;故选A。
12.D
选项
正误
错误原因
A
×
H2中的数字“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B
×
Fe2+是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为亚铁离子,Fe3+是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为铁离子,属于不同的离子
C
×
为阴离子,
为氖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粒子
D
√
化合价标于元素和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13.B 【解析】
A
√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再装药品,这样避免制取的气体不纯或收集不到气体,也避免浪费药品
B
×
稀释浓硫酸时要先在烧杯中倒入量取好的水,再将浓硫酸缓缓地倒入水中,并且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散热,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四处飞溅
C
√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且不再有气体生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把水槽中的水压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破裂
D
√
给试管内药品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如果刚开始就集中对试管某一部分加热,试管受热不均会破裂
14.C 【解析】反应①C→CO,可以通过碳与氧气(不足量)完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可以通过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完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②CO→CO2,可以通过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完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可以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完成,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③C→CO2,可以通过碳与氧气(足量)反应完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也可以通过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完成,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⑧CO2→CO可以通过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完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错误;反应⑤H2CO3→CO2,由于碳酸不稳定,随时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室没有碳酸这种药品,也不会用碳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⑦CaCO3→CO2,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碳酸钙分解,反应条件是高温,且高温时的二氧化碳也不宜收集,实验室也不用碳酸钙分解制取二氧化碳;另一种途径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反应④CO2→H2CO3,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C正确;在含碳物质的知识网络图中碳是单质,D错误。
15.D 【解析】在A选项涉及的两个实验中由于金属的质量相等,氯化铜溶液的质量相等,尽管两个烧杯中析出的金属不同,但析出的金属都在烧杯中,所以天平仍然平衡,A选项不符合题意;在B选项涉及的两个实验中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而碳酸钾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沉淀虽然不在溶液中,但在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