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661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docx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宁波大学物理系02物理教育技术

张国盼

第一章、绪论

在长期与同学网络聊天的时候,因为本人是属于教师行业,即将走向教师岗位,因此以前的同学都十分支持。

在相关的讨论中,许多的同学谈到自己目前的个人成就和教师的关系上,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前教师的个人素质的影响有关,因此引起了群内很多的讨论。

本文认为,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有影响是很确定的,但是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考验。

因此选取了初中的大部分同学在群众做了一些访问和探讨,遂选取了现在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教师“教”的特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把指导、协调为主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

21世纪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本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次论述的主要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个人素质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个人修养,生活风格和习惯等几方面。

根据目前的教育模式,我们要让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因此当前我国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教师的角色的再造已经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在大规模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题和教学主体,已经成为了现实课程改革的理想的关键人物。

同时,教师也将在改革的大潮中获得新生。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只是在知识技能的提高上,而是真正对学生的人格魅力的养成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始着手这一块的研究,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相关单位和报纸已经有部分的研究,例如举例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等等,已经有了相当的论述。

而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有了它,学生的心灵就拥有了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处事态度上的影响,专业素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以及个人修养在行为习惯和品德行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包括对学生的成长的促进作用和消极作用等。

在教育实习的过程和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深刻的感到了学生的成长受教师的影响之重。

因此,本次论文着重讨论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包括教师的个人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等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二章、调查访谈及分析(关于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的调查访谈)

本文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一般要五、六年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个人的影响。

在确定论文的课题后,为了寻找教师对学生影响的第一手的资料,也为了获得的资料有效,符合教育学的思想,证明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本文选定了初中班级的同学和班主任教师包振华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本文对以前自己的同学和现有的同学60名的情况在网上通过QQ群的交流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访谈。

在讨论问题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了网络上的一些调查问卷的资料,通过对问题的筛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了解班主任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节、学生受班主任自身素质影响情况

项目内容

A

B

C

你的兴趣爱好、自身素质的发展与班主任的关系

很大14人

大23

不大23人

学生受班主任影响方面

思品7人

特长9人

学习习惯24人

 

从调查得知学生受老师影响思想品德方面占11.6%,特长能力方面占15%,学习习惯方面占40%,其它方面占33.4%,认为自身素质受班主任素质影响很大的占23.3%,大的占38.3%,不大的占38.3%,没有关系的占5.8%。

班主任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达61.6%。

由此可见由于受老师品德、特长能力、学习习惯影响的不同,学生发展的情况也不同。

而且经过调查,自认为目前个人考上大学受以前班主任教师影响的占了83%,可见班主任影响之大。

第二节、班主任教师自身工作态度及修养对学生的影响

项目内容

A

B

C

班主任是否该尊重学生意见

尊重48人

不尊重1人

有时会尊重11人

班主任对学生是否公正

公正46人

不公正5人

比较公正9人

班主任让学生管理班级是否对你目前及以后工作有影响

有较大影响26人

没什么大影响30人

没什么影响4人

班主任是否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56人

不尊重0人

较尊重4人

班主任是否以身作则

基本以身作则40人

大部分时候12人

不怎么以身作则8人

班主任做错了事学生指出后

乐意接受41人

不是十分乐意15人

强调理由4人

 

调查得知,认为老师需要尊重学生意见的占80.0%,认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公正的占76.6%,认为班主任经常让学生管理班级对自己以后工作生活有影响的的占93.3%,认为班主任尊重家长的占93.3%,比较尊重的占6.7%,认为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的占66.7%,有时能以身作则的占20%,认为班主任做错了事学生指出后,班主任乐意接受的占68.3%,强调理由的占6.7%,说明班主任良好的、虚心的态度。

由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修养,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工作方法,为人师表的率先作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作风,勇于接受同学意见的品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榜样教育的无穷力量。

第三节、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影响学生的发展

项目内容

A

B

C

班主任是否关心学生其它方面

关心50人

比较关心7人

不关心3人

比赛未获奖班主任会

生气0人

安慰10

鼓励50人

做了好事,老师未表扬,你会

生气0人

不作声29人

事后说31人

受表扬,你会

高兴2人

继续努力58人

无所谓0人

调查中“教师除了对你的学习关心,还曾经关心你的其它方面吗?

”认为班主任有过关心其它方面的占83.3%,比较关心的占11.6%,当填写比赛末获奖一栏时认为班主任会安慰的占16.6%,而认为班主任“希望下次努力”的占83.4%。

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同学认为关心他人,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而是随时积聚力量,准备再次拼搏的精神很多来自以前班主任的鼓励和影响。

仅以一例说明,本文作者前班主任老师在学校组织的晨跑项目中,不仅身先士卒,而且鼓励学生参加。

在竞赛中关心鼓励学生参与,因此班级竞赛曾多次获奖,与原先默默无闻的班级真可用“飞”来形容学生的跨越,所以受了表扬“愿意争取更大的进步,继续努力”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96.7%,而只顾高兴的仅占3.3%。

针对实际我们还在调查访谈中询问了学生对老师寄予的希望,其中希望老师待人态度和蔼可要求严格的占69.2%,希望班主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占96%,希望老师对待犯错的你“采取严厉批评的同时讲明道理”的占92.3%,“不在全班批评”的占5.8%。

通过此表,说明学生明白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深知班主任老师是严师慈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以理服人,主动接受教育。

也看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学生都愿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迎接新的挑战。

当然调查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

1、班主任是否能以身作则方面还有9.4%的同学未填答案。

这一方面说明了班主任的工作情况,一方面也可能是学生不肯表示自己的态度。

2.在班主任面前,不能说出真实想法的同学占25%,从中看到少数学生对班主任持有不信任程度。

怎样让所有的孩子都信任你,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只有学生信任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只有争取所有孩子的信任,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3.被班主任误解后不作声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5.7%,课后说的占94%,当堂说的为0。

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呢?

不敢直面老师,甚至宁愿受委屈呢?

长期发展,能面对正面挑战吗?

这一性格的形成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会产生何种影响?

这值得每位班主任探究。

4.希望老师不在全班批评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5.8%,这说明学生的自尊心应该受到妥善的保护。

批评也要因人因事制宜,采取恰当的方法,否则事半功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承认受到班主任教师等教师的影响,对自己目前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上认为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和以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和关心程度有关,更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性格养成和教师是有直接关系的,充分显示了教师个人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第三章、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在四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大力倡导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近几年来,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许多教学事件(有不少极端的恶性事件)凸显出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应有的关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心理素质有问题,怎么能培养好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来应对以后变化莫测的社会,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我们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特点中看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稳定程度,自我价值的体系的建立水平,人际关系以及学习的适应性都是决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参照了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我们定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为学习的适应性,自我认知和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的良好发展几个方面。

教师的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保证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良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会比较适应教师的教学,学习劲头良好,而从而获得的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

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的行为有关。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使用过激的语言和过度的批评,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都会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有些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把扮演道德榜样作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为价值观是包含在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决不可能避免受到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才能信赖别人,与人为善;才能重视每一个学生;才能一贯认真备课、准时上课,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

这些表现最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的人际和谐程度。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加。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

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

他们思想狭隘,斤斤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

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

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

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

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静处理。

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刘大宇在《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略谈》一书中指出,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由下列几个层面构成:

①任教学科知识。

②任教学科相关知识。

③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教育科学知识。

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教师,其显著特征是:

专业知识扎实精深、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艺精湛、深为学生爱戴,教学意识现代、时代气息强烈,教学手段高效、组合优化、反馈迅速,教学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形式因人而易、因事而易、机动灵活、注重实效,教学机制有效。

能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从而形成合作、自主、愉快、自由之教学氛围。

教师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工作手段的职业,丰厚的教师专业知识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而专业知识是教师作用于对象的资本,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必备的业务素质。

而专业知识是教师影响力的源泉。

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越高,教课就越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就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教师在专业素质影响学生上是多放面的,是能够改变学生原有的行为模式的。

教师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思想作风,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对学生发生着影响。

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获得规律性的知识,而且在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思想道德,科学修养的熏陶,从而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的形成来源就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教师的丰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前提。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三节、教师的个人修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新时期教师的修养》一文指出,教师的修养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学术、技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质水平。

作为新士气的教师,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新课程理念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比社会其它阶层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专业技能修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

”实践证明:

教师的个人修养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成长和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广泛且深刻的,研究证明,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影响是最大的:

精神是振作还是萎靡,兴趣广泛还是狭窄,性格温和还是暴躁,意志坚强与否,生活是否有序。

平时注重尊重他人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也是习惯优先尊重别人的想法。

因此教师富有魅力的人格修养呢能产生言传身教的效果,甚至是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

如果教师的人格修养上有缺陷,是非判断上是非观念模糊,将会言重损害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甚至可能埋下不幸的种子。

第四节、教师的生活风格和习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的生活风格受教师在社会上的一些经历和经验的影响,和很容易在教师的平时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

例如某次教学活动经验交流的会议,会场上清楚的站着有2种不同类型的学生。

其中一部分是A老师的研究生,清一色的西装革履,另外和他们形成对比很鲜明的是B老师的学生,则是穿的很俭朴的,不修边幅的感觉。

为什么会2个老师的学生有如此大的区别和不同呢?

答案来自2组学生的教授。

A教授是人们所谓的海归派,一直以来都在国外生活,养成了穿西服,注重良好的西欧生活习惯的习惯。

回归后,一直都是这样的生活。

在耳濡目染下,培养的研究生也都养成注重良好生活习惯了。

而相比较之下,B教授是延安革命老区来的,平时的生活就是不修边幅,潜心研究学术的教授,长期带领下的研究生也在教授的影响下都是清一色的不修边幅的学生。

在一个人到了成年阶段,已经是研究生的他们尚且如此容易在教师的影响下有如此大的变化,可知教师的生活风格在学生成长中的影响之重。

因此,本文认为,作为青年教师,平时在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修养上以外,平时也应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眼睛里,稍有不慎,就容易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留下深刻的影响。

第四章、关于提高教师个人人格修养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自觉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一是学习有关道德规范的文件和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二是向那些在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学习,听报告,看介绍,不仅能够通过认识,也能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

这就需要在平时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风格,才能在教学中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

三是学习学校内部、自己身边的那些教师的好行为。

身边的优秀教师的行为是我们最直接的榜样,我们学习的优秀模范。

我们要时刻关注身边优秀教师的好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实际行动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认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第二节、身体力行,不断积累

    古人云:

积善成德。

说的是优秀品德的形成要经历由微见着,积小善为大德的过程。

只有长期坚持、刻苦磨砺,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

一是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努力按照规范要求去做;

二是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锻炼自己的品格。

第三节、听取众意,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一个人的作为显示的是一个人的真实灵魂和自我主宰精神。

我们需要的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难以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

这既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又是师德修养的一种极高境界。

教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拥有独立自主地选择工作方式的权力。

我们教师怎样对待每一天的教学劳动,怎样处理与每个学生的关系及与每位学生家长的关系,以怎样的态度备课,是否公正地给学生评分等等,这许多工作往往都是没有外界监督或难以监督的。

因此可以说,教师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学生的进步。

第四节、内省

每日三省的修养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内省的修养方法为我们今天所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和自我思想斗争。

比如,要求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自己是否杜绝了随手丢粉笔头,人去灯常明的行为?

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不乱扔果皮、纸屑?

希望学生集会时保持肃静,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我们自己可曾做到了大会下自己不和同事谈话?

每日三省,可以去弊存利,完善自我。

为了自己专业上进步,也要每日三省。

从学生一遍遍模仿自己并不优美的字体中,领悟到要使自己的字横平竖直;从别人处理学生问题时因粗暴引出的不良后果中,领悟到耐心细致地去做思想工作;从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回顾中,领悟到让节节课都成功的方法。

这些收获,无不归功于“三省”。

本文认为,每日三省,有两种途径:

    一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为自己订了十三条道德标准,他坚持每星期预备一个小本子,列出这十三条,划出七行空格,每天晚上自省一次,日间犯了什么过失,就在相应的空格里记上一个黑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点富兰克是我们的榜样。

使用这种方法须有自知之明,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二是对照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反省自我,提升自己。

人们说,“我们最熟悉的是自己,最不熟悉的也是自己。

”不熟悉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一些坏毛病习以为常,觉察不到了。

而对别人,我们一般是能够明辨他们的优点缺点的。

对别人的优点,我们多能够去学习;而对别人的缺点却往往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处之。

其实,这远远没有发挥出认识他人的“价值”。

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应该对照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别人的优点,我们学习,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探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关键的一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学生的成长中将会留下深刻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教师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个人的修养,生活的背景和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学生,教师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在职教师的观察、访谈、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工作负担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人际交往问题、职业压力等原因,造成半数以上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职业心态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

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情绪稳定、积极、热爱本职工作、勇于创新,就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业成绩。

教师尊重“学习后进生”的人格,并针对他们落后的原因给予恰当的帮助,他们也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反之,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并通过各种途径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

提高对工作的满足感、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干群关系、教师自我调节等。

教师承载着塑造学生的重任,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以后的科学素养。

对于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教师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教师的人格健康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他们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悟出怎样对待生活和学习,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关心别人。

相反,教师的不良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

许多的Nobel科学家都承认自己最大的收获在幼儿园里教师教给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在自己的人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

教师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巨大的影响。

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教师的潜移默化也会造成学生今后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因此本文认为也要注意教师平时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袁运开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2003年8月第一版2003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鞠献利着,《教师素质论》[M],1999年7月第一版2001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3]作者:

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大宇《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略谈》[网页],

[4]西海商报《人格素养是教师素质的灵魂》[网页],

[5]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朱珠《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建设——师德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网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