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597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某重点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人民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墨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2.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4.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

“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5.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15周年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

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7.下图是一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报纸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①④

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11.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

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

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

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乙、丙B.丙、丁C.甲、乙、丁D.甲、丙、丁

12.“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13.《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

这表明(  )

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

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

14.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

A.总统人选B.参议员席位分配

C.大法官人选D.众议员席位分配

15.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7.列宁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18.下列有关两幅德国不同时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1的成立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图1结束于二战后,该时期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体为联邦制

C.图2的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成为战后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D.图2由于民主德国最后并入联邦德国使德国再次完成统一

19.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20.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春”(利比亚等中东乱局)、“夏”(英国伦敦社会骚乱)、“秋”(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行动)、“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乱象丛生,危机重重B.“一超多强”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第Ⅱ卷(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四“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

……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

……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

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2.(12分)选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3分)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分)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限制条件?

(2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辩证分析英国的要求。

清政府基于哪些理由拒绝英国的要求,并分析其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说明中国收归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国与英国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

(6分)

24.(14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他们全是贵族。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阶级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自20世纪70年代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急速发展的贸易”和“政治自由化”分别指什么?

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3分)

(2)请以史实说明,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政治、经济原因。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1分)

 

命题、校对、审核:

高三历史备课组

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参考答案(2013.10)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B

D

D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D

D

B

B

B

A

D

二、材料题:

21.

(1)大变动:

秦汉: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写完整得1分);

唐朝: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三省六部制,1分)

原因:

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每点1分,共2分)

(2)史实: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已拆卸”: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1分)。

“不能衔接的新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1分)。

现象:

军阀割据(1分)。

(3)趋势:

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1分)

23.

(1)要求:

一部分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如在北京设立商馆;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舟山附近岛屿。

(2分)

理由: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物产丰饶,经济需求可以自给自足。

(2分)

影响:

清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闭关自守,中国因此失去一次了解世界、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机遇。

(2分)

(2)理由: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2分)

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分)

问题:

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谈判。

(2分)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