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639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11册语文单元备课

单元

第二单元

单元

解读

本组教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措施

1.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2.教学中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

课时划分

《詹天佑》、《怀念母亲》4课时

《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5.詹天佑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教学难点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

(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

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

3.请个别学生回答:

(1)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

“要挟”什么意思?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2)当地的情况怎样?

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5.詹天佑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教学难点

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

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

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7.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

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三、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6.怀念母亲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1.谈感受。

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6.怀念母亲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

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三、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7.彩色的翅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教学难点

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谈话揭题。

同学们,从图片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海岛战士不辞辛苦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的英姿,看到了海岛战士认真学习文化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岛战士身上的故事。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

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提问:

故事发生在哪里?

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

(故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及岛上。

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是岛上战士开尝瓜会。

三、重点研读语句,感悟战士爱岛建岛的爱国精神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

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2. 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1)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四、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

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点明了课题。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8.中华少年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

“(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

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如:

翱翔:

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

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

萦回。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

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

可怕的梦。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

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五、板书:

  8*中华少年自豪骄傲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课时安排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是我们学过的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如自己是一种植物或一种自然现象,)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三、分组讨论,班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尽量不用书面发言稿。

2.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发言。

3.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自我评价

1.学生交流。

2.评议。

对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把自己在假期看到的景色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等进行了交流,仿佛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吧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认真地写下来,我想这种独特的感受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第11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回顾拓展二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⑴ 学生自由吟诵。

⑵ 尝试理解。

第__册___(科目)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⑴ 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⑵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