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51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总复习

第五单元文言文总复习

《公输》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3、子墨子起,再拜()()

4、不可谓知类()5、然胡不已乎()()6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8、子墨子守圉有余()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2、方五千里()13、 吾义固不杀人()  15、夫子何命焉为 ()()16、请献十金 ()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三、阅读答题:

(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曰:

“诺。

1、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4、“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

5、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二)、子墨子见王,……“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填空:

A、本文主要通过        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

B、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回答)

C、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2、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答:

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4、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

 

5、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空乏其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

“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贤者能勿丧耳()             

4、一箪食,一豆羹()()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乡为身死而不受()10、是亦不可以已乎()11、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三、选择: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今:

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

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此:

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

得之则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

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四、理解回答:

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

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  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   面举例。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

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

 

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

(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比较阅读:

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1、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

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2、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单元文言文总复习

《曹刿论战》复习

(一)

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指。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6)既克,公问其故。

既:

(7)彼竭我盈。

盈:

(8)夫大国,难测也。

测: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答: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答: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1)。

(2)。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

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2)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

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在哪里?

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答:

(二)

1、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译文: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答: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2)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

6、《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7、文中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什么?

答:

8、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要“”;鲁军发起反攻的实际选择在“”之时。

(用原文回答)

9、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稍作分析)

答:

10、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战斗的经过。

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

(用现代文回答也可)

11、“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答:

12、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

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答: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答:

13、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可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用原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答:

曹刿:

鲁庄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

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

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

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与徐公孰美()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 )()

三、通假字

1、孰视之 通,意思是。

四、解释下列词语

1、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

古义:

今义:

(3)明日,徐公来明日: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

古义:

今义:

(5)窥镜而自视窥:

古义:

今义:

(6)暮寝而思之寝:

古义:

今义:

(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

今义:

2\“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

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3\“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五、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六、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七、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九、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分)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中考直通车.

(一)(2008年湖南省娄底市)(原文省略)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2分)

答:

(二)(2008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

(原文省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训练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主旨句):

,,。

2.《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时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指出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

3.①《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

②《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子是:

“     ,     ”。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

④文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诗句是:

,。

⑤文中表现作者志趣过人的句子是:

,。

⑥“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   。

⑦在中国女足陷入低谷之际,法国教练伊丽莎白出任国家女足主教练,可谓,,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⑧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

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4.温庭筠《望江南》:

象征着女主人的不尽情思、无穷愁怨,断肠情怀难排遣的句子是:

5.范仲淹《渔家傲》: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的句子是:

,,。

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6.苏轼的《江城子》:

抒写自己人到中年却壮心不已的诗句是:

,,!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

,?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7.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 化抽象为具体,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

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词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词中一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9.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

……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 。

10.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11.温庭筠《商山早行》:

,人迹板桥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