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508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docx

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蓦然 拮据jié   与日俱增  栩栩如生xǔ

B.愧怍  秀颀 qí      鸦雀无声   眼花缭乱liáo

C.浮燥 尴尬gān   莫明其妙  屏气凝神 pínɡ

D匮乏   濡染rú    众目睽睽   稍纵即逝shì

C

 

这道题目答案选C,“浮燥”应为“浮躁”,“尴尬”的 “gǎn”应为“gān”,“莫明其妙”应该为“莫名其妙”,“屏气凝神”的“屏”应读“bǐng”。

 

字音字形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

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 自强不息  财富         B.富裕坚强不屈  财富  

C.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丰富坚强不屈  财宝

A

 

答案为A,第一个空选“丰富”。

心灵只能用“丰富”,跟物质财富相关才用“富裕”。

第二个空选“自强不息”,面对灾难,人应该自强不息,这是重在说“自强”,而不重在说“不屈”。

第三个空选“财富”。

“财富”可以指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指无形的精神财富。

而“财宝”只用来指有形的东西。

 

词语辨析。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B.近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

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所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D

 

本题答案选D,此句属于主宾搭配不当,“石碑上的刻文”不能成为“集中场所”。

 

语病辨析

4、将“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这句话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隐心,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

(A)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或的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

(B)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颐养情志,寄托理想。

(C)陶渊明就有过“富贵常交战”的切身感受,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

(D)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其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

C

 

本题答案选C,由语句关系可以看出,C选项之前的句子都在围绕“安顿的场所”来说,C后陶渊明的例子正好说到了“富贵的诱惑”。

 

语句还原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1)1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

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2)2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塑是具有不同的风格。

 3)3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

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型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

这些石狮,力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4)4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

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形,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然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样威武有力了。

 5)5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铁狮和铜狮比比皆是。

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更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的威严神态。

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退步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以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6)6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

唐代统一中国,维持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

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

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

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渐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气势上大不如以前了。

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

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上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

基于命题的需要根据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改写。

5、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

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

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变化。

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手法。

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西部刻画得很真实。

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

7、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大家为剧中的道具——“狮子雕塑”的设计出主意。

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小华说:

“让狮子的嘴张大一些,让它的牙齿尖一点,露出来。

B.小鹏说:

 “设计得酷一点,让他头上的卷毛夸张一点,不那么写实。

C.小丽说:

“这个狮子呀,给它打扮一下,最好镶嵌一些宝石。

D.小燕说:

“别忘了,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

 

5.D

6.B

7.B

 

5.文章先总说中国建筑中的狮子雕塑,紧接着按照历史顺序介绍不同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最后介绍了不同风格的雕塑形成原因。

因此可以判定答案为D。

6.B项前半句是对的,宋代的石狮是比唐代更具写实性,但文中说宋代石狮头部和身体轮廓用了夸张手法。

所以B选项后半句说宋代石狮头部刻画得真实不对。

7.每个时代的狮子雕塑的风格都和其时代特征相关。

清代在政治上保守腐朽,不可能把当时的狮子身上的卷毛设计的很酷,很夸张。

因此答案选B。

 

5.考查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

6.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7.考查学生分析推断信息的能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

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

旦笑曰:

“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             从:

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

轻松

C、何足为异          足:

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

更加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规模。

 

 

8.B       

9、C    

10.D

11.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

 

 

 

8.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轻:

轻视。

9.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

题目中的“之”很明显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只有C选项是与题目中的之用法一样。

其他几个选项都是出自于书本,对书本掌握比较好的学生答对此题很容易。

10.第10题对文章综合信息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了解本文的大致含义。

王旦之所以推荐李及是因为李及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11.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句子中的省略部分要翻译出来(1分),词类活用(使动用法)1分,特殊字1分,句意1分。

 

 

8.实词

9.虚词“之”

10.归纳概括中心思想,筛选文中信心

11.翻译

 

【译文】

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

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

王旦推荐李及(字幼几),获得批准。

众臣中有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

韩亿(雍丘人,字宗魏)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

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正好有士兵于白昼在市场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捉捕,押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处死,然后继续看书。

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

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

王旦笑着说:

“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

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考虑。

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

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

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12、

(1)烈士暮年

(2)只有香如故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第一空,语意与“史册”相近即可,第二空围绕着诗人在此句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内容切合诗句的解读即可。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1980年,我在一所20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念中文系。

大学的主楼是法国人设计的,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

我们的教学楼,有着希腊式的圆柱和巴洛克风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包括落日和新月。

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

在那个你年代,我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未来就是光明,未来就是得救。

那是最得人心的口号就是“面向现代化”。

这个未来正是在“文革”的黑暗里清晰起来的,只有未来才能彻底摆脱“文革”的漫长噩梦。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紫葡萄、鲜花都是对未来的隐喻,本该属于自己的鲜花,却以为在别处。

  记得有一天喝一群同学看世界杯,之前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车堵塞的镜头,大家发出了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

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着,憧憬着未来。

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正从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无独有偶,在19世纪末,法国诗人兰波也提出过“生活在别处”。

但兰波的“别处”不同于食指的“别人的情怀”,是相对于工业化、现代主义在欧洲蓬勃进步而言的。

“发达资本主义”所致的人性异化,令兰波这一代人深感厌倦。

“在那里,时间和金钱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

物质活动被不恰当地强调,以至于成为全民性的狂热,使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为属于这个物质世界之外的任何东西留下任何空间……在他们的豪华和炫耀的奢侈中,充斥着暴发户特征的坏趣味及其符号……”(波德莱尔)

 如今,中国的街道已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

未来清楚、明白、实际的令人厌倦,令人郁闷。

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都成为废墟,“一张白纸”,焕然一新。

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未来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的更快、更宽、更长、……这种毫无悬念和例外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的升级换代。

这个未来我们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他,而是他裹胁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

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如今正在全面取代空气,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糊味、馊味。

“所谓毒地,是指曾经生产、贮存、对方过有毒有害无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生态风险的地块。

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又不少毒地未经治理,就被“正常使用”。

(据《财经》2012年第14期报道《毒地潜伏》)

 这个未来(哪怕它并非未来的全波),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个吗?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之举手鼓掌。

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难辞其咎。

郁闷,,郁闷时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失语症,一种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无奈感、分裂感。

一方面,我们的心灵世界、记忆、经验、习性、语言依然于过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这个形而上的世界在周围的现实中已经失去了载体。

我们的精神属于过去,而身体在奔向未来,深体与精神南辕北辙。

没错,我们还在使用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造的语言已经使用了五千年之久,而同时,这种语言所创造的传统世界正在日渐衰落。

 是历史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未来自己创造了未来,这是一个真理。

没有历史的未来式一匹野马,任何力量都将无法驾驭。

在物质世界的水平上突飞猛进,但郁闷却挥之不去:

我们曾经有过语言、有过记忆,我们曾经感叹“天地有大美”“世界美如斯”。

  “毒地”,很像是一则寓言。

趁着还能记得汉字的这会儿,我们应该重视思想: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处?

如今这个未来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

13.在那个年代,“我们”为什么会对“未来”充满着憧憬?

请依据第1段内容作简要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1)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文革的黑暗  

(2)未来能给我们带来光明,能给我们获得拯救。

解析:

本体属于整体感知类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内容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14.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巧妙地表达出“我们”当时的心情的。

(4分)

      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正从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参考答案:

【示例一】”未来长出了双脚“写出了那个曾经飘渺的”未来“变得实在可感,”正从大地上走过来“写出了”未来“越来越清晰的状态,表达了”我们“的欣喜之情。

【示例二】“我们盼望着推土机“这句话中”推土机“指的是创造未来的行动,表达了”我们“为了未来的早日到来渴望行动起来的急切心情。

解析:

本题属于考查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

15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未来”像一匹野马?

请依据4-6段内容分条作答。

(6分).

参考答案:

(1)这个未来只有物质世界的发展,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让我们无法控制

(2)这个未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让我们无法生存(3)这个未来缺失精神世界,让我们无可奈何。

解析:

本题属于文章的整体感知,侧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分析概括能力。

16.作者在反思“未来”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4分)

参考答案:

围绕真正向往的未来“是怎样的“和”如何获得“两点回答【1】希望我们创造的未来不只是追求物质世界的发展,更要有精神世界的引领

(2)希望我们从历史(或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中找回我们的传统道德(精神世界)来引领我们去创造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章的主旨,建议从作者的写作的材料来分析此题。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在全国各地打造“城市环境”的背景下,武汉市积极投入其中。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武汉的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综合型学习活动。

17.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为“武汉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现在准备开始搜集资料,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查项目。

参考答案:

此题围绕“公共场所“或”卫生状况“做分解,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电影院的卫生状况【示例二】购物广场的保洁状况。

解析:

要求是具体的调查项目,实际上也是问“公共场所”包含哪些场所。

18.下面是某小组在调查武汉市的交通现状时整理的资料,请你充分利用下面图表包含的信息,针对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用简明的语言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

(4分)

参考答案:

此题针对“影响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道路拥堵“,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提建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19.在:

维护交通秩序,提升武汉形象”的活动中,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持交通秩序。

当绿灯已转为红灯时,一个阿姨牵着孩子准备横穿马路,你认为这样做既不文明又很危险,就拦住这位阿姨说                                          

参考答案:

.此题围绕“文明过马路“和”闯红灯的危害“得体地劝说,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首先要注意话语中包含“闯红灯很危险”和“闯红灯不文明“两次意思;其次用语要委婉礼貌,不得用易激怒他人的语言。

六(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你“看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解析:

 2013年武汉市中考作文延续2012全命题作文形式,强调作文的限制性。

相较于命意式材料作文,全命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考查,但保证了题意的明确化、具体化,通过考查学生扣题写作等能力保持着较强的限制性,也有助于避免宿构,提高考试的公平竞争性。

命题内容强调关注周遭,留心生活,可引发考生从人、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选择自己熟悉的切入点,如亲情、友情、幸福、传统、礼仪、道德和环境等,进行“我们看什么”“我们要怎眼才能看见”“看见了会怎样”等不同层次的深入思考。

同时,也可以以小见大,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的探究和多元思考,命题为考生写作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开放有度,探究可控。

纵观今年中考作文,比较突出的是选材问题和处理材料的问题,因此要写好此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在审题扣题上作出努力

包括认真读懂导语,认真分析导语关键词——“看”与“看见”,命题者呈现用眼睛看和用头脑和灵魂看见两种境界,而命题者给出的主题是“看见”,这说明有人只会看,而不会用心去看见,对此我们的文章应该将此明示出来,以此作为背景或“靶子”,增强文章表达的针对性。

二、  在选材上打开思路

此文题看似很有话说,但是考生由于对生活留心不够,面对此题要选取新颖、切题、有深度的材料很难,甚至会走入仅仅罗列所看见的现象的误区,不能扣住如何看见这一主题,写出人们看见之所为,写出其为何而为。

所以学生要静下心来,抓住主题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从人们的“看见”的行为入手,选取可用素材。

比如可以从很多同学忽视家人的关爱为例,找到用心看见的反面例子,也可以从柴静的“看见”的故事等找到正面的素材,在人们对待“看”的不同做法和心理对比中阐释主题。

三、  在文体选择上找对方向

根据考生们的写作习惯,在文体选择上,最好写议论文或散文。

写议论文,在“用头脑和灵魂看见”这个观点下,或确立2-3个分论点,或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文章中规中矩,容易得高分;写散文,需确立主线,打开视野,选出合乎主题的材料,倾注真情,文章也可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