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15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docx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的《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翻译讨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6年是文化巨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全球140多个国家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全民重读莎士比亚的热潮。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其深刻的悲剧意义和复杂的人物感情代表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因此《哈姆雷特》被翻译成各种不同语言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迄今为止,单中译本已将近四十余种,其中以朱生豪所译版本接受程度高且影响较大。

在研究方面,经笔者知网查询显示,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哈姆雷特》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定量分析多是与语料库结合进行的分析研究且数量较少,如胡开宝,朱一凡在《外语研究》发表的名为《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等。

本文选取《哈姆雷特》剧本中的第三幕第一场经典独白“tobeornottobe”,结合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其原文和朱生豪译文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求更好地理解《哈姆雷特》中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译者翻译所使用的评价策略以及其所追求的翻译原则。

  一、评价理论及其运用

  评价理论是马丁和怀特(Martin,White)等人在韩礼德语言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韩礼德学派马丁(Martin)和洛斯(Rose)的《对话语进行分析》(2003)一书中,他们认为评价理论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这些评价方式包括语篇中的各种态度、各类情感强度,价值方式与读者的联系等。

“评价理论讨论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

评价理论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介入系统(engagement)、级差系统(graduation)和态度系统(attitude)。

马丁认为,态度系统(Attitude)是评价理论系统(theAppraisalSystem)中最复杂的部分,它由情感系统(Affect),判断系统(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系统构成。

态度系统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对描述对象的不同情感反应。

它是介于并衔接另两个系统的中心系统,是评价理论系统的核心,也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最为详细和成熟的系统。

情感是内心的表达,指情绪上的反应和性情。

文本中情感基调主要通过相关情感评价资源来进行判定的而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词汇表达肯定意义,如happy,excited。

消极词汇则表达否定意义,如sad,depressed。

情感词汇一般分为三组,即un/happiness,in/security,dissatisfaction/satisfac-__tion,它们依次涉及到‘心的状态’(如喜悦、幸福、悲伤和爱)、生活——社会状态(如焦虑、平和、恐惧、信心、信任等)以及对目标的追求(如不快、好奇、尊敬等)。

  裁决系统属伦理范畴,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对人的性格和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评价标准往往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以及正常不正常等。

目前,White(1998),Iedema(1994)等主要利用裁决系统研究新闻语言。

“裁决系统分为社会评判(social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sanction)。

社会评判主要是指行为规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坚忍不拔(tenacity)等相关内容。

社会约束主要是指是否真实可靠(veracity)、行为是否正当(propriety)等相关方面。

”鉴赏系统属于美学范畴,我们通常用鉴赏子系统来对事物状态进行相应的美学评价,或者用于评价或描述自然物品以及具体社会现象,比如,对产品、过程、或政策等进行评价。

  近年来,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与态度理论结合的研究最为普遍。

如张先刚(2007)将语篇翻译与态度理论结合,探讨了评价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启示;钱宏(2007)以广告翻译为研究个案,用评价理论解释了”不忠实”的研究现象;刘晓琳(2010)运用评价理论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刘世铸(2012)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翻译过程中评价意义的识别和传达从而构建评价意义的翻译的过程模型。

陈梅,文军(2013)将态度理论与白居易的诗歌英译进行了研究;徐珺(2011)将评价理论运用到了英汉商务语篇当中以及胡美馨,黄银菊(2014)将其与新闻资源的结合。

在国外,2012年,Munday研究了评价理论与翻译的联系,并用评价理论实证分析译者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做出最终翻译决策,其研究对象涉及政治演讲、科技翻译、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翻译)等,但基本没有涉及剧本翻译。

经知网“评价理论”和“哈姆雷特”关键词搜索显示,用评价理论分析哈姆雷特的研究较少。

而且现有的对比分析也多是将中文原著与英文译作进行对比分析,而很少将英文原著与中文译作进行对比分析,很少对剧本翻译进行分析。

本文借助于王振华对态度子系统的分类及概念界定对《哈姆雷特》原文和朱生豪版译文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

  二、哈姆雷特经典独白态度系统的量化统计

  “tobeornottobe”这一段独白全文共有258个单词。

其中,态度资源即能传达语言使用者态度的词汇或短语共计51处,约占总词量的%。

这些态度词汇大多为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名词,例如:

devoutly、long、wrong、suffer、calamity、scorns和insolence。

根据评价理论子系统的相关概念界定,独白51处态度词汇,19处属于评价系统的情感子系统,约占态度资源的%;裁决子系统有21处,占总资源的%;剩下的11个属于鉴赏子系统,所占比例为%。

  三、哈姆雷特经典独白朱生豪译作态度系统评价策略对比分析

  上文对原文和译文的态度资源使用数量以及所占比例进行了量化分析,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原文与译文的态度系统下各个子系统变化以及原因。

态度系统评价理论通过分析语言资源,重点研究语言本身的感情色彩,可以让语言使用者看清语言对象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反映相关人物的立场或观点。

在剧本翻译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态度系统评价理论,可以深入理解译者将语言资源和态度评价的结合过程,从而建造译者和读者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

运用态度系统将朱生豪译文与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朱生豪在翻译中所使用的评价策略有如下特点:

  第一,朱生豪译作的态度资源与原著总数大体相同。

原文的态度资源总共为51个,而朱生豪版译文增加到52个。

这一数据反映出中文译者为了保持英文原著的情感色彩,基本使用了和原文数量相当的态度资源,这也是中文译者为了适应当代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而通常采取的一种手段。

  第二,从情感方面看,与原文相比,译作的情感资源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有所减少。

原文的情感资源数量为19个,而朱生豪译作减少到15个。

在“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

Whether‘tisnoblerinthemindtosuffer,Theslingsandarrowsofoutrageousfortune,Ortotakearmsagainstaseaoftroubles,Andbyopposingendthem.Todie:

tosleep”中,question意为问题、困惑,suffer有遭难、忍受之意,slings指投石器,troubles是指苦难,arrows则指的是箭,这五个用词均反映出了主人公当时的困惑、无助与纠结,是主人公对当时处境的情感反应,是原文的情感资源。

而朱生豪与之相对应的翻译则是: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

”译者没有将question一词要表达的纠结、困惑表达出来,但增加了裁决资源“值得考虑的”;将slingsandarrows译成“暴虐的毒箭”,译者在其译文减少了原文的情感色彩。

这一段独白中,原文中五个情感态度词语,译者仅用了“默然”一个情感资源词汇。

译者减少情感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中文译作形式表达上连贯的需要,但同时也降低了译文的感情色彩,不利于充分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译文中将原文的情感资源译成裁决资源,则是因为英语表达比较直接,使得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时需要适当地改变其使用资源的构成来达到中英文意思的平衡。

  第三,从裁决方面看,裁决子系统资源在原文和译文当中所占比例较大,且与原文相比,译文当中裁决资源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

  原文的裁决资源数量为21个,而朱生豪中译本增加到27个,占比也从%增加到%。

如原文中“Tobe,ornottobe:

thatisthequestion”,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表达出了主人公的纠结之情,译者则译为“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增加一个裁决资源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困惑。

裁决子系统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

原文和译文中裁决资源所占比例最高,这主要是由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决定的。

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烦恼痛苦统统都来自于自己身边至亲的人:

被谋杀的父亲、作为凶手的叔叔、冷漠的母亲、被利用的爱人和出卖了自己的朋友。

如文中:

“Forwhowouldbearthewhipsandscornsoftime,Theoppressor’swrong,theproudman‘scontumely,Thepangsofdespis‘dlove,thelaw’sdelay,Theinsolenceofofficeandthespurns。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

”原文中接连使用whips,scorns,wrong,contumely,proud和despis’d,insolence,这几个词意思相近,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暴虐、无礼和蛮横。

despis’d意思为轻蔑的,被用来形容爱情。

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和官吏的蛮横,这是主人公对身边人的裁决和判定。

压迫者、傲慢者指的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叔叔克劳迪斯。

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备受压迫,而母亲和父亲的大臣也站在了叔叔一边。

与奥菲利娅的爱情也成为叔叔试探自己的工具,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植根于哈姆雷特的血液中,让他不能自拔。

上述划线部分属于裁决系统中的社会评判。

是主人公对所处环境和周围人的判断。

从资源词汇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主人公所处环境的恶劣。

独白中除了社会评判外,还有社会约束,如Theslingsandarrowsofoutrageousfortune中outrageous的表达含义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主人公感叹命运的无情,需要去面对那么多无涯的苦难。

第四,从鉴赏方面看,鉴赏资源数量整体变化不大,所占比例也大致相同。

  朱生豪的所翻译的鉴赏子系统占态度系统资源的比例最小且原文和译文变化不大,这是由剧本的特点决定的。

哈姆雷特独白主要在表达内心感受,评判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鉴赏层面的态度资源相对较少。

例如:

“Andthusthenativehueofresolution,Issickliedo‘er(over)withthepalecastofthou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