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675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docx

建筑施工技术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可将土石分为松软土、普通土等八类。

P258A.粒径大小B.承载能力

C.坚硬状态D.孔隙率

2.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之比的百分率。

P259

A.土中水的质量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B.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C.土中水的体积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D.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的固体颗粒体积

3.某土石方工程取天然土样1千克,经充分干燥后称得重0.8千克,其天然含水量()。

P259

A.0.2千克B.0.25千克C.20%D.25%P259

4.检验土体密实程度的标准是()。

A.土的含水量B.土的天然密度C.土的干密度D.土的孔隙比

5.某场地平整工程,有4000m3的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回填。

土质为密实的砂土(Ks=1.35,Ks′=1.15),其填土的挖方量为()m3。

P260

A.2986B.3478C.4000D.4600

6.某土方工程挖方量为10000m3,已知该土的Ks=1.25,Ks′=1.05,实际需运走的土方量为()m3。

A.8000B.9620C.12500D.10500P260

7.已知某基坑的开挖深度为4m,采用放坡开挖,坡度系数0.5,则其单侧边坡宽度为()。

P261

A.2mB.3.5mC.4mD.8m

8.当设计对场地标高没有规定时,对中小型场地可采用()的原则确定。

P261A.土方运输最小B.场地内挖填平衡

C.竖向规划设计D.土方的总运输距离最短

9.场地平整后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的坡度。

P261

A.0.1%B.0.2%C.0.3%D.0.4%

10.场地平整中,好的土方调配方案应使(),又能方便施工。

P261

A.场地内挖土量最小B.场地内填土量最小

11.当采用人工开挖时,若基坑开挖后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应在基底预留()的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P262

A.0~100㎜B.150~300㎜

C.300~450㎜D.450~600㎜

12.基坑采用单斗反铲挖土机进行开挖,为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结构被破坏,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出()高度的土方,待基础施工前用人工铲平修整。

P262

A.0~100㎜B.100~200㎜

C.200~300㎜D.400~500㎜

13.基坑或管沟开挖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露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其开挖深度不超过()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

P262A.1.00mB.1.25mC.1.50mD.2.00m

14.基坑开挖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露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硬塑,可塑的粉土和粉质粘土其开挖深度不超过()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

P262A.1.00mB.1.25mC.1.50mD.2.00m

15.基坑开挖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露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硬塑,可塑的粘土其开挖深度不超过()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

P262

A.1.00mB.1.25mC.1.50mD.2.00m

16.基坑开挖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露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坚硬的粘土其开挖深度不超过()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

P262

A.1.00mB.1.25mC.1.50mD.2.00m

17.某管道敷设工程,拟在湿度较小的粘土中开挖一深度为2.8m的沟槽,较为经济的支撑方法是()。

P262

A.断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B.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C.垂直式挡土板支撑D.钢筋混凝土板桩式支撑

18.某工程敷设市政管线,设计要求沟槽深度为4.5m,土质为松散、湿度大的土可采用()的支撑方法。

P2632

A.断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B.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

C.地下连续墙支撑D.钢筋混凝土板桩式支撑

19.某工程敷设市政管线,设计要求沟槽深度为6m,土质为湿度大的粘土可采用()的支撑方法。

P262

20.深基坑开挖时,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后,方可开挖。

P263

A.0~0.5mB.0.5~1.0mC.1.0~1.5mD.1.5~2.0m

21.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开挖时,应遵循由上而下,(),严禁超挖的原则。

P263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22.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开挖时,支撑与挖土密切配合严禁超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得超过支撑位置以下()。

P263

A.50cmB.80cmC.100cmD.150cm

23.基坑施工采用集水井降水法时,排水沟沟底的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

P263A.0.1%B.0.2%C.0.3%D.0.4%

24.当基坑降水深度超过8m时,比较经济的降水方法是()。

P264

A.明沟排水法B.轻型井点法

C.管井井点法D.喷射井点法

25.在渗透系数大、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宜采用()降水。

P264

A.明沟排水法B.轻型井点法

C.管井井点法D.喷射井点法

26.推土机常用于()。

P265

A.开挖大型干燥基坑B.场地清理与平整

C.开挖窄而深的基坑D.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

27.正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

P265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B.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28.反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

P266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B.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29.抓铲挖土机适用于()。

P266

A.场地平整B.填筑堤坝

C.水中挖土D.土方运输

30.当单斗挖土机与自卸汽车配套时,为充分发挥两者的生产率,自卸汽车的载重量宜为挖土机

31.填方工程中,若采用的填料具有不同透水性时,宜将透水性较大的填料()。

P268A.填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之上B.填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中间

C.填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之下D.与透水性小的填料掺杂后施工

32.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作为土的压实标准。

P270

A.可松性B.天然密度C.干密度D.含水量

33.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压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P270

A.70%B.80%C.90%D.100%

34.推土机、铲运机的高效运距分别为()。

P265

A.40~60m,200~300mB.40~50m,100~200m

C.80~100m,200~350mD.60~80m,200~300m

35.人工打夯分层铺土厚度不大于()。

P270

A.100㎜B.200㎜C.250㎜D.300㎜

36.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取一点,但不少于()点。

P261A、150~400,10B、200~450,10

C、100~400,10D、100~400,20

37.某一工地采用井点降水,地下水的渗透系数为50~150m/d,基坑深度15m,应选择()井点降水。

P264

A、多级轻型B、喷射C、管井D、深井

38.推土机可推()类土,经济运距100m以内,效率最高为()m。

P265

A、一~三,40~60B、一~三,50~80

C、Ⅱ以上,40~60D、Ⅱ以上,50~80

39.填土的压实系数为()P270

A、压实厚度/铺土厚度B、土控制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C、最大干密度/压实密度D、控制干密度/天然密度

40.挡土扳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并在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楞木,再用工具式横撑上下顶紧的支撑方式叫()。

P263

A、断续式水平支撑B、连续式水平支撑

C、垂直支撑D.锚拉支撑

41.铲运机可在I~Ⅲ类土中直接挖土、运土,经济运距为800~1500m,当运距为

42.下列不能做填土的是()。

P267

A、碎石类土B、砂土、爆破石渣C、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D、硫酸盐含量大于8%的土

43.换填地基中,()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P272

A.砂垫层B.砂石垫层C.灰土垫层D.卵石垫层

44.在换填地基中,砂及砂石垫层适用于()P272

A.透水性强的软弱粘性土地基B.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

C.1~4m后软弱土层,湿险性黄土D、杂填土

45.砖基础等高式大放脚是每两皮上一收,每次各收进()。

P274

A.砖长B.砖长C.砖长D.砖长

46.砖基础大放脚部分的组砌形式一般采用()。

P274

A.三一法B.梅花丁C.一顺一丁D.三顺一丁

47.浇筑箱形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的混凝土时,宜连续浇筑完毕。

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带宽不宜小于()。

P275

A.500㎜B.800㎜C.1500㎜D.2000㎜

48.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时,一般不留施工缝,必须留设时,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并设置()。

P274

A.后浇带B.伸缩缝C.止水带D.沉降缝

49.石基础顶面宽度应比墙厚每边宽()。

P274

A.60㎜B.100㎜C.120㎜D.180㎜

50.现浇箱形基础地下室混凝土,设置混凝土后浇带的目的是()。

P275

A.防止温度收缩裂缝B.防止沉降裂缝

C.人为设置施工缝D.等待隐蔽验收

51.箱形基础的后浇带应在顶板浇筑后()周进行填灌密实。

P275

A、3~5B、2~4C、2~5D、3~4

52.当上部建筑物荷载较大,而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

P275

A.条形基础B.毛石基础C.独立基础D.桩基础

53.断面300×300㎜的钢筋混凝土方桩运抵现场后,应对其外观进行检查,桩身表面的横向收缩

54.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浇筑混凝土时应()。

P275

A.从中间向桩顶、桩尖两端同时浇筑B.从桩尖向桩顶一次连续浇筑

C.从桩顶向桩尖一次连续浇筑D.水平分层浇筑

55.对于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运输强度的要求分别为()。

P275A.C20、7d、70%B.C30、14d、70%

C.C30、14d、100%D.C30、7d、100%

5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才能起吊。

P275A.70%B.80%C.90%D.100%

57.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谁值时才能打桩。

P275A.70%B.80%C.90%D.100%

58.预制混凝土桩采用叠浇法时重叠层数不超过()层,堆放不超过()层。

P275A、4、5B、4、6C、4、4D、5、5

59.当预制桩的规格不同时,打桩的顺序应为()。

P276

A.先浅后深、先大后小、先短后长

B.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C.先深后浅、先小后大、先短后长

D.先浅后深、先小后大、先短后长

60.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前,为控制桩的入土深度,通常在受施工影响小且便于观察的地方设置临时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

P276

A.1个B.2个C.3个D.4个

61.打桩时,宜采用()的打桩施工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P276

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B.轻锤高击,高提重打

C.轻锤低击,低提轻打D.重锤高击,高提重打

62.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应()。

P276

A.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63.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端承桩,应()。

P276

A.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64.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钻孔前,应在桩位处开挖埋设护筒,护筒的中心要求与桩位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P278

A.20mmB.40mmC.50mmD.80mm

65.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粉质黏土中钻孔时,护壁应采用()。

P278

A.化学泥浆B.原土造浆C.水泥浆D.制备泥浆

66.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的下一工序是()。

P279

A.清孔B.提升并拆钻杆

C.吊放钢筋笼D.设置定位钢筋环

67.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当桩的中心距在5倍桩管外径以内或小于2m采用跳打时,中间空出的桩应至少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以后,方可施工。

P279

A.50%B.70%C.90%D.100%

68.锤击沉管灌注桩常采用复打法扩大灌注桩,其目的是()。

P279

A.提高混凝土强度B.提高承载能力

C.增强耐久性D.挤密土层

69.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中宜为()m/min.P280

A、0.8B、1.2~1.5C、1.5~2.0D、0.8~2.0

70.砖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对烧结普通砖的含水率宜为()。

P280

A.0~5%B.5~10%C.10~15%D.15~20%

71.砌筑用混合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P281

A.3~5minB.3minC.2minD.1.5min

72.砌筑砂桨应随拌随用,常温下,拌制好的混合砂浆使用完毕的时间应不超过()。

P281A.4小时B.3小时C.2小时D.1小时

73.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常温下,拌制好的水泥砂浆使用完毕的时间应不超过()。

P281A.4小时B.3小时C.2小时D.1小时

74.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若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C时,拌制好的混合砂浆使用完毕的时间应不超过()。

P281

A.4小时B.3小时C.2小时D.1小时

75.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若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C时,拌制好的水泥砂浆使用完毕的时间应不超过()。

P281

A.水泥砂浆B.混合砂浆C.石灰砂浆D.粘土砂浆

77.砌筑砂浆的抽样应符合:

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m³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抽检一次。

P281

A.100B.150C.250D.500

78.同一验收批中,砌筑砂浆任意一组砂浆试块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P281A.65%B.75%C.85%D.95%

79.为防止外脚手架整片外倾和抵抗风力,在整片脚手架和建筑物之间还需均匀设置()。

P282

A.连墙杆B.剪刀撑C.扣件D.竖向立杆

80.“三一”砌砖法是指()。

P284

A.三皮一吊B.三种铺灰法一种挤砖法

C.三种步法一种手法D.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81砖墙砌筑时,其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P285

A.70%B.80%C.90%D.100%

82.为方便施工面水平运输,需在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

P284

A.0.5mB.1.0mC.1.5mD.2.0m

83.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砌筑时,若留斜槎,其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P285A....

84.砖砌体留直槎时需加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设一层。

P285

A.300mmB.500mmC.70mmD.1000mm

85.砖墙留直槎时需加拉结筋,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拉结筋每边埋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P285

A.50mmB.500mmC.700mmD.1000mm

86.砖墙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应为()左右。

P284

A.8mmB.10mmC.12mmD.15mm

87.托线板的作用主要是()。

A.吊靠墙面的平整度B.吊靠墙面的垂直度C.测量阳角方正D.测量阴角方正

88.采用“三一法”砌砖的主要优点是()。

P284A.基础深度不同,应由低往上砌筑

B.先砌转角和交接处,再拉线砌中间

C.抗震设防地区,基础墙的水平防潮层应铺油毡

D.先立皮数杆再砌筑

90.保证井架、龙门架稳定性的设施是()。

P282

A.卷扬机B.滑车组C.钢丝绳D.缆风绳

91.空心砖墙的转角处应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不小于()。

A.120㎜B.240㎜C.370㎜D.490㎜

92.砖墙“盘角”高度每次不得超过()。

P284

A.3皮砖B.5皮砖C.10皮砖D.1.2m

93.铺浆法砌筑砖墙每次铺浆长度不得超过()。

P284

A.450㎜B.550㎜C.650㎜D.750㎜

94.为保证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做到()。

P284

A.砖浇水湿润B.挂准线砌筑C.砂浆和易性好D.三皮一吊五皮一靠

95.楼层标高的控制依据是在墙面上弹出离该层建筑标高()的水平线。

P284A.0.5mB.0.8mC.1.2mD.1.8m

96.构造柱应沿墙高每()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

P284

A.300㎜B.500㎜C.5皮砖D.1000㎜

97.掺盐砂浆法中掺盐的目的是()。

P287

A.提高砂浆和易性B.提高砂浆强度C.降低水的冰点D.节约水泥

98.冻结法施工时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应低于()。

P287

A.0℃B.5℃C.10℃D.20℃

99.砌块墙的竖直灰缝厚度应为()。

P285

A.5㎜B.10㎜C.15~20㎜D.20~30㎜

100.毛石墙的灰缝厚度宜为()。

P286

A.5㎜B.10㎜C.15~20㎜D.20~30㎜

101.冬季施工拌制砂浆关于砂中冻结块、水加热、砂加热的规定是()。

P286A.10㎜,80℃,40℃B.20㎜,40℃,80℃C.10㎜,100℃,0℃D.20㎜,80℃,40℃

102.既能运送材料、又能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是()。

A.大模板B.组合钢模板C.滑升模板D.爬升模板

104.支设梁的模板时,当梁的跨度()时,底模应起拱。

P290

A.>4mB.≥4mC.>8mD.≥8m

105.某钢筋混凝土悬挑梁的悬挑长度为1.8m,在拆除底模时,需待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P291

A.50%B.75%C.90%D.100%

106.跨度为6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板,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方可拆除底模。

P291

A.15N/mmB.21N/mmC.22.5N/mmD.30N/mm

107.悬挑长度为2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板阳台板,当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方可拆除底模。

P291

A.15N/mm2B.21N/mm2C.22.5N/mm2D.30N/mm2

108.跨度为8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方可拆除底模。

P291

A.15N/mm2B.21N/mm2C.22.5N/mm2D.30N/mm2

109.跨度为10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方可拆除底模。

P291

A.15N/mm2B.21N/mm2C.22.5N/mm2D.30N/mm2

110.模板拆除顺序应按设计方案进行,当无规定时,应按照()顺序拆除混凝土模板。

P291A.先支后拆,后支先拆B.先支先拆,后支后拆

C.先拆承重模板,后拆非承重模板D.先拆复杂部分,后拆简单部分

111.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

P291A.5倍B.8倍C.10倍D.20倍

112.配制在同一截面的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满足()。

P292

A.小于50%B.对墙类构件不宜大于50%、

C.25%~50%D.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113.闪光对焊主要用于()。

A.钢筋网的连接B.钢筋搭接焊C.竖向钢筋连接D.水平钢筋连接

114.HPB235级钢筋采用单面帮条焊的最小帮条长度为()。

P292(图7-2-7中有错)2222

A.4dB.5dC.8dD.10d

11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竖向受力钢筋连接常用()。

A.闪光对焊B.电渣压力焊C.电弧焊D.电阻点焊

117.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箍筋末端需做()弯钩。

P294

A.45ºB.90ºC.135ºD.180º

118.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箍筋末端弯钩的平直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

P294A.3倍B.5倍C.7倍D.10倍

119.已知某钢筋混凝土梁中的○1号钢筋外包尺寸为5980㎜,钢筋两端弯钩增长值共计156㎜,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的量度差为36㎜,,则○1号钢筋下料长度为()。

P294

A.6172mmB.6100mmC.6256mmD.6292mm

120.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按代换前后()相等的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P295A.面积B.强度C.刚度D.变形

121.某梁纵向受力钢筋为5根直径为20mm的HRB335级钢筋(抗拉强度为300N/mm2),现拟用直径为25mm的HPB235级钢筋(抗拉强度为210N/mm2)代换,所需钢筋根数为()。

P295A.3根B.4根C.5根D.6根

122.双向板板底受力钢筋的放置应该是()。

A.短向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B.短向钢筋是受力钢筋,长向钢筋是分布钢筋C.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D.短向钢筋在上在下无所谓

123.现场搅拌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按砂石实际()进行修正,调整以后的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

A.含泥量B.称量误差C.含水量D.粒径

124.混凝土搅拌采用一次投料法,投料顺序应是()。

P296

A.要料斗中先装砂,再加水泥和石子B.在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C.在料斗中先装水泥,再加石子和砂D.在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砂和水泥

125.在拌制混凝土时,先调整砂子表面的湿度,再加入砂子、水泥和部分水进行搅拌,最后加入石子和其余的水搅拌均匀的方法是()P296

A、一次投料法B、二次投料法C、水泥裹砂法D、混合投料法

126.搅拌时间是指()。

P297

A、从原材料开始投入搅拌筒时起到开始卸出时止所经历的时间

B、从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筒时起到开始卸出时止所经历的时间

127.混凝土泵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运输的浇筑工具,它能一次连续完成混凝土的(C)。

P297A、水平运输B、垂直运输C、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D、地面运输

128.()适用于振捣楼板、地面、板形构件和薄壳等薄壁构件。

P299

A、内部振动器B、表面振动器C、外部表面振动器D、附着式振动器

129.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分层离析,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P298A.2.0mB.2.5mC.3.0mD.4.0m

130.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时,应采用串筒、斜槽下落。

P298A.小于2mB.等于3mC.大于3mD.大于4m

131.在梁、板、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蜂窝的原因之一是()。

A.混凝土强度不足B.养护时间不足

C.配筋不足D.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132.现浇混凝土结构如因技术或组织上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施工缝应留设在结构受()较小处,且便于施工。

P298

A.拉力B.压力C.剪力D.弯矩

133.现浇混凝土结构如因结构或组织上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对单向板应将施工缝留设在()。

P298

A.平行于板长边处B.平行于板长边任何位置

C.平行于板短边处D.平行于板短边任何位置

134.混凝土施工缝不宜留设的位置为()。

P298

A.肋梁楼盖,沿次梁方向中间三分之一范围

B.肋梁楼盖的板底面下20~30mm处

C.大截面梁留在板底面20~30mm处

D.无梁楼盖的柱帽下

135.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范围内。

P298A.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