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214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图

班级:

_______姓名:

________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9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森林是自然资源,庄稼不是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

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

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矿产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所以我们得到的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很少。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

2、分布特点:

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

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

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

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

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

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

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P7E图)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

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0—p16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类型多样:

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期中比例最大的是草地(40.9%)。

分布:

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

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

①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类型: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林业(东部的山地地区)、畜牧业(西部内陆地区)和渔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2、因地制宜:

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也是耕地和草地的分界线)。

东南部特点:

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

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

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水稻、油菜)。

北方:

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小麦、棉花)。

4、森林分布:

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

西北部,草场广布。

(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

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工业p17—p2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

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

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

(称为“乌金三角”,煤炭储量占全国1/4)

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通过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

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

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

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主要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含量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

(P20D图)

2、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这种分布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②交通方面:

交通便利;③农业:

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④劳动力及市场: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

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

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3—p27

一、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数值越小越好)

运输方式运载量运价速度灵活性

铁路2222

公路4331

水路1144

航空3413

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管道)等。

2、铁路-分布格局:

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原因: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公路建成通车,全程18.5公里。

4、航空-国内以首都北京为中心,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

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6、铁路客车分类:

G-高速动车组列车;D-动车组列车;Z-直达特快列车;T-特快列车;K-快速列车;四位数字的车次为普通列车(所谓的“慢车”)

7、南北重要的铁路线:

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贤、成昆线、宝成线。

东西重要的铁路线:

兰新线、陇海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

兰州是陇海线、兰新线与包兰线交汇城市;徐州是京沪线与陇海线交汇城市;郑州是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城市;株洲是浙赣线、湘黔线与京九线交汇城市。

京沪线途径的省会城市有天津(直辖市)、济南(山东省)、南京(江苏省);京九线途径的省会城市有南昌(江西省);京广线途径的省会城市有石家庄(河北省)、郑州(河南省)、武汉(湖北省)、长沙(湖南省)。

(P24页B图)

三、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运输量等特点,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等。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p30—p35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

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

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季风区多平原)

梅州(长江中下游)

两面坡式民居

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

优点:

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缺点:

通风不良、比较潮湿

云南(傣族)

竹楼

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

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

浙江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

湖南(和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

西藏(甘肃)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民族

服饰

原因

傣族

妇女:

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

男子: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

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藏族

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

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①八大菜系:

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②川菜:

以麻辣、厚味着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2、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

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3、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

地区

气候

房屋建筑形式

降水多,气温高,

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下泄,窗户较小,减少阳光照射

降低气温。

降水少,冬季寒冷,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

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窗户也较大,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

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36—p40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15年8月,中国已有48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景区

省份

特色

武陵源

湖南省

“五绝”:

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苏州园林

江苏省

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布达拉宫

西藏

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人间瑶池

“黄龙”

四川省

“四绝”:

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黄山

安徽省

“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于一体”。

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西安

秦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寨沟

四川省

“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泰山

山东省

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平遥古城

山西

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2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1—p45

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

答:

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

答:

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注意:

设计旅游方案中,天气情况是不能设计的。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

答:

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48—p53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气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的界限;

2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界限;

3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是我国东部暖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

5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暖湿带

亚热带

干湿带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从自然条件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地形

气候

自然环境

东部季风区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缓

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比较湿润

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区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远离海洋,气候自东向西越来越干燥

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青藏高寒区

地势高、气温低

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空气难以爬升上去

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色

2、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共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我国地跨四大地理区域的唯一省份是甘肃省。

※第二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54—p57

1、从地形、气候、景观、农业特色和民居等方面进行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

丘陵和山地

高原和盆地

高原和山地

气候

秦淮以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湿润、半湿润地区

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

西北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寒气候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农业特色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后两年三熟,耕地以旱地为主;

农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等;

温带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枣等。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

农作物:

稻谷、茶叶、蚕丝等;

热带、亚热带水果: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

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房屋

防寒保暖,地势平坦,人口多,村庄较。

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降水少,屋顶较为平坦。

2、P54活动题:

民居邮票。

3、民居最能够直接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首都北京p60—p67

一、自然地理特点:

1、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纬度位置(116°E,40°N)(P60A图)

2、北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冬干燥。

二、历史文化传统

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A: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古城,也是着名的古都;B:

北京保留这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和园林,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称;C:

北京具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2、北京的城市职能: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3、北京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

三、飞速发展的北京

1、北京第三产业已占到全部产业的四分之三。

2、北京的发展方向:

向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二节台湾省p68—p75

一、祖国的宝岛

1.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占2/3。

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P68B图)

2.台湾位于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至124°,北纬20°—25°

3.台湾岛西低东高,山地为主分布中东部,平原面积稍小。

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4、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气候。

气候特点:

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全年多雨(气温平均22°C,降水2000mm以上)。

5、台湾岛的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海拔3952米。

6、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环岛沿海地区,西部被东部密集。

人口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台北、台中、高雄为主要聚集地。

二、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1、台湾人的祖籍大部分是我国大陆,的福建省和广东省,台湾汉族人口占98%,少数民族高山族占2%。

2、台湾人民与我们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

1、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3、台湾省的森林覆盖率为59%。

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

2、新竹科学园区被称为“台湾的硅谷”。

3、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第三节四川省p76—p82

四川省地跨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巫山。

(p76,A图)

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四川西北地区是高原,西南地区是山地。

2、气候及特点:

川西高原山地是高原高山气候,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少儿集中;四川盆地是亚热带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降水丰沛。

3、有“天府之国”美称的盆地是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指的是四川盆地。

有“天府之国”美称的省份是四川省。

4、川西高原山地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地震、雪灾;四川盆地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寒潮。

5、“蜀犬吠日”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当地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群山环绕,多云雾。

“雅安天漏”的雅安地区年降水量在1400mm以上,降水多的原因是因为雅安处在迎风坡上。

6、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分布在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处。

二、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

2、四川省的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多。

3、P80读图M活动题。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

1、川剧的变脸。

2、川菜的味道重,麻辣。

※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p83—p87

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1、丹霞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中国。

2、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

西北端为丹霞地貌,东南侧为低山丘陵。

泰宁县城区主要位于河谷盆地。

3、泰宁拥有“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

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1、泰宁境内有最大的人工湖——金湖。

2005年泰宁县被批准建立世界地址公园,2010年泰宁被批准称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泰宁明确划定了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限。

※第五节黄土高原p88—p94

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P91阅读)。

黄土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